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特大暴风雪(雨)极端天气个例诊断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高松影 孙连强 +1 位作者 刘天伟 何宝财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5-180,共6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T213物理量产品,结合分析FY-2C水汽图像,对2007年3月3~5日辽宁省特大暴风雪(雨)极端天气事件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这次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在前期北半球环流呈现高指数特征,全...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T213物理量产品,结合分析FY-2C水汽图像,对2007年3月3~5日辽宁省特大暴风雪(雨)极端天气事件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这次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在前期北半球环流呈现高指数特征,全国大部分地区异常偏暖的背景下,暴雪(雨)伴随大风和剧烈降温天气;②江淮气旋是主要影响系统;高层正涡度平流及低层暖平流的共同作用是江淮气旋生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③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配置导致的强垂直上升运动是暴雪(雨)形成的动力机制;④江淮气旋生成在高层副热带西风急流和极锋急流之间,在从副热带急流出口区北侧移向极锋急流入口区南侧,低空西南风急流左侧移向左前方过程中强烈发展;⑤干侵入是气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特征;⑥低空西南风和东南风急流向暴雪(雨)区提供了丰沛的水汽,暴雪(雨)发生在850hPaθsc暖湿舌里,降水性质与850hPa温度有直接关系;⑦剧烈降温发生在长波槽发展东移引导极地冷空气南下,地面形成强冷高压形势下,强烈发展的气旋以及与强冷高压之间的强气压梯度造成强风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风雪 极端天气事件 气旋 诊断分析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丹东地区柞蚕农业气候区划 被引量:2
2
作者 纪瑞鹏 张玉书 韩卫东 《蚕桑通报》 2004年第2期27-30,共4页
根据当地柞蚕实际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确定了柞蚕生产的农业气候区划指标。运用丹东地区1∶250000地形数据和丹东及周边地区气象站30年的气候资料,建立区划指标小网格推算模型,应用GIS技术对丹东地区柞蚕生产进行气候区划,将该区划分... 根据当地柞蚕实际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确定了柞蚕生产的农业气候区划指标。运用丹东地区1∶250000地形数据和丹东及周边地区气象站30年的气候资料,建立区划指标小网格推算模型,应用GIS技术对丹东地区柞蚕生产进行气候区划,将该区划分为气候最适宜区、气候适宜区、气候次适宜区和气候不适宜区,为丹东柞蚕生产的合理布局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GIS技术 农业气候区划
下载PDF
辽宁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莹 齐杰 +4 位作者 白广田 薛金艳 白华 王浩 杨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8347-18350,共4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格点资料,对2010年7月19~21日辽宁省特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低空急流对暴雨的触发作用、稳定度和动力条件进行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存在辐散场,500 hPa长波槽带动冷空气...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格点资料,对2010年7月19~21日辽宁省特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低空急流对暴雨的触发作用、稳定度和动力条件进行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存在辐散场,500 hPa长波槽带动冷空气东移到暴雨区上空,副热带高压脊线稳定维持是辽宁出现特大暴雨的有利环流背景条件。暴雨区上空底层存在明显水汽辐合,中层存在水汽辐散,底层水汽辐合长时间维持为暴雨的连续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冷平流的入侵,在暴雨区上空出现能量锋生,因此河套冷平流的存在是此次特大暴雨生成和触发机制之一。高空辐散流场的增强,有利于低空低压的增强和维持,加强暴雨区的对流不稳定和垂直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诊断分析 低空急流 高空辐散
下载PDF
日本数值产品对丹东暴雨预报的天气学检验与误差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高松影 刘天伟 +2 位作者 李慧琳 樊希彬 宋丽丽 《暴雨灾害》 2011年第3期234-240,共7页
使用2001年7月—2010年8月日本数值模式传真图资料,以辽宁丹东为代表站点,采用统计学与天气学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日本数值模式暴雨预报性能和误差进行检验和分析。同时,对日本数值模式高空环流形势、中低层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预报进行... 使用2001年7月—2010年8月日本数值模式传真图资料,以辽宁丹东为代表站点,采用统计学与天气学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日本数值模式暴雨预报性能和误差进行检验和分析。同时,对日本数值模式高空环流形势、中低层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日本数值模式对暴雨预报的TS评分为21.8%,具有一定预报能力;预报正确率较低,仅23.8%,空报率也较低,为24.0%,命中率则高达76.0%。2)日本数值模式暴雨预报误差表现在预报量值偏小和落区偏差,其中对气旋(倒槽)型暴雨预报最好,对冷涡型暴雨预报最差。3)对不同季节暴雨预报有所不同,春季、夏季漏报多,秋季易出现空报。4)日本数值模式对欧亚中高纬地区环流形势预报较准确,对西风槽预报略偏西、强度偏弱、槽底位置偏北1个纬度;对低涡的位置、强度预报与分析场吻合,但范围偏小;对850 hPa低空急流的位置、最大风速值以及700 hPa垂直运动上升区中心值、位置的预报,与实况偏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数值模式 暴雨预报 性能检验 误差分析
下载PDF
丹东地区气温极值南北差异季节特征及形势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孙莹 白华 +4 位作者 徐金秀 潘鹤 赵婷婷 李瑞晗 王明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6期272-274,共3页
利用丹东地区2011~2014年4个观测站逐月气温极值,分析了近4年最高、最低气温以及日较差的南北差异的四季变化特征,对于南北差异明显、差异变化较大的春季最高气温和冬季最低气温不同高低空天气形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丹东地区平... 利用丹东地区2011~2014年4个观测站逐月气温极值,分析了近4年最高、最低气温以及日较差的南北差异的四季变化特征,对于南北差异明显、差异变化较大的春季最高气温和冬季最低气温不同高低空天气形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丹东地区平均最高气温春季、夏季在凤城最高,丹东和宽甸的最高气温持平,东港最低;秋季和冬季东港最高,其次是丹东和凤城,宽甸最低。丹东地区平均最低气温为东港、丹东、凤城、宽甸自南向北递减,南北差异较小的为夏季,其次是春季、秋季,差异最大的是冬季。天气形势:春季最高气温北部比南部偏高5℃以上,高空多处于低涡底部或低压槽底,850 h Pa风场为偏西气流控制,地面为弱气压场控制;春季最高气温北部比南部偏低,高空多处于低涡后部或槽后,850 h Pa风场为偏北气流控制,地面为高压前部,地面有云或无云大风,风向为偏北风;冬季最低气温北部比南部偏低8℃以上,高空为涡后或槽后,850 h Pa风场为西北气流或偏北气流控制,地面辽宁北部为地形槽,长白山地区为高压场;冬季最低气温北部比南部略低,高空为涡前或槽前,850 h Pa为西南气流控制,地面受低压或高压后部偏南气流控制,云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极值 南北差异 季节特征 天气形势
下载PDF
两次不同类型暴雪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卢秉红 杨青 +5 位作者 高松影 韩江文 阎琦 梁寒 苏航 刘硕 《干旱气象》 2016年第5期836-840,865,共6页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雷达资料对辽宁省2次不同影响系统暴雪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倒槽暴雪和蒙古气旋暴雪的雷达回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倒槽暴雪时速度零线总体呈直线经过测站,风廓线上偏北风冷垫厚(1.5 km),强冷...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雷达资料对辽宁省2次不同影响系统暴雪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倒槽暴雪和蒙古气旋暴雪的雷达回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倒槽暴雪时速度零线总体呈直线经过测站,风廓线上偏北风冷垫厚(1.5 km),强冷空气南下形成的强动力和持续降温作用触发降雪,虽然低层强冷空气下沉不利于降雪维持,但中层西南风增强和南北风径向辐合造成的辐合上升运动使得降雪维持并产生暴雪;在倒槽暴雪中,冷垫最厚、中低层西南风速最大提前于强降雪5 h,对暴雪预报预警有先兆意义。蒙古气旋暴雪降雪时速度零线由明显的"S"型迅速转为反"S"型,虽然风廓线上东北风冷垫浅薄,但由于降雪过程中总体维持偏南气流,有利于气旋暴雪产生;暖空气沿边界层冷垫的爬升增强了边界层动力作用;基本速度的旋转特征,表明冷暖空气交汇,辐合上升运动加强,当基本速度总体呈现偏北气流特征时降雪接近结束,这和倒槽暴雪明显不同,倒槽暴雪降雪时基本速度始终维持偏北气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回波特征 径向速度 风廓线 冷垫 中层辐合
下载PDF
东北冷暖夏变化特征
7
作者 杨青 王国莉 +2 位作者 赵明 孙莹 齐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2907-12909,共3页
对东北地区1961~2002年发生的冷、暖夏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20世纪60~70年代未为冷夏发生期,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冷、暖夏交替发生阶段,90年代中后期以后,为暖夏集中出现时期。冷、暖夏具有持续性和群发性特点。冷夏较暖夏... 对东北地区1961~2002年发生的冷、暖夏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20世纪60~70年代未为冷夏发生期,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冷、暖夏交替发生阶段,90年代中后期以后,为暖夏集中出现时期。冷、暖夏具有持续性和群发性特点。冷夏较暖夏多,但其中酷暑年却比冷害年多,而且暖夏比冷夏的异常程度要强,影响范围要广。冷夏有4个频发中心,暖夏有2个频发中心,都位于山区和丘陵地带。黑龙江西部、东部既易出现冷夏,也易发生暖夏,长白山脉地区相对而言更易出现冷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暖夏 频发中心 群发性 持续性
下载PDF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ol and Warm Summer of the Northeast China
8
作者 杨青 王国莉 +2 位作者 赵明 孙莹 齐杰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8期27-30,35,共5页
By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cold and warm summer of the northeast China during 1961-2002,the results showed the time from 1960s to late 1970s was the phase of cold summer took place,and the time from 1980s to early 1... By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cold and warm summer of the northeast China during 1961-2002,the results showed the time from 1960s to late 1970s was the phase of cold summer took place,and the time from 1980s to early 1990s was the phase of cold and warm summer alternately took place.After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1990s,it was the concentrated occurrence period of warm summer.The cool and warm summer had the continuity and cluster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The frequency of the cool summer was more than the warm summer,and the abnormal degree of warm summer was stronger than the cool summer,and the influence scope was wide.The cool summer had 4 frequent occurrence centers,and the warm summer had 2 frequent occurrence centers,located at the mountain zone and the hills zone.Not only the cool summer was easy to appear,but also the warm summer was easy to happen in the west and the eas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Comparatively speaking,the cool summer was easier to appear in the Changbai Mountain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and warm summer Frequent occurrence center Cluster occurrence CONTINUITY China
下载PDF
PCA-BP神经网络在SO2浓度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于文革 王体健 +1 位作者 杨诚 孙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7-101,共5页
将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BP神经网络预报方法引入大气污染预报,建立SO2浓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前处理,以原始预报因子的主成分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降低了数据维数,消除了样本间存在的相关性,大大加快了BP神... 将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BP神经网络预报方法引入大气污染预报,建立SO2浓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前处理,以原始预报因子的主成分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降低了数据维数,消除了样本间存在的相关性,大大加快了BP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对模型进行预报验证,预报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绝对误差为0.0098,预报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885,得到较好的预报效果。并且比一般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和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大气污染 SO2浓度预报
下载PDF
极涡面积指数与北太平洋海温季节变异相关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青 廉毅 卢秉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78-83,共6页
利用1951-2002年NCEP/NCAR的位势高度再分析资料,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极涡面积指数和海温资料,研究极涡面积指数与北太平洋海温季节变异相关.结果表明,4个季节的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均与北太平洋的西风漂流区呈显著的负相关(显著性水平α≥0... 利用1951-2002年NCEP/NCAR的位势高度再分析资料,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极涡面积指数和海温资料,研究极涡面积指数与北太平洋海温季节变异相关.结果表明,4个季节的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均与北太平洋的西风漂流区呈显著的负相关(显著性水平α≥0.05);冬季和春季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与同期太平洋海温呈相关显著的西北-东南向的"-、+"波列,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模态(PDO)分布;夏季和秋季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海温异常对滞后的冬季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变化影响显著;而春季的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变化对滞后的夏季和秋季西风漂流区海温变化影响显著;定义了风暴轴指数和西风漂流指数.春季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北太平洋风暴轴和西风漂流区海温都在1969年发生突变,太平洋极涡面积明显增大,春季风暴轴亦相应偏南,西风漂流 ,区春季海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 北太平洋海温 西风漂流区 PDO 风暴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