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年丹东市部分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13
1
作者 闫爱莉 赵白雪 +1 位作者 刘丽 时慧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894-1895,共2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丹东市部分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查出安全隐患,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按GB/T478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单增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致病性弧菌等... 目的了解辽宁省丹东市部分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查出安全隐患,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按GB/T478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单增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致病性弧菌等的检测。结果 181份样品中共检出22株食源性致病菌,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2.2%。其中40份活体海产品中检出5株副溶血弧菌、1株创伤弧菌和1株霍利斯弧菌,致病菌检出率为17.5%;40份鲜冻海产品中检出1株副溶血弧菌,致病菌检出率为2.5%;10份生拌海产品中检出7株副溶血弧菌,致病菌检出率为70.0%;21份中式凉拌菜中检出1株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致病菌检出率为4.8%;30份沙拉中检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菌检出率为6.7%;30份生畜肉中检出1株病牛沙门菌和1株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致病菌检出率为6.7%;10份生禽肉中检出2株单增李斯特菌,致病菌检出率为20.0%;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和空肠弯曲菌均无检出。结论丹东市5类食品中均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污染较为明显,尤其是生拌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污染较为严重,应当作为关键控制食品加以管理,以消除此类食物中毒发生的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食源性致病菌 污染状况 预防安全隐患
原文传递
生活饮用水中碘化物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的不确定度评估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鹏 姜延国 +3 位作者 李力军 王丹 张兆瑞 胡欣新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26-931,共6页
目的建立生活饮用水中碘化物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方案,评定测定结果的质量和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该方法工作曲线的变动性不确定度评估计算公式;建立移液器带来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案。方法按照《适合缺碘及高碘地区水... 目的建立生活饮用水中碘化物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方案,评定测定结果的质量和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该方法工作曲线的变动性不确定度评估计算公式;建立移液器带来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案。方法按照《适合缺碘及高碘地区水碘检测的方法研究》方法要求,从测量的重复性、工作曲线的变动性、标准溶液的不确定度和样品溶液体积不确定度等方面,分析两个浓度的国家标准样品(GBW09114c、GBW09113c)不确定度分量。结果国家标准样品GBW09114c和GBW09113c中碘化物浓度经修约后分别为(61.3±1.4)、(8.1±0.3)μg/L;相对扩展不确定度RU1和RU2分别为2.25%、3.46%,均在标准物质证书允许的误差范围内(10.0%、14.8%)。测量的重复性、标准溶液的不确定度中碘化钾基准试药不确定度、玻璃器材不确定度、样品溶液体积不确定度中移液器不确定度为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了更符合检测实际工作曲线的变动性不确定度计算公式;将温度影响因素和操作重复性引入移液器的不确定度讨论中。结论此方法适用于评估生活饮用水中碘化物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的不确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化物 分光光度法 不确定度
原文传递
尿中碘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量的不确定度评估
3
作者 姜延国 李鹏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12-916,共5页
目的 建立应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进行尿中碘测量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案,评定测定结 果的质量和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测定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评估碘酸钾基准试药、标准曲线校 准、玻璃器材、天平称量、控温仪器等各因素的不确定度分量... 目的 建立应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进行尿中碘测量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案,评定测定结 果的质量和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测定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评估碘酸钾基准试药、标准曲线校 准、玻璃器材、天平称量、控温仪器等各因素的不确定度分量,并对尿碘标准物质检测结果的不 确定度进行分析。 结果 尿碘标准物质GBW09108i的碘含量为(72.6 ± 3.7)μg/L,相对扩展 不确定度为5.10%,在标准物质证书允许的误差范围内(10.0%)。其中,标准曲线校准、玻璃器 材及相关耗材体积的不确定度对扩展不确定度的影响较大。结论 建立的新方案适用于尿中碘的砷 铈催化分光光度法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 分光光度法 不确定度 评估
原文传递
ICP光谱法测定野生榛蘑中铅元素的含量
4
作者 姜延国 吕子健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第6期7-8,共2页
通过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野生榛蘑中的Pb元素水平,其中,结果显示湿法消化相对标准偏差8.85%,灰化法消化相对标准偏差3.86%,两种消化方法的一致性较高,表明检测结果的精密度较高,而湿法回收率为92.6%,灰化法回收率为... 通过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野生榛蘑中的Pb元素水平,其中,结果显示湿法消化相对标准偏差8.85%,灰化法消化相对标准偏差3.86%,两种消化方法的一致性较高,表明检测结果的精密度较高,而湿法回收率为92.6%,灰化法回收率为96.8%,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准确性、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PB 野生榛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