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国强 于晓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8期70-70,共1页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在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的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对比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院内...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在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的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对比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程度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强化微生物检验,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 医院感染 感染程度
下载PDF
生化检验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蒋伟光 王晓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6期169-170,共2页
目的分析生化检验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方式对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进行检验,观察组... 目的分析生化检验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方式对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进行检验,观察组则采用生化检验方式对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进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检验效果。结果对照组检验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检验无效率为16.67%,观察组为3.33%,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应用于肾上腺皮质疾病的诊断中,有着显著作用,可作为确诊肾上腺皮质疾病的主要指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检验 肾上腺皮质疾病 诊断 作用
下载PDF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和控制策略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国强 于晓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4期60-61,共2页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分析,并探讨其控制策略。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至2015年收到的6834份微生物检验标本,对其临床不合格发生率及不合格发生原因分析,并探讨其控制策略。结果本次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共出现104例不合格标本,...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分析,并探讨其控制策略。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至2015年收到的6834份微生物检验标本,对其临床不合格发生率及不合格发生原因分析,并探讨其控制策略。结果本次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共出现104例不合格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1.52%,其中各种类型标本不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在前三位的是痰液标本、尿液标本以及血液标本,其不合格原因主要为采集不规范、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等。结论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比较多,因此在微生物标本采集、运输以及检测中一定要严格依照相关规范实施,以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患者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检验标本 不合格 控制策略
下载PDF
临床不同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分布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国强 孙丹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9期91-91,共1页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不同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分布。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014年临床微生物分类检验的阳性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流行病学分布。结果相比于2013年~2014年临床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2012年~2013年的更高(P...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不同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分布。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014年临床微生物分类检验的阳性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流行病学分布。结果相比于2013年~2014年临床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2012年~2013年的更高(P〈0.05),且相比于2013年~2014年的呼吸道标本检验阳性率,2012年~2013年的更高(P〈0.05)。结论我院此次研究,结合对不同时间不同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的分析,寻找其差异原因,利于临床疾病诊断及预后评估有效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标本 阳性率 微生物体验 分布
下载PDF
母婴血清和母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检测与临床检验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炜 孙丹丹 +1 位作者 王倩 孙秀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32期118-119,共2页
目的 探讨母亲和婴儿血清与母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检测并与正常含量进行比较。方法 对1028例婴儿血清和824例母亲血清与乳汁的免疫蛋白T8G、T8A、T8M的含量,采用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进行测定。结果 婴儿血清中T8G含量随着月龄的增加,由... 目的 探讨母亲和婴儿血清与母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检测并与正常含量进行比较。方法 对1028例婴儿血清和824例母亲血清与乳汁的免疫蛋白T8G、T8A、T8M的含量,采用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进行测定。结果 婴儿血清中T8G含量随着月龄的增加,由高到降低,从6个月后又渐次增高。T8A、T8M含量随着月龄的增加而上升,其中T8A上升慢,T8A、T8M含量随着月龄的增加而上升,其中T8A上升慢,T8M上升较快。结论 婴儿出生后最初2~3个月母乳喂养特别是12 d的初乳喂养是获得外源性体液免疫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血清 母亲血清 乳汁 免疫球蛋白 含量比较 检测分析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变化的临床检验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炜 孙丹丹 +1 位作者 王倩 孙秀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29期107-108,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心力衰竭(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变化对心力衰竭病情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0例HF患者血清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进行动态检测,并且分为cTnI正常组和升高组,分析cTnI与心脏功能及临床情况的关系。结... 目的研究分析心力衰竭(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变化对心力衰竭病情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0例HF患者血清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进行动态检测,并且分为cTnI正常组和升高组,分析cTnI与心脏功能及临床情况的关系。结果本组100例HF患者中46例cTnI升高,所有患者CK-MB均正常,3级心功能患者cTnI升高检出率(59%)比2级心功能cTnI升高检出率(5.5%)明显升高(P<0.05),4级心功能患者cTnI升高检出率(100%)比3级心功能患者明显升高(P<0.05),cTnI升高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cTnI正常组低(P<0.05),cTnI升高组左室舒张期内径(LVDd)较cTnI正常组明显增大(P<0.05)。cTnI持续升高者预后差。结论随着心功能不全的加重,cTnI的检出率明显升高,cTnI不仅是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的指标,而且是判定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敏感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 心力衰竭 检测分析
下载PDF
分析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于晓华 刘国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期46-47,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接收的血液样本检测100例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样本检验措施,观察组在常规血液样本检验基础...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接收的血液样本检测100例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样本检验措施,观察组在常规血液样本检验基础上实施质量管理控制。比较分析两组样本资料的血液检测质量结果,总结出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结果观察组资料血液样本检验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主要因素有检验对象自身因素、血液标本出现溶血及血液样本采集方法不正确等人为因素。结论血液样本检验过程中,应该重视血液样本采集、送检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规定检验流程实施血液样本检验工作,提升血液样本检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样本 质量结果 因素
下载PDF
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及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蒋伟光 孙晓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2期160-161,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入选对象进行清晨空腹采血5 m L,生化检验血清样本... 目的分析探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入选对象进行清晨空腹采血5 m L,生化检验血清样本,比较分析各项生化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以及Ⅳ型胶原要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胆碱酯酶、白蛋白和总蛋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化检验项目能够为肝硬化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能够促进患者早日治疗,缩短住院时间,有效提高治疗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检验 肝硬化 诊断 价值
下载PDF
肠球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与临床检验学研究
9
作者 孙丹丹 刘晓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3期148-149,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肠球菌的感染分布特征及观察其耐药性与临床意义。方法所有菌株用常规方法分离,用API20Strep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504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342株(占68.3%),屎肠球菌130株(占25.8%);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检出率为4.5... 目的研究分析肠球菌的感染分布特征及观察其耐药性与临床意义。方法所有菌株用常规方法分离,用API20Strep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504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342株(占68.3%),屎肠球菌130株(占25.8%);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检出率为4.5%。肠球菌庆大霉素高耐株(HLAR)检出率高达51.3%,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结论肠球菌种间鉴定及进行VRE和HLAR株的检测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耐药性 微生物研究
下载PDF
凝血检验临界值用于重症新生儿病情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臣 王晓芳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5期86-88,共3页
目的探究凝血检验临界值用于重症新生儿病情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本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150例重症新生儿作为观察组(依据凝血检验临界值评估病情),另选取2017年1—12月于本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150例重症新生... 目的探究凝血检验临界值用于重症新生儿病情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本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150例重症新生儿作为观察组(依据凝血检验临界值评估病情),另选取2017年1—12月于本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150例重症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未使用凝血检验临界值评估病情),比较两组病情预测情况。结果观察组相关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2例凝血检验临界值患儿中,Fg低值12例(54.55%),PT高值5例(22.73%),APTT高值2例(9.09%),Fg低值合并PT高值1例(4.55%),Fg低值合并APTT高值1例(4.55%),PT高值合并APTT高值1例(4.55%);病情分布情况:脓毒血症7例(31.82%),呼吸衰竭4例(18.18%),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13.64%),重症肺炎3例(13.64%),高胆红素血症2例(9.09%);中毒窒息1例(4.55%),维生素K缺乏症2例(9.09%)。观察组死亡率为6.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0%(P<0.05)。结论应用凝血检验临界值预测新生儿病情可为医护人员提供治疗依据,缩短患儿住院治疗时间,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新生儿 凝血检验临界值 病情预测 死亡率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测定的比较与临床检验学研究
11
作者 王炜 孙丹丹 +1 位作者 孙秀芳 王倩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31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分析其在C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了168例经冠脉造影诊断的CHD患者血清HPIg G水平,并以7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 CHD组HPIg 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8.3%vs36.8%,P<...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分析其在C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了168例经冠脉造影诊断的CHD患者血清HPIg G水平,并以7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 CHD组HPIg 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8.3%vs36.8%,P<0.05);冠心病各亚组间HPIg 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PIg G与年龄、血压、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及各血脂指标间无相关性。结论 HP慢性感染参与了各型CHD的共同发病机制,可能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幽门螺杆菌 检测分析
下载PDF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丹丹 刘晓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4期165-166,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HI)感染状况与临床微生物学意义。方法对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226例及健康儿童438例咽拭标本进行培养鉴定、生物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HI分离率(51.33%),显著高于健康儿童(P...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HI)感染状况与临床微生物学意义。方法对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226例及健康儿童438例咽拭标本进行培养鉴定、生物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HI分离率(51.33%),显著高于健康儿童(P<0.01),且二者均以生物型Ⅳ和Ⅵ占优势,但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HI生物Ⅰ型明显高于健康儿童(P<0.05);同时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健康儿童偏高。结论 HI与呼吸道继发感染关系密切,且生物型Ⅰ型起着重要作用;HI感染与其耐药性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流感嗜血杆菌 生物分型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25
13
作者 温晓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1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细胞计数(WBC)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145例被确诊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细菌感染组48例,支原体感染组39例,病毒感染组58例),...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细胞计数(WBC)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145例被确诊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细菌感染组48例,支原体感染组39例,病毒感染组58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2例为对照组,检测PCT及hs-CRP、WBC的水平并比较其与感染性疾病关系的差异。结果细菌性感染组的PCT、WBC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毒感染组(P<0.01);比较四组间的hs-CRP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阳性率PCT高于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PCT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49,P<0.05)。结论 PCT与hs-CRP、WBC的联合监测可以提高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根据结果判断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早期诊断、病情及预后的评估,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儿童 急性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于晓华 刘国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3期27-28,共2页
目的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检验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218例肝功能反复异常患者为对象,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为80、138例。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对患者... 目的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检验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218例肝功能反复异常患者为对象,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为80、138例。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对患者ANA、AMA、ANCA、SMA等自身抗体进行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抗MPO抗体进行检测,对比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ANA阳性率为43.8%(35例)、AMA阳性率为42.5%、ANCA阳性率为47.5%、SMA阳性率为30%、抗MPO抗体阳性率为40%,与病毒性肝炎患者相比,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在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上,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显示较高,相比其他自身免疫性肝病及病毒性肝炎在ANCA及p-ANCA检出率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相关自身抗体联合检测,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检出、诊断及临床分型上,有利于区别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肝病 检测 分析
下载PDF
血常规检查在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南南 《当代医学》 2022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查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2例贫血患者作为贫血组,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72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红...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查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2例贫血患者作为贫血组,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72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平均体积;比较不同类型贫血患者血常规检测指标;比较单一血常规指标检测和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贫血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平均体积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地中海贫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平均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平均体积联合检测对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的检出率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方便快捷,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检查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诊断价值
下载PDF
HBsAg和抗-HCV两次酶联免疫检测方法与血液病毒核酸筛查技术的关联 被引量:7
16
作者 于晓华 刘国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6期16-17,共2页
目的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对抗-HCV、HBa Ag进行检测,以此探讨与分析两次酶联免疫检测措施和NAT技术对HCV、HBV检测的相关性。方法根据酶免检测试剂说明书严格操作,通过ELISA方式常规酶联免疫血液筛查门诊血液标本的抗-HCV与HBs Ag。结果50... 目的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对抗-HCV、HBa Ag进行检测,以此探讨与分析两次酶联免疫检测措施和NAT技术对HCV、HBV检测的相关性。方法根据酶免检测试剂说明书严格操作,通过ELISA方式常规酶联免疫血液筛查门诊血液标本的抗-HCV与HBs Ag。结果50份HBs Ag阳性血清学筛查标本中,HBs Ag进口与国产酶免检测阳性标本26例,进口阳性标本7例,国产阳性标本6例;48份抗-HCV阳性血清学筛查标本中,进口与国产酶免检测阳性标本13例,进口阳性标本2例,国产阳性标本1例。HBs Ag的单一进口与单一国产试剂ELISA阳性率为0.07%、0.04%,进口与国产双试剂ELISA检测阳性率为0.35%;抗-HCV的单一进口与单一国产试剂ELISA阳性率为0.1%、0.06%,进口与国产双试剂ELISA检测阳性率为0.18%。国产与进口联用试剂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口和国产抗-HCV、Hbs Ag的ELISA试剂阳性差异性不明显,而进口国产双试剂的酶联免疫检测和核酸检测具有较高相符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 抗-HCV 酶联免疫检测 血液病毒 核酸筛查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晓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3期131-132,共2页
目的分析血胱抑素C(Cys C)、尿微量白蛋白(mALB)联合应用在高血压早期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测定55例高血压肾病患者(高血压肾病组)、50例高血压无肾病患者(高血压无肾病组)和40例肾功能及血压均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 目的分析血胱抑素C(Cys C)、尿微量白蛋白(mALB)联合应用在高血压早期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测定55例高血压肾病患者(高血压肾病组)、50例高血压无肾病患者(高血压无肾病组)和40例肾功能及血压均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肾病组血清CysC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和高血压无肾病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无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机尿mALB可以作为高血压肾病筛查指标。Cys C能够显著提高高血压肾病检测率。Cys C和尿mALB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高血压早期肾病检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早期肾损害 胱抑素C 尿微量白蛋白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艳 高爽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9期144-144,共1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ACS患者123例,包括非心源性胸痛(NCCP)3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4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ACS患者123例,包括非心源性胸痛(NCCP)3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46例,其中非ST抬高型21例。监测患者入院时的白细胞分类计数,分析NLR对ACS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结果经过比对,各组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为NCCP组、UA组、NSTEMI组和STEMI组,不同组别间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差异标准,P<0.05。各组血常规中中性粒比,由STEMI组、NSTEMI组、UA组、NCCP组依次降低,与白细胞计数变化趋势一致。淋巴细胞百分比方面,由NCCP组、UA组、NCCP组、STEMI组依次降低,与包细胞计数变化趋势相反。NLR方面,STEMI组最高,其余依次为NSTEMI组、UA组,NCCP组最低。结论 NLR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病情预后的评估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特点是简单便捷、费用低廉、易于重复、结果稳定等,因此在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可加强NLR的监测,从而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比值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范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4期125-125,共1页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82例肺炎患儿的血清、支气管灌洗液、痰液、胸腔积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DNA阳性率。结果382例患儿肺炎支原体DNA阳性为179例(46.9%),其中男患...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82例肺炎患儿的血清、支气管灌洗液、痰液、胸腔积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DNA阳性率。结果382例患儿肺炎支原体DNA阳性为179例(46.9%),其中男患儿占96例(53.6%),女患儿占83例(46.4%);0~4岁占28例(15.6%),4~7岁占58例(32.4%),7~10岁占57例(31.8%),10~13岁占66例(36.9%)。血清标本肺炎支原体DNA阳性21份(14.6%),支气管灌洗液标本肺炎支原体DNA阳性90份(94.7%),痰液标本肺炎支原体DNA阳性51份(68.9%),胸腔积液标本肺炎支原体DNA阳性17份(24.6%)。结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实用、可行,其中4岁及以上患儿肺炎支原体DNA阳性的检出率较高,采用支气管灌洗液标本最为可靠,血清标本的检出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儿童 肺炎支原体感染
下载PDF
凝血四项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范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1期80-80,共1页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首诊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包括PT、TT、FIB、APTT,与同期80例健康志愿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健康对照组PT为(13.19±2.00)s、TT为(13.34±3.16)s、FIB为(2.9...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首诊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包括PT、TT、FIB、APTT,与同期80例健康志愿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健康对照组PT为(13.19±2.00)s、TT为(13.34±3.16)s、FIB为(2.96±0.25)g/L,APTT为(13.56±2.37)s;肝硬化组PT为(23.55±5.12)s、TT为(22.35±3.06)s、FIB为(1.97±0.59)g/L,APTT为(50.28±4.17)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凝血四项对肝硬化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四项 肝硬化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