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手术麻醉中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
作者 原忠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8期135-136,共2页
目的分析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12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氯胺酮+异丙酚+利多卡因对患儿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对患儿进行... 目的分析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12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氯胺酮+异丙酚+利多卡因对患儿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对患儿进行麻醉诱导。对两组患儿麻醉前后各项体征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麻醉前5 min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40 min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93%,低于对照组的44.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进行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可降低术后不良反应,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异丙酚 利多卡因 手术麻醉 小儿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卫东 原忠伟 +1 位作者 李显忠 杨克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3期112-113,共2页
目的观察和选择合适的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96例。麻醉前30min肌注鲁米纳0.1g和阿托品0.5mg。入室后持续监测SBP、DBP、MAP、CVP、HR、ECG、SpO2及PETCO2。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2μg/kg、维... 目的观察和选择合适的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96例。麻醉前30min肌注鲁米纳0.1g和阿托品0.5mg。入室后持续监测SBP、DBP、MAP、CVP、HR、ECG、SpO2及PETCO2。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1~2mg/kg、利多卡因1.5mg/kg。必要时静注乌拉地尔12.5~25mg和(或)艾司洛尔50~100mg。麻醉维持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泵注,分次静注维库溴铵,异氟醚吸入。术中通过加深麻醉及静注乌拉地尔或艾司洛尔控制维持相对较高的平均动脉压(MAP),避免脑血流量(CBF)减少。准备夹闭动脉瘤或动脉瘤破裂控制出血时,可相对调控血压在正常较低的水平。术中MAP维持在60~90mmHg,PETCO2控制在30~35mmHg。术毕当自主呼吸恢复良好,脱氧下SpO2>95%,维持患者在浅麻醉状态下,吸痰后拔管,观察10min,血压、心率、SpO2稳定后送回病房。结果夹闭成功96例(100%),75例(78%)诱导插管时HR和MAP相对平稳,21例(22%)插管后血压升高明显,MAP最高升高至120mmHg,经处理后恢复正常。术后拔管88例,74例(84%)拔管期HR和MAP相对平稳;4例气管切开。术后1例由于破裂后阻断时间过长造成脑缺血改变植物生存,其余恢复良好。结论合理的围麻醉期处理和药物使用,能显著提高动脉瘤手术的安全性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控制性降压 异氟醚 异丙酚
下载PDF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疗效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马忠良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7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手术的有效麻醉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的6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实施静吸复合麻醉,...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手术的有效麻醉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的6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实施静吸复合麻醉,比较疗效患者的麻醉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切皮、切硬脑膜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手术时实施静吸复合麻醉可以有效控制患者心率和血压的稳定,麻醉效果显著,同时缩短了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维持了良好的麻醉深度,对患者手术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外伤 手术 麻醉 疗效研究
下载PDF
盐酸羟考酮与地佐辛超前镇痛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原忠伟 李卫东 +1 位作者 马忠良 李佳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5期2248-2250,共3页
目的探讨羟考酮与地佐辛超前镇痛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于该院接受上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地佐辛超前镇痛,观察组... 目的探讨羟考酮与地佐辛超前镇痛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于该院接受上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地佐辛超前镇痛,观察组则应用盐酸羟考酮进行麻醉。分别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警觉/镇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恢复期躁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6%(4/41)、21.95%(9/4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71%(13/41)、56.10%(23/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应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中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警觉/镇静反应,同时可有效降低恢复期躁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羟考酮 地佐辛 上腹部手术 不良反应 精神运动性激动
下载PDF
不同预注间期对罗库溴铵起效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红宇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6期92-94,9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预注间期对罗库溴铵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各组23例。所有患者注射阿托品,A组、B组、C组均预先静脉滴注罗库溴铵,分别注射完毕后1 min、2 ... 目的探讨不同预注间期对罗库溴铵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各组23例。所有患者注射阿托品,A组、B组、C组均预先静脉滴注罗库溴铵,分别注射完毕后1 min、2 min、3 min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D组静脉滴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完毕后3 min静注罗库溴铵。比较四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在不同时间点变化情况和T1值、TOF值、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评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在T2、T3均明显低于D组(P<0.05),而C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在T2、T3均明显低于A组、B组(P<0.05);B组、C组的T1值、TOF值、起效时间均明显低于D组(P<0.05),C组T1值、TOF值、起效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B组(P<0.05);A组、B组、C组气管插管评估优的比例明显高于D组,C组优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B组(P<0.05);四组均无明显的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对于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尽可能选择预注间期3 min进行气管插管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注间期 罗库溴铵 阿托品 起效时间
下载PDF
人工流产手术中持续小剂量丙泊酚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马忠良 《中外医疗》 2014年第28期154-155,共2页
目的持续小剂量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实施无痛人流手术的早期妊娠孕妇,利用抛硬币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手术前,对照组给予0.1 mg芬太尼静脉推注后,立即给予孕... 目的持续小剂量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实施无痛人流手术的早期妊娠孕妇,利用抛硬币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手术前,对照组给予0.1 mg芬太尼静脉推注后,立即给予孕妇总量丙泊酚静脉推注,在孕妇呼之不应、睫毛反映消失后进行手术;观察组在给予0.1 mg芬太尼静脉推注后,立即给予丙泊酚(总量-60 mg)静脉推注,在孕妇呼之不应、睫毛反映消失后将余量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持续供给,同时开始进行手术。对比两组孕妇丙泊酚总用量、手术过程中的体动情况、呼吸抑制发生率、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体动发生率以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手术中持续小剂量丙泊酚能够发挥显著的麻醉镇静效果,不仅减少了丙泊酚总用量,还能够降低呼吸抑制发生率以及术中体动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流产 丙泊酚 持续 小剂量
下载PDF
地佐辛注射液在乳腺癌根治术后静脉镇痛效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忠良 《中外医疗》 2014年第22期117-118,共2页
目的对应用地佐辛注射液对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实施静脉镇痛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该院收治的82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不应用镇痛类药物;治... 目的对应用地佐辛注射液对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实施静脉镇痛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该院收治的82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不应用镇痛类药物;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应用地佐辛进行镇痛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有18例感到疼痛,对照组术后有25例感到疼痛);术后疼痛感彻底消失时间(5.04±1.49)d和术后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7.88±1.95)d明显短于对照组(7.93±1.40)d,10.35±1.62)d;术后当天和术后第3天VA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地佐辛注射液对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实施静脉镇痛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注射液 乳腺癌根治术 静脉镇痛
下载PDF
七氟醚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卫东 原忠伟 李显忠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21期111-112,共2页
目的观察七氟醚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应用的效果。资料和方法选择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32例(合并增殖体大的16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2~7岁,体质量10~32kg,无先天性疾病。手术当日晨禁食、水,所有患儿均不给术前用药。入手术室后面... 目的观察七氟醚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应用的效果。资料和方法选择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32例(合并增殖体大的16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2~7岁,体质量10~32kg,无先天性疾病。手术当日晨禁食、水,所有患儿均不给术前用药。入手术室后面罩直接吸纯氧(2~5L/min)加七氟醚,通过每2~5次呼吸即增加1.5%~2.0%的方法,逐步升高七氟醚的吸入浓度(最大浓度为8%),直至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开放静脉通路后,经口行气管内插管。术中以单纯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根据病儿的血压、心率变化调节七氟醚吸入浓度,维持麻醉浓度控制在4.0%以下。直至手术结束。停止七氟醚吸入,高流量氧吸入(6~8L/min)将麻醉药排出。待患儿完全清醒,呼吸频率及潮气量足够(潮气量达8mL/kg以上),彻底吸除分泌物及观察术野无出血后,拔出气管导管。观察项目有诱导至入睡时间,麻醉诱导至气管内插管的时间.停麻醉药至拔管时间,诱导前及诱导后的MAP、HR,诱导期间及插管时和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麻醉诱导至入睡(睫毛反射消失)时间85±29.5s,麻醉诱导至气管内插管的时间为(5.5±1.2)min。手术时间33.2±11.4min,停麻醉药至拔管时间为9.2±4.3min。诱导期前后及气管插管时的MAP、HR均无显著改变(P>0.05)。气管插管时4例(12.5%)出现挣扎、体动或呛咳。但不影响插管操作。苏醒过程中有11例(34%)出现一过性躁动或挣扎现象,清醒后有13例患儿哭闹,大多与年龄小有关。术后无恶心、呕吐。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平稳、起效迅速、气道刺激小、心血管抑制轻、清醒快而完全,适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及对肌松要求低的手术如小儿扁桃体手术的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扁桃体摘除术
下载PDF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妇科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观察
9
作者 李卫东 原忠伟 +1 位作者 李显忠 马忠良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2313-2314,共2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用于经腹妇科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择期经腹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手术结束后给予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自控镇痛,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VAS评分Ⅲ、Ⅳ组与Ⅰ、Ⅱ...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用于经腹妇科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择期经腹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手术结束后给予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自控镇痛,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VAS评分Ⅲ、Ⅳ组与Ⅰ、Ⅱ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Ⅳ组高于其他组。结论:0.4μ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用于经腹妇科术后PCEA,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外科手术 镇痛 产科 镇痛 硬膜外 镇痛 病人控制 舒芬太尼/治疗应用 罗哌卡因/治疗应用 人类
原文传递
单肺通气预处理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因子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红宇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581-158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肺通气预处理与直接单肺通气处理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因子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丹东市第一医院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93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 目的对比分析单肺通气预处理与直接单肺通气处理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因子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丹东市第一医院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93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3例患者分为A组(n=47例)和B组(n=46例),A组患者采取单肺通气预处理,B组患者采取直接单肺通气处理,测定麻醉诱导前(T_(0))、拔管后30min(T_(3))、术毕24h(T_(4))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_((A-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同时测定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IL-6、IL-10、TNF-α)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内肺炎肺不张发生率。结果T_(3)、T_(4)时间点,A组.B组患者的P_((A-a))O_(2)、PaO_(2)、RI/OI水平及SOD、GSH水平均明显低于T_(0)时间点(P<0.05),IL-6、IL-10、TNF-α及MDA水平均明显高于T_(0)时间点(P<0.05),且A组患者的P_((A-a))O_(2)、PaO_(2)、RI、OI水平及SOD、GSH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5),IL-6、IL-10、TNF-α及MDA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7 d内肺炎、肺不张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中应用单肺通气预处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肺功能,并能有效缓解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对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检查 肺叶切除术 单肺通气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