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素心肌显像测定MBF和CFR在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韩梦月 谢锋 +5 位作者 朱芳 吴天慧 兹金萍 周津卉 陈柏青 王文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60-264,共5页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治疗和诊断的经济成本很高,在过去的20年里,对冠心病患者诊断、评估及治疗越来越准确和有效。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是一种强大而多功能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特别是通过量化心肌血流量(MBF)...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治疗和诊断的经济成本很高,在过去的20年里,对冠心病患者诊断、评估及治疗越来越准确和有效。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是一种强大而多功能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特别是通过量化心肌血流量(MBF)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可以更好地描述冠状动脉疾病的特征,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及缺血性心肌病的早期诊断、分级及治疗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 心肌灌注显像 心肌血流量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
下载PDF
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症风险的列线图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毛雪 金鑫 赵溪 《护理管理杂志》 2022年第3期168-173,185,共7页
目的建立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症预测列线图,为临床护士评估患者术后恐动症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248例行手术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简体中文版恐动症评分量表调查其术后发生恐动症情况,分... 目的建立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症预测列线图,为临床护士评估患者术后恐动症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248例行手术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简体中文版恐动症评分量表调查其术后发生恐动症情况,分析发生恐动症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列线图。结果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恐动症得分(40.59±6.26),发生恐动症95例(38.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是否开放性骨折、日常生活活动依赖水平、疼痛经历、疼痛对情绪的影响、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对控制或减轻疼痛方法的满意度、对控制疼痛的教育的满意度、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均是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症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绘制列线图得分177~246,可预测风险概率为0.01~0.999。结论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症概率较高,应通过有效疼痛管理、社会支持、改善日常生活活动依赖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纠正其术后恐动心理,列线图便于临床护士通过查图评估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恐动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术后 恐动症 列线图
下载PDF
改良格拉斯哥评分和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周津卉 谢锋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24-432,共9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学分化程度、术前基于C反应蛋白的改良格拉斯哥评分(modified Glasgow prognostic score,mGPS)和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20年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学分化程度、术前基于C反应蛋白的改良格拉斯哥评分(modified Glasgow prognostic score,mGPS)和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接受原发肿瘤根治性切除的69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前实验室资料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mGPS、预后指数(prognostic index,PI)、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全身炎性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SIRI)和全身免疫炎性反应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ory index,SII)8个基于炎性反应的相关评分。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相关特征对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预测能力和临床实用性。使用Pearson相关性及Spearman等级相关评估各炎性反应相关评分与肝转移肿瘤负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分析证实,mGPS(OR=36.22,P=0.048)、血清CEA水平(OR=39.67,P=0.040)和组织学分化程度(OR=0.02,P=0.032)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独立相关,其预测能力优于其他炎性反应因素。将3个独立相关因素联合构建模型1,模型1预测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5。DCA结果表明,模型1净获益率优于其他3个单因素模型。血清CEA水平与肝转移肿瘤负荷呈中度正相关(r=0.580,P<0.01)。结论组织学分化程度、mGPS和血清CEA水平是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 改良格拉斯哥评分 癌胚抗原
下载PDF
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天慧 谢锋 韩梦月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5-178,共4页
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利用微球在靶病灶内释放化学治疗(简称化疗)药物,使靶肿瘤内药物浓度更高,而全身化疗药物浓度及不良反应降低;且微球可较完全栓塞肿瘤毛细血管网,闭塞肿瘤邻近血管,致癌细胞缺血、缺氧而坏死。本文... 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利用微球在靶病灶内释放化学治疗(简称化疗)药物,使靶肿瘤内药物浓度更高,而全身化疗药物浓度及不良反应降低;且微球可较完全栓塞肿瘤毛细血管网,闭塞肿瘤邻近血管,致癌细胞缺血、缺氧而坏死。本文对DEB-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疗栓塞 治疗性 载药微球
下载PDF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在肿瘤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
5
作者 左柔柔 陈柏青 孙洪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7-202,共6页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 SPION)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如低毒、生物相容性、强大的磁性,以及在多功能模式中的优越作用,在肿瘤诊断、构建多模态肿瘤分子影像探针及治疗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今...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 SPION)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如低毒、生物相容性、强大的磁性,以及在多功能模式中的优越作用,在肿瘤诊断、构建多模态肿瘤分子影像探针及治疗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今后可以在临床上提高肿瘤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实现诊疗一体化,本文从SPION的成像机制、合成方法出发,阐述近年来SPION在肿瘤的各种靶向成像、多模态成像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未来SPION在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发展前景,旨在为更好地构建基于SPION的新型诊疗一体化肿瘤探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 诊断 治疗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PET/SPECT核素心肌显像对存活心肌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韩梦月 谢锋 +2 位作者 吴天慧 李雪 嘉宝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90-793,共4页
核素心肌显像是心脏功能检查的方法之一,可以对心肌存活进行评估,了解缺血或梗死心肌的具体情况。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PET)及新型半导体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心肌血流绝对定量分析,为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诊断提供重要依... 核素心肌显像是心脏功能检查的方法之一,可以对心肌存活进行评估,了解缺血或梗死心肌的具体情况。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PET)及新型半导体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心肌血流绝对定量分析,为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对缺血性心脏病及特殊人群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临床分级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存活心肌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原文传递
GRADEⅡ急性胆囊炎PTGD治疗对手术疗效的影响及行LC的手术时机选择 被引量:9
7
作者 王艺桦 范罡贤 +3 位作者 匡立润 谢锋 韩红民 刘峥嵘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27-133,共7页
目的探讨发病时间>72h的GRADEⅡ急性胆囊炎患者,一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后LC的疗效对比,及行LC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8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发病时间>72h的GRADEⅡ急性胆囊炎患者,一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后LC的疗效对比,及行LC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8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LC前是否行PTGD治疗分为PTGD组(n=36)和非PTGD组(n=87);根据发病距离手术的时间将非PTGD组再分为3组:A组(n=41)发病距手术时间>72h,≤1周;B组(n=29)发病距手术时间>1周,≤2周;C组(n=17)发病距手术时间>2周。比较行LC术后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手术及住院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PTGD组与非PTGD组在腹痛消失时间、经口进食时间、手术时长、出血量、带管时长、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胆囊壁厚度、住院时长、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GD组与非PTGD组在总体疗效方面没有明显差异。C组与A、B两组实验室指标WBC、ALT、ALP恢复正常的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在CRP及TBIL恢复正常的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经口进食时间,胆囊壁厚度,手术时长,出血量,带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PTGD组平均治疗效果A组优于B组优于C组。结论 PTGD组与非PTGD组在单纯行LC的疗效上无明显差异。对于发病时间>72h的GRADEⅡ急性胆囊炎患者,若能耐受手术,推荐尽早行一期LC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DEⅡ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 东京指南
下载PDF
术中开腹彩超引导下射频与经皮CT引导射频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信 刘放 +2 位作者 刘也夫 谢峰 张睿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CT引导射频与术中开腹彩超引导下射频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0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射频方式将患者分为彩超引导下射频组(n=100)... 目的比较经皮CT引导射频与术中开腹彩超引导下射频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0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射频方式将患者分为彩超引导下射频组(n=100)与经皮CT引导射频组(n=100)。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花费。结果两种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1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引导下射频组平均住院花费为高于经皮CT引导射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引导下射频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0±0.2)d,经皮CT引导射频组为(6.0±0.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引导下射频和经皮CT引导射频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彩超引导下射频可以直视肝表面,全面、多方位的检查肝,不容易遗漏肝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肝转移 术中彩超引导下射频 经皮CT引导射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