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5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成刚 吴丹明 +3 位作者 周玉斌 易巍 贾琪 孙雨莘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61-462,共2页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 方法 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或切开动脉直视下穿刺,造影明确病变动脉部位及病变长度后,利用导丝或超声消融导管开通闭塞段,球囊导管行扩张成形后置入血管内支架. 结果 45例(53...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 方法 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或切开动脉直视下穿刺,造影明确病变动脉部位及病变长度后,利用导丝或超声消融导管开通闭塞段,球囊导管行扩张成形后置入血管内支架. 结果 45例(53条患肢)血管腔内支架均释放成功,踝肱指数由0.36±0.14增至术后7 d 0.77±0.21 (t=2.397, P=0.021),45例随访6~54个月,平均23个月,一期肢体通畅率90.6%(48/53). 结论 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操作简便、微创、安全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腔内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复合式手术分期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成刚 吴丹明 +3 位作者 周玉斌 易巍 贾琪 孙雨莘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87-589,共3页
为探讨采用复合式手术分期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通过CTA或DSA检查明确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部位及长度后,先对髂动脉病变行血管内超声消融术、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等微创方法开通血管,择期再对股腘段病变... 为探讨采用复合式手术分期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通过CTA或DSA检查明确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部位及长度后,先对髂动脉病变行血管内超声消融术、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等微创方法开通血管,择期再对股腘段病变行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结果示,全组29例患者均手术成功,踝肱指数由术前0.20±0.14增至术后0.71±0.21(t=2.462,P=0.02)。平均随访19个月(3~48个月),一期肢体通畅率82.8%(29/35)。提示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并分期进行,可降低手术难度与复杂性,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减少,并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外科学 血管成形术 腔内 旁路转流术 人工血管 支架 下肢
下载PDF
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开通的技术体会和中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玉斌 吴丹明 +4 位作者 王成刚 易威 贾琪 孙雨莘 张立魁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开通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抓捕导丝、预创建抓捕空间等技术经腔内开通后置入血管内支架治疗髂动脉闭塞性病变34例,并回顾分析其髂动脉闭塞患者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远期通畅率... 目的探讨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开通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抓捕导丝、预创建抓捕空间等技术经腔内开通后置入血管内支架治疗髂动脉闭塞性病变34例,并回顾分析其髂动脉闭塞患者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远期通畅率。结果技术成功率100%,除髂动脉破裂1例(2.94%)外,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40±0.14增至术后7d的0.81±0.13(t=2.67,P=0.02)。随访3~42个月,平均(19.32±2.22)个月;7例发生再狭窄,3例闭塞,经PTA和/或置入内支架解除。患者术后6个月,1,2,3年一期通畅率和辅助一期通畅率按随访顺序依次为86.27%,74.40%,61.81%,52.98%和96.43%,92.57%,85.96%,85.96%。二期通畅率4个随访期均为100%。术后6个月,1,2,3年的肢体一期通畅率及辅助一期通畅率依次为88.41%,77.53%,65.79%,57.56%和96.97%,93.51%,87.27%和87.27%。二期通畅率均为100%。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抓捕导丝、预创建抓捕空间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可提高髂动脉闭塞段开通的成功率;腔内治疗中远期通畅性的维持需要严密随访和对再狭窄、闭塞的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外科学 髂动脉 血管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射频闭合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被引量:8
4
作者 贾琪 吴丹明 +4 位作者 王成刚 周玉斌 易巍 孙雨莘 张立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5期452-453,共2页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国内统计的发病率高达8.6%。传统的外科手术具有损伤大,切口多,瘢痕明显等缺点。近年来,随着人们微创观念的增强及微创技术发展,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化治疗方法不断涌现。我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应用射...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国内统计的发病率高达8.6%。传统的外科手术具有损伤大,切口多,瘢痕明显等缺点。近年来,随着人们微创观念的增强及微创技术发展,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化治疗方法不断涌现。我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应用射频闭合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20例,近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硬化剂注射治疗 闭合术 泡沫 射频 大隐静脉曲张 硬化剂治疗 2009年
下载PDF
高位结扎内翻剥脱结合属支经皮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孙雨莘 易巍 +1 位作者 吴丹明 李占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7123-7125,共3页
目的比较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内翻剥脱联合属支经皮缝扎术与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内翻剥脱术治疗患者的近期疗效、随访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单纯性单侧下肢静脉曲张病例患178例的临床资... 目的比较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内翻剥脱联合属支经皮缝扎术与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内翻剥脱术治疗患者的近期疗效、随访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单纯性单侧下肢静脉曲张病例患178例的临床资料,分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内翻剥脱联合属支经皮缝扎组(A组,90例)和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内翻剥脱术组(B组,88例),对两组治疗过程中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3、6、12个月随访的并发症、静脉临床严重程度(VCSS)评分、总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术前、术后6 d患肢大腿、小腿周径差明显大于B组(P<0.05);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个月随访并发症发生率及VCSS评分均低于B组(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VCSS评分、12个月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2个月随访总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内翻剥脱联合属支经皮缝扎、电凝闭合术,临床效果安全有效,达到改善外观的美容效果,术后近、远期疗效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内翻剥脱 属支静脉缝扎
下载PDF
彩超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被引量:35
6
作者 贾琪 吴丹明 +1 位作者 王成刚 刚清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0~12月,对下肢静脉曲张26例(30条肢体),包括C2(浅静脉曲张)20条,C3(静脉性水肿)8条,C4(皮肤营养性改变)2条,门诊在彩超引导下穿刺大隐静脉主干,注射...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0~12月,对下肢静脉曲张26例(30条肢体),包括C2(浅静脉曲张)20条,C3(静脉性水肿)8条,C4(皮肤营养性改变)2条,门诊在彩超引导下穿刺大隐静脉主干,注射聚桂醇,一次封闭大隐静脉主干及曲张静脉,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彩超复查大隐静脉主干闭塞情况,并除外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26例均成功进行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2周随访,3例(3条肢体)大隐静脉主干未完全封闭,再次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3例(3条肢体)存在残余曲张静脉,再次局部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局部轻微静脉炎症状5例,对症处理,1~2周缓解。3个月随访,26例(30条肢体)曲张静脉均闭合良好,未出现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以及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微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硬化剂 静脉曲张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立魁 吴丹明 +5 位作者 周玉斌 汤海涛 王成刚 易巍 贾琪 孙雨莘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时所致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UFH和LMWH抗凝治疗所致HIT患者6例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221例患者应用UFH和LMWH后发生HIT...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时所致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UFH和LMWH抗凝治疗所致HIT患者6例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221例患者应用UFH和LMWH后发生HIT6例(2.7%)。男5例,女1例,年龄49-73(63±12)岁,应用UFH息者5例,应用LMWH患者1例。血小板降低时间为应用UFH和LMWH后5-12 d,中位时间7.4 d;最低降至(36-87)×10-9/L,下降幅度均〉30%。其中3例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症状。所有患者均停用UFH和LMWH,改为阿加曲班或利伐沙班抗凝。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3-14 d,中位数6.7 d,患者症状逐渐缓解或消失。随访4-17个月,中位数9.5个月,6例患者均未再出现血栓栓塞及出血并发症。结论HIT可导致血栓栓塞等严重后果,应用UFH和LMWH时需常规监测血小板计数,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可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血小板减少 血栓栓塞 治疗
下载PDF
国产ZQL型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徐克 周玉斌 +1 位作者 王爱林 肖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66-1869,共4页
目的评价ZQL型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安全和有效性。方法144例具有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适应证患者,常规经股静脉(37)或颈静脉(107)置入144枚滤器,滤器置入后定期腹部平片和下腔静脉彩超评价下腔静脉和滤器位置、通畅... 目的评价ZQL型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安全和有效性。方法144例具有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适应证患者,常规经股静脉(37)或颈静脉(107)置入144枚滤器,滤器置入后定期腹部平片和下腔静脉彩超评价下腔静脉和滤器位置、通畅情况。滤器植入后如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在2周内清除,则取出滤器。取出前分别摄腹部平片及行下腔静脉、肺动脉造影。否则该滤器将作为永久滤器长期留置后并继续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44滤器均成功置入预定部位,未发生滤器展开不良。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一次置入成功率为98.61%,2次植入成功率为100%。随访成功137例(随访率为95.14%),其中43枚滤器于置入后7~14天(中位12天)取出。余94例随访7天~39个月(中位随访期为17个月),未发生滤器移位、倾斜、滤器断裂或滤器穿透静脉壁造成血肿并发症。无下腔静脉闭塞发生,随访期内全部患者未再发生症状性肺动脉栓塞。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ZQL型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血栓栓塞是安全、有效的。其独特的支架式设计具有稳定性好、捕获效能高、置入与取出容易,符合临床需求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腔静脉滤器 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及其疗程的探讨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丹明 周玉斌 汤海涛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4-6,22,共4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1],其危害大,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例如常遗留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更有甚者,因并发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1],其危害大,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例如常遗留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更有甚者,因并发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造成猝死。DVT的治疗目的是预防PE,恢复静脉通畅性,防止DVT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药物 华法林 患者 拮抗剂 危险因素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发生率 维生素
下载PDF
主髂动脉长段闭塞腔内治疗的技巧和疗效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丹明 周玉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04-1006,共3页
主髂动脉闭塞是最常见的动脉闭塞性疾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药物治疗为主的基础治疗,以经典的外科旁路术为代表的开放式外科手术治疗和新近发展的血管腔内治疗。随着临床医师和患者对于腔内治疗认知的不断加深,血管腔内治疗已成主髂动... 主髂动脉闭塞是最常见的动脉闭塞性疾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药物治疗为主的基础治疗,以经典的外科旁路术为代表的开放式外科手术治疗和新近发展的血管腔内治疗。随着临床医师和患者对于腔内治疗认知的不断加深,血管腔内治疗已成主髂动脉闭塞首选的治疗方法,本文对主髂动脉长段闭塞腔内治疗的技巧和疗效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玉斌 吴丹明 徐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142,共2页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间歇性跛行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玉斌 吴丹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7-731,共5页
腔内技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适应证范围不断扩展,一些既往为腔内治疗的"危险禁区"也被逐渐探索。笔者就目前腔内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的指证、新探索、新方法及疗效等方面进行总结与阐述。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下肢 腔内治疗
原文传递
16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雨莘 吴丹明 +1 位作者 易巍 李占军 《医学与哲学(B)》 2015年第2期25-28,共4页
比较单纯抗凝与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168例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的近期疗效、随访疗效与并发症。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辽宁省人民薮院收治的168例急性混合型LEDVT病例,分为单纯抗凝组(A组,78例)和深... 比较单纯抗凝与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168例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的近期疗效、随访疗效与并发症。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辽宁省人民薮院收治的168例急性混合型LEDVT病例,分为单纯抗凝组(A组,78例)和深静脉置管溶栓组(B组,90例),对两组近期、随访12个月~24个月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健患肢周径差、静脉通畅率、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近期、随访12个月~24个月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健患肢周径差、静脉通畅率,B组均优于A组(P〈0.05);治疗期间出血并发症B组与A组无差异;随访12个月~24个月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深静脉置管溶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可提高静脉通畅率及降低PTS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单纯抗凝 置管溶栓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下载PDF
介入导管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丹明 王成刚 易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470-471,共2页
关键词 静脉曲张 电凝法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超声消融血栓治疗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1例报告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丹明 易巍 +2 位作者 王成刚 贾琪 李晓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14-215,共2页
关键词 超声消融 治疗 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 周围血管疾病
下载PDF
股浅动脉长段闭塞的治疗选择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玉斌 吴丹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31-834,共4页
股浅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药物治疗为主的基础治疗,以经典的外科旁路移植术为代表的开放式外科手术治疗和新近发展的血管腔内治疗。随着临床医师和患者对于股浅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认知的不断加深,腔内治疗已... 股浅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药物治疗为主的基础治疗,以经典的外科旁路移植术为代表的开放式外科手术治疗和新近发展的血管腔内治疗。随着临床医师和患者对于股浅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认知的不断加深,腔内治疗已成为目前临床实践中股浅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成形术 支架 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经皮肱动脉穿刺技巧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丹明 周玉斌 张立魁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总结经皮肱动脉穿刺的临床经验,并探讨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因行血管腔内诊疗接受超声引导下肱动脉穿刺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7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肱动脉穿刺均成功,成功率为100%,其中超声... 目的总结经皮肱动脉穿刺的临床经验,并探讨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因行血管腔内诊疗接受超声引导下肱动脉穿刺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7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肱动脉穿刺均成功,成功率为100%,其中超声引导下一次穿刺成功有53例(61%),经多次穿刺成功有35例(39%)。16例(19例次)患者发生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8.4%,其中导丝进入血管周围间隙4例(4.6%);穿刺局部发生血肿11例(12.6%),其中3例合并局部神经损伤(1例为迟发型神经损伤);假性动脉瘤1例(1.2%)。结论熟悉肱动脉穿刺部位的解剖特点,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对其并发症有足够的认识和处理对策的充分准备可以减少并发症及其不良后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术 并发症 解剖 肱动脉
下载PDF
感染性假性动脉瘤11例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8
作者 贾琪 吴丹明 +3 位作者 王成刚 易巍 孙雨莘 张立魁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643-644,共2页
目的观察采用动脉瘤切除术治疗吸毒致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行动脉瘤切除术、结扎供血动脉治疗吸毒致感染性假性动脉瘤11例。结果 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大出血、严重下肢缺血病例,均治愈出院,术后有1例出现轻微间歇性跛行。结... 目的观察采用动脉瘤切除术治疗吸毒致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行动脉瘤切除术、结扎供血动脉治疗吸毒致感染性假性动脉瘤11例。结果 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大出血、严重下肢缺血病例,均治愈出院,术后有1例出现轻微间歇性跛行。结论动脉瘤切除术治疗吸毒致感染性动脉瘤,安全、简便、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动脉瘤 动脉瘤切除术 动脉结扎术 吸毒
下载PDF
超声消融术与介入技术联合治疗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易巍 吴丹明 孙雨莘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883-885,共3页
关键词 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消融术 联合治疗 介入技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常见疾病 肿瘤晚期 预后不良 上升趋势 化疗期间
下载PDF
超声微泡造影剂经导管直接溶栓治疗犬股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畅 王芳芳 +1 位作者 段续微 周玉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24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在体内的溶栓效应,并探讨其与尿激酶的协同作用。方法 13只健康犬建立血栓模型,分为对照组,尿激酶组,尿激酶加超声和微泡组,给予相应的治疗,应用超声多普勒,X线血管造影对血管的再通率进行评价,并进行病理学... 目的研究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在体内的溶栓效应,并探讨其与尿激酶的协同作用。方法 13只健康犬建立血栓模型,分为对照组,尿激酶组,尿激酶加超声和微泡组,给予相应的治疗,应用超声多普勒,X线血管造影对血管的再通率进行评价,并进行病理学检查,比较各组溶栓效果。结果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尿激酶组与尿激酶加超声及微泡组均为100%,尿激酶加超声及微泡组再通等级优于尿激酶组。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光镜下观察,对照组股静脉管腔完全梗阻,血管壁见附壁血栓。尿激酶组、尿激酶加超声及微泡组股静脉管腔内部部分融通,局部区域内皮细胞脱落。结论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有一定的溶栓效应,与尿激酶共同应用,可以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微泡造影剂 股静脉 血栓 彩色多普勒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