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现代应用进展
1
作者 张明 石蕴琦 吴波 《辽宁药物与临床》 2002年第4期206-209,共4页
关键词 Β受体阻滞剂 心血管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占全 张明 +16 位作者 金元哲 袁龙 张薇薇 刘莹 崔丽杰 赵红岩 赵颖军 徐桂萍 石蕴琦 崔然 孟锦 郭翠艳 居乃新 李彤 侯平 李惠君 陈晓明 《中国医刊》 CAS 2004年第7期26-28,共3页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自 2 0 0 3年 11月至 2 0 0 4年 1月收治的 2 7例AMI患者 ,入院后在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 -CSF(商品名 :惠尔血 )或...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自 2 0 0 3年 11月至 2 0 0 4年 1月收治的 2 7例AMI患者 ,入院后在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 -CSF(商品名 :惠尔血 )或分泌型G -CSF(商品名 :金磊赛强 ) ,3 0 0~ 60 0 μg/d皮下注射 ,连续 5天 ,第 6日分离外周血干细胞 ,进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进一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观察有无骨痛 ,乏力 ,皮疹 ,发热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便秘 ) ,心绞痛或心衰加重 ,及一些少见的、严重的并发症 :自发性脾破裂、严重化脓性感染、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生。结果 在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4 .4%( 12 /2 7) ;其中骨痛发生率为 18.5 %( 5 /2 7) ,低热约 11.1%( 3 /2 7) ,乏力约 7.4%( 2 /2 7) ,皮疹约 3 .7%( 1/2 7) ,心衰加重约 3 .7%( 1/2 7) ,无其他少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 ,无影响AMI病程的严重并发症发生 ,在AMI病人中应用G -CSF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安全性 可行性 移植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明 李占全 +5 位作者 金元哲 袁龙 张薇薇 刘莹 崔丽杰 赵红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2期17-21,共5页
目的 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 (PB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可行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 2 0 0 3年 11月至 2 0 0 4年 8月共入选AMI患者 4 5例 ,其中 6个月随访 13例。AMI患者入院后在常规AMI治疗 (药物与介入... 目的 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 (PB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可行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 2 0 0 3年 11月至 2 0 0 4年 8月共入选AMI患者 4 5例 ,其中 6个月随访 13例。AMI患者入院后在常规AMI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粒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 (G CSF) ,30 0~ 6 0 0 μg d皮下注射 ,连用 5d。第 6d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分离PBSC悬液 5 7ml,采集后的干细胞悬液未做任何处理 ,常规经皮经腔导管技术建立梗死相关动脉 (IRA)通道 ,利用OVERTHEWIRE球囊封闭IRA ,并将分离的PBSC经OVERTHEWIRE导管中心腔注入IRA。在PBSC动员时观察有无骨痛 ,乏力 ,皮疹 ,发热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便秘 ) ,心绞痛或心衰加重 ,及一些少见的并发症 :自发性脾破裂、严重化脓性感染、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生 ;在PBSC分离及采集过程中观察有无低钙性口周麻木、抽搐 ,迷走神经反应性面色苍白、晕厥 ,低血容量性面色苍白、晕厥 ,心绞痛发作 ,心衰加重等 ;在自体PBSC经冠状动脉内回输过程中可出现心律失常 ,如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Ⅲ°房室传导阻滞 (AVB)、心室颤动 ,可出现低血压等。术前、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外周血干细胞 心功能 移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率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明 崔丽杰 +4 位作者 李占全 金元哲 袁龙 张薇薇 赵红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2期89-92,共4页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应用G CSF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效率与安全性。方法 我院 2 0 0 3年 11月至 2 0 0 4年 8月收治的 4 5例AMI患者 ,入院后在常规AMI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 CSF ,30 0~ 6 0 0 ...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应用G CSF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效率与安全性。方法 我院 2 0 0 3年 11月至 2 0 0 4年 8月收治的 4 5例AMI患者 ,入院后在常规AMI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 CSF ,30 0~ 6 0 0 μg d皮下注射 ,连续 5d ,第 6天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分离外周血干细胞 ,然后进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进一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动员前及动员后第 3~ 7天行外周血WBC计数检查 ,经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 的细胞数量。并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心绞痛或心衰加重等并发症发生 ,及一些少见的并发症 :自发性脾破裂、严重化脓性感染、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生。结果 在动员前及动员后第 3~ 7天外周血中WBC量分别为 (8.4 2± 2 .5 9)× 10 9 L、(31.2 8± 8.34)× 10 9 L、(35 .2 4± 9.38)× 10 9 L、(37.0 3± 13.0 7)× 10 9 L、(35 .34± 14 .6 8)× 10 9 L、(2 0 .35± 9.2 2 )× 10 9 L ;CD34+ 量分别为 (14 .89± 11.4 6 )× 10 6 、(6 7.78± 5 0 .88)× 10 6 、(12 4 .79± 136 .13)× 10 6 、(2 0 8.92± 2 0 6 .97)× 10 6 、(2 0 6 .10± 184 .5 7)× 10 6 、(6 6 .6 3± 5 6 .5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外周血干细胞 移植 动员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占全 张明 +5 位作者 金元哲 张薇薇 刘莹 袁龙 崔丽杰 赵红岩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3期152-155,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可行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AMI患者45例,随访6个月13例。AMI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治疗(药物与介入治疗)基础上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目的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可行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AMI患者45例,随访6个月13例。AMI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治疗(药物与介入治疗)基础上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ring factor,G-CSF).300-600μg/d皮下注射,连用5日。第6日分离外周血干细胞混悬液57ml,经皮经腔导管技术建立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 related artery,IRA)通道,利用球囊封闭IRA,并将分离的外周血干细胞悬液经导管中心腔注入IRA。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分离及回输过程中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产生。术前和术后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全心功能及对局部心肌节段运动评分。结果在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分离、采集及回输中发生不良反应共30例,其中发生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占38%(17/45);在外周血干细胞分离和采集时占17%(7/41);在回输过程中占20%(8/41)。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移植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44、0.56,(P=0.008);移植前后心室壁运动积分指数分别为1.23、1.11,(P=0.100);移植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52.4、52.0,(P=0.591)。结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AMI安全可行,能显著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但对左心室重构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外周血干细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心功能 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占全 张明 +6 位作者 金元哲 袁龙 张薇薇 刘莹 崔丽杰 赵红岩 赵颖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2期80-83,共4页
目的 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PB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AMI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 CSF(商品名 :惠尔血 )皮下注射 ,连续 5d ;或分泌型G CSF(... 目的 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PB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AMI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 CSF(商品名 :惠尔血 )皮下注射 ,连续 5d ;或分泌型G CSF(商品名 :金磊赛强 ) ,6 0 0 μg d皮下注射 ,连用 5d。第 6天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分离PBSC悬液 5 0ml,采集后干细胞未做任何处理 ,常规经皮经腔导管技术建立梗死相关动脉 (IRA)通道 ,利用OVERTHEWIRE球囊封闭IRA ,并将分离的PBSC经OVERTHEWIRE导管中心腔注入IRA。在PBSC动员时观察有无骨痛 ,乏力 ,皮疹 ,发热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便秘 ) ,心绞痛或心衰加重 ,及一些少见的并发症 :自发性脾破裂、严重化脓性感染、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生 ;在PBSC分离及采集过程中观察有无低钙性口周麻木、抽搐 ,迷走神经反应性面色苍白、晕厥 ,低血容量性面色苍白、晕厥 ,心绞痛发作 ,心衰加重等 ;在自PBSC经冠状动脉内回输过程中可出现心律失常 ,如 :窦性心动过缓 (球囊封堵所致 )、窦停或Ⅲ°AVB(球囊刺激支架近端引起严重的冠脉痉挛所致 )、室颤 ,可出现低血压等。结果 在PBSC的动员、分离、采集及回输中总的不良反应为 30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外周血干细胞 心功能 移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动员和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的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占全 张明 +6 位作者 金元哲 袁龙 张薇薇 刘莹 崔丽杰 赵红岩 赵颖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分离与采集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我院自 2 0 0 3年 11月至 2 0 0 4年 1月收治的 2 7例AMI患者 ,入院后在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随机给予包涵体型粒细胞集落刺...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分离与采集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我院自 2 0 0 3年 11月至 2 0 0 4年 1月收治的 2 7例AMI患者 ,入院后在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随机给予包涵体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包涵体型G CSF ,商品名 :惠尔血 )或分泌型G CSF(商品名 :金磊赛强 ) ,30 0~ 6 0 0 μg d皮下注射连续 5d ,第 6天分离外周血干细胞 ,进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观察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AMI患者在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 4 4 % (12 2 7) ,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 2 5 9% (7 2 7) ,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AMI患者经G CSF动员后 ,分离与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外周血干细胞 安全性 移植 G-CSF
下载PDF
彩色心内膜运动显像技术与腺苷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 被引量:4
8
作者 朱芳 任卫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2期132-135,共4页
腺苷是一种较强的冠状动脉血管扩张剂 ,腺苷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正在引起重视 ,有明显代替运动试验之势。在临床应用上从单一对冠心病的诊断扩大到对介入治疗、旁路手术及药物治疗的评价 ,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PTCA)和冠状动脉旁... 腺苷是一种较强的冠状动脉血管扩张剂 ,腺苷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正在引起重视 ,有明显代替运动试验之势。在临床应用上从单一对冠心病的诊断扩大到对介入治疗、旁路手术及药物治疗的评价 ,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PTCA)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疗效的评价及随访也具有较高的价值。彩色心内膜运动显像 ( CK)技术是一项新技术 ,其应用于负荷试验在国外亦少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心内膜运动显像技术 腺苷 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 冠心病 诊断
下载PDF
9例成功血管重建的左主干闭塞患者预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占全 侯爱洁 +3 位作者 张钦松 关汝明 依仁科 张明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3期186-186,189,共2页
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急性左主于闭塞非常罕见,因为除非有良好的侧支循环或血管迅速再通,许多左主干闭塞心肌梗死患者在未来得及到达医院时已经死亡,主要死因为泵衰竭或恶性心律失常[1].我们随访了左主干闭塞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直接... 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急性左主于闭塞非常罕见,因为除非有良好的侧支循环或血管迅速再通,许多左主干闭塞心肌梗死患者在未来得及到达医院时已经死亡,主要死因为泵衰竭或恶性心律失常[1].我们随访了左主干闭塞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分析影响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完全闭塞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介入术 预后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冠心病心衰的安全性和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10
作者 张明 李占全 +5 位作者 刘莹 金元哲 袁龙 张薇薇 崔丽杰 赵红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2期84-88,共5页
目的 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 (PBSC)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 (CHF)的可行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 2 0 0 3年 11月至 2 0 0 4年 8月共入选CHF患者 14例 ,CHF患者入院后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给... 目的 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 (PBSC)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 (CHF)的可行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 2 0 0 3年 11月至 2 0 0 4年 8月共入选CHF患者 14例 ,CHF患者入院后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 -CSF(商品名 :惠尔血 ) ,30 0~ 6 0 0 μg d皮下注射 ,连用 5d。第 6天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分离外周血干细胞悬液 5 7ml,采集后的干细胞悬液未做任何处理 ,常规经皮经腔导管技术建立 1支或多支狭窄动脉通道 ,利用OVERTHEWIRE球囊封闭缺血相关动脉通道 ,并将分离的PBSC经OVERTHEWIRE导管中心腔注入缺血相关动脉远端。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观察有无骨痛 ,乏力 ,皮疹 ,发热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便秘 ) ,心绞痛或心衰加重 ,及一些少见的并发症 :自发性脾破裂、严重化脓性感染、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生 ;在PBSC分离及采集过程中观察有无低钙性口周麻木、抽搐 ,迷走神经反应性面色苍白、晕厥 ,低血容量性面色苍白、晕厥 ,心绞痛发作 ,心衰加重等 ;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冠状动脉内回输过程中可出现心律失常 ,如 :窦性心动过缓、窦停或Ⅲ°AVB、室颤 ,可出现低血压等。术前及术后 3、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功能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外周血干细胞 心功能 移植 G-CSF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术中安全性观察
11
作者 张明 李占全 +4 位作者 崔丽杰 金元哲 袁龙 张薇薇 赵红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2期119-119,共1页
目的 经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PB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安全性还没有定论。本试验旨在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PBSC术治疗AMI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4 1例AMI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药物与介... 目的 经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PB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安全性还没有定论。本试验旨在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PBSC术治疗AMI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4 1例AMI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给予G CSF 30 0~ 6 0 0 μg d皮下注射 ,连用 5d ;第 6日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分离外周血干细胞悬液5 7毫升 ,采集后干细胞悬液未做任何处理经冠状动脉回输。手术当日 ,采用Selding技术建立股动脉通路 ,用指引导管行梗死相关动脉造影 ,将overthewire球囊植入支架内 ,将分离的PBSC悬液经overthewire球囊导管的中心腔内注入梗死血管远端。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冠状动脉内回输过程中观察有无血压下降和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 ,如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Ⅲ°AVB、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结果 在外周血干细胞经冠状动脉回输中总的不良反应为 10例 ,占 2 4 .4 % (10 4 1) ,心动过缓为 2 .4 % (1 4 1) ,窦性停搏或房室传导阻滞占 4 .9% (2 4 1) ,心室颤动占 2 .4 % (1 4 1) ,低血压占 14 .6 %(6 4 1) ,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外周血干细胞 移植 G-CSF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率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张明 李占全 +4 位作者 金元哲 袁龙 张薇薇 崔丽杰 赵红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2期93-95,共3页
目的 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对老年 (≥ 70岁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率。方法  10例老年AMI患者予以G CSF 30 0 μg~ 6 0 0 μg d皮下注射 ,连续 5d ,第 6天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 0 0PLUS血... 目的 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对老年 (≥ 70岁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率。方法  10例老年AMI患者予以G CSF 30 0 μg~ 6 0 0 μg d皮下注射 ,连续 5d ,第 6天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分离PBSC ,动员前及动员后第 3~ 7天行外周血WBC计数检查 ,经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 的细胞数量。结果 在动员前及动员后第 3~ 7天外周血中WBC量分别为 6 .75× 10 9 L、2 8.16× 10 9 L、34.93× 10 9 L、34.4 0× 10 9 L、38.93× 10 9 L、2 1.85× 10 9 L ;CD34+ 量分别为 6 .2 5× 10 6 、5 1.10× 10 6 、92 .6 0× 10 6 、10 9.6 5× 10 6 、134.6 9× 10 6 、4 5 .0 9× 10 6 ;在动员前及动员后第 3~ 7天外周血中WBC、CD34+ 量与动员时间变化曲线均显示曲线高峰在动员后第 6天 ;患者外周血中CD34+ 细胞数量与WBC数量变化呈正相关 (r=0 .94 0 ) .结论 老年AMI患者行G CSF动员安全可行 ,外周血中CD34+ 细胞数量与WBC变化曲线高峰均出现在第 6天 ,且WBC与CD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SF 干细胞 CD34+细胞 动员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现状
13
作者 李占全 张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2期222-224,共3页
关键词 经冠状动脉 骨髓干细胞移植 临床研究 血干细胞 急性心肌梗死 移植治疗 急性心梗 心肌细胞 不良反应 外周血
下载PDF
心室后心房不应期延长导致双心室起搏抑制一例
14
作者 曲海波 李占全 +2 位作者 李彤 袁龙 李丽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年第4期376-376,共1页
患者男性、72岁,因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因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设置过长造成心房不应期感知,双心室起搏抑制,心力衰竭加重,经缩短PVARP后好转。提示行CRT时PVARP设置不易过长,以防影响双心室起搏的... 患者男性、72岁,因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因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设置过长造成心房不应期感知,双心室起搏抑制,心力衰竭加重,经缩短PVARP后好转。提示行CRT时PVARP设置不易过长,以防影响双心室起搏的正常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双心室起搏 心室后心房不应期 房室间期
下载PDF
心室电极金属轻微损坏致间歇性起搏一例
15
作者 曲海波 李占全 +1 位作者 李彤 李丽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年第6期553-553,共1页
患者男性、51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性逸搏心律,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术后半年因头晕,ECG示间歇性心室起搏及感知异常,行手术探查证实为心室电极双极环路轻微损坏,引起过感知,造成起搏抑制。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室电极 心脏起搏 感知异常
下载PDF
右室间隔部主动电极和右室心尖部被动电极的对照研究
16
作者 李蕙君 曲海波 李占全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8年第6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右室高位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需要放置心脏起搏器的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4例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高位间隔部起搏(右室间隔部主动固定组),30例采用被... 目的 探讨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右室高位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需要放置心脏起搏器的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4例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高位间隔部起搏(右室间隔部主动固定组),30例采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右室心尖部起搏(右室心尖部被动固定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植入术中及术后起搏参数的变化。结果 (1)两组植入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59.6±3.2)、(60.2±3.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右室间隔部主动同定组x线曝光时间延长(P〈0.01)。(2)右室间隔部主动固定组植入术中及术后1个月的起搏阈值高于右室心尖部被动固定组(P〈0.05或〈0.01),但术后3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植入术后1个月及3个月,右室间隔部主动固定组阻抗明显低于右室心尖部被动固定组(P〈0.01或〈0.05)。(4)心室100%起搏时QRS时限右室间隔部主动固定组较右室心尖部被动固定组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右室间隔部起搏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 心间隔 电极 植入 心尖 起搏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近期疗效随访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明 李占全 +8 位作者 金元哲 袁龙 张薇薇 刘莹 崔丽杰 刘显智 余宪 胡铁石 于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3944-3947,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①实验对象:选取2003-11/2005-01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男56例,女14例,年龄(60±10)岁,体质量(73±11)kg,急... 目的: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①实验对象:选取2003-11/2005-01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男56例,女14例,年龄(60±10)岁,体质量(73±11)kg,急性心肌梗死病程(5±2)d,均对本实验知情同意,实验方案经辽宁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7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细胞移植组、常规治疗组,35例/组。两组基线资料基本相似。②实验方法:常规治疗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术或支架植入术。细胞移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连续5d,第6天经血细胞分离机分离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悬液57mL,经over the wire球囊导管中心腔注入梗死相关动脉,注入CD34细胞数量为(7.25±7.33)×107个。③实验评估: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经冠状动脉回输过程中观察患者不良反应。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检查两组患者左室形态、心功能、室壁节段性运动积分的改变。结果:术后6个月,细胞移植组全部完成随访,常规治疗组23例完成随访。①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参数值的变化: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细胞移植组左室收缩末容积、室壁节段性运动积分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P<0.05)。术后6个月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室壁节段性运动积分指数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安全性评估: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不良反应占37.1%,分离和采集过程不良反应占15.3%,经冠状动脉内回输过程不良反应占20.0%。结论:经皮经腔冠状动脉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在近期有效地减少心肌梗死缺血面积,减轻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外周血干细胞 心功能 移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变化: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不同时间点差异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乐 张明 +2 位作者 李占全 金元哲 袁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2878-2881,共4页
目的:研究证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率呈下降趋势,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是否存在这种下降趋势还不清楚。对比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老年与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方法:①选择2004-03/2006-01辽... 目的:研究证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率呈下降趋势,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是否存在这种下降趋势还不清楚。对比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老年与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方法:①选择2004-03/2006-01辽宁省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35例急性心肌梗死(≤30d)住院患者,男29例,女6例。按年龄分为两组:≥60岁为老年组,16例;<60岁为非老年组,19例。两组患者性别、体质量、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间等基线资料基本一致,对本实验均知情同意。②包涵体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商品名:惠尔血,麒麟昆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30551,300μg/支。③实验前两组患者均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以除外潜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可能。患者入选后给予包涵体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600μg/d一次性注射皮下注射,连续5d。分别在动员前和动员后第3,4,5,6,7天进行外周血中白细胞记数,将CD34+细胞视为干细胞,采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CD34+数量。结果: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前后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的变化:两组动员前及动员后3,4,5,6,7d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142,0.763,0.150,0.448,0.856,0.431),且动员高峰均出现在第5~6天。②两组患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的变化:两组动员前及动员后3,4,5,6,7d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122,0.093,0.075,0.056,0.244),且动员高峰均出现在第5~6天。③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与CD34+细胞数量相关性分析:两组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与CD34+细胞数量均呈正相关,老年组r=0.89,非老年组r=0.69。结论:老年与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二者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与CD34+数量均基本相似。白细胞数量与CD34+数量呈正相关,且变化曲线高峰出现在动员后第5天或第6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抗原 CD34/血液 血细胞/代谢 外周血干细胞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金元哲 李占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2期218-221,共4页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心肌细胞 骨髓干细胞 研究进展 干细胞移植 移植治疗 移植技术 心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 骨骼肌干细胞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内皮素-1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乔兴科 石蕴琦 +3 位作者 袁龙 侯爱洁 王永新 李占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7期484-488,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内皮素(ET)-1在经皮冠脉介人术(PCI)后再狭窄的意义。方法对30例经皮冠脉介人术后患者进行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随访,造影证实再狭窄5例,共7处病变;无再狭窄25例,共34...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内皮素(ET)-1在经皮冠脉介人术(PCI)后再狭窄的意义。方法对30例经皮冠脉介人术后患者进行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随访,造影证实再狭窄5例,共7处病变;无再狭窄25例,共34处病变。测量并比较两组内膜组织覆盖厚度、最狭窄处血管管腔面积、最狭窄处支架面积等,计算支架的最大内膜组织覆盖面积及支架的内膜组织覆盖面积百分比。术前及随访时均行MMP-9及ET-1检测,比较两组PCI前后MMP-9和ET-1的变化。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有更大的内膜组织覆盖厚度、内膜组织覆盖面积及更少的最小管腔面积。术前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的MMP一9和ET—l浓度均无明显差异;术后再狭窄组的MMP一9、ET一1浓度明显高于非再狭窄组(P〈O.05);术后再狭窄组MMP-9、ET-1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非再狭窄组术后MMP-9、ET-1浓度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可能与MMP-9水平(P〈0.01,OR=1.84,95%CI:1.38-2.43)和ET-1水平(P〈0.0l,OR=1.37,95%CI:1.19~2.57)呈正相关。结论PCI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MMP-9和ET-1水平较术前升高。MMP-9及ET-1可作为预测冠脉再狭窄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内皮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再狭窄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