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西孟旦联合托伐普坦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冯学宁 张莉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4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联合托伐普坦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托伐普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联合托伐普坦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托伐普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ET)、脑钠肽(BNP)水平,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每搏输出量(SV)]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ET、BNP水平分别为(63.96±12.84)ng/L、(249.59±49.67)pg/L,均低于对照组的(76.34±13.49)ng/L、(286.28±45.64)p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LVEF(45.56±5.34)%、LVFS(34.25±4.07)%、SV(62.52±5.49)ml均高于对照组的(40.71±4.41)%、(28.87±4.44)%、(58.12±4.22)ml,LVEDD(60.03±5.27)mm短于对照组的(64.15±5.2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略低于对照组的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联合托伐普坦治疗可降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ET、BNP水平,减轻心肌损伤,促进心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左西孟旦 托伐普坦 心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高剂量缬沙坦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学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究高剂量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剂量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目的探究高剂量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剂量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心室重塑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9%,与对照组的7.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R、LVEF、CO、S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R、LVEF、CO、SV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LVESD、LVEDD、LVEDV、LVESV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状态评分分别为(92.35±3.16)、(93.65±4.23)、(95.46±3.64)、(96.43±4.2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4.65±3.26)、(86.35±4.34)、(88.65±4.63)、(91.64±4.6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高剂量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控制心室重塑,且安全可靠,继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剂量缬沙坦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心绞痛调脂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学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5期131-133,共3页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心绞痛调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汀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血脂指标及...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心绞痛调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汀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血脂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持续时间(8.45±0.76)min短于对照组的(14.50±1.54)min,发作频率(2.41±0.62)次/d少于对照组的(5.62±0.86)次/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时不仅可有效调节血脂,同时也可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发生,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冠心病心绞痛 调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