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胃镜治疗急性非曲张静脉破裂上消化道出血102例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袁华魏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5期6088-6089,共2页
目的:观察评价内镜注射肾上腺素及热探头热凝疗法对上消化道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02例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患者(12例Mallory-Weiss综合征,30例胃溃疡,5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例Dieulafoy′s病)进行局部注射肾上腺素及热探... 目的:观察评价内镜注射肾上腺素及热探头热凝疗法对上消化道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02例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患者(12例Mallory-Weiss综合征,30例胃溃疡,5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例Dieulafoy′s病)进行局部注射肾上腺素及热探头热凝治疗。结果:102例患者经首次治疗后,有86例(84.3%)出血停止(消化性溃疡74/84,Dieulafoy′s病2/3,贲门黏膜撕裂2/3),再出血率21.6%(22/102),手术率为13.4%(14/102),无死亡发生。结论:局部注射肾上腺素及热探头热凝法是治疗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治疗应用 热探头/治疗应用 胃肠出血/治疗 胃镜检查
下载PDF
出口梗阻型便秘肛门直肠动力及感知功能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智颖 刘文新 +1 位作者 王朝晖 尹凡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出口梗阻型便秘(OOC)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与抑郁、焦虑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7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OOC组),另选取2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检测,同时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Zung焦虑... 目的探讨成人出口梗阻型便秘(OOC)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与抑郁、焦虑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7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OOC组),另选取2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检测,同时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进行评分,了解其精神心理状况,进而分析OOC患者肛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OOC患者SDS、SAS评分均高于健康志愿者[SDS(52.26±7.41)vs(40.04±6.11),P<0.05;SAS(51.89±8.08)vs(38.48±4.79),P<0.05],但OOC组SDS和SAS评分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OO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与抑郁、焦虑情绪的相关:SDS评分、SAS评分均与最大肛管静息压(MARP)、模拟排便时肛管残余压、初始感觉阈值、初始便意阈值及直肠最大耐受量呈正相关,与模拟排便时肛管松弛率呈负相关。结论 (1)OOC患者存在抑郁、焦虑,且严重程度与肛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2)焦虑、抑郁可能通过影响排便时肛门内外括约肌和盆底肌功能及使直肠敏感性下降、耐受性增高从而引起出口梗阻型便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梗阻型便秘 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 肛门直肠动力学 直肠感知功能 精神心理因素
下载PDF
内镜治疗老年胃毛细血管扩张症伴出血2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胡青鸾 尹丰 +1 位作者 齐鑫 刘敬军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特征和内镜下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2名不明原因贫血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名患者均在内镜下被诊断为胃毛细血管扩张。均经1次或多次内镜下止血后,...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特征和内镜下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2名不明原因贫血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名患者均在内镜下被诊断为胃毛细血管扩张。均经1次或多次内镜下止血后,症状消失。结论胃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的出血均可表现为有或无明显黑便及不明原因乏力,好发于老年人。可在内镜下诊断,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止血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治疗 毛细血管扩张症 上消化道出血 氩离子凝固术
下载PDF
空肠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道功能及血、尿淀粉酶的影响
4
作者 夏欢欢 王朝晖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空肠营养对其胃肠道功能及血、尿淀粉酶的影响。方法 9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空肠营养,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空肠营养对其胃肠道功能及血、尿淀粉酶的影响。方法 9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空肠营养,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功能、尿淀粉酶、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分别为(2.20±0.94)、(9.80±1.67)、(5.11±1.37)d,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的(4.92±1.61)、(16.15±3.69)、(9.03±2.5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肠营养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营养和功能指标,同时缩短各症状恢复时间,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空肠营养 胃肠道功能 血淀粉酶 尿淀粉酶
下载PDF
肠外营养在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5
作者 夏欢欢 王朝晖 金玉书 《中国民康医学》 2018年第16期99-99,124,共2页
目的:观察肠外营养在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体温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 目的:观察肠外营养在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体温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尿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体温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尿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胰腺炎患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效果,可缩短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腹痛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胰腺炎 并发症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酸分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血清胃泌素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智颖 徐鸰鸽 张恩民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523-525,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BAG)胃酸分泌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血清胃泌素的关系。方法将200例确诊的慢性胃炎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轻度、中度、重度BAG组及对照组(非萎缩性胃炎组),监测各组患者24小时胃内pH值的变化情况,并检测其... 目的研究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BAG)胃酸分泌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血清胃泌素的关系。方法将200例确诊的慢性胃炎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轻度、中度、重度BAG组及对照组(非萎缩性胃炎组),监测各组患者24小时胃内pH值的变化情况,并检测其幽门螺杆菌及血清胃泌素的含量,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1)150例BAG患者中,Hp感染阳性率70%,随着胃粘膜萎缩程度的加重,Hp感染阳性率逐渐上升;(2)各组间血清胃泌素值比较:轻度萎缩组与非萎缩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各组pH值分析结果:BAG胃黏膜轻度萎缩时,pH≤2时间百分比较非萎缩性胃炎组升高,pH>4时间百分比及pH平均值、pH中位值均较非萎缩性胃炎组降低,中度及重度萎缩时pH≤2时间百分比逐渐降低,pH>4时间百分比及pH平均值、pH中位值逐渐升高。结论BAG的发生与Hp感染有关,胃粘膜萎缩程度与Hp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BAG胃黏膜轻度萎缩时,血清胃泌素含量无明显变化;中、重度萎缩时,血清胃泌素含量降低;BAG胃黏膜轻度萎缩时,胃酸分泌增多;随着胃黏膜萎缩程度的加重,胃酸分泌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 胃酸 幽门螺杆菌 血清胃泌素
原文传递
语言干预减轻肠镜受试者不适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庄华 王丽华 +3 位作者 李菁华 刘敬军 刘一帆 颜燕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19期1458-1461,共4页
目的探讨语言干预对减轻肠镜受试者不适感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行常规结肠镜检查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阶段性语言干预... 目的探讨语言干预对减轻肠镜受试者不适感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行常规结肠镜检查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阶段性语言干预,实施《肠镜受试者语言干预实施步骤》即“4个阶段、4个部位、4种方法”。第1阶段:经肛门进直肠部位,深呼吸伴缩肛运动法;第2阶段:经直肠人乙状结肠部位,诱导式分散精力法;第3阶段:横结肠与降结肠交界区(脾区),刺激患者兴奋点法;第4阶段:升结肠与横结肠交界区(肝区),持续兴奋法。进行全过程、分阶段、个体化语言干预和心理护理。观察2组在肠镜检查过程中的配合效果。结果对照组受试者肠镜检查后疼痛次数、疼痛分值、按压次数、插镜成功时间分别为(8.68±0.83)次、(45.08±6.66)分、(5.73±0.75)次、(372.26±31.77)S,观察组分别为(4.53±0138)次、(17.07±3.01)分、(2.05±0.38)次、(268.61±14.51)S,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1、27.17、3.51、4.66、均P〈0.01或0.05)。结论阶段性的语言干预能明显减轻受试者肠镜检查过程中紧张、焦虑情绪,减少受试者在肠镜检查中的疼痛和不适感,缩短有效插镜时间,改善受试者的主观体验,提高了受试者检查过程中的配合,使肠镜检查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镜 不适感 语言干预 阶段性
原文传递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智颖 徐鸰鸽 张恩民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784-785,共2页
目的探讨各种慢性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慢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及其它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各种慢性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慢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及其它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BA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B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肝硬化患者升高更加显著(P<0.01);(2)肝硬化患者TBA随着child-pugh分级A、B、C级的升高逐渐递增,且C级与A、B级之间TBA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脂肪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的TBA阳性率分别为28.6%、88.3%和100%,肝硬化患者的TBA阳性率高于ALT、AST和TBIL;(4)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C级TBA阳性率与A、B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hild-Pugh分级B、C级TB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肝功能实验指标(P<0.05)。结论血清TBA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对监测肝病的病情发展、严重程度、预后及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在分析肝硬化患者肝损害方面比常规肝功能项目更为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胆汁酸 肝病 肝功能
原文传递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咽喉炎9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晶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98-299,共2页
关键词 胃食管返流病 咽喉炎
原文传递
胃石症86例药物治疗及胃镜下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孔祥响 王朝晖 陈慧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5期4009-4010,共2页
目的总结胃石症的治疗经验,探讨如何简单经济有效地治疗胃石症。方法首先予以质子泵抑制剂、碱性药物内科治疗,治疗失败者予以胃镜下使用碎石圈套器圈套切割粉碎胃石。结果86例患者中50例经药物治疗后胃石消失,36例患者经胃镜下治疗... 目的总结胃石症的治疗经验,探讨如何简单经济有效地治疗胃石症。方法首先予以质子泵抑制剂、碱性药物内科治疗,治疗失败者予以胃镜下使用碎石圈套器圈套切割粉碎胃石。结果86例患者中50例经药物治疗后胃石消失,36例患者经胃镜下治疗胃石消失,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碳酸氢钠口服,可有效治疗胃石症;对于难治性胃石,经胃镜下碎石圈套器切割粉碎胃石结合术后予以抑酸、促动力药物亦是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器械简单,患者痛苦少,便于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结石/药物疗法 胃镜检查 人类
原文传递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111例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殷笑影 徐鸰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1期5192-5193,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11例的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为24.2%,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空腹血糖大多轻度升高,控制饮食及改善...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11例的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为24.2%,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空腹血糖大多轻度升高,控制饮食及改善肝功能或胰岛素治疗有效。结论: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较高,临床表现不典型,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早使用胰岛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并发症 糖尿病/诊断
原文传递
肝硬化伴低钙血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殷笑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2817-2818,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钙水平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112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为A、B、C三级。清晨空腹静脉抽血,测定血钙。结果:肝硬化低钙发生率81.07%(92/112)。肝功能A级组、B级组、C级组的血清钙水平分别为:A级2.0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钙水平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112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为A、B、C三级。清晨空腹静脉抽血,测定血钙。结果:肝硬化低钙发生率81.07%(92/112)。肝功能A级组、B级组、C级组的血清钙水平分别为:A级2.01±0.12;B级1.96±0.20;C级1.86±0.24。3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高于正常人,其发生与肝功能损害有关,肝功能损害愈重,血钙愈低。血钙浓度可作为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并发症 低钙血症/病因学
原文传递
41例缺氧性肝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13
作者 姬琛华 张竹青 +2 位作者 孔祥响 卢书明 刘丽娜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836-838,共3页
目的分析缺氧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缺氧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合并休克,其中合并感染性休克70.7%,低血容量性休克19.5%,心源性休克9.8%;部分患者合并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目的分析缺氧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缺氧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合并休克,其中合并感染性休克70.7%,低血容量性休克19.5%,心源性休克9.8%;部分患者合并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所有患者血清AST、ALT均升高,分别达到正常值上限的72.2倍及39.5倍[(2886±1877)IU/L和(1580±943)IU/L],乳酸脱氢酶(LDH)明显升高[(3001±1444)IU/L],总胆红素(TBIL)水平升高[(86.7±61.6)μmol/L];且常伴有胰腺损伤、肾功能损伤、酸中毒及呼吸衰竭;所有患者血清乳酸升高、HCO3-水平下降。18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病死率为43.9%,发病至死亡时间平均为(10.4±11.3)天。结论缺氧性肝炎多见于基础疾病较多的老年患者,常发生于感染性休克后,病死率较高,应提高认识、及早诊断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性肝炎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经胃镜治疗胃石症33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红 孔祥响 +1 位作者 徐鸰鸽 陈智颖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1期5237-5238,共2页
目的:总结胃镜下治疗胃石症的经验,探讨如何简单经济有效地治疗胃石症。方法:在胃镜下使用碎石圈套器圈套切割粉碎胃石,结合抑酸剂、胃动力药物治疗33例胃石症患者。结果:33例患者中29例经1次镜下治疗胃石消失,4例2次镜下治疗胃石消失,... 目的:总结胃镜下治疗胃石症的经验,探讨如何简单经济有效地治疗胃石症。方法:在胃镜下使用碎石圈套器圈套切割粉碎胃石,结合抑酸剂、胃动力药物治疗33例胃石症患者。结果:33例患者中29例经1次镜下治疗胃石消失,4例2次镜下治疗胃石消失,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胃镜下碎石圈套器切割粉碎胃石结合术后予以抑酸、促动力药物是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器械简单,患者痛苦少,便于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结石/外科学 胃镜检查 人类
原文传递
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返流患者抗酸治疗及血清一氧化氮的观察
15
作者 王守东 于洪波 刘宇鹏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S1期240-241,共2页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胃食管返流 一氧化氮 病因
原文传递
中西药结合局部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5例分析
16
作者 方红 孔祥响 +1 位作者 徐鸰鸽 陈智颖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8期4458-4459,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应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55例患者予以中西药联用保留灌肠。结果:经15~20 d的治疗,在临床综合疗效、肠镜下肠黏膜疗效、肠黏膜病理组织学疗效显著。结论:中西药联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应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55例患者予以中西药联用保留灌肠。结果:经15~20 d的治疗,在临床综合疗效、肠镜下肠黏膜疗效、肠黏膜病理组织学疗效显著。结论:中西药联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理想,且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中西医结合疗法 灌肠 人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