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应用不同氧浓度的临床效果及脑保护作用分析
被引量:
8
1
作者
孔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 研究新生儿窒息(AON)复苏过程中应用不同氧浓度的临床效果及脑保护作用。方法 18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随机分为低氧浓度组、中氧浓度组和高氧浓度组,三组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分别给予低氧浓度(21%)、中氧浓度(45%)和高氧浓度(100%)...
目的 研究新生儿窒息(AON)复苏过程中应用不同氧浓度的临床效果及脑保护作用。方法 18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随机分为低氧浓度组、中氧浓度组和高氧浓度组,三组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分别给予低氧浓度(21%)、中氧浓度(45%)和高氧浓度(100%),比较三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的Apgar评分及复苏效果、脑损伤情况。结果 低氧浓度组的Apgar评分在出生后1、5、10 min分别为(4.52±0.85)、(6.65±1.02)、(8.58±0.95)分;中氧浓度组的Apgar评分在出生后1、5、10 min分别为(4.93±0.78)、(7.12±0.81)、(9.18±1.30)分;高氧浓度组的Apgar评分在出生后1、5、10 min分别为(4.02±1.08)、(6.08±1.22)、(8.05±1.15)分。低氧浓度组及中氧浓度组各时间点的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高氧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复苏成功率均为100%。低氧浓度组脑损伤率为18.3%,中氧浓度组为11.7%,高氧浓度组为35.0%,低氧浓度组及中氧浓度组的脑损伤率低于高氧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实施中氧浓度进行复苏,可加快新生儿进行自主呼吸,降低脑损伤发生率,具有更好的脑保护作用,对今后临床治疗新生儿窒息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窒息复苏
氧浓度
脑保护作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控制SIMV)模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孔琦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7期90-91,共2页
目的:探究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中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控制SIMV)模式和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V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NRDS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探究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中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控制SIMV)模式和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V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NRDS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PRVC模式,对照组应用SIMV模式,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通气后观察组PI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8.909,P=0.000),OI、MAP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t=0.923、1.757,P=0.360、0.084);通气后,观察组患儿pH、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224、2.232、4.169,P=0.030、0.029、0.000);两组患儿通气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χ2=0.35、1.02、0.30,P=0.5536、0.3132、0.5839)。结论:PRVC模式在新生儿NRDS的治疗中可以更明显地改善患儿氧合作用,且气道峰压更低,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安全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应用不同氧浓度的临床效果及脑保护作用分析
被引量:
8
1
作者
孔琦
机构
辽宁省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出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期70-72,共3页
文摘
目的 研究新生儿窒息(AON)复苏过程中应用不同氧浓度的临床效果及脑保护作用。方法 18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随机分为低氧浓度组、中氧浓度组和高氧浓度组,三组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分别给予低氧浓度(21%)、中氧浓度(45%)和高氧浓度(100%),比较三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的Apgar评分及复苏效果、脑损伤情况。结果 低氧浓度组的Apgar评分在出生后1、5、10 min分别为(4.52±0.85)、(6.65±1.02)、(8.58±0.95)分;中氧浓度组的Apgar评分在出生后1、5、10 min分别为(4.93±0.78)、(7.12±0.81)、(9.18±1.30)分;高氧浓度组的Apgar评分在出生后1、5、10 min分别为(4.02±1.08)、(6.08±1.22)、(8.05±1.15)分。低氧浓度组及中氧浓度组各时间点的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高氧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复苏成功率均为100%。低氧浓度组脑损伤率为18.3%,中氧浓度组为11.7%,高氧浓度组为35.0%,低氧浓度组及中氧浓度组的脑损伤率低于高氧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实施中氧浓度进行复苏,可加快新生儿进行自主呼吸,降低脑损伤发生率,具有更好的脑保护作用,对今后临床治疗新生儿窒息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新生儿
窒息复苏
氧浓度
脑保护作用
分类号
R722.12 [医药卫生—儿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控制SIMV)模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孔琦
机构
辽宁省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出处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7期90-91,共2页
文摘
目的:探究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中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控制SIMV)模式和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V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NRDS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PRVC模式,对照组应用SIMV模式,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通气后观察组PI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8.909,P=0.000),OI、MAP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t=0.923、1.757,P=0.360、0.084);通气后,观察组患儿pH、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224、2.232、4.169,P=0.030、0.029、0.000);两组患儿通气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χ2=0.35、1.02、0.30,P=0.5536、0.3132、0.5839)。结论:PRVC模式在新生儿NRDS的治疗中可以更明显地改善患儿氧合作用,且气道峰压更低,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安全性
Keywords
pressure-regulated volume-controlled ventilation
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command ventilation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safety
分类号
R722.1 [医药卫生—儿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应用不同氧浓度的临床效果及脑保护作用分析
孔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应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控制SIMV)模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孔琦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