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SA大型放射性医疗设备辐射剂量测量和防护效果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博 张勇 +5 位作者 纪民 那民 赵亮 蒲春文 夏晶 李春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924-1928,共5页
目的探究放射介入治疗工作人员在不同放射条件的防护措施的效果、未被防护身体部位的受照射剂量情况和个人受照剂量早期预警。方法选取在不同放射条件下、不同防护措施下设置模拟人,模拟真实的介入治疗、内科诊断的DSA放射环境分组测量... 目的探究放射介入治疗工作人员在不同放射条件的防护措施的效果、未被防护身体部位的受照射剂量情况和个人受照剂量早期预警。方法选取在不同放射条件下、不同防护措施下设置模拟人,模拟真实的介入治疗、内科诊断的DSA放射环境分组测量辐射剂量数据,评估分析放射介入治疗个体防护的效果,分析计算剂量和实测剂量的数学关系,完善剂量计算数学公式和计算程序,最终完成放射介入治疗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剂量早期预警方案。结果常规个人防护用品(即含铅屏风、铅挂帘、铅衣、铅围裙、铅围脖、铅帽、铅眼镜等)的效果对于头部、颈部、胸部、腹部保护效果良好,对于非常规部位如手腕、脚踝等部位保护效果较差。就应考虑增加非常规个人防护用品,如铅防护面罩、铅防护手套、铅护脚等。如为增加非常规个人防护用品,应考虑计算手腕、脚踝等部位的受照辐射剂量。结论本文通过模拟人方式测量在不同放射条件下、不同防护措施下、不同距离下设置对照组测量辐射剂量数据,评估分析放射介入治疗个体防护的效果和计算各部位受照辐射剂量结果。在为保护放射介入治疗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合理配置个人防护措施,个人剂量早期预警方面具备一定的应用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介入工作人员 受照剂量 早期预警 个人防护措施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定量分析Gd-EOB-DTPA增强MRI对预测肝细胞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吕婷婷 秦丽莉 +2 位作者 那民 赵旭 李晓航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5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对肝细胞肝癌(HCC)的诊断及其分化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确诊并收治的82例行肝功能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检查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对肝细胞肝癌(HCC)的诊断及其分化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确诊并收治的82例行肝功能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检查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34),研究组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对照组行常规MRI检查。以美国肝脏病研究协会标准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组MRI图像特点及病灶检出率;定量分析Gd-EOB-DTPA增强MRI检查的信号对比增强率,并分析其与病理学检查一致性;行ROC曲线比较两组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性。结果两组图像中边缘规整度、信号强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对病灶检出率特别是对1~1.5cm病灶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学分级与对比增强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Gd-EOB-DTPA增强MRI检查诊断HCC的诊断效能优于常规MRI检查(P<0.05)。结论Gd-EOB-DTPA增强MRI检查是诊断HCC有效方法,能提高诊断准确性,且对HCC病理学分级诊断价值较高,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分析 Gd-EOB-DTPA增强MRI 预测 肝细胞肝癌
下载PDF
108例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恶变患者的影像学征象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广远 秦丽莉 +1 位作者 那民 庞娟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3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恶变的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5年5月间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恶变且术前行增强CT或MRI检查的患者108例,观察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108例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恶变患者的...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恶变的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5年5月间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恶变且术前行增强CT或MRI检查的患者108例,观察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108例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恶变患者的影像征象,包括管壁局限性或广泛不规则增厚,腔内及腔外肿块,动脉期低或中等强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并平衡期强化增加或平衡期强化减弱。结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恶变患者的典型影像征象,包括管壁广泛不规则增厚,腔内及腔外肿块的动脉期低或中等强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并平衡期强化增加;CT和(或)MRI增强扫描、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可以作为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恶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 囊肿 恶变 影像学征象
下载PDF
胆囊息肉样病变应用CT的诊断价值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那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3期71-72,共2页
目的评价胆囊息肉样病变应用CT的诊断价值。方法 5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术前均给予CT、彩超和病理诊断。结果 56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为良性者41例(73.2%),恶性者15例(26.8%),采用CT和彩超检查... 目的评价胆囊息肉样病变应用CT的诊断价值。方法 5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术前均给予CT、彩超和病理诊断。结果 56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为良性者41例(73.2%),恶性者15例(26.8%),采用CT和彩超检查结果显示,CT共诊断出恶性14例(93.3%),彩超诊断出10例(66.7%),CT扫描显著优于彩超(P<0.05);针对良性息肉性病变的诊断结果显示,CT和彩超对41例良性患者的诊断率均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病理分型的诊断结果显示,CT诊断符合病理分型30例,符合率为73.2%,彩超诊断符合病理分型37例,符合率为90.2%。结论在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结果判断中,CT扫描和彩超都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在良恶判断上,CT扫描显著优于彩超,而彩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分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价值 胆囊息肉样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