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社会分层视角解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雅 刘东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23,共7页
义利问题是儒家思想中受到误解最多的问题之一,其误解的因缘之一就是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和"王何必曰利"理解的差异。考察这些语句出现的交谈对象和社会背景,可以看到,这是孔孟针对不同对象应该具有怎样的义... 义利问题是儒家思想中受到误解最多的问题之一,其误解的因缘之一就是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和"王何必曰利"理解的差异。考察这些语句出现的交谈对象和社会背景,可以看到,这是孔孟针对不同对象应该具有怎样的义利态度和做法而言的,是从社会分层的角度辨义利、区分义利的轻重的,而不是抽象地谈论义利的轻重。所谓"见利思义"就是叫人在获取利益时要考虑到道义原则、社会规范,力求在义利之间保持适度的衡平,"不与民争利"与"富民"、"养民"全在一个"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层 儒家 君子 小人 义利
下载PDF
依“中正”之路达“无讼”之境——孔子法思想的核心及对当代法治国家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东升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50-55,共6页
法的理想与原则是构成法思想的核心,这是古今中外法思想的共同属性,也是不同法思想的本质差异。孔子以仁爱之心追求一种无讼的理想社会,通过以义为中正的内在基质,在赋予中正原则以程序公正的同时,赋予其实质正义。基于中国古代社会地... 法的理想与原则是构成法思想的核心,这是古今中外法思想的共同属性,也是不同法思想的本质差异。孔子以仁爱之心追求一种无讼的理想社会,通过以义为中正的内在基质,在赋予中正原则以程序公正的同时,赋予其实质正义。基于中国古代社会地理文化因素,儒家的最高理想就是大同社会,一个仁爱、正义、和谐的社会,孔子法思想的目的就是促成这一社会的实现。孔子的无讼理想及以义为质的中正原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成为中国古代法制的基调,其法的理想和原则对于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依然具有合理价值与不可替代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无讼 中正
下载PDF
论发达国家的区域政策扶持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玮 《化工管理》 2005年第4期38-39,共2页
20世纪30年代,在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运行”理论指导下,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开始着手干预区域经济发展,旨在解决落后区域和萧条区域发展问题的区域政策应运而生,对区域政策的研究制定取得了很大进展,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这些经... 20世纪30年代,在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运行”理论指导下,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开始着手干预区域经济发展,旨在解决落后区域和萧条区域发展问题的区域政策应运而生,对区域政策的研究制定取得了很大进展,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发展区域经济有着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达国家 区域政策 扶持
下载PDF
以诚立信——诚信辨证与当代诚信观建设
4
作者 刘东升 王雅 《理论视野》 CSSCI 2012年第5期20-23,共4页
诚信问题是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理论层面的探讨也比较多,但有一点关注不够,就是人内心之诚如何确立,而这恰恰是诚信的内在基础。从传统诚信观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诚"属于人的内在德性,"信"偏重于在与他... 诚信问题是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理论层面的探讨也比较多,但有一点关注不够,就是人内心之诚如何确立,而这恰恰是诚信的内在基础。从传统诚信观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诚"属于人的内在德性,"信"偏重于在与他人关系中表现出的道德品行。二者内外互补使诚信真诚信实。当代诚信观的建立,在强调制度性建设同时,需尽量使制度性的规范与人的内在心性相协调,在"诚"、"信"与人之间建立起内在有机的联系,使诚信成为人的内在德性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信 诚信观 操存涵养 择善固执
下载PDF
论独有商业技术信息的法律保护
5
作者 李玮 《科技和产业》 2005年第8期45-47,59,共4页
本文分析了独有商业技术信息的含义和特征,指明了对独有商业技术信息,信息持有人可以选择或综合采用公开和保密两种方式。公开的方式即采用专利保护的方法,保密的方式即采用商业保密的方法。介绍了我国专利保护方法和商业秘密保护方法... 本文分析了独有商业技术信息的含义和特征,指明了对独有商业技术信息,信息持有人可以选择或综合采用公开和保密两种方式。公开的方式即采用专利保护的方法,保密的方式即采用商业保密的方法。介绍了我国专利保护方法和商业秘密保护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加强对独有商业技术信息的法律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有商业技术信息 法律保护
下载PDF
转化犯与结果加重犯──兼谈刑讯逼供罪的立法完善 被引量:30
6
作者 赵炳贵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1年第1期35-39,共5页
本文探讨了转化犯和结果加重犯各自的概念与特征,对以往学者们的有关论述进行了分析与矫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运用转化犯与结果加重犯的理论分析了我国刑法的有关立法例,提出了完善刑讯逼供罪的立法建议,认为应当将刑讯逼供罪作... 本文探讨了转化犯和结果加重犯各自的概念与特征,对以往学者们的有关论述进行了分析与矫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运用转化犯与结果加重犯的理论分析了我国刑法的有关立法例,提出了完善刑讯逼供罪的立法建议,认为应当将刑讯逼供罪作为结果加重犯,而不应作为转化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犯 罪质 结果加重犯 刑讯逼供罪 立法完善 刑法
原文传递
近三十年法理学研究进路:1978~2008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东升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25,共10页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法学理论工作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以服务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事业为己任,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近30年里,中国的法理学研究大体经历了恢复革新、加快发展和初显繁荣三个阶段。通过梳理法理学研...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法学理论工作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以服务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事业为己任,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近30年里,中国的法理学研究大体经历了恢复革新、加快发展和初显繁荣三个阶段。通过梳理法理学研究的学术脉络,能够揭示出不同阶段法理学在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意义方面的不同侧重,体现出法理学工作者强烈的政治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并逐步显示出法理学研究的中国气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理学 学术脉络 法治 法制
原文传递
犯罪客体概念之新诠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炳贵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7-72,共6页
一、犯罪客体概念之争议犯罪客体是犯罪主体通过犯罪行为所侵犯的而为刑法所保护的实质内容,该实质内容是确定犯罪客体概念之关键。在我国刑法学界,大部分教科书都认为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所侵犯的而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这似乎已成... 一、犯罪客体概念之争议犯罪客体是犯罪主体通过犯罪行为所侵犯的而为刑法所保护的实质内容,该实质内容是确定犯罪客体概念之关键。在我国刑法学界,大部分教科书都认为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所侵犯的而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这似乎已成为我国刑法学界关于犯罪客体概念的通说。但是,随着犯罪客体问题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对此概念产生了质疑,开始对传统的犯罪客体概念提出了挑战,从笔者所见的有关论著及教科书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客体 刑法 权利 社会关系
原文传递
化合古今中西以建设新文化——梁启超新文化思想研究
9
作者 王雅 刘东升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36,共7页
梁启超是晚清及民国时期政治、思想界的领军人物,从1895年"公车上书"登上政治思想舞台,以《新民说》影响数代中华热血青年,1919年点燃五四爱国运动导火索。以强烈的爱国情感,毕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上下求索;为建设适应时... 梁启超是晚清及民国时期政治、思想界的领军人物,从1895年"公车上书"登上政治思想舞台,以《新民说》影响数代中华热血青年,1919年点燃五四爱国运动导火索。以强烈的爱国情感,毕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上下求索;为建设适应时代和世界的中国新文化而化合古今中西;以世界主义的视野塑造新国民,唤醒民族精神之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化合 新文化 新民 爱国
原文传递
从法制到法治
10
作者 赵炳贵 《党政干部学刊》 1999年第1期18-19,共2页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自从产生阶级以后,便有了法律.有了主要由法律形成的国家各项基本制度 因此.法制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必不可少的生存手段和工具.虽然,人类历史上出现过无法无天的时期,但那都是短暂和不正常的,而且人类...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自从产生阶级以后,便有了法律.有了主要由法律形成的国家各项基本制度 因此.法制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必不可少的生存手段和工具.虽然,人类历史上出现过无法无天的时期,但那都是短暂和不正常的,而且人类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所以,人类社会就其整体而言,是与法制相伴而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 法治社会 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治国方略 马克思主义 人类社会 党第三代领导集体 法治状态 本源意义
原文传递
略论罪刑法定原则
11
作者 赵炳贵 高玉明 《党政干部学刊》 1997年第10期19-20,共2页
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新修订的刑法第3条明确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
关键词 罪刑法定原则 刑事立法 刑事法治 刑事司法 刑法规范 依法治国 刑法条文 新修订 司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原文传递
我国环境规制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的经济分析
12
作者 左佳 《民主与法制》 2010年第S1期156-156,共1页
一、我国环境规制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一)环境行政组织法存在空白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中央与地方环境权力配置不均衡。中央环境公共权力在我国环境保护中均居于优势地位,
关键词 经济分析 环境规制 法律体系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法 环境问题 存在 地方政府 公众参与 成因
原文传递
对特别形式的国有资产流失应有法律对策
13
作者 党志全 《党政干部学刊》 1996年第10期22-23,共2页
国有资产流失是目前我国经济生活面临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各界有识之士的广泛重视。对一般形式的国有资产流失,已经有了一些对策性规范,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是,对特别形式的国有资产的流失,因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国有资产流失是目前我国经济生活面临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各界有识之士的广泛重视。对一般形式的国有资产流失,已经有了一些对策性规范,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是,对特别形式的国有资产的流失,因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特殊性、尚缺少法律对策。为此,必须制定相应法律,形成配套的保护制度,以堵塞流失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资产流失 工业产权 “小金库” 法律对策 国有资产增值 空间资源 国有企业 国有资产管理局 无形资产 经营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