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正名”考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10年第2期120-123,共4页
"正名"是孔子的政治主张。更准确地说,是孔子总结、认定的为政要件或"先手"。古往今来,这一主张虽颇受关注,几成"名学",但在具体内涵的理解上却众说纷纭,使原本简明的问题变得十分复杂而迷离。为了方便讨论,先将其出处征引如下:
关键词 “正名” 孔子 政治主张 名学 原本
原文传递
天地之性人为贵——孔子的人本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09年第2期132-133,共2页
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都十分有限。当受惠于自然或对自然力量无法抗拒又无法解释时,就、会生发出盲目崇拜。在各种崇拜物中,天是最广大最变幻莫测的存在,于是就被视为最高的权威和主宰,把包括人在内的自然万物皆... 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都十分有限。当受惠于自然或对自然力量无法抗拒又无法解释时,就、会生发出盲目崇拜。在各种崇拜物中,天是最广大最变幻莫测的存在,于是就被视为最高的权威和主宰,把包括人在内的自然万物皆看作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思想 天地之性 孔子 人类社会 自然力量 法解释 崇拜 自身
原文传递
情信而辞巧——孔子的语言学说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09年第6期110-111,共2页
作为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对语言格外重视。在他列举自己门下十住高材生的专长时,就将“言语”与“德行”、“政事”、“文学”并列,后被称为“孔门四科”。
关键词 语言 孔子 学说 “德行” “言语” 思想家 教育家 列举
原文传递
仁者爱人——孔子的核心价值观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09年第3期152-153,共2页
“仁”是产生较早的汉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发现,但在春秋之前使用较少。今文《尚书》中有一见,即“予仁若考”。僻经》中有两见,即“洵美且仁”和“其人美且仁”。将“仁”与“美”并举,显系指人的优秀品德,但具体内涵不详。... “仁”是产生较早的汉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发现,但在春秋之前使用较少。今文《尚书》中有一见,即“予仁若考”。僻经》中有两见,即“洵美且仁”和“其人美且仁”。将“仁”与“美”并举,显系指人的优秀品德,但具体内涵不详。到春秋时期,“仁”的使用日渐多了起来,但给“仁”以明确定义并将其作为中心观念予以推行的,是孔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者爱人 核心价值观 孔子 《尚书》 春秋时期 甲骨文
原文传递
钓而不纲——孔子的仁政主张
5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09年第8期132-133,共2页
孔门弟子记孔子行事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这一记录告诉我们,孔子是喜好渔猎活动的,孔子的渔猎活动是有节制的。
关键词 孔子 主张 仁政 渔猎 弟子 论语 节制
原文传递
孔子先世考
6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10年第3期140-143,共4页
对孔子的出身,大抵有三种说法。一曰"布衣",二曰"圣人之后",三曰"奴隶主贵族"。"布衣"即平民。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附记的感言中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这是比较普遍的认识。“圣人之后”最初见于《左... 对孔子的出身,大抵有三种说法。一曰"布衣",二曰"圣人之后",三曰"奴隶主贵族"。"布衣"即平民。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附记的感言中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这是比较普遍的认识。“圣人之后”最初见于《左传·昭公七年》,鲁大夫孟僖子在临终前嘱咐其子要师从孔子时说:“吾闻将有达者孔丘,圣人之后,而灭于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先世 圣人 奴隶主 司马迁 普遍 大夫
原文传递
执干戈以卫社稷——孔子的军事思想
7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09年第1期144-145,共2页
孔子贵仁隆礼,反对暴力和粗俗,故人们在说起孔子时,在脑海中浮现的,多是道德家和读书人温文尔雅的形象。这种符号性的认识虽是有根据的,却不全面,起码遮掩了孔子作为政治思想家刚性的一面。
关键词 孔子 军事思想 社稷 政治思想家 读书人 道德家 符号性 隆礼
原文传递
学而不厌——孔子乐学的审美境界
8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09年第12期112-113,共2页
《论语》首篇首章,是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门弟子如此编排,虽未必如今人著书立说,欲以此开宗明义,但显然也不是随意的。孔子在其晚年的自我总结中就这样言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面而知... 《论语》首篇首章,是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门弟子如此编排,虽未必如今人著书立说,欲以此开宗明义,但显然也不是随意的。孔子在其晚年的自我总结中就这样言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面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立志于学习,是孔子人生进境的起点,也是孔子的生活常态和人生之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审美境界 乐学 《论语》 著书立说 《为政》 生活常态 知天命
原文传递
生民未有——孔子的历史地位与历史影响
9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09年第11期152-153,共2页
孔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是举世公认的历史文化巨擘。对这样的结论,虽有人怀疑乃至否定,如西方的黑格尔、中国的秦始皇和文革中的毛泽东,但来自他们的嘲讽、扼杀和批判,均未能达至预期目的。近些年来持续兴盛的孔... 孔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是举世公认的历史文化巨擘。对这样的结论,虽有人怀疑乃至否定,如西方的黑格尔、中国的秦始皇和文革中的毛泽东,但来自他们的嘲讽、扼杀和批判,均未能达至预期目的。近些年来持续兴盛的孔子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孔子 哲学家 思想家 教育家 黑格尔 毛泽东 秦始皇
原文传递
形状末也——孔子的公众形象与自我认知
10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09年第10期136-137,共2页
孔子长什么样?自从孔子成为历史文化名人始,这一问题就引起许多人的探究。由于春秋时期尚无绘像技术——这一技术大约是从汉代起才有的,故人们对孔子形象的描绘,只能凭借零星的记录和想象。最早的一则记录,
关键词 孔子形象 自我认知 公众形象 形状 文化名人 春秋时期 技术 汉代
原文传递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孔子的处世之道
11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09年第4期160-161,共2页
在北京奥运会50米步枪三姿比赛中,美国选手马修·埃蒙斯在遥遥领先的情况下,因最后一枪的失误而与金牌无缘。这枚金牌虽最终落入中国选手的囊中,但多数中国人并未因此而幸灾乐祸,相反,马修与其美丽的妻子卡特琳娜,成为媒体刻... 在北京奥运会50米步枪三姿比赛中,美国选手马修·埃蒙斯在遥遥领先的情况下,因最后一枪的失误而与金牌无缘。这枚金牌虽最终落入中国选手的囊中,但多数中国人并未因此而幸灾乐祸,相反,马修与其美丽的妻子卡特琳娜,成为媒体刻意追棒的偶像。这完全来自马修夫妇失败后的优雅表现:在经过暂短的错谔之后,马修先是绅士般地向中国选手祝贺,然后径直走向冲下看台的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世之道 孔子 北京奥运会 中国人 马修 选手 金牌 妻子
原文传递
政者正也——孔子对政治家的品格期待与塑造
12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09年第9期134-135,共2页
我国古代长期处于人治为主的社会,人治社会的主要政治特点.是统治者或统治集团主要成员的个人品行能够决定国之兴衰和政事成败。对此。孔子曾总结说:“其人存,则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中庸》)基于这一认识... 我国古代长期处于人治为主的社会,人治社会的主要政治特点.是统治者或统治集团主要成员的个人品行能够决定国之兴衰和政事成败。对此。孔子曾总结说:“其人存,则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中庸》)基于这一认识.孔子十分重视为政者的品格修养。认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即使一个人的才华可与周公媲美,如果骄傲而又吝啬,也就不值得欣赏了。对此,孔子有更为精辟的概括:“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宪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格修养 孔子 政治家 期待 个人品行 统治集团 政治特点 《中庸》
原文传递
今之孝者——孔子对“孝”的发明与引导
13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09年第5期134-135,共2页
最近一段时间,有三件事情让我闻之便想起本文的命题。一是某地党委将“孝”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品行的标准,不孝之人不能提拔重用:二是中州大学一位老教授,退休后带着92岁的父亲周游七省讲孝道;三是鲍尔吉·原野在报上发表一篇倡... 最近一段时间,有三件事情让我闻之便想起本文的命题。一是某地党委将“孝”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品行的标准,不孝之人不能提拔重用:二是中州大学一位老教授,退休后带着92岁的父亲周游七省讲孝道;三是鲍尔吉·原野在报上发表一篇倡孝的文章:《哪一种爱更为稀缺》。官员、学者和作家不约而同地呼唤孝道,这或许说明,眼下,在一些国人心中,“孝”已经有些迷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 引导 发明 孔子 领导干部 退休后 孝道 时间
原文传递
三月不知肉味——孔子的乐论与审美情趣
14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08年第11期132-133,共2页
孔子对音乐情有独钟。据他的学生记载:“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然后和之。”(《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同上)这两则记录,充分展现了孔子对音乐的喜爱和痴迷程度。“三月不知... 孔子对音乐情有独钟。据他的学生记载:“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然后和之。”(《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同上)这两则记录,充分展现了孔子对音乐的喜爱和痴迷程度。“三月不知肉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情趣 孔子 乐论 《述而》 《韶》 音乐
原文传递
“中庸”的文脉传承
15
作者 王恩来 《理论界》 2009年第7期140-141,共2页
清华大学受赠的战国竹简尚未清理完毕,其中的一些内容就引起学者的重视和讨论。特别是被清理小组试题的《保训》,成为热议的焦点。从公布的文字看,《保训》系周文王的遗言,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舜和微两位历史人物“得中”、“归中”的... 清华大学受赠的战国竹简尚未清理完毕,其中的一些内容就引起学者的重视和讨论。特别是被清理小组试题的《保训》,成为热议的焦点。从公布的文字看,《保训》系周文王的遗言,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舜和微两位历史人物“得中”、“归中”的实践概述.引导武王树立中道治国的政治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传承 文脉 清华大学 历史人物 政治理念 周文王 清理
原文传递
朱熹的恭俭好善治国之道
16
作者 魏玉东 吴兴杰 《朱子学刊》 2011年第1期83-92,共10页
朱熹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是两宋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在弘扬和传播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一生'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笔耕不辍,著述颇丰,涉猎经学、史学、文学、教育学诸多... 朱熹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是两宋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在弘扬和传播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一生'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笔耕不辍,著述颇丰,涉猎经学、史学、文学、教育学诸多领域,颇有建树。后世称其思想体系为'朱子学',广泛传播国内外。在政治方面,他提出'恭俭好善'的治国之道,倡导'恭俭',以整肃吏治,遏制腐败;'好善',以造福百姓,取信与民;'除弊',以消除内乱,抵御外侮。指点江山,蕴意深远,昭启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恭俭 好善 治国之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