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棘木蠹蛾的幼虫空间分布与抽样技术 被引量:23
1
作者 宗世祥 贾峰勇 +3 位作者 许志春 骆有庆 张连生 梁树军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2-555,共4页
利用常用的聚集度指标 ,对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hippophaecolusHua ,Chou ,FangetChen幼虫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该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分布。通过Iwao的m - x回归检验方程 ,确定了其最适抽样数和最佳样方大小。采用对角... 利用常用的聚集度指标 ,对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hippophaecolusHua ,Chou ,FangetChen幼虫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该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分布。通过Iwao的m - x回归检验方程 ,确定了其最适抽样数和最佳样方大小。采用对角线、之字型、五点式、棋盘式和平行线等 5种抽样方法对沙棘木蠹蛾幼虫的抽样技术分别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最佳的抽样方法为棋盘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虫 沙棘木蠹蛾 抽样技术 聚集度指标 空间分布格局 利用 抽样方法 棋盘 平行线 方程
下载PDF
沙棘木蠹蛾危害特性与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宗世祥 贾峰勇 +3 位作者 骆有庆 许志春 张连生 梁树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4,共5页
作者于 2 0 0 3年 5月至 1 1月对沙棘木蠹蛾卵和幼虫的危害特性和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沙棘木蠹蛾主要产卵在干部树皮裂缝、伤口等处 ,卵孵化后 ,初孵幼虫首先取食树干的韧皮部 ,然后逐渐向下转移危害根部 .根部幼... 作者于 2 0 0 3年 5月至 1 1月对沙棘木蠹蛾卵和幼虫的危害特性和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沙棘木蠹蛾主要产卵在干部树皮裂缝、伤口等处 ,卵孵化后 ,初孵幼虫首先取食树干的韧皮部 ,然后逐渐向下转移危害根部 .根部幼虫主要取食木质部 ,形成多条纵向的蛀道 ,通过蛀道在主根与侧根、侧根与侧根间进行转移危害 .树干上的卵和初孵幼虫多集中在 2m以下 ,而根部的幼虫主要聚集在距离地面 2 0cm以内的主根上 .从 5月至1 1月 ,非当年生幼虫基本呈现递减的变化趋势 ,6月和 1 0月减少的幅度较大 .当年生幼虫则从 7月逐渐增加至 9月达到最大 ,而后又急剧减少 .从 8月到 1 1月 ,幼虫的聚集位置和种群数量都呈现向树下部转移的趋势 ,1 0月初转移至根部的幼虫达 70 5 %,树干上分布的仅有 2 9 5 %,且大部分都集中在树干 1 2m以下的位置 .1 1月初 ,幼虫已基本转移至地下根部 ,此时树干上幼虫分布很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木蠹蛾 幼虫 危害特性 种群动态
下载PDF
沙棘木蠹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宗世祥 骆有庆 +2 位作者 路常宽 许志春 张连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4,共6页
对沙棘术囊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辽宁,该虫为4年1代,老熟幼虫5月上旬人土化蛹,成虫始见于5月末,终见于9月初,期间经历两次羽化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和7月下旬。卵集中产在干部树皮裂缝、伤口等处... 对沙棘术囊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辽宁,该虫为4年1代,老熟幼虫5月上旬人土化蛹,成虫始见于5月末,终见于9月初,期间经历两次羽化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和7月下旬。卵集中产在干部树皮裂缝、伤口等处,孵化率达90%以上,卵期16d。幼虫常常十几头至上百头聚集在一起且具有转移危害的习性。老熟幼虫在树基部周围的土壤中化蛹,化蛹深度在地下10cm左右,蛹期3ld。成虫羽化集中在16:00-19:00,交配高峰在21:30左右;雌雄性比在内蒙古和辽宁分别为l:0.85和0.912:1。雌虫产卵集中在交配后的第2天20:30-22:00之间;雄虫寿命2~8d,雌虫寿命3,8d。以幼虫在树干部和根部越冬,坡向不同、危害程度不同的沙棘林地并不影响其越冬虫态和越冬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木蠹蛾 形态特征 生物学 天敌 越冬
下载PDF
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林间诱蛾活性试验 被引量:14
4
作者 宗世祥 骆有庆 +5 位作者 许志春 张金桐 成小芳 张连生 梁树军 姚国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9-112,共4页
为比较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不同配方的诱集效果,该文利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组分顺-7-十四碳烯乙酸酯(Z7-14Ac)、反-3-十四碳烯乙酸酯(E3-14Ac)和反-7-十四碳烯乙酸酯(E7-14Ac)按照不同比例配置的4种配方进行了野外诱集试验.结果表明4组... 为比较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不同配方的诱集效果,该文利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组分顺-7-十四碳烯乙酸酯(Z7-14Ac)、反-3-十四碳烯乙酸酯(E3-14Ac)和反-7-十四碳烯乙酸酯(E7-14Ac)按照不同比例配置的4种配方进行了野外诱集试验.结果表明4组不同配方的性信息素均具有较强的诱集效果,其中平均诱蛾量最高的达17头/诱捕器,日诱蛾量最高的为11头/d,持效期达26d,不同配方的有效诱捕距离分别达100和150m.通过比较两种不同诱捕器的野外诱集效果发现沙棘木蠹蛾实用新型诱捕器的诱蛾效果稍差于三角形诱捕器,但其具有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可长时间使用等特点,诱捕器的最佳悬挂高度为1m.用性信息素诱杀害虫作为一种高效、无毒、无污染的新方法为沙棘木蠹蛾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木蠹蛾 性信息素 林间诱蛾试验 诱捕器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油松毛虫危害程度监测模型 被引量:12
5
作者 白雪琪 张晓丽 +2 位作者 张凝 张连生 马云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22,共7页
油松毛虫对人工油松林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据统计,辽宁省油松毛虫的发生面积为12万hm2/a,年均直接经济损失340万元。利用遥感技术特别是高光谱遥感大面积及时监测病虫害是今后林业病虫害监测的发展方向之一。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为植物叶... 油松毛虫对人工油松林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据统计,辽宁省油松毛虫的发生面积为12万hm2/a,年均直接经济损失340万元。利用遥感技术特别是高光谱遥感大面积及时监测病虫害是今后林业病虫害监测的发展方向之一。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为植物叶绿素和含水率等生物化学参数的定量化诊断提供简便、有效以及非破坏性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本研究采用野外便携式光谱仪测定不同失叶率油松的高光谱反射率数据,使用分光光度计室内测定相应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采用烘干法测定叶片含水率。通过计算归一化光谱指数(NDSI)、比值光谱指数(RSI)、差值光谱指数(DSI)与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含水率的相关系数,选择相关系数最高的光谱指数作为核心光谱指数。以核心光谱指数为自变量,失叶率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模型,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变量筛选,筛选出包含DSI(808,816)、RSI(482,494)、NDSI(881,920)、NDSI(907,919)的光谱指数集作为最佳回归模型的自变量,应用R语言的函数lm()获得最佳回归模型y=1.781 8-3.172 4×NDSI(808,816)-0.960 6×RSI(482,494)-2.196 7×NDSI(881,920)-1.241 9×NDSI(907,919),R2为0.786。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最佳回归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0.089,相对误差(RE)为11.7%,预测效果良好,表明该模型可用于估算油松失叶程度,有助于对油松的受害情况做出综合分析,提高油松毛虫灾害监测的精度,克服了使用单一叶绿素指标或含水率指标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油松毛虫 油松 光谱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