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并发症与预防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军 张传辉 +4 位作者 李建军 顾海伦 周振东 张钦明 顾始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7-379,共3页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2月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68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5.6个月。优良率82.0%。早期并发症中术后切口脂肪液化4例;表浅感染1例;在获随访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2月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68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5.6个月。优良率82.0%。早期并发症中术后切口脂肪液化4例;表浅感染1例;在获随访的病例中坐骨神经损伤15例。晚期并发症中异位骨化3例;骨性关节炎2例;股骨头坏死1例;1例术后骨不连,二期行植骨术;10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行溶栓治疗。认为手术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首选方法,手术医生应根据术前骨折分型,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时机;提高手术技巧和关节面的复位质量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术后早期、有效、合理的功能锻炼和干预措施是防治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外科手术 切开复位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Stoppa入路方式在骨盆骨折、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自龙 《当代医学》 2015年第3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在治疗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6例,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骼腹股沟入路治...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在治疗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6例,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骼腹股沟入路治疗。结果本研究随访15个月,平均(10.7±2.1)个月,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较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排除多因素相互影响下,对于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患者,使用改良的Stoppa入路治疗血管神经损伤小,手术时间短,临床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髋臼骨折 中老年 改良STOPPA入路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姜华伟 裴铁铮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6期855-856,共2页
体外冲击波是近年来治疗跟腱炎、膝关节炎等运动相关肌肉肌腱、关节疾病的新型疗法,但将其应用于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报道还较为缺乏[1]。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疗效及治疗机理,现进行分组对照研究... 体外冲击波是近年来治疗跟腱炎、膝关节炎等运动相关肌肉肌腱、关节疾病的新型疗法,但将其应用于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报道还较为缺乏[1]。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疗效及治疗机理,现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 局部封闭治疗
下载PDF
椎弓根内固定置钉方法改进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
4
作者 门德华 孙寒松 杨惠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2073-2074,共2页
关键词 脊柱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腰椎/外科学 胸椎/外科学
下载PDF
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与预防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金贵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4期33-34,共2页
目的:讨论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出现的风险,总结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入院治疗的94例行脊柱手术的高危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分成A组与B组分别48例,A组患者手术后第一天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 目的:讨论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出现的风险,总结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入院治疗的94例行脊柱手术的高危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分成A组与B组分别48例,A组患者手术后第一天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B组患者手术后第一天采用利伐沙班做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和切口引流量、消化道等黏膜的出血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为4.2%,B组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为8.3%,且患者的切口引流量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手术后患者存在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对患者开展预防性措施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并发症 静脉栓塞
下载PDF
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机制与治疗
6
作者 杨玉民 佟智慧 +1 位作者 黑玉升 刘立风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8期56-57,共2页
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是最多见的颈脊髓不完全性损伤,1954年由Schneider等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以后陆续有许多关于此类损伤的报道。主要临床特点为上肢运动功能受累明显而下肢受累较轻或不受累,直肠膀胱功能障碍以及损伤平面以下感觉... 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是最多见的颈脊髓不完全性损伤,1954年由Schneider等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以后陆续有许多关于此类损伤的报道。主要临床特点为上肢运动功能受累明显而下肢受累较轻或不受累,直肠膀胱功能障碍以及损伤平面以下感觉不同程度损害。以往的文献对此类损伤的发病机制有许多认识,多从脊柱损伤方而加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 治疗 膀胱功能障碍 上肢运动功能 下肢 脊柱损伤 直肠 损害 机制 程度
下载PDF
局麻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7
作者 门德华 孙寒松 +2 位作者 黑玉升 杨玉民 赵镭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 :探讨局麻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优点。方法 :选择 2 0 0 1年 2月~2 0 0 3年 12月在我科就诊的腰间盘突出症病人 6 2例 ,皮肤浸润麻醉 ,行髓核摘除术。结果 :病人术后 3天可直腿抬高练习、起床活动 ,无神经... 目的 :探讨局麻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优点。方法 :选择 2 0 0 1年 2月~2 0 0 3年 12月在我科就诊的腰间盘突出症病人 6 2例 ,皮肤浸润麻醉 ,行髓核摘除术。结果 :病人术后 3天可直腿抬高练习、起床活动 ,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或血肿等并发症发生 ;术后 5 7例治愈 ,时间为 6个月~ 3.5年。参照 Nakai评定标准优良率为 96 %。结论 :局麻小切口髓核摘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优良率高、不损害脊柱稳定性、价格经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麻 小切口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晓凯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5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6例骨科创伤患者,按照数字表方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6例骨科创伤患者,按照数字表方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愈合率、Ⅱ期手术时间、换药次数、抗感染费用、住院时间、创伤及感染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愈合率95.83%,较对照组72.92%明显高于后者,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Ⅱ期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突出(P<0.05);观察组抗感染费用支出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创面及感染愈合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偏低,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骨折损伤且创面存在感染的患者,通过开展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换药次数少,住院、Ⅱ期手术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短,费用支出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 骨科 创伤 创面感染
原文传递
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治疗中的效果
9
作者 刘晓凯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7期42-43,共2页
目的:探究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7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架... 目的:探究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7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77.78%.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7.38±12.68)分钟,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90.42±15.73)分钟,观察组手术中出血量为(150.77±50.63)ml,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74.13±39.14)ml.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62.85±12.36)天,短于对照组(82.39±12.74)天,观察组疼痛评分(4.33±2.04)分,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6.12±1.34)分,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骨科患者使用外固定架治疗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较少,骨折愈合时间短,疼痛程度较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架 创伤骨科 治疗总有效率 手术指标 骨折愈合时间
原文传递
颈椎终板抗压强度分布规律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光灿 李靖年 +3 位作者 郑连杰 李正维 刘晓凯 李志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287-1290,共4页
[目的]研究颈椎终板不同位点抗压强度及其分布规律。[方法]选用5具成年男性新鲜颈椎标本(C3~7),共25个椎体50个终板。对终板平面49个测试点用直径1.5 mm的平底压头以12 mm/min的速度进行连续压缩加载试验,获得最大压缩力,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研究颈椎终板不同位点抗压强度及其分布规律。[方法]选用5具成年男性新鲜颈椎标本(C3~7),共25个椎体50个终板。对终板平面49个测试点用直径1.5 mm的平底压头以12 mm/min的速度进行连续压缩加载试验,获得最大压缩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抗压强度自C3~7逐渐减小(P﹤0.05);(2)下终板抗压强度大于上终板(P=0.000);(3)椎间隙相邻面上一椎体下终板的抗压强度大于下一椎体上终板抗压强度(P<0.05);(4)随着压力点逐渐外移,抗压强度逐渐增大(P﹤0.05);(5)处于不同角度的压力点,其抗压强度存在差异(P=0.029);(6)终板后部强于前部(P=0.003)。上终板后部抗压强度大于前部(P=0.000)。[结论]颈椎终板抗压强度自C3~7逐渐减小,下终板强于上终板,外周大于中央,后部强于前部。椎间隙相邻面上一椎体下终板的抗压强度大于下一椎体上终板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终板 抗压强度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东鹏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6期51-52,共2页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其中47例患者接受髓内钉固定术为对照组,47例患者接受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其中47例患者接受髓内钉固定术为对照组,47例患者接受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8.75±12.33)分钟、(14.63±2.54)天、(15.24±3.37)天,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69.24±10.52)ml,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实施手术前,2组患者炎症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在实施手术后24小时,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为(50.52±5.39)ng/L、(53.75±2.61)ng/L,对照组为(79.82±4.87)ng/L、(71.24±2.45)ng/L,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51%,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缩短治疗与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 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 住院指标 并发症发生
原文传递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东鹏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5期30-31,共2页
目的:探究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 目的:探究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程度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伤椎固定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12.24±12.37)分钟、(208.36±25.74)ml、(7.82±1.26)天,对照组为(126.85±20.61)分钟、(250.39±26.07)ml、(14.17±2.35)天,观察组住院治疗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伤椎固定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实施手术前,2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实施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矫正度、术后6个月矫正丢失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缩短手术时间与治愈时间,缓解患者骨折处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经伤椎固定 跨伤椎固定 并发症 疼痛程度 住院指标
原文传递
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阳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17期128-129,共2页
目的:研究踝关节骨折(累及后踝)采用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2例符合研究条件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无头空心螺钉固定)及观察组(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手术、恢复情况、踝关节功能差异。结果:观察组手... 目的:研究踝关节骨折(累及后踝)采用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2例符合研究条件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无头空心螺钉固定)及观察组(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手术、恢复情况、踝关节功能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总耗时、术后住院、骨折块愈合时间分别为(46.97±6.58)min、(5.08±0.95)d、(122.44±8.72)d,均远低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AOFAS评分升至(87.19±6.02)分,远高于对照组的(76.49±5.91)分。结论: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采用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恢复速度更快且踝关节功能康复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微型钢板内固定 AOFAS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