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护地土壤退化的预防和修复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关培辅 《吉林蔬菜》 2005年第3期53-54,共2页
保护地的共同特点是将裸地采取塑料薄膜覆盖的方式创造成人工栽培环境。在这种栽培环境中,由于耕地的集约化经营程度高,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十分强烈,因此,土壤的自然理化性状会随着种植周期的增加而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作物产... 保护地的共同特点是将裸地采取塑料薄膜覆盖的方式创造成人工栽培环境。在这种栽培环境中,由于耕地的集约化经营程度高,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十分强烈,因此,土壤的自然理化性状会随着种植周期的增加而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有的是正面的(如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的提高等),有的则是负面的(如作物病源生物的积累等),负面效应带来的后果就是引发土壤退化。在东北地区,保护地一般每年种1~3茬,且每茬肥料农药的投入量都大于露地作物,其投入量相当于露地作物的几倍到几十倍。一般种植5年的保护地会产生明显的土壤退化症状,种植10年以上的保护地退化现象十分明显,而种植15年以上的保护地土壤退化已相当严重有的棚室不得不换土或迁移,这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解决北方地区保护地土壤退化问题已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退化 修复技术 预防 塑料薄膜覆盖 速效养分含量 栽培环境 集约化经营 土壤有机质 产量和品质 保护地土壤 人为因素 发生变化 理化性状 负面效应 东北地区 退化现象 经济损失 退化问题 北方地区 投入量 作物 种植 露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