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红麻品种对光温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邓丽卿
翟正文
+4 位作者
陶博
赵槐
刘瑞奎
陈霓红
郎续纲
《中国麻作》
1985年第2期1-5,27,共6页
研究红麻品种的光温反应特性,探讨光长和温度对不同品种生长发育、纤维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掌握它的变化规律,以便充分发挥红麻品种在引种、育种和栽培上的作用。试验于1981—1983年分别在N21°(广东化州)、28°(湖南沅江)、33...
研究红麻品种的光温反应特性,探讨光长和温度对不同品种生长发育、纤维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掌握它的变化规律,以便充分发挥红麻品种在引种、育种和栽培上的作用。试验于1981—1983年分别在N21°(广东化州)、28°(湖南沅江)、33°(安徽阜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同品种
引种
育种
栽培
生长发育
分发
沅江
安徽
广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麻机械化农艺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刘瑞奎
任锡祺
《中国麻作》
1979年第2期9-13,共5页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党中央号召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这给我们农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为使红麻栽培适应机械化的要求,加速实现红麻农艺过程机械化,从1976年起,我们研究了大垅双行栽培方式,大垅行距为2....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党中央号召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这给我们农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为使红麻栽培适应机械化的要求,加速实现红麻农艺过程机械化,从1976年起,我们研究了大垅双行栽培方式,大垅行距为2.2尺,小行距6寸,此形式是在一般垅作基础上加宽播幅而发展的,便于机械化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机械化作业
大垅双行栽培方式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塑料棚升温沤洗红麻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瑞奎
《中国麻作》
1983年第3期22-22,11,共2页
目前,辽宁及北方红麻产区,红麻沤洗主要靠自然降水的河流、池塘。而自然降水的多寡直接影响红麻的沤洗质量。几年来,辽宁的红麻由于水源不足,后期水温下降较快,沤洗的纤维品质较低,这是当前红麻生产中突出的一个问题。据统计,辽...
目前,辽宁及北方红麻产区,红麻沤洗主要靠自然降水的河流、池塘。而自然降水的多寡直接影响红麻的沤洗质量。几年来,辽宁的红麻由于水源不足,后期水温下降较快,沤洗的纤维品质较低,这是当前红麻生产中突出的一个问题。据统计,辽宁省1977—1980年收购的红麻纤维,四等及四等以下的占47.5—7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塑料棚
纤维品质
产区
池塘
利用
北方
辽宁
收购
直接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麻分株套袋隔离人工授粉杂交育种技术
被引量:
1
4
作者
赵玉民
《中国麻作》
1985年第2期33-36,共4页
辽宁省过去种植的大麻,都是当地品种,属于北方早熟类型,植株矮小,纤维产量低。根据南麻北种一般纤维增产的规律,我所1960~1964年作了引种鉴定试验。其结果以安徽六安寒麻纤维产量最高,所以于1965年开始推广。但该品种在我省采种...
辽宁省过去种植的大麻,都是当地品种,属于北方早熟类型,植株矮小,纤维产量低。根据南麻北种一般纤维增产的规律,我所1960~1964年作了引种鉴定试验。其结果以安徽六安寒麻纤维产量最高,所以于1965年开始推广。但该品种在我省采种生育期较长(约170天)。霜前植株上的种子只有少部分成熟,种子产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育种技术
人工授粉
分株
植株
套袋
品种
种子产量
大麻
麻纤维
成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扑草净防除红麻田间杂草试验报告
5
作者
刘瑞奎
岳景范
胡祥奇
《中国麻作》
1981年第2期25-28,共4页
红麻原产热带,本性喜温,在我省幼苗生长十分缓慢。连续六年的调查,南选红麻从出苗到夏至节(6月22日)在40天左右内,每天平均生长速度只有0.5厘米左右,幼苗易受杂草危害,这是红麻前期生育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应用化学除草,不但防...
红麻原产热带,本性喜温,在我省幼苗生长十分缓慢。连续六年的调查,南选红麻从出苗到夏至节(6月22日)在40天左右内,每天平均生长速度只有0.5厘米左右,幼苗易受杂草危害,这是红麻前期生育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应用化学除草,不但防治了红麻苗期的杂草危害,并为实现机械作业,提高红麻田间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壮苗早发都有一定的意义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田间杂草
试验报告
杂草危害
防除
扑草净
壮苗
促进
热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麻灌水试验总结(摘要)
6
作者
刘瑞奎
岳景范
胡祥奇
《中国麻作》
1982年第3期32-34,共3页
灌水对红麻产量高低有直接的影响,掌握灌水技术是保证高产的一项主要措施。本试验研究了灌水对红麻生长速度的影响和增产效果,以及红麻不同生长阶段需水量、日耗水强度。为指导红麻灌水,实现红麻高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
灌水技术
红麻
高产
试验总结
产量高
耗水强度
生长阶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麻应用“一试灵”脱叶试验报告
7
作者
刘瑞奎
岳景范
胡祥奇
《中国麻作》
1980年第3期20-22,共3页
目前我国北方红麻已全面推广剥鲜皮沤洗,在剥沤之前,必须把叶子打净,打叶用工占收割、剥皮用工的三分之一,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适应机械收获,利用“一试灵”(乙烯利)脱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途。
关键词
红麻
试验报告
机械收获
用工
打叶
收割
乙烯利
劳动生产率
中国
现实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棉籽培养基培养红麻炭疽病菌
8
作者
史维才
《中国麻作》
1980年第1期24-24,共1页
红麻炭疽病曾给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几年来,我们在选育红麻抗炭疽病品种过程中,一直采取了人工接菌方法。将病菌孢子接在红麻幼嫩的生长点部位,使之感染发病。在接菌前需要培养大量的病菌孢子,每年我们在试验室里做大量的培养基。197...
红麻炭疽病曾给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几年来,我们在选育红麻抗炭疽病品种过程中,一直采取了人工接菌方法。将病菌孢子接在红麻幼嫩的生长点部位,使之感染发病。在接菌前需要培养大量的病菌孢子,每年我们在试验室里做大量的培养基。1979年我们利用棉籽培养基作了培养红麻炭疽病菌的试验,并在抗病选种田间接菌中使用。试验结果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炭疽病菌
接菌
培养基
棉籽
孢子
抗病
染发
使用
部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麻品种对光温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邓丽卿
翟正文
陶博
赵槐
刘瑞奎
陈霓红
郎续纲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
研究所
安徽省阜南县农科所
河北农业大学
辽宁省
棉麻
科学
研究所
广东省化州县红麻试验站
出处
《中国麻作》
1985年第2期1-5,27,共6页
文摘
研究红麻品种的光温反应特性,探讨光长和温度对不同品种生长发育、纤维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掌握它的变化规律,以便充分发挥红麻品种在引种、育种和栽培上的作用。试验于1981—1983年分别在N21°(广东化州)、28°(湖南沅江)、33°(安徽阜南)、
关键词
红麻
同品种
引种
育种
栽培
生长发育
分发
沅江
安徽
广东
分类号
S563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麻机械化农艺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刘瑞奎
任锡祺
机构
辽宁省
棉麻
科学
研究所
出处
《中国麻作》
1979年第2期9-13,共5页
文摘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党中央号召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这给我们农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为使红麻栽培适应机械化的要求,加速实现红麻农艺过程机械化,从1976年起,我们研究了大垅双行栽培方式,大垅行距为2.2尺,小行距6寸,此形式是在一般垅作基础上加宽播幅而发展的,便于机械化作业。
关键词
红麻
机械化作业
大垅双行栽培方式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6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S233.75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塑料棚升温沤洗红麻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瑞奎
机构
辽宁省
棉麻
科学
研究所
出处
《中国麻作》
1983年第3期22-22,11,共2页
文摘
目前,辽宁及北方红麻产区,红麻沤洗主要靠自然降水的河流、池塘。而自然降水的多寡直接影响红麻的沤洗质量。几年来,辽宁的红麻由于水源不足,后期水温下降较快,沤洗的纤维品质较低,这是当前红麻生产中突出的一个问题。据统计,辽宁省1977—1980年收购的红麻纤维,四等及四等以下的占47.5—70.2%。
关键词
红麻
塑料棚
纤维品质
产区
池塘
利用
北方
辽宁
收购
直接影响
分类号
S56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麻分株套袋隔离人工授粉杂交育种技术
被引量:
1
4
作者
赵玉民
机构
辽宁省
棉麻
科学
研究所
出处
《中国麻作》
1985年第2期33-36,共4页
文摘
辽宁省过去种植的大麻,都是当地品种,属于北方早熟类型,植株矮小,纤维产量低。根据南麻北种一般纤维增产的规律,我所1960~1964年作了引种鉴定试验。其结果以安徽六安寒麻纤维产量最高,所以于1965年开始推广。但该品种在我省采种生育期较长(约170天)。霜前植株上的种子只有少部分成熟,种子产量低,
关键词
杂交育种技术
人工授粉
分株
植株
套袋
品种
种子产量
大麻
麻纤维
成熟
分类号
S641.2 [农业科学—蔬菜学]
S5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扑草净防除红麻田间杂草试验报告
5
作者
刘瑞奎
岳景范
胡祥奇
机构
辽宁省
棉麻
科学
研究所
出处
《中国麻作》
1981年第2期25-28,共4页
文摘
红麻原产热带,本性喜温,在我省幼苗生长十分缓慢。连续六年的调查,南选红麻从出苗到夏至节(6月22日)在40天左右内,每天平均生长速度只有0.5厘米左右,幼苗易受杂草危害,这是红麻前期生育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应用化学除草,不但防治了红麻苗期的杂草危害,并为实现机械作业,提高红麻田间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壮苗早发都有一定的意义与效果。
关键词
红麻
田间杂草
试验报告
杂草危害
防除
扑草净
壮苗
促进
热带
分类号
S56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451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麻灌水试验总结(摘要)
6
作者
刘瑞奎
岳景范
胡祥奇
机构
辽宁省
棉麻
科学
研究所
出处
《中国麻作》
1982年第3期32-34,共3页
文摘
灌水对红麻产量高低有直接的影响,掌握灌水技术是保证高产的一项主要措施。本试验研究了灌水对红麻生长速度的影响和增产效果,以及红麻不同生长阶段需水量、日耗水强度。为指导红麻灌水,实现红麻高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
灌水技术
红麻
高产
试验总结
产量高
耗水强度
生长阶段
分类号
S56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麻应用“一试灵”脱叶试验报告
7
作者
刘瑞奎
岳景范
胡祥奇
机构
辽宁省棉麻研究所
出处
《中国麻作》
1980年第3期20-22,共3页
文摘
目前我国北方红麻已全面推广剥鲜皮沤洗,在剥沤之前,必须把叶子打净,打叶用工占收割、剥皮用工的三分之一,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适应机械收获,利用“一试灵”(乙烯利)脱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途。
关键词
红麻
试验报告
机械收获
用工
打叶
收割
乙烯利
劳动生产率
中国
现实意义
分类号
S56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865.4 [农业科学—野生动物驯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棉籽培养基培养红麻炭疽病菌
8
作者
史维才
机构
辽宁省
棉麻
科学
研究所
出处
《中国麻作》
1980年第1期24-24,共1页
文摘
红麻炭疽病曾给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几年来,我们在选育红麻抗炭疽病品种过程中,一直采取了人工接菌方法。将病菌孢子接在红麻幼嫩的生长点部位,使之感染发病。在接菌前需要培养大量的病菌孢子,每年我们在试验室里做大量的培养基。1979年我们利用棉籽培养基作了培养红麻炭疽病菌的试验,并在抗病选种田间接菌中使用。试验结果证明:
关键词
红麻
炭疽病菌
接菌
培养基
棉籽
孢子
抗病
染发
使用
部位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S563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红麻品种对光温反应的研究
邓丽卿
翟正文
陶博
赵槐
刘瑞奎
陈霓红
郎续纲
《中国麻作》
198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红麻机械化农艺的初步研究
刘瑞奎
任锡祺
《中国麻作》
197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利用塑料棚升温沤洗红麻
刘瑞奎
《中国麻作》
198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大麻分株套袋隔离人工授粉杂交育种技术
赵玉民
《中国麻作》
198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扑草净防除红麻田间杂草试验报告
刘瑞奎
岳景范
胡祥奇
《中国麻作》
198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红麻灌水试验总结(摘要)
刘瑞奎
岳景范
胡祥奇
《中国麻作》
198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红麻应用“一试灵”脱叶试验报告
刘瑞奎
岳景范
胡祥奇
《中国麻作》
198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用棉籽培养基培养红麻炭疽病菌
史维才
《中国麻作》
198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