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肺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
1
作者 王雪峰 董丹 +5 位作者 虞坚尔 吕玉霞 姜之炎 许尤佳 肖旭腾 刘小凡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 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将纳入病例根据证候表现分为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阴虚肺热证和肺脾气虚证.跟踪观察患儿在入院当天(基线点)、用药后3、5、7、10天的临床表现,确定各观察点中医证型.应用证候演变概率法...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将纳入病例根据证候表现分为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阴虚肺热证和肺脾气虚证.跟踪观察患儿在入院当天(基线点)、用药后3、5、7、10天的临床表现,确定各观察点中医证型.应用证候演变概率法对小儿肺炎中医证候在不同观察点、不同地域的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小儿肺炎初期以风热闭肺证、痰热壅肺证为主;中期是由实证向虚证转移的关键时期;后期应注意固护阴液.小儿肺炎初期,南北方证型分布无明显差异;后期南北方虚证分布差异明显,北方阴虚肺热证多见,南方肺脾气虚证居多.结论:小儿肺炎中医证候在不同观察点、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肺炎 中医证候 肺脾气虚证
下载PDF
中医皮部络脉理论探析 被引量:43
2
作者 王雪峰 张秀英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21-824,共4页
皮部是络脉之气散布所在,通过研究皮部络脉的字解、定位及结构,分析挖掘皮部络脉二者之间的表里关系、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皮部络脉理论是中医传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诊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望诊。望面部皮部络脉而诊疗... 皮部是络脉之气散布所在,通过研究皮部络脉的字解、定位及结构,分析挖掘皮部络脉二者之间的表里关系、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皮部络脉理论是中医传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诊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望诊。望面部皮部络脉而诊疗,十二经脉的气血皆上注于面部;望小儿指纹皮部络脉,通过皮部络脉色泽的变化可以判断内在脏腑的病变及疾病的寒热虚实属性。同时阐述以皮部络脉理论为指导的中医外用药的转输途径,构建中医药外治疗法中经皮给药传输机制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部 络脉 中医理论
原文传递
消化性溃疡中医药疗效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4
3
作者 姜巍 王垂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35,共4页
现有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多以近期胃黏膜愈合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来进行判定,对溃疡复发因素及远期疗效未设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亦未体现社会心理因素方面的评价。鉴于消化性溃疡复杂的发病状况,须考虑幽门螺杆菌(Hp)根除... 现有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多以近期胃黏膜愈合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来进行判定,对溃疡复发因素及远期疗效未设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亦未体现社会心理因素方面的评价。鉴于消化性溃疡复杂的发病状况,须考虑幽门螺杆菌(Hp)根除情况和患者自我感受等有关因素,依据中医特色量表、愈合质量和胃镜形态学等有关指标对其进行评价,方能得出最符合实际的中医药疗效判定。应采取主观症状与客观指标、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局部与整体、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方能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做出全面、客观、科学的准确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疗效评价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积极探索 大胆创新——读《丰宁满族自治县志》(1991-2000) 被引量:1
4
作者 苏长春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06年第10期40-44,共5页
关键词 县志 自治 满族 修志工作 试点单位 河北省 编纂者 承德市
原文传递
《正定县志(1986~2005)》之我见——简论首轮修志得失
5
作者 苏长春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10年第11期41-45,共5页
关键词 县志 得失 修志 简论 本质
原文传递
一部具有创新特色的地区续志——读《商丘地区志》(续卷)之我见
6
作者 苏长春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04年第5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商丘地区志》 地方志 创新精神 体例结构
原文传递
我们班像个圆
7
作者 陆雪羚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2004年第9期18-18,共1页
教科书上介绍了“圆”,于是,同学们整天“轱辘”啊,“花坛”啊,“电线杆的横截面”啊……联想个没完。不仅如此,大家还发现大圆中有小圆,小圆中有大圆,生活中的圆无处不在。这不,我的眼镜最近也多了几个圈圈——又是圆!
关键词 “圆” 花坛 生活中 教科书 太阳 电线杆 横截面 眼镜 水珠 作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