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U患者心理干预的护理对策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丽辉 陈蔷薇 尹艳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5期77-77,80,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影响CCU患者的心理因素及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分析影响CCU患者的心理因素,捕捉患者的心理变化,针对所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解除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 目的探讨针对影响CCU患者的心理因素及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分析影响CCU患者的心理因素,捕捉患者的心理变化,针对所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解除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对疾病的恐惧感及自身的孤独失落感,及时解除思想压力,使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结论对CCU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也营造了融洽的护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监护病房 心理因素 护理对策
下载PDF
心肌梗死溶栓后支架植入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分析和干预措施
2
作者 徐丽辉 何丽 刘杰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3期106-107,共2页
目的:通过对心肌梗死溶栓后支架植入的患者,进行不同阶段的心理分析以及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来帮助患者更早的康复。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182例,在心肌梗死初期阶段,溶栓治疗阶段,心肌梗死溶栓后支架植入阶段,以及术后,对患者进... 目的:通过对心肌梗死溶栓后支架植入的患者,进行不同阶段的心理分析以及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来帮助患者更早的康复。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182例,在心肌梗死初期阶段,溶栓治疗阶段,心肌梗死溶栓后支架植入阶段,以及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经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地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接受患病事实,使患者保持积极心态,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结论:通过主动的心理干预,可增强患者应对疾病的能力,缓解患者抑郁和焦虑恐惧的心理,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溶栓后支架植入患者 心理分析 干预措施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成人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实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关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7期154-156,共3页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成人呼吸衰竭(RF)的实效。方法 126例成人RF患者,均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结果患者护理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酸碱度(pH)、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动脉...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成人呼吸衰竭(RF)的实效。方法 126例成人RF患者,均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结果患者护理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酸碱度(pH)、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为(50.77±4.31)mm Hg(1 mm Hg=0.133 k Pa)、呼吸频率为(20.07±4.82)次/min,低于护理前的(87.96±7.06)mm Hg、(29.93±7.16)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成人RF患者时应用优质护理能获得确切护理实效,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优质护理 成人
下载PDF
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人便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关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期188-189,共2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老年便秘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115例老年便秘患者均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分析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排便时间、每周排便次数及粪便性状和排便状况评分。结果 115例患者护理后排便时间(4.20±0.07)min/次短...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老年便秘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115例老年便秘患者均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分析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排便时间、每周排便次数及粪便性状和排便状况评分。结果 115例患者护理后排便时间(4.20±0.07)min/次短于护理前的(11.96±2.25)min/次,每周排便次数(7.51±1.76)次多于护理前的(2.26±0.04)次,粪便性状评分(3.21±0.09)分和排便状况评分(3.02±0.07)分均低于护理前的(5.68±1.02)、(5.99±0.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967、31.980、25.868、118.287,P<0.05)。结论对老年便秘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个性化护理模式 老年患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关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6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冠心病(CAD)合并心绞痛(AP)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09例CAD合并AP患者,均运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比较本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主观感受(TS)、疾病信息认知程度(DP)、活动受限(PL)...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冠心病(CAD)合并心绞痛(AP)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09例CAD合并AP患者,均运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比较本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主观感受(TS)、疾病信息认知程度(DP)、活动受限(PL)、AP稳定状态(AS)、AP发作情况(AF)]。结果护理后,109例患者的TS、DP、PL、AS、AF评分分别为(80.09±5.62)、(85.50±7.29)、(77.91±9.05)、(68.22±7.15)、(76.92±4.11)分,均高于护理前的(65.44±3.17)、(61.76±8.51)、(52.16±4.08)、(40.64±3.53)、(55.31±7.4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05、22.119、27.081、36.111、26.435,P<0.05)。结论人性化干预可改善CAD合并AP患者的病情、机体功能与带病存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