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外固定支架与锁定加压钢板对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邢犇 《中外医疗》 2017年第8期64-66,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外固定支架(EF)与锁定加压钢板(LCP)对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两种术式治疗的优缺点。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5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46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2组,每组73例患者,选... 目的分析比较外固定支架(EF)与锁定加压钢板(LCP)对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两种术式治疗的优缺点。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5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46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2组,每组73例患者,选取其中一组行EF治疗,作为EF组;另外一组行LCP治疗,作为LCP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测量结果和患者随访期间的腕关节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Gw)评分。结果 LCP组患者的术后桡骨高度(9.74±0.54)mm、掌倾角(9.41±0.66)°、尺偏角(20.87±0.69)°,EF组患者的术后桡骨高度(9.60±0.58)mm、掌倾角(9.25±0.68)°、尺偏角(21.43±0.78)°,两组患者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9个月时,LCP组患者的Gw评分(3.67±1.13)分、(3.09±1.29)分小于EF组(5.45±1.48)分、(4.12±1.15)分;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Gw评分分别为(2.84±1.30)分、(3.16±1.2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F和LCP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远期疗效相近,但LCP治疗在短期内对患者内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 LCP 桡骨远端C型骨折
下载PDF
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文斐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3期26-27,共2页
目的:探究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96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于2016年11月1日-2018年3月8日收治,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给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 目的:探究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96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于2016年11月1日-2018年3月8日收治,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给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各48例;且对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引流量、负重开始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48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3.75%(45/48),高于对照组数据66.67%(32/48),P<0.05。观察组48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晚期并发症发生率2.08%(1/48),低于对照组数据18.75%(9/48),P<0.05。观察组48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引流量多于对照组,负重开始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促进髋关节恢复的前提下降低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术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 高龄 不稳定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改良Henry入路结合LCP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邢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4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改良Henry入路结合LCP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78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9)和对照组(n=89)。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Henry入路结合LCP固... 目的分析探讨改良Henry入路结合LCP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78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9)和对照组(n=89)。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Henry入路结合LCP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Henry入路结合LCP固定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和术后关节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端暴露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正中神经刺激率小于对照组,旋前方肌修复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改良Mc Bride评分优良率和Dienst关节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Henry入路结合LCP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能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端暴露时间,避免和降低血管神经损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Henry入路 LCP固定 桡骨远端C型骨折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PANDAR对骨肉瘤细胞阿霉素耐药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殷生良 孙雅静 侯婷婷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9期2773-2776,2779,共5页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PANDAR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及对阿霉素化疗耐药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骨肉瘤细胞系和人正常成骨细胞及阿霉素耐药骨肉瘤细胞中lncRNA PANDAR和B淋巴细胞瘤-2(Bcl-2)...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PANDAR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及对阿霉素化疗耐药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骨肉瘤细胞系和人正常成骨细胞及阿霉素耐药骨肉瘤细胞中lncRNA PANDAR和B淋巴细胞瘤-2(Bcl-2)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抑制lncRNA PANDAR表达后,采用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cl-2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过表达Bcl-2,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 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在耐药与非耐药的骨肉瘤细胞培养基中加入阿霉素检测各组细胞生存率。结果与人正常成骨细胞相比,骨肉瘤细胞中lncRNA PANDAR过表达(P<0.05)。抑制lncRNA PANDAR表达后,骨肉瘤细胞中Bcl-2表达下调(P<0.05)。抑制lncRNA PANDAR表达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P<0.05),凋亡增加(P<0.05),而过表达Bcl-2后,凋亡减少(P<0.05)。在耐药与非耐药的骨肉瘤细胞培养基中加入阿霉素,抑制lncRNA PANDAR后,肿瘤耐药能力减弱,加入Bcl-2后部分恢复,si-lncRNA PANDAR对肿瘤耐药的抑制作用在非耐药细胞中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lncRNA PANDAR可通过调控Bcl-2的表达而调节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化疗耐药,参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长链非编码RNA PANDAR B淋巴细胞瘤-2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化疗耐药
下载PDF
股骨近段良性肿瘤患者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手术效果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3期95-96,共2页
股骨近端的解剖结构包括股骨颈、股骨头、转子区等,属重要负重关节,承担剪式应力与垂直应力,是骨骼转移瘤好发部位。股骨近端骨瘤可诱发肢体酸胀不适、疼痛等表现,部分伴关节障碍、病理性骨折。股骨近端良性肿瘤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 股骨近端的解剖结构包括股骨颈、股骨头、转子区等,属重要负重关节,承担剪式应力与垂直应力,是骨骼转移瘤好发部位。股骨近端骨瘤可诱发肢体酸胀不适、疼痛等表现,部分伴关节障碍、病理性骨折。股骨近端良性肿瘤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包括刮除植骨内固定、外科切除、扩大切除联合人工假体重建、扩大切除灭活瘤体等。本研究探讨治疗股骨近端良性肿瘤的有效方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肿瘤 髋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 复发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系统在椎弓根螺钉固定中的应用
6
作者 郭春生 金冶华 +2 位作者 单军 赵江涛 冷重光 《实用骨科杂志》 2008年第8期479-480,共2页
目的对计算机导航三维影像系统在脊柱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17例患者采用计算机导航三维影像系统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并采用术中三维影像系统评估螺钉位置的精确性,术后应用CT做椎弓根扫描,分析椎弓根钉位置的优... 目的对计算机导航三维影像系统在脊柱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17例患者采用计算机导航三维影像系统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并采用术中三维影像系统评估螺钉位置的精确性,术后应用CT做椎弓根扫描,分析椎弓根钉位置的优良率。结果螺钉位置优良率高,无误植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计算机导航三维影像系统使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更精确、更安全,为脊柱手术精确化、微创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 脊柱 椎弓根
下载PDF
快速成型技术在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郭威 《当代医学》 2018年第30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在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30例骨盆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治疗,研究组应用快速成型技术治... 目的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在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30例骨盆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治疗,研究组应用快速成型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活动度以及各种并发症(出血性休克、腹膜后血肿、尿道或膀胱损伤、直肠损伤、神经损伤等)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在髋关节屈曲,外展,内收,外旋,内旋等方面的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快速成型技术治疗骨盆骨折相比于常规治疗方法更加具有优势,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该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型技术 骨盆骨折 应用效果 预后影响
下载PDF
髌骨袖套状撕脱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4
8
作者 于泓淼 于泓波 +1 位作者 孙雅静 陈洪涛 《中华全科医学》 2009年第2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髌骨袖套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的问题。方法1993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17例髌骨下极袖套状撕脱骨折,8例为陈旧性,9例为新鲜骨折。均给予切开复位,股四头肌腱膜缝合术治疗。结果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4个... 目的探讨儿童髌骨袖套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的问题。方法1993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17例髌骨下极袖套状撕脱骨折,8例为陈旧性,9例为新鲜骨折。均给予切开复位,股四头肌腱膜缝合术治疗。结果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4个月,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髌骨袖套骨折远折端多为软骨而骨质太少,故在X线片不易发现,容易漏诊。早期诊断、解剖对位、坚强内固定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袖套状撕脱骨折 环状固定
原文传递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9
作者 娄德全 《中国综合临床》 2016年第9期819-822,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观察并记录...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下尺桡关节稳定性、术后6个月的腕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后患者的满意度,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42.3±1.4)、(63.4±2.1) min,(21.4±11.2)、(63.3±12.4)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874、15.859,P均<0.05),而两组患者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掌曲、背伸、桡偏、尺偏、旋前、旋后等腕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观察组Gartland-Werleyde疗效判定总优良率、下尺桡关节稳定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3/40),总满意度为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27.5%(11/40),75.0%(3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54、4.50,P均<0.05)。结论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Gartland-Werleyde疗效和下尺桡关节稳定性均有一定的效果,&amp;nbsp;但是闭合复位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腕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体外冲击波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文斐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第8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采取体外冲击波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取2016年5月~2017年9月本院66例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予以观察组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采取体外冲击波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取2016年5月~2017年9月本院66例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予以观察组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两组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13、疼痛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13分别为(11.50±0.76)pg/mL、(20.28±1.90)pg/mL、(110.45±3.88)ng/mL,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为(2.09±0.54)分,患者总能满意概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 体外冲击波 疼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