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煤飞灰颗粒物中元素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康艳红 李光哲 +1 位作者 于龙 贾莹光 《电力环境保护》 2008年第6期36-39,共4页
利用ICP-AES光谱仪和TOC总碳分析仪对不同粒级下的飞灰颗粒进行了元素测定,对元素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煤经旋流燃烧器燃烧而未经过除尘设备的飞灰中300目以下小颗粒含量较高。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大颗粒的含碳... 利用ICP-AES光谱仪和TOC总碳分析仪对不同粒级下的飞灰颗粒进行了元素测定,对元素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煤经旋流燃烧器燃烧而未经过除尘设备的飞灰中300目以下小颗粒含量较高。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大颗粒的含碳量增加,小颗粒的含碳量减少,元素Al、Mg、Cr在各个粒级中含量变化不大,Ti、Ba、V在大于280目的小颗粒中含量有下降趋势,其他大部分痕量元素在大于300目的小颗粒中得到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飞灰 颗粒粒级 金属元素 分布规律
下载PDF
燃煤烟气氨法CO_2减排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阳 贾莹光 +3 位作者 李振中 郭波 王智 高冠帅 《电力设备》 2008年第5期17-20,共4页
本项目是利用氨水作为吸收剂,进行燃煤烟气中CO2的捕集研究,分析了氨水吸收过程的参数(包括氨水浓度、烟气温度、氨水流量、烟气流速等)优化选择和对烟气中多种污染物的脱除情况,得出燃煤烟气氨水吸收法减排CO2的技术可行性结论。通过... 本项目是利用氨水作为吸收剂,进行燃煤烟气中CO2的捕集研究,分析了氨水吸收过程的参数(包括氨水浓度、烟气温度、氨水流量、烟气流速等)优化选择和对烟气中多种污染物的脱除情况,得出燃煤烟气氨水吸收法减排CO2的技术可行性结论。通过这一研究,为今后大规模的氨法捕集燃煤电站CO2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捕集 氨法 吸收 燃煤电站 研究
下载PDF
灰渣的湿法消化法及其利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康艳红 田鹏 +3 位作者 朱永春 王莹 辛士刚 刘洪艳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357-360,共4页
采用高压消化罐法消化样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实验方案,用ICP-AES测定了煤燃烧后底灰中的镁、锰、镍、钾、钙、铝、铁、铜、镓、钛、汞、钒、锗、铈14种元素的含量,方法回收率在89.0%-108.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97%.方法简单、快... 采用高压消化罐法消化样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实验方案,用ICP-AES测定了煤燃烧后底灰中的镁、锰、镍、钾、钙、铝、铁、铜、镓、钛、汞、钒、锗、铈14种元素的含量,方法回收率在89.0%-108.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97%.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性好,实现了多元素同时测定.测量结果表明,煤燃烧后的底灰与原煤相比微量金属元素普遍得到了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灰 微量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下载PDF
煤中多元素同时分析的湿法消化法及其利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康艳红 朱永春 +3 位作者 王莹 张悦 辛士刚 刘洪艳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49-553,共5页
采用高压消化罐法消化样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实验方案,用ICP-AES测定了原煤、飞灰和底灰中的铝、钾、钙、镁、锰、锌、铜、钛、钡、硒、锶、铈、锡、铬、砷、铊16种元素的含量,方法回收率在93.5%—109.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31%... 采用高压消化罐法消化样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实验方案,用ICP-AES测定了原煤、飞灰和底灰中的铝、钾、钙、镁、锰、锌、铜、钛、钡、硒、锶、铈、锡、铬、砷、铊16种元素的含量,方法回收率在93.5%—109.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31%。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性好,实现了多元素同时测定。测量结果表明,煤燃烧后的底灰、飞灰中微量金属元素普遍得到了富集,底灰、飞灰中的常量元素基本在土壤标准的正常范围,而有毒微量元素As、Cr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煤 微量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下载PDF
二乙烯三胺吸收CO_2分子机理的半经验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越 徐春莹 +1 位作者 高健 朱永春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8年第1期I0014-I0017,共4页
以半经验分子轨道的AM1方法计算出分子热力学参数,研究了二乙烯三胺吸收二氧化碳过程的热力学。二乙烯三胺吸收二氧化碳包括两个过程:靠分子间作用力的物理吸收和形成甲酸胺的化学吸收。在两个过程中,一个二乙烯三胺吸收两个二氧化碳分... 以半经验分子轨道的AM1方法计算出分子热力学参数,研究了二乙烯三胺吸收二氧化碳过程的热力学。二乙烯三胺吸收二氧化碳包括两个过程:靠分子间作用力的物理吸收和形成甲酸胺的化学吸收。在两个过程中,一个二乙烯三胺吸收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在热力学上最为有利;氨基甲酸分子中羟基氢离子的电离,在质子受体(如水分子)存在下更为有力,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二乙烯三胺 吸收力学 AM1半经验量子力学计算方法
下载PDF
煤燃烧过程中金属元素迁移特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康艳红 李光哲 +2 位作者 李国德 辛士刚 贾莹光 《电力环境保护》 2009年第1期44-46,共3页
利用ICP-AES光谱仪对原煤、飞灰和底灰中铝、钾、钙、镁、铁、锰、锌、铜、硒、铬、砷等11种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对上述元素在煤燃烧过程中的迁移挥发特性进行了讨论,结果是钙、锰、铁挥发性较小,主要沉积在底灰中,而锌、铜挥发性较大... 利用ICP-AES光谱仪对原煤、飞灰和底灰中铝、钾、钙、镁、铁、锰、锌、铜、硒、铬、砷等11种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对上述元素在煤燃烧过程中的迁移挥发特性进行了讨论,结果是钙、锰、铁挥发性较小,主要沉积在底灰中,而锌、铜挥发性较大,其他元素属于中等挥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燃烧 金属元素 迁移
下载PDF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在蓖麻油-水界面上自组装及其重构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朱永春 宋彩艳 +4 位作者 王忠静 贾祥娟 崔昕 雷竹梅 郭亚新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21-225,共5页
以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在蓖麻油-水界面上自组装膜生长动力学,在自组装初期苯环以卧式定向按指数生长规律形成Langmuir自组装膜,成膜速率常数为0.0216min-1,单分子扩散系数为1.14×10-6cm2/s。自组装后期,苯环的卧式... 以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在蓖麻油-水界面上自组装膜生长动力学,在自组装初期苯环以卧式定向按指数生长规律形成Langmuir自组装膜,成膜速率常数为0.0216min-1,单分子扩散系数为1.14×10-6cm2/s。自组装后期,苯环的卧式定向转化为立式定向,遵从S形玻兹曼函数,转化速率常数为k=0.0143min-1。自组装膜在支持电解质中以指数函数形式进一步重构成为完整、稳定的有序膜,重构速率常数为k=0.0319(±0.0011)min-1。自组装膜修饰电极在较高扫速下符合理想电容器模型,而在较低扫速下受离子扩散影响。自组装膜修饰较大程度地提高了电极的双电层电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蓖麻油-水界面 自组装动力学 双电层电容 循环伏安
下载PDF
硬脂酸钠在蓖麻油/水界面上自组装动力学的研究
8
作者 朱永春 唐丽娜 计红果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3-197,共5页
以电沉积铜为探针,循环伏安法研究硬脂酸钠在蓖麻油/水界面上自组装的动力学.在涂有蓖麻油的石墨粉-环氧树脂固态电极上,硬脂酸钠自组装膜形成过程可由电沉积铜阳极峰监测,遵从高斯函数生长动力学,生长速率常数为km=0.0006292(±0.0... 以电沉积铜为探针,循环伏安法研究硬脂酸钠在蓖麻油/水界面上自组装的动力学.在涂有蓖麻油的石墨粉-环氧树脂固态电极上,硬脂酸钠自组装膜形成过程可由电沉积铜阳极峰监测,遵从高斯函数生长动力学,生长速率常数为km=0.0006292(±0.0000294)s-1.硬脂酸钠自组装膜能较好地控制铜粒子的球形生长和生长尺度,形成硬脂酸钠自组装-铜纳米粒子复合膜.铜粒子在石墨粉-环氧树脂固态电极上为半球形生长,而在涂油和自组装电极上为球形生长.与蓖麻油涂层相比,石墨粉-环氧树脂固态电极与沉积铜间存在弱相互作用(ΔG0=3.86kJ/mol),而硬脂酸钠羧基与沉积铜也有较弱的相互作用(ΔG0=-2.412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酸钠 蓖麻油/水界面 自组装膜 循环伏安 石墨粉-环氧树脂固态电极
下载PDF
煤燃烧温度对金属元素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康艳红 李光哲 +2 位作者 曾敬 贾莹光 李国德 《电力设备》 2008年第8期48-50,共3页
通过控制煤不同燃烧温度,分析不同燃烧温度下底灰中Al、Fe、Ca、K、Mg、Ba、Sr、Pb、Cr、Cu、Cd、Mn 12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理论上求得每克原煤的烟气排放量。分析结果表明:Al、Ba、Cr、K在600~800℃温度范围内挥发较快;Fe、Sr、Mn、Ca... 通过控制煤不同燃烧温度,分析不同燃烧温度下底灰中Al、Fe、Ca、K、Mg、Ba、Sr、Pb、Cr、Cu、Cd、Mn 12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理论上求得每克原煤的烟气排放量。分析结果表明:Al、Ba、Cr、K在600~800℃温度范围内挥发较快;Fe、Sr、Mn、Ca在温度达到700℃后,保持持续的挥发性;Pb、Cd、Mg在300~1300℃温度内,挥发性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除Pb、Cd、Cu、Cr外,大部分金属元素在800℃以后烟气排放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燃烧 金属元素 迁移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