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2008—2017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子江 王伶 +3 位作者 于伟 孙英伟 毛玲玲 姚文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对辽宁省2008—2017年报告的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构成进行分析,为全省HFMD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7年报告的HFMD例信息和实验室监测结果,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HFMD... 目的对辽宁省2008—2017年报告的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构成进行分析,为全省HFMD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7年报告的HFMD例信息和实验室监测结果,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HFMD的流行强度、三间分布和病原构成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7年全省报告HFMD例290339例,平均发病率66.56/10万;发病呈明显的季节分布,主要集中在6~8月份;各地市均有报告病例,但主要集中在辽宁南部和中部地区;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0~6岁年龄组的儿童,男女性别比为1.50∶1。不同年份和不同季节的优势病原呈现动态变化,2008—2016年EV-A71占比有减少趋势,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比重逐渐加大,2017年EV-A71再次占据主导地位。重症病例中以EV-A71感染为主。结论2008—2017年辽宁省HFMD疫情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性,病原学特征不断变化,应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病原学监测
原文传递
辽宁省2012-201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洁 王子江 +4 位作者 李鑫 刘学升 刘芸 孙英伟 姚文清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626-629,共4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点该病人间和鼠间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6年辽宁省5个监测点HFRS疫情资料,并分别于春、秋两季开展宿主动物调查,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对鼠肺和鼠血膜标本进行... 目的了解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点该病人间和鼠间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6年辽宁省5个监测点HFRS疫情资料,并分别于春、秋两季开展宿主动物调查,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对鼠肺和鼠血膜标本进行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结果各监测点报告HFRS发病率在0.49/10万~16.85/10万之间;5年平均鼠密度居民区为4.03%,野外为4.09%;鼠种构成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72.91%),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74.55%);鼠带病毒率为4.57%,鼠感染率为13.94%。结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是辽宁省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各监测点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差异较大,应结合不同监测点HFRS的发病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国家级监测点 宿主动物 监测
原文传递
辽宁省2020年主要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纯玉 张家勇 +1 位作者 白玉银 丁俊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6-82,共7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鼠类、蚊虫、蝇类和蜚蠊等4类主要病媒生物的密度、物种构成、动态消长规律和变化趋势,为病媒生物和相关虫媒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1-12月单月采用夹夜法和粘捕法监测鼠类及蜚蠊,5-10月采用诱蚊灯法... 目的了解辽宁省鼠类、蚊虫、蝇类和蜚蠊等4类主要病媒生物的密度、物种构成、动态消长规律和变化趋势,为病媒生物和相关虫媒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1-12月单月采用夹夜法和粘捕法监测鼠类及蜚蠊,5-10月采用诱蚊灯法和笼诱法监测蚊虫和蝇类。收集整理辽宁省14个市病媒生物监测点监测数据,对数据使用Excel 2010和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0年辽宁省鼠密度为0.91只/100夹,全年鼠密度9月达到最高峰,密度为1.14只/100夹,监测生境中农村自然村鼠密度最高,为1.28只/100夹,不同生境鼠密度季节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86,P<0.05),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占捕获总数的77.69%。蚊密度为45.67只/(灯·夜),全年蚊密度7月下旬达到高峰,密度为112.20只/(灯·夜),监测生境中牲畜棚蚊虫密度最高,为160.07只/(灯·夜),不同生境蚊密度季节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15,P<0.05),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占27.99%。蝇密度为6.97只/(笼·h),全年蝇密度7月达到高峰,密度为11.56只/(笼·h),监测生境中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为11.12只/(笼·h),不同生境蝇密度季节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83,P<0.05),优势蝇种为丝光绿蝇,构成比为44.77%。蜚蠊密度为0.62只/张,侵害率为7.45%,蜚蠊全年密度和侵害率均在9月达到高峰,农贸市场、超市等重点场所蜚蠊侵害严重,密度较高,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季节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04,P<0.05),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群,所占比例为99.16%。结论掌握了2020年辽宁省主要病媒生物的密度、物种构成、动态消长规律,建议各地市根据辽宁省病媒生物监测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防制措施,以达到降低病媒生物密度和控制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媒生物 密度 物种构成 监测 生境
原文传递
辽宁省2014-2018年蚊虫密度与季节消长监测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丁俊 王纯玉 +1 位作者 白玉银 张稷博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了解和掌握辽宁省蚊虫密度、季节消长等变化规律,为蚊虫防制和蚊媒传染病的风险评估、预警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18年每年的5-10月,在辽宁省城区(居民区、公园和医院)和农村(农户和牲畜棚)5类生境,采用诱蚊灯法进行蚊密... 目的了解和掌握辽宁省蚊虫密度、季节消长等变化规律,为蚊虫防制和蚊媒传染病的风险评估、预警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18年每年的5-10月,在辽宁省城区(居民区、公园和医院)和农村(农户和牲畜棚)5类生境,采用诱蚊灯法进行蚊密度监测,分析蚊种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趋势。结果 2014-2018年辽宁全省共布放诱蚊灯7 000盏,捕获蚊虫275 736只,蚊虫种群构成中淡色库蚊、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居前3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24.59%、21.01%和19.06%。蚊虫总密度为19.70只/(灯·h),2014-2018年蚊虫密度分别为16.75、26.05、15.83、20.23和19.65只/(灯·h),其中不同生境蚊虫密度以牲畜棚最高,达72.60只/(灯·h),医院最低,为2.40只/(灯·h)。蚊虫总体的季节消长情况呈单峰型曲线,各年度蚊虫密度高峰均出现在8月上旬或8月下旬。结论辽宁省蚊虫防制以牲畜棚和农户为重点控制场所,5-10月是控制蚊虫的关键时间段。建议各监测点继续加强媒介蚊虫监测工作,为蚊虫及蚊媒传染病可持续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密度 种群构成 季节消长
原文传递
辽宁省2018-2021年蝇类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纯玉 白玉银 +1 位作者 张家勇 丁俊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掌握辽宁省人居及周边环境的蝇类物种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变化情况,为蝇类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21年5-10月选择居民区、餐饮外环境、绿化带(公园)、露天农贸市场4类生境,采用笼诱法进行蝇类密度监测,对获得的数据使用Exce... 目的掌握辽宁省人居及周边环境的蝇类物种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变化情况,为蝇类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21年5-10月选择居民区、餐饮外环境、绿化带(公园)、露天农贸市场4类生境,采用笼诱法进行蝇类密度监测,对获得的数据使用Excel 2010和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不同年份、不同生境蝇种构成比进行比较;采用Levene检验对不同年度、不同生境蝇类密度方差齐性进行检验;采用多配对样本的Friedman检验对不同年度、不同生境蝇类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018-2021年辽宁全省共布放诱蝇笼2239笼次,捕获蝇类83690只,优势种群为丝光绿蝇、家蝇、厩腐蝇和麻蝇科蝇种,共占捕获总数的79.95%。4种生境中均以丝光绿蝇为优势种。蝇类总密度为6.23只(/笼·h),2018-2021年蝇类密度分别为6.72、6.68、6.97和4.61只(/笼·h)。不同生境中,农贸市场蝇类密度最高,达9.20只(/笼·h),居民区最低,仅为3.47只(/笼·h)。蝇类密度总体的季节消长呈双峰曲线,高峰出现在7和8月,不同年份蝇类密度季节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74,P=0.001),不同生境蝇类密度季节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2,P=0.008)。结论掌握了辽宁省人居及周边环境的蝇种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建议在蝇类活动高峰期前及早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以降低蝇类密度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类 密度 监测 物种构成 季节消长
原文传递
辽宁省2018-2020年鼠类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监测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家勇 王纯玉 +3 位作者 白玉银 李志 张稷博 丁俊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 了解2018-2020年辽宁省鼠类密度、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为辽宁省制订鼠类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城镇设置居民区和特殊行业2个类型监测点,农村设置农村自然村1个类型监测点,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运用SPSS 23.0和Exce... 目的 了解2018-2020年辽宁省鼠类密度、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为辽宁省制订鼠类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城镇设置居民区和特殊行业2个类型监测点,农村设置农村自然村1个类型监测点,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运用SPSS 23.0和Excel 20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辽宁省城镇和农村鼠种构成及鼠密度季节消长等。结果 2018-2020年辽宁全省共布放有效夹207 738夹次,捕获鼠类2 237只,平均鼠密度为1.08%,农村鼠密度(1.53%)显著高于城镇鼠密度(0.63%);2018和2019年的总体鼠密度和城镇生境鼠密度均呈单峰曲线,高峰均在7月,农村生境鼠密度和2020年全年鼠密度均呈双峰曲线;褐家鼠为辽宁省优势鼠种。结论 2018-2020年辽宁省鼠密度呈小幅下降趋势,2018、2019年的鼠密度季节消长均呈单峰型曲线,2020年则呈双峰曲线。农村生境鼠密度较高,应重点加强农村地区的鼠类防制。根据鼠类季节消长特点,在鼠密度高峰期之前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进行灭鼠,降低鼠密度,达到控制鼠传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 密度 季节消长 监测
原文传递
2014-2018年辽宁省手足口病病原构成及其他肠道病毒基因进化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于伟 张倩 +2 位作者 雷露 毛玲玲 姚文清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7期758-763,共6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2014-2018年手足口病病原构成以及其他(非EV71和非CA16的肠道病毒)肠道病毒基因进化特征。方法采用2014-2018年辽宁省14个市送检的手足口病确诊病例的阳性标本,通过细胞培养法分离肠道病毒,提取病毒RNA,采用RT-PCR法对肠... 目的了解辽宁省2014-2018年手足口病病原构成以及其他(非EV71和非CA16的肠道病毒)肠道病毒基因进化特征。方法采用2014-2018年辽宁省14个市送检的手足口病确诊病例的阳性标本,通过细胞培养法分离肠道病毒,提取病毒RNA,采用RT-PCR法对肠道病毒VP1区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利用BLAST对测序结果比对后确定病毒基因型别,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手足口病阳性标本病原构成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构成比为51.96%,在重症病例中阳性标本构成比是59.29%。优势流行病原在2014和2016年以CA16为主,其他年份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CA10、CA6和CA4肠道病毒的分离株与相应的原型株的亲缘关系较远,与国内的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EV71和CA16感染的构成比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他肠道病毒的构成比缓慢上升,是本地手足口病的优势病原,要加强对其他肠道病毒的检测和分型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基因进化
原文传递
辽宁省2015-2020年蜚蠊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纯玉 白玉银 +1 位作者 张家勇 丁俊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掌握辽宁省蜚蠊密度、侵害率和种群构成,分析蜚蠊的季节消长变化趋势,为开展蜚蠊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5-2020年辽宁省14个地级市病媒生物监测点蜚蠊监测数据,应用Excel 2010和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蜚蠊密... 目的掌握辽宁省蜚蠊密度、侵害率和种群构成,分析蜚蠊的季节消长变化趋势,为开展蜚蠊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5-2020年辽宁省14个地级市病媒生物监测点蜚蠊监测数据,应用Excel 2010和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蜚蠊密度及种群构成,比较不同年份、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差异及季节消长变化趋势。结果2015-2020年辽宁省病媒生物监测点共捕获蜚蠊47940只,平均密度为0.52只/张,侵害率为10.45%,蜚蠊种群构成以德国小蠊为主,占捕获总数的97.91%。不同生境蜚蠊监测密度、侵害率差异较大,农贸市场和超市远高于其他生境,其次为餐饮行业、居民区,医院和宾馆较低。蜚蠊密度季节消长变化趋势2015、2019和2020年呈单峰曲线,2018年呈双峰曲线,2016和2017年呈多峰曲线,农贸市场和餐饮行业呈单峰曲线;蜚蠊侵害率季节消长变化趋势2015-2018年呈单峰曲线,2019和2020年呈双峰曲线,农贸市场呈双峰曲线,餐饮行业和居民区呈单峰曲线。蜚蠊密度和侵害率的最高峰均分布在7-9月。结论辽宁省2015-2020年蜚蠊密度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侵害率呈现下降趋势,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农贸市场、超市等重点行业蜚蠊侵害严重。应加强监测和防制,结合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季节消长变化趋势,在蜚蠊活动高峰期7-9月前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以达到降低蜚蠊密度和控制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蜚蠊 监测 季节消长 密度 侵害率
原文传递
2017—2019年辽宁省手足口病病原构成特征及柯萨奇病毒A16型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雷露 于伟 +3 位作者 张倩 王伶 毛玲玲 姚文清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6期481-483,共3页
目的分析2017—2019年辽宁省手足口病病原构成情况,并对鉴定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的毒株进行VP1基因特征分析,以掌握本地区CVA16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收集的标本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基因和分型基因检测,... 目的分析2017—2019年辽宁省手足口病病原构成情况,并对鉴定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的毒株进行VP1基因特征分析,以掌握本地区CVA16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收集的标本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基因和分型基因检测,对鉴定为CVA16型病毒进行VP1基因测序并分析。结果2017—2019年共有8152份实验室确诊病例标本,其中EV71阳性1212份,占全部实验室确诊病例的14.87%;CVA16阳性1746份,占21.42%;其它肠道病毒5194份,占63.71%。31株CVA16型病毒中,1株是B1a亚型,其余30株均为B1b亚型。结论CVA16是引起辽宁省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属于B1基因型,存在B1a和B1b两种基因亚型共循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病原学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基因型
原文传递
2017-2019年辽宁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原性改变株耐药性检测及HA基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海波 刘双 +6 位作者 王璐璐 孙佰红 宋亦春 张倩 毛玲玲 孙英伟 姚文清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对辽宁省2017—2019年抗原性发生改变的甲型H1N1流感毒株进行耐药性及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分析,了解其耐药性及抗原性变化情况,为流感的防控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75株甲型H1N1流感毒株进行抗原性分析,将低反应株... 目的对辽宁省2017—2019年抗原性发生改变的甲型H1N1流感毒株进行耐药性及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分析,了解其耐药性及抗原性变化情况,为流感的防控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75株甲型H1N1流感毒株进行抗原性分析,将低反应株进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抑制剂类药物耐药性检测及HA基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检测到参考株的低反应株32株,经NA抑制剂类药物耐药性分析,10株毒株对NA抑制剂类药物奥司他韦敏感性降低。部分毒株HA蛋白中涉及抗原决定簇Sa和Ca1的多个位点发生突变。8株毒株糖基化位点与当年疫苗参考株存在差异。检出1株毒株位于220环的氨基酸位点发生R222K的突变,提示蛋白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流感病毒的受体结合能力改变。结论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对于病毒的致病性及传播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关注其发生改变的毒株,对流感病毒的及时防控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及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病毒 耐药性分析 抗原性分析 HA基因
原文传递
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暴发疫情多重巢式PCR检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洁 姚文清 +4 位作者 刘敏 陈静乙 田疆 孙英伟 赵卓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55-1457,共3页
目的对3起不明原因的聚集性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暴发疫情的标本进行多重巢式PCR检测,及时筛查SARS病毒、高致病性人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并检测其他亚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病原体,探讨该方法在聚集性急性呼吸系统疾... 目的对3起不明原因的聚集性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暴发疫情的标本进行多重巢式PCR检测,及时筛查SARS病毒、高致病性人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并检测其他亚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病原体,探讨该方法在聚集性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调查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采用多重巢式PCR方法对3起疫情的咽拭标本进行可引起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23种病原体进行筛查。结果医院甲不明原因肺炎聚集性病例9例,对9例咽拭标本进行筛查,肺炎衣原体感染6例;学校乙不明原因肺炎聚集性病例69例,对13份咽拭标本进行检测,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7例;学校丙不明原因肺炎聚集性病例12例,对12份咽拭标本进行检测,HIB感染5例。结论多重巢式PCR方法可快速有效地筛查引起聚集性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暴发疫情的病原体,为有效遏制疫情及进一步处理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巢式PCR技术 肺炎衣原体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
原文传递
辽宁省2021年蜚蠊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家勇 白玉银 +4 位作者 王纯玉 张稷博 李志 张倩 丁俊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529-533,共5页
目的 了解辽宁省蜚蠊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及侵害率情况,为制订蜚蠊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辽宁省14个地级市城镇设置居民区、宾馆、餐饮行业、超市、医院、农贸市场6种类型监测点,采用粘捕法进行蜚蠊监测。收... 目的 了解辽宁省蜚蠊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及侵害率情况,为制订蜚蠊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辽宁省14个地级市城镇设置居民区、宾馆、餐饮行业、超市、医院、农贸市场6种类型监测点,采用粘捕法进行蜚蠊监测。收集整理病媒生物监测点的蜚蠊监测数据,应用Excel 2010和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蜚蠊密度及种群构成,比较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差异及季节消长变化趋势。结果 辽宁省2021年共捕获蜚蠊3 031只,德国小蠊占94.66%(2 869/3 031),为主要优势种群。蜚蠊总密度为0.230 0只/张(3 031/13 234),蜚蠊总侵害率为5.59%(562/10 052)。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侵害率较高的生境依次为农贸市场、餐饮行业、宾馆,不同生境蜚蠊侵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327,P<0.05)。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季节消长变化趋势均呈单峰曲线,高峰均分布在7月。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侵害率的季节消长中农贸市场、超市、宾馆、医院、居民区生境均呈单峰曲线,而餐饮行业生境接近双峰曲线。结论 2021年辽宁省蜚蠊的优势种群是德国小蠊,蜚蠊密度和侵害率较2020年均呈小幅下降的趋势,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季节消长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农贸市场为蜚蠊防控的重点场所,结合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侵害率的季节消长趋势,在高峰期来临之前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期达到降低蜚蠊密度和控制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蜚蠊 密度 季节消长 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