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糖非酮症性癫痫(附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闵连秋 杨霜 +2 位作者 李丽娟 侯凤艳 罗庆娥 《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1999年第4期23-23,共1页
糖尿病所致癫痫样发作是糖尿病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大约20%的糖尿病患者可发生类似癫痫样放电,而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较为少见,临床上如不注意常易导致误诊。为提高对此病的识别能力,现将我科近几年收治的14例报道并... 糖尿病所致癫痫样发作是糖尿病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大约20%的糖尿病患者可发生类似癫痫样放电,而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较为少见,临床上如不注意常易导致误诊。为提高对此病的识别能力,现将我科近几年收治的14例报道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糖尿病 高血糖 非酮症性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虹霓 宋艳茹 +1 位作者 姚凤臣 邢立莹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5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溶栓治疗 临床分析 急性血栓形成 冠脉血流 心肌血流 早期溶栓
下载PDF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P-选择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李志彬 张巨弘 胡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6X期17-19,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P-选择素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特点,探讨二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9例急性心肌梗死,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稳定型心绞痛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sVCAM-1、sP-... 目的:研究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P-选择素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特点,探讨二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9例急性心肌梗死,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稳定型心绞痛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sVCAM-1、sP-选择素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清sVCAM-1、sP-选择素水平均高于非ACS患者,AMI患者血清sVCAM-1浓度及sP-选择素水平较UA患者升高(均P<0.05)。sVCAM-1、sP-选择素和LDL-C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以x±2s为临界值联合检测sVCAM-1和sP-选择素,对于诊断ACS的灵敏度为72.8%,特异度为83.1%。结论:ACS患者血清VCAM-1、P-选择素水平升高,提示与ACS的发生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可以作为ACS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P-选择素
下载PDF
急性有机磷中毒致肾脏损害25例诊治体会
4
作者 桑宪良 李梅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5年第4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中毒 肾脏损害 诊治体会 2000年10月 急性肾功能衰竭 2004年 中毒病人
下载PDF
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张旭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3期626-626,共1页
目的讨论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抽取诊断为心绞痛的患者5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 目的讨论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抽取诊断为心绞痛的患者5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使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追加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对出、凝血指标进行监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同时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得到改善,且不会明显影响出、凝血指标。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优秀,并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氯吡格雷 低分子肝素 肠溶性阿司匹林 心绞痛
下载PDF
AMI后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效果研究
6
作者 宋艳茹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3期78-79,共2页
目的探析AMI后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40例AMI后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分... 目的探析AMI后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40例AMI后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用药30 min后,观察组17例症状缓解,而对照组10例症状缓解,并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收缩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明显,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AMI后急性左心室衰竭,不仅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下载PDF
不典型多发性硬化一例
7
作者 徐瑞珍 秦琴 《中国民康医学》 2005年第2期122-122,共1页
患者,男性,53岁,干部,汉族,以"双下肢无力7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于入院前7个月在上台阶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以右下肢为重,在当地医院按"脑血栓形成"治疗18天后好转出院.
关键词 不典型多发性硬化 治疗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下载PDF
小脑出血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兴忠 黄树满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年第7期37-37,39,共2页
目的探讨小脑出血的诊断、病情变化并及时选择内、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患者的诊治过程。结果12例小脑出血患者经CT、MRI证实,其中半球出血11例,蚓部出血1例。CT复查8例,复查1次6例,2次2例。复查发现血肿扩大1... 目的探讨小脑出血的诊断、病情变化并及时选择内、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患者的诊治过程。结果12例小脑出血患者经CT、MRI证实,其中半球出血11例,蚓部出血1例。CT复查8例,复查1次6例,2次2例。复查发现血肿扩大1例,出现水肿带8例,侧脑室前角比首次CT检查扩大3例。蚓部出血的1例因延迟手术,病后7d死亡,其余11例在CT连续观察下给予内科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小脑出血多需要借助CT确诊,MRI可除外其他可能的病变。小脑出血者应密切注意意识状态,连续做CT检查,注意有无血肿扩大、水肿扩大及出血破入第四脑室等,特别是前后对比侧脑室前角是否扩大,以便抓住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出血 CT MRI 动态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