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观察
1
作者 李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27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108例精神分裂症且存在攻击行为的患者,均等分为54例观察组和54例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抗击精神药物治... 目的探讨分析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108例精神分裂症且存在攻击行为的患者,均等分为54例观察组和54例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抗击精神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4周、6周、7周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分别为(49.66±7.49)分、(35.47±2.51)分、(33.32±3.5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1.04±7.23)分、(47.33±2.76)分、(44.91±4.92)分(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OA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4周、6周、7周后,两组患者的MO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MOAS评分分别为(4.55±1.34)分、(3.37±1.48)分、(2.21±0.8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68±1.89)分、(4.51±1.66)分、(4.06±1.44)分(P<0.05)。结论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能有效降低PANSS评分、MOAS评分;而且能强化抗精神药物的疗效,安全性极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丙戊酸镁 抗精神药物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纠正功能性自主神经紊乱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效果中的作用
2
作者 左威巍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9期82-82,共1页
目的分析纠正功能性自主神经紊乱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效果中的作用。方法择取因精神分裂症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且于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入院的患者76例,随机分组。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与音乐疗法... 目的分析纠正功能性自主神经紊乱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效果中的作用。方法择取因精神分裂症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且于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入院的患者76例,随机分组。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与音乐疗法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正 功能性 自主神经紊乱 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改良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成龙 高剑峰 门阁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18期105-106,共2页
目的:研究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采用改良电休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符合研究条件患者,均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联合改良电休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总治疗时间、临床疗效。结果:经统计... 目的:研究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采用改良电休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符合研究条件患者,均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联合改良电休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总治疗时间、临床疗效。结果:经统计,观察组精神状态恢复正常及总治疗时间分别为(5.11±0.84)d与(8.26±1.75)d,均远低于对照组的(7.86±1.65)d与(11.24±2.05)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为90%。结论:改良电休克治疗是建立在抽搐性电休克治疗基础上的改良方式,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联合改良电休克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单纯用药控制,且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总治疗时间更短。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在药物联合改良电休克治疗下症状可更快改善,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精神分裂 改良电休克 PANSS评分
下载PDF
超早期康复训练与特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杨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3期185-185,共1页
目的分析超早期康复训练与特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该临床研究所选的研究对象为在我院就诊并经颅脑CT或MRI诊断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入选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共计纳入80例,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 目的分析超早期康复训练与特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该临床研究所选的研究对象为在我院就诊并经颅脑CT或MRI诊断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入选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共计纳入80例,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给予超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特殊护理,对照组患者进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内容与观察组相同。结果两组患者康复干预前的FIM评分,均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之间的HAMA、HDRS评分也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干预3个月时和6个月时的FI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观察组患者康复干预3个月和6个月时的HAMA、HD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特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身状态,对于促进其心身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康复训练 特殊护理 急性脑梗死 心身功能
下载PDF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富马酸喹硫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31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富马酸喹硫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挑选本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共94例,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7例,对照组只实施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再联合实... 目的探讨并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富马酸喹硫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挑选本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共94例,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7例,对照组只实施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再联合实施小剂量富马酸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DS(抑郁自评量表)及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的变化,以及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BPRS(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对比治疗前两组的SDS及SAS评分,无差异(P>0.05);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SDS及S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的下降幅度要大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的HAMD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2、4、8周的HAMD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的BPRS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2、4、8周的BPR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富马酸喹硫平治疗,临床疗效良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且安全可靠,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小剂量富马酸喹硫平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杨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1期221-221,共1页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入组研究对象来自于在2016年~2017年期间阶段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108例,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54例患者。对...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入组研究对象来自于在2016年~2017年期间阶段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108例,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5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后遗症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结果观察组的康复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4.07%,P<0.05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相当,P>0.05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功能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健康教育 脑梗死后遗症 功能恢复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氯硝西泮注射液治疗焦虑症患者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左威巍 《中国民康医学》 2016年第8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氯硝西泮注射液治疗焦虑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焦虑症患者76例,按奇数、偶数诊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仅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氯硝西泮注射...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氯硝西泮注射液治疗焦虑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焦虑症患者76例,按奇数、偶数诊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仅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氯硝西泮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短期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氯硝西泮注射液治疗焦虑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氯硝西泮注射液 焦虑症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脑梗死后遗症家庭护理的效果影响
8
作者 王杨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2期256-256,共1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脑梗死后遗症家庭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从2015年~2016年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中选取80例实施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划分为观察组包括40例和对照组包含40例。两组患者在出院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脑梗死后遗症家庭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从2015年~2016年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中选取80例实施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划分为观察组包括40例和对照组包含40例。两组患者在出院前均给予常规家庭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以家访、电话随访等形式在家庭护理期间给予持续的健康教育干预。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的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情况,均在同一水平,P>0.05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恢复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及总体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在家庭修养期间的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康复效果,促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脑梗死后遗症 家庭护理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首发抑郁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成龙 高剑峰 门阁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21期120-121,共2页
目的:研究对首发抑郁症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位首发抑郁症患者,均给予艾斯西酞普兰治疗。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应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仪治疗,观察组应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仪治疗,比较两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及... 目的:研究对首发抑郁症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位首发抑郁症患者,均给予艾斯西酞普兰治疗。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应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仪治疗,观察组应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仪治疗,比较两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后HAMD评分降至(15.48±4.59)分,观察组降至(9.03±2.77)分;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为94%;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服药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于首发抑郁症症状改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抑郁症 HAMD评分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改良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延迟回忆能力的影响
10
作者 赵成龙 高剑峰 门阁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22期80-81,共2页
目的:研究对抑郁症患者实施改良电休克治疗对其延迟回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抑郁症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联合改良电休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延迟回忆能力及抑郁程度变化。结果... 目的:研究对抑郁症患者实施改良电休克治疗对其延迟回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抑郁症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联合改良电休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延迟回忆能力及抑郁程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AVLT评分与HAMD评分分别降至(4.30±2.05)分与(8.75±2.13)分,对照组分别为(7.07±1.64)分与(15.60±2.44)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常规用药联合改良电休克治疗在抑郁症状的改善方面效果较好,但对延迟回忆能力存在影响,临床应用时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改良电休克 延迟回忆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