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窦晓光:非一线核苷(酸)类药物的抗病毒治疗优化方案
1
作者 陈词 窦晓光 《肝博士》 2019年第5期7-9,共3页
记者:窦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还有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中依旧使用非一线核苷(酸)类药物,那么针对这些使用非一线核苷(酸)类药物的患者,我们有哪些治疗优化方案呢?窦晓光教授:目前慢性乙型... 记者:窦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还有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中依旧使用非一线核苷(酸)类药物,那么针对这些使用非一线核苷(酸)类药物的患者,我们有哪些治疗优化方案呢?窦晓光教授: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有两大类药物,一类是核苷(酸)类药物,一类是干扰素,干扰素一般是指聚乙二醇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从最初的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替比夫定,到目前的恩替卡韦(ETV)、替诺福韦(TDF、TAF)。我们国家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优先推荐的是ETV和TDF,国际指南例如美国和欧洲指南把ETV、TDF和TAF作为一线药物,目前在临床上首先选择一线核苷(酸)类药物治疗越来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药物 替诺福韦 国际指南 聚乙二醇干扰素 阿德福韦 替比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