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穿刺引流技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症状性淋巴囊肿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少雷 刘德华 +2 位作者 魏宏 史国栋 乔金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清扫术后形成有症状淋巴囊肿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31例因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并行淋巴结清扫术后形成有症状淋巴囊肿的患者进行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清扫术后形成有症状淋巴囊肿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31例因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并行淋巴结清扫术后形成有症状淋巴囊肿的患者进行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结果共处理31例患者46个囊肿。近期有效率100%。并发症包括引流管周围液体渗漏3例、引流管脱落1例;未发生感染。对26例患者进行了3个月以上的随访,治愈20例,好转5例,无效1例。结论 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技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清扫后形成的有症状淋巴囊肿安全有效,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术后淋巴囊肿 CT引导 引流
下载PDF
基于脑MRI的机器学习预测非小细胞肺癌T790M突变
2
作者 崔婀娜 杨春娜 +3 位作者 王晓煜 沙宪政 赵鹏 孙艺瑶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59,共7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脑部T_(1)C和T_(2)W MRI建立人工智能模型,预测肺癌脑转移患者在靶向治疗中的耐药性T790M突变。方法:本研究收集8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2017年6月—2019年12月)的T_(1)C和T_(2)W MRI影像和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按照2... 目的:本研究基于脑部T_(1)C和T_(2)W MRI建立人工智能模型,预测肺癌脑转移患者在靶向治疗中的耐药性T790M突变。方法:本研究收集8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2017年6月—2019年12月)的T_(1)C和T_(2)W MRI影像和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按照2∶1的比例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无监督k-means算法将肿瘤区域划分为高亮度区域和低亮度区域,提取不同区域的影像组学图像特征构建模型,评估每个模型的诊断效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特异性和敏感性作为模型评价指标,分析模型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对T_(1)C和T_(2)W MRI和临床特征融合的统计计算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对T790M突变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AUC分别为0.899和0.818。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计算机模型可以有效预测肺癌脑转移患者T790M突变,具有潜在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脑肿瘤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构建SD大鼠皮下移植性乳腺癌模型中的应用
3
作者 潘福治 叶冬熳 +1 位作者 郑华川 于韬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393-1396,共4页
目的:应用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悬液皮下移植法建立SD大鼠乳腺癌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并使用高频超声监测肿瘤生长情况。方法:选取7~8周龄雌性SD乳鼠16只,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悬液于大鼠腹股沟皮下接种,应用高频... 目的:应用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悬液皮下移植法建立SD大鼠乳腺癌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并使用高频超声监测肿瘤生长情况。方法:选取7~8周龄雌性SD乳鼠16只,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悬液于大鼠腹股沟皮下接种,应用高频超声观察成瘤率、肿块大小、血供情况及其它声像图特征。结果:SD大鼠接种成功率为100%,死亡2只,剩余14只生长良好;超声检查肿块为类圆形,内部低回声且稍不均匀,边界尚清,后方回声衰减,彩色多普勒扫查肿块内部及周边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3周后切除瘤体组织,大体观肿块成灰白色,多呈椭圆形,部分边缘呈分叶状改变,肿瘤血管较丰富,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大小形状各异,核大深染,异型性明显。结论:通过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接种于雌性SD大鼠腹股沟皮下,成功建立了大鼠乳腺癌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高频超声技术可以在SD大鼠乳腺癌皮下成瘤过程中对肿物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等生物学情况进行动态检测,是观察和评价瘤体动态变化过程的重要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乳腺癌 MADB-106细胞株 移植动物模型 高频超声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MRI研究进展
4
作者 罗实 张莹莹 于韬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无创性方法准确评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状态对于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等多种MRI技术可为术前评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状态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就MRI评估乳腺癌前哨... 无创性方法准确评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状态对于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等多种MRI技术可为术前评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状态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就MRI评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状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的MR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6
5
作者 曲宁 罗娅红 李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单纯型黏液癌(PMBC)的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PMBC患者的MRI特点。结果 PMBC的MR多表现为卵圆形肿块(18/23,78.26%),多数病灶边缘光整(15/23,65.22%);T1WI呈等低信号(22/23,95.65%)或均匀低信号... 目的分析乳腺单纯型黏液癌(PMBC)的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PMBC患者的MRI特点。结果 PMBC的MR多表现为卵圆形肿块(18/23,78.26%),多数病灶边缘光整(15/23,65.22%);T1WI呈等低信号(22/23,95.65%)或均匀低信号(1/23,4.35%)。肿瘤的强化方式为环形强化(15/23,65.22%)、不均匀强化(7/23,30.43%)及无强化(1/23,4.35%)。早期增强率为(103.90±50.50)%。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流入型为主(17/22,77.27%);T2WI呈明显高信号(23/23,100%),多伴内部低信号分隔(21/23,91.30%)。DWI均呈明显高信号,ADC值为(2.05±0.38)×10^(-3) mm^2/s。结论 PMBC的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显像
下载PDF
乳腺叶状肿瘤与单纯型黏液癌的MRI征象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5
6
作者 曲宁 罗娅红 李森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PT)和单纯型黏液癌(PMBC)的MRI表现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PT和23例PMBC的临床及MRI资料,包括发病年龄、MRI征象、Fischer评分结合BI-RADS分类、早期增强率(EER),对两者的上述资料进行...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PT)和单纯型黏液癌(PMBC)的MRI表现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PT和23例PMBC的临床及MRI资料,包括发病年龄、MRI征象、Fischer评分结合BI-RADS分类、早期增强率(EER),对两者的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T的发病年龄比PMBC小(t=-2.189,P<0.05);PT和PMBC在T1及T2信号特征、内部强化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T和PMBC在病灶大小、形态、边缘、低信号分隔、邻近血管征象(AVS)、Fischer评分结合BI-RADS分类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PT的EER高于PMBC(P<0.05),EER鉴别诊断PT和PMBC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最佳界值为136.25%,诊断试验的敏感度为68.8%,特异度为81.8%,诊断符合率为76.3%。结论:虽然PT和PMBC的MRI表现多有重叠,但结合多个征象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叶状肿瘤 黏液癌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MRI影像检查质量控制初探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凡 罗娅红 +3 位作者 于韬 满江红 路鹏 王长德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期25-25,46,共2页
在MRI检查中,影像质量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依据MRI的成像原理,对各种影响MRI影像质量的技术因素加以选择、优化,并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可以获得较短的检查时间和较高的影像质量,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影像质量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及最新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罗娅红 尉丽君 +2 位作者 于韬 李森 邱岩 《肿瘤影像学》 2013年第2期84-88,共5页
早期发现、及时确诊是降低乳腺癌病死率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乳腺疾病影像学诊断有了长足的发展,诸多新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该文就近年来乳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作一综述。
关键词 乳腺癌 影像诊断 恶性肿瘤
下载PDF
影像学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毅 罗娅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6-340,共5页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人数及发病率逐年增高。随着医疗诊治技术的提高,宫颈癌的治疗方式、疗效及预后等有了明显改善,也对宫颈癌早期正确诊断及分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妇科查体及细胞学检查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人数及发病率逐年增高。随着医疗诊治技术的提高,宫颈癌的治疗方式、疗效及预后等有了明显改善,也对宫颈癌早期正确诊断及分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妇科查体及细胞学检查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因而影像学检查在宫颈癌术前诊断、分期、治疗方式选择及预后评估等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各种影像学检查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超声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卵巢透明细胞癌的CT影像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越 于韬 罗娅红 《肿瘤影像学》 2015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诊断医师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卵巢透明细胞癌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影像学特征(位置、大小、边缘、囊实性、囊性部分CT值、实性部分CT值、强化程度、腹腔积液... 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诊断医师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卵巢透明细胞癌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影像学特征(位置、大小、边缘、囊实性、囊性部分CT值、实性部分CT值、强化程度、腹腔积液、腹膜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0例为单侧发生,1例双侧。9例表现为囊实混合型肿块,2例为实性型肿块。最长径10.5~22.5 cm,平均16.1 cm。囊实混合型肿块囊性部分CT值11~55 HU,中位值18 HU。肿块内均可见不规则乳头状结节或团块样实性成分;实性部分CT值34~49 HU;增强各期中动脉期CT值46~57 HU,静脉期CT值56~66 HU。2例实性型肿块CT值分别为39、46 HU。5例伴有腹腔积液,3例腹膜不规则絮状或结节状增厚,未见淋巴结肿大。结论:卵巢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为巨大囊实混合型或实性型肿块,多为单发。肿块内含有较高密度液性成分、乳头状突起和实性结构,轻中度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肿瘤 透明细胞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降低乳腺乳头状病变术前诊断低估率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泽坤(综述) 罗娅红(审校) 《肿瘤影像学》 2017年第1期75-80,共6页
乳腺乳头状病变是一组具有异质性的肿瘤性病变,往往伴随存在,从而影响乳腺病变的整体评估。其中,老年女性好发的包裹性乳头状癌及实体性乳头状癌作为乳头状病变的新分类,尚缺乏系统性的影像学研究。本文对乳腺乳头状病变的导管造影术、... 乳腺乳头状病变是一组具有异质性的肿瘤性病变,往往伴随存在,从而影响乳腺病变的整体评估。其中,老年女性好发的包裹性乳头状癌及实体性乳头状癌作为乳头状病变的新分类,尚缺乏系统性的影像学研究。本文对乳腺乳头状病变的导管造影术、X线摄影、超声及MRI进行综述性分析,以病理特征为对照,总结其影像学诊断特点,为降低其术前诊断低估率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乳腺乳头状病变伴不典型性增生或包裹性乳头状癌及实体性乳头状癌的早期发现、精准诊断、及时治疗提供理论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乳头状病变 影像学诊断 低估
下载PDF
基于DCE-MRI列线图鉴别乳腺单纯型黏液癌与T2WI明显高信号纤维腺瘤
12
作者 曲宁 罗娅红 《肿瘤影像学》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表现构建乳腺单纯型黏液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PMBC)与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明显高信号乳腺纤维腺瘤鉴... 目的: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表现构建乳腺单纯型黏液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PMBC)与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明显高信号乳腺纤维腺瘤鉴别诊断的列线图模型,旨在提高对两种病变鉴别诊断的准确度。方法:回顾并分析64个PMBC和137个T2WI明显高信号纤维腺瘤病变的DCE-MRI表现。记录放射科医师的原始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Imaging ReportingandDataSystem,BI-RADS)诊断结果。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DCE-MRI特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影像学特征模型,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评价影像学特征模型的分类性能。绘制校正曲线,评价模型对病变分类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采用临床决策分析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放射科医师原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PPV和NPV分别为76.56%、73.00%、74.13%、56.98%和86.96%。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病变的边缘、晚期内部强化特征、内部有无强化分隔和分叶特征是鉴别PMBC和纤维腺瘤的独立预测因子。模型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PPV和NPV分别为96.24%、87.50%、94.89%、92.54%、88.89%和94.20%。校正曲线显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高度一致。DCA显示,影像学特征模型鉴别两种病变的临床净获益明显高于将其全部视为PMBC或纤维腺瘤。结论:基于DCE-MRI表现构建的PMBC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的列线图模型明显优于影像医师原始诊断,可提高对两种病变鉴别诊断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单纯型黏液癌 纤维腺瘤 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
下载PDF
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的MRI征象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志 罗娅红 +2 位作者 于韬 刘凡 路鹏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7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的高分辨力MRI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有全身恶性肿瘤病史、临床可疑并经手术病理或脑脊液检查证实的脑膜转移瘤患者90例。回顾性分析脑膜转移瘤的MRI分布、形态、信号特征及其强化的模式。结果本组脑膜转移瘤病...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的高分辨力MRI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有全身恶性肿瘤病史、临床可疑并经手术病理或脑脊液检查证实的脑膜转移瘤患者90例。回顾性分析脑膜转移瘤的MRI分布、形态、信号特征及其强化的模式。结果本组脑膜转移瘤病例90例,在MRI平扫影像上得以显示者19例。其中,11例的分布类型表现为软脑膜型,占12.22%;8例的分布类型表现为硬脑膜型,占8.89%。在MRI增强扫描影像上90例病变均得以显示。其中,32例的分布类型表现为软脑膜型,占35.55%;48例的分布类型表现为硬脑膜型,占53.33%;10例的分布类型表现为全脑膜型,占11.11%。结论 MRI增强扫描在全身脏器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瘤的诊断、分型和治疗指导方面,具有突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转移瘤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乳腺癌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马晓雯 罗娅红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8期637-640,共4页
随着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提高其早期诊断准确率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像组学是一种高通量提取特征的无创性的新技术,近年来,其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笔者通过阅读文献,就影像组学在乳腺癌应用中的研... 随着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提高其早期诊断准确率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像组学是一种高通量提取特征的无创性的新技术,近年来,其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笔者通过阅读文献,就影像组学在乳腺癌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自动管电流调制低剂量CT技术检查腮腺肿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菲菲 罗娅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677-1681,共5页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对腮腺CT图像质量及腮腺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88例临床诊断腮腺肿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A组为常规剂量组(120kV+mAs),FBP重建;B组为低剂量组120kV+ATCM扫描,AIDR重建。对比两组客观图像质量(...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对腮腺CT图像质量及腮腺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88例临床诊断腮腺肿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A组为常规剂量组(120kV+mAs),FBP重建;B组为低剂量组120kV+ATCM扫描,AIDR重建。对比两组客观图像质量(噪声值和信噪比),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CT剂量指数CTDI及有效剂量乘积DLP。结果两组扫描时腮腺病灶、正常腮腺实质、皮下脂肪的噪声值、病灶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4分34例,3分10例。B组分别为31例、13例。两组图像均可以满足诊断要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T剂量指数为(28.29±0.44)mGy,高于B组的(24.61±0.91)mGy(P<0.005),A组有效辐射剂量为(2.43±0.37)mGy,高于B组的(1.01±0.25)mGy。结论采用ATCM技术结合迭代重建对腮腺肿瘤患者进行扫描,可以有效降低腮腺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可以满足诊断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自动管电流调制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乳腺良性及交界性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磁共振的差异性表现 被引量:9
16
作者 彭腾飞 黄波 +4 位作者 罗娅红 张毅 牛微 马晓雯 李璞宸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813-818,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低级别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s,PT)与纤维腺瘤(fibroadenoma,FA)的磁共振特征,提高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搜集术后经病理证实且有完整磁共振资料的良性及交界性叶状肿瘤52例、纤维腺瘤68例,对其MRI征象表现进... 目的分析乳腺低级别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s,PT)与纤维腺瘤(fibroadenoma,FA)的磁共振特征,提高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搜集术后经病理证实且有完整磁共振资料的良性及交界性叶状肿瘤52例、纤维腺瘤68例,对其MRI征象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叶状肿瘤以分叶状或多结节融合状多见,纤维腺瘤以圆形或类圆形多见,无多结节融合状;叶状肿瘤及纤维腺瘤都以边缘光滑多见;T1WI上18个良性及交界性叶状肿瘤病灶内见片状高信号影,病理提示出血,纤维腺瘤只有5例出现高信号;T2WI上叶状肿瘤多呈高信号,纤维腺瘤多呈低或等低信号;动态增强叶状肿瘤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可见无强化分隔及囊变;纤维腺瘤多表现为均匀强化,1例出现囊变,可见无强化分隔;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分型,叶状肿瘤以Ⅱ型多见,纤维腺瘤以Ⅰ型多见;DWI信号表现,叶状肿瘤全部表现为高信号,纤维腺瘤有8例表现为等低或低信号。结论乳腺良性及交界性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在形状、信号、强化方式及TIC表现上具有一定差异,有助于其与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叶状瘤 纤维腺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肿瘤基线代谢参数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鹏 朱博 +2 位作者 赵尉 洪浩然 邢晓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22-1126,共5页
目的判断基线水平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肿瘤代谢参数预测美罗华时代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8年2月所有于我科接受基线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18F-FDG PET/CT)扫描的DLBC... 目的判断基线水平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肿瘤代谢参数预测美罗华时代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8年2月所有于我科接受基线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18F-FDG PET/CT)扫描的DLBCL病例共51例,随访至2018年12月。所有患者均接受美罗华R-CHOP方案治疗。基线肿瘤代谢指标包括最大葡萄糖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摄取值(SUVmean)、总肿瘤代谢体积(TMTV)、总糖酵解率(TLG)。分析肿瘤代谢参数及临床和血液学相关指标对治疗的影响。结果51例患者中,20例复发或进展,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时间为12.0个月(1.0~64.0个月),2年PFS率为25.5%(13/51)。TMTV、TLG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相关性较强。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NCCN-IPI评分、TMTV均对预后有显著相关性,Cox多因素分析发现只有TMTV为独立的预测因子。结论在DLBCL中,肿瘤TMTV及TLG与血清LDH有较强相关性;TMTV是唯一的疗效评价独立预后因素,可能成为淋巴瘤的预后评价可靠的半定量分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预后
下载PDF
男性乳腺癌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及与炎性肉芽肿的鉴别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翠菊 贾宇 +1 位作者 于韬 罗娅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616-619,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MR影像学表现及与乳腺炎性肉芽肿病变的鉴别诊断特征。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男性乳腺癌4例,乳腺炎性肉芽肿6例。所有患者均行MR动态增强和DWI成像。结果:二组病变发病部位均为乳头后,均表现为肿块性病变。乳腺癌...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MR影像学表现及与乳腺炎性肉芽肿病变的鉴别诊断特征。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男性乳腺癌4例,乳腺炎性肉芽肿6例。所有患者均行MR动态增强和DWI成像。结果:二组病变发病部位均为乳头后,均表现为肿块性病变。乳腺癌组形态上卵圆形2例、不规则形2例;边缘清晰和不规则形各2例;内部强化不均匀1例和边缘强化3例;2例病变累及皮肤;TIC曲线表现为Ⅲ型3例,Ⅱ型1例;ADC值均值0.897×10^(-3) mm^2/s。炎性肉芽肿组形态上卵圆形2例、不规则形4例;边缘不规则和毛刺状各2例;内部强化不均匀2例和边缘强化4例;TIC曲线均为Ⅱ型平台型。ADC值均值0.901×10^(-3)mm^2/s。乳腺癌病灶边缘强化明显,中心强化低于边缘(3例)或不均匀强化(1例);炎性肉芽肿组病灶内见范围不等无强化区(4例),此无强化区于T_2WI呈明显高信号;在动态图像上可以观察到病变离心性强化和病变边缘逐渐模糊改变(2例)。结论:男性乳腺癌与炎性肉芽肿病灶内部强化方式和强化曲线在二组疾病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乳腺癌病灶内部不均匀强化或边缘强化明显,中心强化低于边缘,曲线以Ⅲ型曲线为主;炎性肉芽肿组病灶内见范围不等无强化区或者在动态图像上可以观察到离心性强化和病变边缘逐渐模糊改变,强化曲线为Ⅱ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男性 肉芽肿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佳妮 罗娅红 《肿瘤影像学》 2018年第2期75-81,共7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影像学特征,并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NTNBC)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经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42例TNBC及504例NTNBC患者的乳腺X线及MRI表现,两...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影像学特征,并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NTNBC)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经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42例TNBC及504例NTNBC患者的乳腺X线及MRI表现,两组X线及MRI检查中病灶钙化、形态、边缘、T2信号、内部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等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TNBC组病变最常见的X线表现为边缘清晰(12/25,48%)、圆形或类圆形(10/25,40%)、少钙化单纯肿块(17/28,61%)。TNBC组MRI常见表现为类圆形或结节状(22/27,82%)、边缘光滑(11/27,41%),T2WI序列呈高信号(5/27,18.5%)、环形强化(8/27,29.6%)、TIC呈速升速降型(20/32,63%)。TNBC组与NTNBC组乳腺X线肿块边缘及肿块钙化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RI检查在肿块形态、边缘、强化方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TIC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BC的MRI检查中,如肿块边缘光滑,出现环形强化,TIC呈Ⅲ型,ADC值较高,结合乳腺X线检查所见,其对诊断TNBC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乳腺钼靶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毅 黄波 +3 位作者 罗娅红 于韬 董越 牛微 《肿瘤影像学》 2018年第3期173-178,共6页
目的:系统分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相关特点。方法:选取宫颈绒毛管状腺癌34例,其中20例有超声检查结果,16例有CT检查结果,13例有MRI检查结果。结果:宫颈绒毛管状腺癌患者较年轻,临床症状多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多伴有人乳... 目的:系统分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相关特点。方法:选取宫颈绒毛管状腺癌34例,其中20例有超声检查结果,16例有CT检查结果,13例有MRI检查结果。结果:宫颈绒毛管状腺癌患者较年轻,临床症状多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多伴有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宫颈绒毛管状腺癌超声表现为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肿块,形态较规则,边界清晰,偶尔可见少许血流信号。CT上,多表现为宫颈形态改变,平扫时宫颈平均CT值比正常宫颈、鳞癌低(P<0.05),与普通型宫颈腺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上,肿块平均体积比普通型腺癌、鳞癌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间质及宫旁浸润情况较普通型腺癌、鳞癌为好。结论:宫颈绒毛管状腺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超声、CT、MRI能提供形态学和解剖学信息,MRI可准确地判断宫颈病灶及宫旁受累情况,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从而优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 超声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