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韩洋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0期154-15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进行血常规检验患者80例,均接受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种采血方法检测结果中血常规指标水平与采血时间。结果静脉采血检测结...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进行血常规检验患者80例,均接受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种采血方法检测结果中血常规指标水平与采血时间。结果静脉采血检测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均高于末梢采血结果,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低于末梢采血加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采血检测结果显示,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水平与末梢采血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9,P=0.530);平均静脉采血时间[(15.21±1.21)s]短于平均末梢采血时间[(40.26±4.6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58,P=0.000)。结论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检测结果准确度高于末梢血,采血时间更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下载PDF
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肝胆疾病中的临床意义与检验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亮 马吉芳 王倩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6期129-130,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各种常见肝病诊断上的应用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法测定血清TBA,与传统肝功能指标ALT、GGT作对比,并对其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做探究。结果各类肝胆疾病的TBA均较健康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总胆...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各种常见肝病诊断上的应用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法测定血清TBA,与传统肝功能指标ALT、GGT作对比,并对其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做探究。结果各类肝胆疾病的TBA均较健康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总胆汁酸测定较传统的ALT,GGT敏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最敏感的肝功能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疾病 总胆汁酸 检验分析
下载PDF
临床尿常规检验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邵雨竹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14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究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给予解决措施,以便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时间段中,选取我院接受尿常规检验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尿常规检验,需要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收集... 目的探究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给予解决措施,以便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时间段中,选取我院接受尿常规检验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尿常规检验,需要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收集时间、尿液标本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了解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措施处理。对其检验流程进行了解,并分析影响因素,制定出解决方案。结果在400例尿常规检验患者中,发现存在尿液检验不合格的有12例,占3.0%。对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了解,影响因素包括容器不达标、标本污染、收集时间不当、标本量少、送检时间长、标记不明确、仪器操作不当、尿试纸条保存不当、检验指标等因素。结论在临床尿常规检验中,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对尿常规检验流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对各个操作环节进行规范处理,对影响因素进行合理控制,降低检验结果误差的发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尿常规检验 结果 影响因素 分析
下载PDF
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娟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讨对比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临床接收的7 000份检验微生物的标本检测情况,根据接收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3 500份)和观察组(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3 50... 目的探讨对比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临床接收的7 000份检验微生物的标本检测情况,根据接收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3 500份)和观察组(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3 500份),采集标本,比较两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对照组血培养、呼吸道标本阳性率分别为89.21%、90.24%,均高于观察组的84.06%、8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伤口分泌物及穿刺、尿液及大便标本阳性率分别为83.67%、85.27%,均高于观察组的69.55%、7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标本为两组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最高,共检出2 188份,占比31.26%,其次依次为伤口分泌物及穿刺21.81%、血培养17.14%、尿液及大便13.24%。结论不同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应以实际检验结果为根据,进行相应指导,提高检验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及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从而为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临床标本 阳性率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参数的检验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邵雨竹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6期169-170,共2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参数对肝硬化患者的检验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本院接诊的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60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60名)。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与血小板参数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出血组与...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参数对肝硬化患者的检验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本院接诊的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60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60名)。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与血小板参数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出血组与无出血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P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压积低于对照组,而血小板分布宽度与血小板体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PT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分布宽度高于未出血组,而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压积低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与血小板参数用于诊断肝硬化具有较高的检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
下载PDF
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畏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36期116-117,共2页
目的关于在血常规检验当中血液标本检验之前的混匀静止时间对于整体检验结果的影响性。方法本文以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调查,所有调查对象来自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来我院检验科进行身体检验的50名健康体检者。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 目的关于在血常规检验当中血液标本检验之前的混匀静止时间对于整体检验结果的影响性。方法本文以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调查,所有调查对象来自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来我院检验科进行身体检验的50名健康体检者。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液标本进行混匀处理,同时分两个批号校准品进行仪器校准,每个批号的校准品分别选择5支,并且将其标注为标本1~5。标本混匀后静置时间分别设置为0、10、20、30、40 s,所选择标本进行反复10次检验,并对其中的主要参数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在10~20 s内检验,WBC、RBC、Hb、PLT等不同的参数值之间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在临床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血液标本检验之前的混匀静止时间应合理控制在10~20 s,这样能够实现对各个技术参数值稳定性的控制,对于提升整体检验的准确性存在最大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检验 血液标本 混匀静置时间
下载PDF
不同时段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的阳性率结果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赵静 《当代医学》 2021年第4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段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的结果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未全面落实微生物检验规范阶段的5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A时段研究对象,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全面落实微生物检验规范阶段的500份微生物... 目的探讨不同时段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的结果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未全面落实微生物检验规范阶段的5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A时段研究对象,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全面落实微生物检验规范阶段的5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B时段研究对象,比较2个时段微生物标本检验的阳性率。结果2个时段的粪便标本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时段血液标本、尿液标本、脑脊液标本阳性率均高于A时段,痰液标本、脓液标本阳性率均低于A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不同时段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的阳性率,可了解微生物标本的质量情况,进而为微生物标本检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标本 不同时段 检验阳性率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血脂水平的检测分析与临床检验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温晶 王娟 +1 位作者 赵静 荣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7期121-122,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年龄组人群的血脂水平与临床意义。方法抽清晨空腹血3mL,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正常值:总胆固醇:3.0~6.0mmol/L,三酰甘油0.28~1.8mmol/L。对血总胆醇和血三酰甘油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并加以比值分...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年龄组人群的血脂水平与临床意义。方法抽清晨空腹血3mL,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正常值:总胆固醇:3.0~6.0mmol/L,三酰甘油0.28~1.8mmol/L。对血总胆醇和血三酰甘油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并加以比值分析。结果①血总胆固醇水平,男子组:1组、2组、3组与5组的发病率有明显区别,4组与5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女子组:3组与5组之间,发病率无明显差异,4组发病率与5组有显著差异。②血三酰甘油水平,男子组:2组、4组与5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3组发病率明显大于5组。女子组:1组、2组、3组与5组发病率有明显差异,4组与5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控制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与降低心脑血管的病死率的密切关系,使我们看到,控制高脂血症,是关系到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一件大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水平 检测分析 临床检验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影响与检验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亮 刘晓华 王倩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7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EB病毒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SLE和8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PCR检测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EB病毒DNA;用ELISA检测了血清EB病毒壳抗原的Ig G(VCA-Ig G)抗体。结果 SLE组外周血DNA检出率(34%)明显高于正... 目的探讨EB病毒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SLE和8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PCR检测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EB病毒DNA;用ELISA检测了血清EB病毒壳抗原的Ig G(VCA-Ig G)抗体。结果 SLE组外周血DNA检出率(3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SLE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EB病毒VCA-Ig G检出率分别为50%和15%,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SLE与EB病毒感染具有统计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EPSTEIN-BARR病毒
下载PDF
血清HA检测肝病的临床意义与检验学研究
10
作者 温晶 荣阳 +2 位作者 王娟 赵静 孙秀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9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检测肝脏病变的生化指标与预后。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肝病患者检测血清透明质酸,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重症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HA含量明显比健康成人高,长期高水平被动者预后极差。结论血清HA的检测有助于判...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检测肝脏病变的生化指标与预后。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肝病患者检测血清透明质酸,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重症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HA含量明显比健康成人高,长期高水平被动者预后极差。结论血清HA的检测有助于判断肝脏损伤和肝纤维化程度并以及疾病的转归,对早期诊断肝硬化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肝病 检测分析
下载PDF
胸水和血清中腺苷脱氨酶活力测定及在结核性与癌性胸水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世东 王富江 田振红 《中外医疗》 2009年第15期170-171,共2页
本文用Beckman-CX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结核性和癌性胸水的腺苷脱氨酶活力(ADA)及其血清的ADA活力进行测定。其中,结核性胸水和血清各84例,癌性胸水和血清各98例,结果表明结核性胸水ADA活力(23.65±4.12)U/L明显高于癌性胸水ADA活力(... 本文用Beckman-CX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结核性和癌性胸水的腺苷脱氨酶活力(ADA)及其血清的ADA活力进行测定。其中,结核性胸水和血清各84例,癌性胸水和血清各98例,结果表明结核性胸水ADA活力(23.65±4.12)U/L明显高于癌性胸水ADA活力(8.87±2.47)U/L(P<0.01)。二者血清中ADA值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胸水ADA值>20U/L可作为鉴别诊断结核性胸水与癌性胸水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脱氨酶 胸水 结核 肿瘤
下载PDF
学龄前健康儿童咽部菌群分布调查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军 赵婷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0-740,共1页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咽部菌群分布 调查 上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活性测定在血液流变学检测中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世权 袁平 +1 位作者 李玉英 兰忆霞 《微循环学杂志》 1999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研究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活性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对临床379例患者进行血浆和血清粘度的测定,应用其结果计算出纤维蛋白原的活性,按照公式:纤维蛋白原活性(g/L)=纤维蛋白原量(g/L)/[血浆粘度(mPa·... 目的:研究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活性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对临床379例患者进行血浆和血清粘度的测定,应用其结果计算出纤维蛋白原的活性,按照公式:纤维蛋白原活性(g/L)=纤维蛋白原量(g/L)/[血浆粘度(mPa·s)-血清粘度(mPa·s)]。结果:结果显示,只有在纤维蛋白原活性增强时,血浆粘度才有所提高,从而使全血粘度升高,故此纤维蛋白原活性与其含量的增粘作用不成比例。结论:临床测定纤维蛋白原活性能提高血液流变学检查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血液流变学 活性检测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亮 刘晓华 +1 位作者 宋明慧 崔乃凡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1期134-135,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病(EH)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92例EH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者血清IL-6水平。结果 EH患者血清IL-6水平(16.65±2.65)ng/L显著高于健康人(4.89±0.91)ng/L,(P<0.00...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病(EH)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92例EH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者血清IL-6水平。结果 EH患者血清IL-6水平(16.65±2.65)ng/L显著高于健康人(4.89±0.91)ng/L,(P<0.001);EH患者不同级间IL-6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血压越高,IL-6水平越高;EH患者IL-6水平降压治疗前(16.65±2.65)ng/L后(l5.78±2.93)ng/L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L-6可能参与EH的发生和病理过程,并可作为判断EH病情的临床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白细胞介素-6 检验分析
下载PDF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婷 王世东 刘畏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6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性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湖南天地人微生物分析系统对辽阳市二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分离的95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目的探讨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性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湖南天地人微生物分析系统对辽阳市二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分离的95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美洛培南100.0%敏感,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2.1%~35.8%;2009年~2012年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除美洛培南以外的其他抗生素耐药性有上升趋势。结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体外药敏试验耐药性较低,但由于产生生物膜,体内呈耐药现象。临床治疗选药时必须考虑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在体内存在生物膜的影响因素,应加强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控制医院耐药菌感染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生物膜 抗菌药物
下载PDF
尿路结石并发感染患者尿液亚硝酸盐与白细胞检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洋 《当代医学》 2021年第8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讨对尿路结石合并感染患者展开尿液亚硝酸盐与白细胞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112例尿路结石并发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展开尿液细菌培养、尿液亚硝酸盐及尿沉渣白细胞等检测,以尿液细菌... 目的探讨对尿路结石合并感染患者展开尿液亚硝酸盐与白细胞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112例尿路结石并发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展开尿液细菌培养、尿液亚硝酸盐及尿沉渣白细胞等检测,以尿液细菌培养的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统计并比较亚硝酸盐及白细胞检测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度。结果112例患者的尿液细菌定量培养结果显示,63例标本呈阳性,包括革兰阴性杆菌33例,革兰阳性杆菌19例,真菌11例。白细胞检测的准确度为79.46%,敏感度为87.30%,阴性预测值为80.95%,明显高于亚硝酸盐检测的60.71%、33.33%及52.81%;白细胞检测的特异度仅为69.39%,阳性预测值为78.57%,明显低于亚硝酸盐检测的95.92%、9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路结石并发感染的早期阶段,通过对患者展开亚硝酸盐检测,可获得较高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降低误诊风险;而白细胞检测有较高的准确度、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可有效降低临床漏诊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并发感染 亚硝酸盐 白细胞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清MMP-9、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17
作者 李轶男 郑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4期34-35,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110例ACS患者,以40例非ACS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MMP-9的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hsCRP。结果...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110例ACS患者,以40例非ACS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MMP-9的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hsCRP。结果ACS组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25±3.51)和(11.14±2.23)ng/ml,P<0.01;(4.32±2.41)和(0.23±0.11)mg/100 ml,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存在明显的炎性反应,MMP-9和hsCRP的高表达可佐证急性冠脉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门诊血常规检出血液病15例分析
18
作者 赵婷 王娟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1期95-96,共2页
目的结合仪器分类异常报警与血涂片瑞吉染色分类,提高血细胞分析仪异常结果的复查,防止白血病的漏诊。方法迈瑞-538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带有报警信号、结果异常或白细胞直方图结果异常的标本进行涂片、染色、油镜下分类100个有核细胞... 目的结合仪器分类异常报警与血涂片瑞吉染色分类,提高血细胞分析仪异常结果的复查,防止白血病的漏诊。方法迈瑞-538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带有报警信号、结果异常或白细胞直方图结果异常的标本进行涂片、染色、油镜下分类100个有核细胞。结果 2010~2011年门诊20860人次血常规涂片分类发现15例白血病,与骨髓结果一致。结论血常规标本影响因素较多,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不能克服各种干扰,分析结果出现偏差在所难免,为避免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白血病患者漏诊,提高检验报告质量,应该对各种提示异常或直方图异常的血标本染色镜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白血病 漏诊 镜检
下载PDF
疑似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415例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19
作者 刘军 王士东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4期3473-3473,共1页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患者标本中支原体分离率及对六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IST试剂盒,对415例疑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NGU)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了支原体检测。结果:415例标本中支原体分离率为39.5%,其中男性标本中支原体分...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患者标本中支原体分离率及对六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IST试剂盒,对415例疑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NGU)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了支原体检测。结果:415例标本中支原体分离率为39.5%,其中男性标本中支原体分离率为21.5%,女性标本中支原体分离率为55.0%。结论:NGU患者中支原体是主要的病原,监测支原体的耐药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炎/微生物学 药物敏感试验 抗药性 细菌
原文传递
浅谈乳糜血样对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结果的影响分析
20
作者 邵雨竹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4期59-60,共2页
目的:分析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Hb)的结果受到乳糜血样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5月~2019年7月接收的105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采集其血液标本后,将其中的血浆分别置换为25、50、75μL的等... 目的:分析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Hb)的结果受到乳糜血样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5月~2019年7月接收的105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采集其血液标本后,将其中的血浆分别置换为25、50、75μL的等量脂肪乳,用来模拟乳糜标本。观察并分析血液分析仪测定Hb的结果受到脂肪乳的影响情况。结果:将不同量的脂肪乳加入到受检者的血液标本中以后,均引起了Hb假性增高,也即Ⅰ组、Ⅱ组、Ⅲ组置换脂肪乳后测得的Hb值要明显高于直接测定的值,且置换后增加的比分为3.81%、6.47%、10.78%,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血液分析仪对乳糜血样进行测定时,会出现Hb假性增高的情况,并且对Hb的影响会随着脂肪乳含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大。为确保Hb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可考虑采用生理盐水置换血浆,以消除脂浊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分析仪 乳糜血样 血红蛋白 影响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