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房性早搏引起的房性逸搏1例
1
作者 周江 王丽颖 +1 位作者 邱丽琴 孔柏春 《心电学杂志》 1996年第2期110-111,共2页
患者男,33岁,因心悸、胸闷就诊。体检:心率50次/min,可闻及早搏,未闻及杂音。X线胸透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临床诊断:心动过缓。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附图)见P-P间距不等,P波呈3种形态,P_(1、2、6—8)直立,系窦性P波,窦性周期1.12—1.2... 患者男,33岁,因心悸、胸闷就诊。体检:心率50次/min,可闻及早搏,未闻及杂音。X线胸透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临床诊断:心动过缓。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附图)见P-P间距不等,P波呈3种形态,P_(1、2、6—8)直立,系窦性P波,窦性周期1.12—1.20s,窦性频率52次/min;P_(3、4)为倒置P波,联律间期0.06s,P_3为房性早搏,上行P_(4、5)和下行P_5为平坦或双相介于P'(或P^-)、P两种形态之间。P_3-P_4间距大于窦性间距,为1.32s,故下行P_4考虑为房性逸搏。上行P_3-P_4、P_4-P_5、下行P_4-P_5间距介于窦性周期与逸搏周期之间,上行P_(4、5)、下行P_5迥异于窦性P波和异位P波,考虑为窦性与房性逸搏的融合波;QRS波群呈R型,为室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搏 房性逸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