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保护生物多样性角度谈频振式杀虫灯的应用 被引量:76
1
作者 张广学 郑国 +1 位作者 李学军 卜军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2-535,共4页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昆虫的效果较好 ,但是在诱杀昆虫的过程中选择性不强 ,在诱杀害虫的同时对天敌和其它无益无害昆虫也具有较强的杀伤能力。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作者建议在自然生态条件好的地区最好不要使用频振式...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昆虫的效果较好 ,但是在诱杀昆虫的过程中选择性不强 ,在诱杀害虫的同时对天敌和其它无益无害昆虫也具有较强的杀伤能力。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作者建议在自然生态条件好的地区最好不要使用频振式杀虫灯 ,在适合使用的地区应该事先做好害虫监测 ,应在防治适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振式杀虫灯 诱杀 害虫 防治适期 昆虫 生物多样性 天敌 护生 监测 杀伤
下载PDF
辽宁朝阳地区高粱蚜田间消长规律及防治适期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学军 王淑贤 +2 位作者 郑国 孙慧敏 张广学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7,共5页
对辽宁省朝阳地区1989~2001年13年的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Zehntner)的系统调查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高粱蚜为间歇性发生,发生频率为60%左右。在不施农药的自然情况下,田间发生表现6个阶段,消长规律明显。中等发生年一... 对辽宁省朝阳地区1989~2001年13年的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Zehntner)的系统调查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高粱蚜为间歇性发生,发生频率为60%左右。在不施农药的自然情况下,田间发生表现6个阶段,消长规律明显。中等发生年一般峰期日平均百株蚜量5~15万头,严重年25~60万头。各年度田间百株蚜量与蚜虫天敌单位呈极显著相关,天敌紧密跟随蚜虫。防治适期为7月25日~8月5日,个别发生较早的年份可以提前2—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蚜 发生阶段 消长规律 防治适期
下载PDF
苯胺衍生物式电位的QSAR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朱永春 高宇 张小英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71-274,共4页
以AM1量子化学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计算22个苯胺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参数,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了13个式电位已知的苯胺衍生物的氧化式电位与其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苯胺衍生物式电位与离子化电势(Ip),N原子上的净电荷(e(N),总的偶极... 以AM1量子化学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计算22个苯胺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参数,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了13个式电位已知的苯胺衍生物的氧化式电位与其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苯胺衍生物式电位与离子化电势(Ip),N原子上的净电荷(e(N),总的偶极矩(μt)和第四个碳上的净电荷(e(C4))有很好的相关性,回归方程为:E0′=-7.820 5+0.884 9(Ip-3.739(e(N)-0.093 56μt+0.925 1(e(C4)),(R=0.979,SD为0.023 6).依据回归方程合理地预测了其余9个苯胺衍生物的离子化电势和式电位,探讨了取代基性质和取代位置对离子化电势和式电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SAR 苯胺及其衍生物 量子化学参数 多元线性回归
下载PDF
硅油-碳糊电极上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痕量铅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庆阳 张月秋 +1 位作者 林丹 朱永春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314-1318,共5页
研究了铅在盐酸体系中硅油-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考察了酸度、富集时间、共存干扰离子的影响,在0.03—8.0μmol/L浓度范围内,铅离子的浓度对阳极峰电流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P(μA)=-3.568+17.75C(μmol/L),r=0.99987,SD=0.9... 研究了铅在盐酸体系中硅油-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考察了酸度、富集时间、共存干扰离子的影响,在0.03—8.0μmol/L浓度范围内,铅离子的浓度对阳极峰电流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P(μA)=-3.568+17.75C(μmol/L),r=0.99987,SD=0.9216,检测限为:0.0085μmol/L(1.7ppb),用于实际湖水样品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离子 硅油 石墨粉-环氧树脂固态电极 微分脉冲伏安法 化学修饰电极
下载PDF
恒温下大戟长管蚜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被引量:5
5
作者 孙慧敏 李学军 张广学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6-848,共3页
在16,19,22,25,28和31℃恒温条件下以花卉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饲养大戟长管蚜Macrosiphum euphorbiae(Thomas),测得该蚜虫的各龄历期和产仔前期,得出全若虫期的历期。依据有效积温法则计算的1~4龄若蚜和全若虫期的发育起点分别是1... 在16,19,22,25,28和31℃恒温条件下以花卉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饲养大戟长管蚜Macrosiphum euphorbiae(Thomas),测得该蚜虫的各龄历期和产仔前期,得出全若虫期的历期。依据有效积温法则计算的1~4龄若蚜和全若虫期的发育起点分别是12.5,7.8,10.3,4.1和9.3℃,有效积温分别是14.6,43.9,29.9,31.9和117.2日.度。大戟长管蚜适合生长发育的温度是19~28℃,最适合温度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戟长管蚜 温度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下载PDF
铁-邻菲咯啉配合物的循环伏安-光谱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永春 孙晶 +1 位作者 张健 袁柏青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97-900,共4页
以循环伏安及循环伏安-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铁-邻菲咯啉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Fe2+与邻菲咯啉生成1∶3配合物,给出一对受扩散控制的可逆氧化还原峰。自由Fe2+在-0.24V电位处,给出了一表面控制的不可逆还原峰。由氧化过程中的光谱电化学... 以循环伏安及循环伏安-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铁-邻菲咯啉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Fe2+与邻菲咯啉生成1∶3配合物,给出一对受扩散控制的可逆氧化还原峰。自由Fe2+在-0.24V电位处,给出了一表面控制的不可逆还原峰。由氧化过程中的光谱电化学数据获得式电位为E0=0.875V(vs.Ag/AgCl)和电子转移数为n=1.0。由还原过程的循环伏安-光谱电化学数据发现,[Fe(phen)3]3+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为产物弱吸附的自加速过程,获得裸电极上的标准速率常数为k0=1.14×10-3cm/s,电子转移系数为α=0.189。Langmuir吸附常数β=0.059(±0.007),吸附表面上的电子转移系数为αa=0.313,反应速率常数为k0a=1.24(±0.17)×10-3(cm/s),式电位为:0.11±0.01V(SD=0.1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 长光程薄层光谱电化学 铁-邻菲罗啉配合物
下载PDF
蟹壳粉-铋修饰碳糊电极吸附测定污水中的Cr(Ⅵ) 被引量:4
7
作者 董国斌 朱永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05-1208,共4页
以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蟹壳粉-铋修饰碳糊电极上Cr(Ⅵ)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吸附富集行为。天然蟹壳粉具有吸附富集铬酸根的作用,吸附过程遵循扩展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金属铋能够催化铬酸根的电化学还原,使其还原峰电流增加,峰电位发... 以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蟹壳粉-铋修饰碳糊电极上Cr(Ⅵ)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吸附富集行为。天然蟹壳粉具有吸附富集铬酸根的作用,吸附过程遵循扩展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金属铋能够催化铬酸根的电化学还原,使其还原峰电流增加,峰电位发生负移,从而实现对Cr(Ⅵ)的电化学测定。优化的实验条件为:pH=2.6(Na2HPO4-柠檬酸),静止时间50 s,吸附时间20 min,沉积电位-0.5 V,扫速0.05 V/s。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存在两段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8-1.0×10^-6mol.L^-1和1.0×10^-5-1.0×10^-3mol.L^-1,检出限为1.0×10^-8mol/L。干扰实验结果表明,Cr(Ⅲ)和SO42-离子对检测没有干扰。方法用于污水中铬(Ⅵ)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4%-106%,相对标准偏差为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Ⅵ) 线性扫描伏安法 天然蟹壳粉 铋膜 化学修饰电极 吸附富集
下载PDF
美洲斑潜蝇与南美斑潜蝇混合发生特点调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学军 郑国 +4 位作者 王淑贤 张广学 李玉清 许彪 朱天月 《辽宁农业科学》 2006年第6期13-14,共2页
2003~2005年,对辽宁省岫岩县蔬菜生态园区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和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chard发生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斑潜蝇在该地区混合发生,一般保护地发生较露地较重,露地春季... 2003~2005年,对辽宁省岫岩县蔬菜生态园区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和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chard发生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斑潜蝇在该地区混合发生,一般保护地发生较露地较重,露地春季发生重,夏秋季发生轻,两种斑潜蝇的寄生蜂种类多,数量大,控害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斑潜蝇 南美斑潜蝇 混合发生 特点
下载PDF
玻碳电极表面催化性质的薄层光谱电化学研究
9
作者 袁柏青 朱永春 计红果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5年第5期995-998,共4页
电位跃-开路驰豫-薄层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开路情况下,玻碳电极表面对[Fe(CN)6]4-和[(phen)2Cu]2+体系的自身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获得各体系的催化反应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9.02×10-4L/mol/s和1.44×10-3L/mol/s。... 电位跃-开路驰豫-薄层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开路情况下,玻碳电极表面对[Fe(CN)6]4-和[(phen)2Cu]2+体系的自身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获得各体系的催化反应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9.02×10-4L/mol/s和1.44×10-3L/mol/s。玻碳电极开路情况下的氧化还原催化性质的研究尚无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位跃 薄层光谱电化学 开路驰豫 电催化
下载PDF
谈蚜虫的行为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兴亚 李学军 张广学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405-407,共3页
蚜虫行为包括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社群行为等,本文简要介绍了蚜虫的迁飞行为、报警行为、蚜蚁共栖行为、蚜菌共生行为等相关知识,指出通过对蚜虫行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为发生机制和方式等,为蚜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蚜虫 迁飞行为 报警行为 蚜蚁共栖行为 蚜菌共生行为
下载PDF
爪鲵生长与耗氧率的胚后发育 被引量:2
11
作者 晁贺 张永冈 +2 位作者 王勇 梁传成 王丽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1966-1968,共3页
[目的]揭示爪鲵(Onychodactylus fischeri)胚后生长发育过程中体重、体长与年龄的关系,探讨不同发育阶段的耗氧率及体重与耗氧率的关系。[方法]对139尾爪鲵的胚后发育进行观察,测量其体重、体长,运用数理统计法进行聚类分析;应用封闭式... [目的]揭示爪鲵(Onychodactylus fischeri)胚后生长发育过程中体重、体长与年龄的关系,探讨不同发育阶段的耗氧率及体重与耗氧率的关系。[方法]对139尾爪鲵的胚后发育进行观察,测量其体重、体长,运用数理统计法进行聚类分析;应用封闭式能量代谢仪测定静息状态下幼体、亚成体、成体爪鲵的耗氧率。[结果]在一定范围内,爪鲵的体长、体重与年龄,体重与体长均呈正向指数相关,且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在静息状态下,亚成体爪鲵的耗氧率最高,成体最低,而且耗氧率与体重呈负指数相关,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结论]爪鲵生长与耗氧率的胚后发育表现出冷水溪流型动物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鲵 生长 耗氧率 胚后发育
下载PDF
爪鲵端脑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维 王欢欢 +2 位作者 邓昕旸 梁传成 王丽文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21,F0003,共5页
为探讨爪鲵端脑胚后发育的特征,及其在系统进化中的地位,采用脊椎动物神经标本制作技术和HE染色方法,对爪鲵胚后6个年龄组端脑的形态学与组织学进行研究.发现爪鲵端脑由嗅球和大脑半球组成,从幼体Ⅰ龄开始,爪鲵已具备了和成体端脑相似... 为探讨爪鲵端脑胚后发育的特征,及其在系统进化中的地位,采用脊椎动物神经标本制作技术和HE染色方法,对爪鲵胚后6个年龄组端脑的形态学与组织学进行研究.发现爪鲵端脑由嗅球和大脑半球组成,从幼体Ⅰ龄开始,爪鲵已具备了和成体端脑相似的结构.随发育的进行,爪鲵的端脑长和整个脑长都是逐渐增加的,端脑占整个脑的比例逐步加大.爪鲵的原始大脑皮质不发达,与原始海马和原始梨状区之间的界限不明显;原始海马是爪鲵大脑半球中最发达的结构,发育至Ⅱ龄时,出现内侧界沟将其与隔区分开;外侧界沟在Ⅰ龄时就将原始梨状区和纹状体分开,但发育至Ⅲ龄时,外侧界沟变得不明显,纹状体突增大.而东北小鲵没有明显的外侧界沟,这表明爪鲵的大脑半球虽然比较原始,但高于同类的东北小鲵.但与其他两栖动物相比,爪鲵的端脑结构还较为原始,在两栖类中属于较低等的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鲵 端脑 胚后发育 组织学
下载PDF
爪鲵呼吸器官的胚后发育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丽杰 赵艳艳 +2 位作者 周莹莹 梁传成 王丽文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108,共6页
应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爪鲵(Onychodactylus fischeri)幼体、亚成体和成体3个不同发育阶段的皮肤、外鳃、咽等呼吸器官进行了显微观察与比较分析,旨在揭示爪鲵不同发育阶段各呼吸器官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爪鲵的皮肤随年龄的... 应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爪鲵(Onychodactylus fischeri)幼体、亚成体和成体3个不同发育阶段的皮肤、外鳃、咽等呼吸器官进行了显微观察与比较分析,旨在揭示爪鲵不同发育阶段各呼吸器官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爪鲵的皮肤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厚,幼体阶段其背腹皮肤厚度相差不大,亚成体及成体背部皮肤明显厚于腹部;外鳃是幼体和亚成体爪鲵呼吸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发育外鳃逐渐完善,到亚成体阶段达到顶峰,随后逐步退化;咽部是爪鲵的重要呼吸器官,幼体期口腔和咽发育不完善,亚成体咽部逐渐发育,至成体时发育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鲵 呼吸器官 胚后发育
下载PDF
丁草胺对中华蟾蜍胚后早期发育的毒性作用
14
作者 张永冈 边邵康 +2 位作者 郑妍 梁传成 王丽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9期3917-3918,共2页
[目的]测定中华蟾蜍胚后早期蝌蚪丁草胺染毒24~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观察丁草胺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处于gosner20期和gosner25期的中华蟾蜍蝌蚪分别放入5个浓度梯度组和1个对照组染毒(n=20),求出24~96 h的LC50;然后取处于... [目的]测定中华蟾蜍胚后早期蝌蚪丁草胺染毒24~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观察丁草胺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处于gosner20期和gosner25期的中华蟾蜍蝌蚪分别放入5个浓度梯度组和1个对照组染毒(n=20),求出24~96 h的LC50;然后取处于gosner20期的中华蟾蜍蝌蚪60~80只,分别依照其24 h-LC50的1/10、1/100和1/1 000浓度对蝌蚪进行染毒21 d,期间每隔3 d测量体长。[结果]中华蟾蜍gosner20期和gosner25期蝌蚪24~96 h的LC50分别为1.311、0.566、0.462、0.485 mg/L和1.842、0.886、0.553、0.496 mg/L。在丁草胺染毒的早期(3~9 d),各染毒组蝌蚪体长小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从12 d开始,各染毒组蝌蚪体长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染毒浓度在染毒的早期对蝌蚪体长没有滞育作用;当染毒到12 d时,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蝌蚪的体长增长出现滞长,但染毒组各浓度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丁草胺对中华蟾蜍蝌蚪胚后早期生长具有一定的滞育作用,染毒时间较染毒浓度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丁草胺 中华蟾蜍 胚后发育
下载PDF
美洲斑潜蝇与南美斑潜蝇的寄生蜂自然控害能力的调查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淑贤 李学军 +3 位作者 郑国 张广学 邢星 李艳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共3页
经对辽宁省岫岩蔬菜区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的寄生蜂及其寄生情况的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这两种斑潜蝇的寄生蜂有9种。其中优势种群有潜蝇姬小蜂和茧蜂科的种类3种以上。在蔬菜田不用杀虫剂的情况下,寄生蜂6月中旬后迅速上升,7月份对两... 经对辽宁省岫岩蔬菜区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的寄生蜂及其寄生情况的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这两种斑潜蝇的寄生蜂有9种。其中优势种群有潜蝇姬小蜂和茧蜂科的种类3种以上。在蔬菜田不用杀虫剂的情况下,寄生蜂6月中旬后迅速上升,7月份对两种斑潜蝇的寄生率可达75%以上,对斑潜蝇种群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可使夏、秋季田间两种斑潜蝇种群迅速下降,一般不需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斑潜蝇 南美斑潜蝇 寄生蜂 自然控制
原文传递
浅谈蚜虫对其高密度种群的适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慧敏 李学军 张广学 《生物学通报》 2005年第11期8-9,共2页
蚜虫是一种多态性昆虫,其繁殖量的多少和蚜型的分化在很大程度上受种群密度的影响,当种群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不同种类的蚜虫便会采取各种措施以降低繁殖力,使整个种群的数量基本保持在平衡密度的水平上。这些措施包括分化出缺乏繁... 蚜虫是一种多态性昆虫,其繁殖量的多少和蚜型的分化在很大程度上受种群密度的影响,当种群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不同种类的蚜虫便会采取各种措施以降低繁殖力,使整个种群的数量基本保持在平衡密度的水平上。这些措施包括分化出缺乏繁殖力的兵蚜,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其他的寄主上以及降低产仔量和缩短寿命等。采取这些策略能够使整个种群避免食物不充足而持续的繁衍下去,是蚜虫对环境适应的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高密度种群 环境容纳量 种群密度 高密度 繁殖力 环境适应 多态性 短寿命 产仔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