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科举文化与社会民俗心理论析
1
作者 王凯旋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854-858,共5页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自秦汉以降,深受中原汉民族文化的历史影响,在由"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向农耕放牧相结合的农牧定居生活转变的过程中,充分吸收汉民族的优秀文化,在选官选举等制度建设上接收汉族职官选任与考核的相关内容...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自秦汉以降,深受中原汉民族文化的历史影响,在由"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向农耕放牧相结合的农牧定居生活转变的过程中,充分吸收汉民族的优秀文化,在选官选举等制度建设上接收汉族职官选任与考核的相关内容,同时结合北方各民族政权建设的具体特点和历史与社会的习俗传承,对中国古代科举文化在北方各地的推广与施行均作出了程度不等的贡献,这对于北方各游牧民族的汉化进程与各民族的融合无疑起了极大的助推作用。这一进程从魏晋时期便已开始,尤其经历了辽、金、元、清四个少数民族政治统治时期,使中国科举文化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与社会的文化发展中,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并由此对北方诸民族社会民俗文化与民俗心理的流变,在社会文化层面给予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游牧民族 科举文化 社会心理
下载PDF
关于民俗学基本理论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吴世旭 《民间文化论坛》 2004年第4期80-86,共7页
本文是对民俗的定义、民俗学研究对象、田野作业和民俗学研究取向这几个民俗学基本理论问题加以思考的结果。笔者认为,民俗是特定人群在实践意识支配下所体现出的活动样式和行为方式;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并非单纯的民俗,而是民俗内部以及... 本文是对民俗的定义、民俗学研究对象、田野作业和民俗学研究取向这几个民俗学基本理论问题加以思考的结果。笔者认为,民俗是特定人群在实践意识支配下所体现出的活动样式和行为方式;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并非单纯的民俗,而是民俗内部以及它与其他生活领域存在的各种关系;这些关系的呈现有赖于研究者智识层面上的思辨,而对现象层面的民俗理解是必要的、并且可以通过物质资料与田野作业得以实现,后者对这种理解尤为重要。所谓的民俗事象研究和民俗整体研究之间并不矛盾,研究者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把它们融会贯通的问题。这是今后民俗学研究的一项重大历史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 民俗研究对象 田野作业 研究取向
下载PDF
社会学视野下一个传统村落文化的现代性变迁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海燕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22-30,共9页
后石村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一样,有着祖先崇拜、神灵崇拜以及宗教信仰等民间习俗的深厚基础,这些构成了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后石村岁时礼仪习俗、民间信仰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可以清晰窥见到这一民俗文化事象... 后石村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一样,有着祖先崇拜、神灵崇拜以及宗教信仰等民间习俗的深厚基础,这些构成了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后石村岁时礼仪习俗、民间信仰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可以清晰窥见到这一民俗文化事象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间传承演化的历史轨迹。作者以其在后石村的具体表现与历史流程为契入点,来分析和解读辽宁农村地区民间习俗与宗教信仰状况的历史沿革、建构、特征与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文化 民间习俗 宗教信仰 现代性
下载PDF
论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民俗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曲彦斌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55,共5页
“民俗问题”,主要是指基于民俗因素或反映为民俗形态的 ,社会群体或社会者组织的行为偏差或失范而引发或积聚而成的 ,有碍人的基本生存和生存中所必要的正常秩序并受到社会关注的矛盾以及与之相关的失调现象与异常事件。基于对“社会... “民俗问题”,主要是指基于民俗因素或反映为民俗形态的 ,社会群体或社会者组织的行为偏差或失范而引发或积聚而成的 ,有碍人的基本生存和生存中所必要的正常秩序并受到社会关注的矛盾以及与之相关的失调现象与异常事件。基于对“社会问题”的认识 ,强调“民俗问题”以及相关的民俗因素是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容忽视的社会要素。进而提出 ,“移风易俗”始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主体内容、基本主题和“关键词语”,“民俗问题”是精神文明建设所面对的主要社会问题 ,“辨风正俗”是解决好“民俗问题”的首要举措 ,是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应予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建议在全国城乡各企事业单位和社区 ,适时开展以“辨风正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民俗问题” 辨风正俗
下载PDF
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连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03-105,共3页
与传统意义上以度假为目的的旅游不同,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天然联系。文化旅游对于文化遗产管理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文化旅游可以在政治和经济上为扩大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另一方面,文化旅游者... 与传统意义上以度假为目的的旅游不同,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天然联系。文化旅游对于文化遗产管理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文化旅游可以在政治和经济上为扩大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另一方面,文化旅游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也使文化遗产在完整性和真实性上受到巨大威胁。为此,找到旅游和文化遗产管理之间的平衡点,对旅游者在对其外在价值的消费需求和文化遗产管理者对其内在价值的保护需要进行整合,形成连动机制是当下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文化遗产管理 整合
下载PDF
人类学视角下的辽宁老字号文化与区域旅游构建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焯 《中外企业家》 2011年第10期53-57,共5页
辽宁的老字号是区域第三产业的一个亮点,老字号企业的竞争和服务意识逐年增强,发展氛围良好。老字号文化对区域旅游的能动性是文化发展内在需求使然,而旅游之于老字号文化的发展却争议颇多。为此,应该以传统的、民族的、区域的文化... 辽宁的老字号是区域第三产业的一个亮点,老字号企业的竞争和服务意识逐年增强,发展氛围良好。老字号文化对区域旅游的能动性是文化发展内在需求使然,而旅游之于老字号文化的发展却争议颇多。为此,应该以传统的、民族的、区域的文化为特色,做大做强老字号品牌,作为区域旅游的优势力量,同时加大老字号挖掘和保护力度,创新扶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字号企业 文化发展 区域旅游 辽宁 人类学 老字号品牌 第三产业 服务意识
下载PDF
网络语言文体规范的语用学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曲彦斌 李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6-147,共2页
关键词 网络语言 文体规范 语用学研究 写作实践 社会变体 网络时代 无纸办公 语用规范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原则的界定与模式构建 被引量:28
8
作者 王焯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4-218,共5页
从"非遗"项目保护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进程中可知,产业化是"非遗"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重要途径。鉴于"非遗"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着的几种争议,依据项目自身文化特性,可以将其分为全部产业化、部分产业... 从"非遗"项目保护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进程中可知,产业化是"非遗"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重要途径。鉴于"非遗"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着的几种争议,依据项目自身文化特性,可以将其分为全部产业化、部分产业化、非产业化三种类别。"非遗"产业化应该主要追求有利于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传承和文化资本不断积累的社会利益。由于"非遗"项目种类繁多、特点鲜明,其存在状况和市场价值等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与原则,以符合产业化模式的构建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 文化产业化
下载PDF
现实社会生活视野下的隐语行话 被引量:16
9
作者 曲彦斌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0-235,共6页
各种语言几乎都存在使用民间秘密语的历史或现实。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民间秘密语,不免印有时代与群体的文化痕迹,乃至政治、经济的烙印。人们一向对隐语行话有所误读与偏见,但事实上,流行隐语行话的群体,大多不属于涉嫌犯罪的群体,作... 各种语言几乎都存在使用民间秘密语的历史或现实。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民间秘密语,不免印有时代与群体的文化痕迹,乃至政治、经济的烙印。人们一向对隐语行话有所误读与偏见,但事实上,流行隐语行话的群体,大多不属于涉嫌犯罪的群体,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的隐语行话,其使用与传承是现实社会语言生活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隐语行话的传承及其引发的一系列语言现象和问题有待于我们的关注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语行话 语言生活 语言问题
下载PDF
现实社会生活视野下的隐语行话 被引量:3
10
作者 曲彦斌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3-138,共6页
各种语言几乎都无例外地存在使用民间秘密语的历史或现实。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民间秘密语,不免印有时代与群体的文化痕迹乃至政治、经济的烙印。人们一向对隐语行话的误读与偏见,但事实证明,流行隐语行话的群体,大多不属于涉嫌犯罪的... 各种语言几乎都无例外地存在使用民间秘密语的历史或现实。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民间秘密语,不免印有时代与群体的文化痕迹乃至政治、经济的烙印。人们一向对隐语行话的误读与偏见,但事实证明,流行隐语行话的群体,大多不属于涉嫌犯罪的群体,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的隐语行话,其使用与传承是现实社会语言生活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隐语行话的传承,引发的一系列语言现象和语言问题有待于我们的关注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语行话 语言生活 语言问题
下载PDF
建构和谐社会中的女性和谐发展--对大众传媒中女性性别意识的审视与反思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海燕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58,共3页
基于大众传媒的建构功能,其对社会规范、社会角色、社会等级等的种种描述,会内化为受众的一种社会期待,影响受众的性别意识和行为。因此,应关注和谐社会中的女性发展问题,关注女性在传媒话语中的身份以及地位问题,关注传播过程中的性别... 基于大众传媒的建构功能,其对社会规范、社会角色、社会等级等的种种描述,会内化为受众的一种社会期待,影响受众的性别意识和行为。因此,应关注和谐社会中的女性发展问题,关注女性在传媒话语中的身份以及地位问题,关注传播过程中的性别差异乃至性别歧视等被遮蔽的女性真正处境,逐步恢复女性失落的话语权力和女性的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大众媒体 性别意识 女性发展
下载PDF
论民俗语汇与辨风正俗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丽娟 《教育文化论坛》 2012年第6期63-65,93,共4页
民俗语汇是语言系统中直接与风俗文化密切相关的部分,是民俗事象的最活跃也是最典型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工具,是考察、研究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携带着深层文化讯息的语料实证。开展民俗语汇的调查、整理和研究,应该成为民俗调查和地方舆... 民俗语汇是语言系统中直接与风俗文化密切相关的部分,是民俗事象的最活跃也是最典型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工具,是考察、研究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携带着深层文化讯息的语料实证。开展民俗语汇的调查、整理和研究,应该成为民俗调查和地方舆情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之一,它对于制定社会发展战略、辨风正俗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语汇 辨风正俗 语言
下载PDF
赵景深与我的“杂纂”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曲彦斌 《民间文化论坛》 2004年第4期92-96,共5页
初识赵先生:真个可敬可亲的大学者“赵老爷”。关于“杂纂”的内容与价值———从赵景深与“杂纂”说起。赵景深与《杂纂七种》校注。
关键词 杂纂 赵景深
下载PDF
晚清以来报刊图画的社会生活史意义
14
作者 张强 曲哲 曲彦斌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3-47,共5页
报刊图画这种图文并茂的媒介形式,是中国近代史上晚清以来的一件新生事物,其所具有的中国近代和现代社会生活史意义是十分显著的。中国美术史、书籍史和报刊史的发展轨迹显示,晚清以来报刊图画的发生和发展,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 报刊图画这种图文并茂的媒介形式,是中国近代史上晚清以来的一件新生事物,其所具有的中国近代和现代社会生活史意义是十分显著的。中国美术史、书籍史和报刊史的发展轨迹显示,晚清以来报刊图画的发生和发展,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图画报刊及其刊载的大量图画的社会生活史意义越发显得重要、珍贵,历史与艺术的文化史价值、文献价值越来越发凸显出来。研究、整理、重印晚清以来报刊图画,理应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界、出版界十分关注的文化建设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报刊图画 社会生活史
下载PDF
论民间文学的民俗志价值
15
作者 吴世旭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5-138,共4页
民间文学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因而其中包含大量的民俗信息 ,具有民俗志的价值。尽管早期的民俗学者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在具体研究中对之加以利用 ,但是 ,他们却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即民俗是以生活的面貌出现在民间文学文... 民间文学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因而其中包含大量的民俗信息 ,具有民俗志的价值。尽管早期的民俗学者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在具体研究中对之加以利用 ,但是 ,他们却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即民俗是以生活的面貌出现在民间文学文本之中的 ,而不像在民俗志中那样成为榨干了生活汁液的民俗图式。一方面 ,民俗在民间文学中常常显得比较琐碎或隐藏在文本的背后 ,甚至被重新解释成为附会之说 ,而不像民俗志那样详尽而明了 ;另一方面 ,民众的主观情感和态度及其置身于其中的生活情境等都能够在民间文学文本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民俗志 民俗学 生活
下载PDF
略论口述史学与民俗学方法论的关联——民俗学视野的口述史学 被引量:21
16
作者 曲彦斌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6-132,共7页
“口述史”或“口述史学” (Oralhistory) ,是以同被访谈者有目的访谈的录音、录像所记录的口述资料 ,作为构建或复原历史原貌的重要史料文本的一种科学方法。就其科学性质来讲 ,首先是一种科学方法论。口述史学的出现对于民俗学而言 ,... “口述史”或“口述史学” (Oralhistory) ,是以同被访谈者有目的访谈的录音、录像所记录的口述资料 ,作为构建或复原历史原貌的重要史料文本的一种科学方法。就其科学性质来讲 ,首先是一种科学方法论。口述史学的出现对于民俗学而言 ,既是对本学科田野调查方法论的支持 ,同样也提供了技术层面、方法论乃至科学观念方面的借鉴与深刻变革。这种变革 ,将有力地强化民俗学视点的民间文本调查与研究 ,推进民俗学理论的深化。没有科学、规范的方法论和科学的田野调查技术手段 ,就难以采制出科学、规范、客观真实的研究文本。没有科学、规范、客观真实的研究文本作依据、论据 ,再能自圆其说的理论命题或结论 ,也难以让人信服。尤其是民俗史研究 ,则务必要做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学 民俗学 方法论 学科性质 研究文本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网络语言的模式、特征及发展趋势——兼就《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有关部分谈网络语言生活的和谐问题 被引量:3
17
作者 曲彦斌 王焯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8-73,共6页
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通过认识网络语言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对网络语言的生成、模式、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综合探讨,从而对网络语言生活的存在状况进行客观的分析,提出构建和谐网络生活必须做好网络语言的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为网络... 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通过认识网络语言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对网络语言的生成、模式、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综合探讨,从而对网络语言生活的存在状况进行客观的分析,提出构建和谐网络生活必须做好网络语言的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为网络语言的服务需要和规范发展提供决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 语言模式 语言生活 社会语言学
下载PDF
汉代选举制度论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凯旋 王丽坤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3-86,共4页
察举制度是汉代选官制度的主要方式,在汉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察举制度的实施方式、实施范围、实施内容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影响是不同的,因而察举制度所体现的选官制度也就必然有所不同,作为选官制度的补充和次要方式还有诸如征辟、任子... 察举制度是汉代选官制度的主要方式,在汉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察举制度的实施方式、实施范围、实施内容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影响是不同的,因而察举制度所体现的选官制度也就必然有所不同,作为选官制度的补充和次要方式还有诸如征辟、任子、赀选、自荐、以材力或者以方伎入仕等等形式。汉代选官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给后世以重要的影响和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察举制度 选官
下载PDF
隐语行话的“破解”——略论隐语行话的通用化传承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丽娟 《教育文化论坛》 2011年第6期49-52,67,共5页
隐语行话是一种特殊的民俗语言现象。它的创制和使用主体是某些民间社会集团或群体,外部人员一律被排斥在外;它被创制和使用的目的是维护本集团的利益、满足交流协调人际关系的需要。隐语行话具有表达、掩饰功能和隐蔽性、秘密性的特征... 隐语行话是一种特殊的民俗语言现象。它的创制和使用主体是某些民间社会集团或群体,外部人员一律被排斥在外;它被创制和使用的目的是维护本集团的利益、满足交流协调人际关系的需要。隐语行话具有表达、掩饰功能和隐蔽性、秘密性的特征。于某种程度上说,隐语行话不是独立的语言,是对民族共同语的一种"反动",是民族共同语的变体。隐语行话经历从创制到"破解"的过程,共同的文化大背景影响下的思维方式使社团外的人有破译隐语行话个别词汇的可能,频繁的社会接触,使隐语行话常处于一种开放的环境中,从而使其被破解的机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语行话 破解 通用化传承
下载PDF
明代科举三级考试探议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凯旋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84-95,共12页
明代科举取士实行三级考试制度,即所谓的乡试、会试和殿试。与三级考试相对应的秀才、举人和进士构成了古代中国独有的学历资格与选官资格。三级考试之间颇多差异,同时又具有极大的关联,尤其在第一、二级的乡、会试中,其各地取解的名额... 明代科举取士实行三级考试制度,即所谓的乡试、会试和殿试。与三级考试相对应的秀才、举人和进士构成了古代中国独有的学历资格与选官资格。三级考试之间颇多差异,同时又具有极大的关联,尤其在第一、二级的乡、会试中,其各地取解的名额、开科的时间、考试的内容以及服务与服从于科举取士的贡院管理等众多内容,都是深入研究明代科举制度必须和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对明代科举制度研究的许多相关问题的认识和评述,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对明代科举三级考试问题的论述来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科举取士 三级考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