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疑似扩张型心肌病27例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冰 吴国艳 张廷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310-1311,共2页
关键词 心肌病 充血性/诊断
下载PDF
抗心律失常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新力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3期203-203,共1页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抗心律失常中药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心律失常患者100例,将其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综合治疗+常规西药片治疗和综合治疗+稳心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抗心律失常中药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心律失常患者100例,将其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综合治疗+常规西药片治疗和综合治疗+稳心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心电图检查显示无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稳心颗粒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双心治疗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新力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实施双心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2012年9月-2013年9月接收的高血压、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将入选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采取双心治疗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实施双心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2012年9月-2013年9月接收的高血压、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将入选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采取双心治疗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血压水平明显下降,同时除TG、HDL-C,其余血糖、血脂水平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另外治疗后,治疗组患者SDS、SAS评分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实施双心治疗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理障碍 双心治疗
下载PDF
心源性猝死的因素分析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新力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209-210,共2页
目的分析影响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研究。方法分析77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结果提出合理防止措施。结果 47例研究对象中仅有9例(19.15%)患者复苏成功;其余38例(80.85%)... 目的分析影响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研究。方法分析77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结果提出合理防止措施。结果 47例研究对象中仅有9例(19.15%)患者复苏成功;其余38例(80.85%)患者均死亡;可见心源性猝死死亡率较高,P<0.05;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饮酒、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影响最为显著,P<0.05;源性猝死主要与以下诱因具有联系,即饱餐、心理应激状态、用力排便、运动或过度劳累、低氧血症以及电解质紊乱;因患者处于心理应激状态而导致发病的占大部分,P<0.05。结论心源性猝死的病死率较高,临床应根据其诱发因素与危险因素采取合理预防措施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因素分析 防治研究
下载PDF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李秋实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4期87-88,共2页
目的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前24 h、24--48 h、〉48 h有无发作过心绞痛的患者的临床状况及近期预后进行评价。方法158例AMI患者分为缺血预适应组46例,其中24 h内发生心绞痛11例,24--48 h内发生心绞痛6例,〉48 h发生心绞痛29例;... 目的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前24 h、24--48 h、〉48 h有无发作过心绞痛的患者的临床状况及近期预后进行评价。方法158例AMI患者分为缺血预适应组46例,其中24 h内发生心绞痛11例,24--48 h内发生心绞痛6例,〉48 h发生心绞痛29例;非预适应组112例;两组基本临床情况相似。结果心肌缺血预适应组比非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梗死范围小(P〈0.01),血浆CPK、LDH、AST峰值低(P〈0.01)、住院期间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死亡等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但〉48 h发生心绞痛AMI的梗死面积、CPK、LDH、AST峰值、心脏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二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前48 h以内发作的心绞痛对AMI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心肌缺血预适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急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心电、压力监测体会 被引量:4
6
作者 杨红海 王拓 曹华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5期630-631,共2页
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已成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在诊疗中通常需要同时进行有创血压监测。有创血压监测能直接感知血液内压强,在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过程中能及时准确地反映主动脉及冠脉内压力变化,而动脉压力波形改变常稍早于严... 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已成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在诊疗中通常需要同时进行有创血压监测。有创血压监测能直接感知血液内压强,在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过程中能及时准确地反映主动脉及冠脉内压力变化,而动脉压力波形改变常稍早于严重心律失常,因而术中密切监护压力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电图 有创血压 监测
原文传递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7
作者 王学东 《中国厂矿医学》 2009年第3期284-285,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及T2DM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2003年12月至2008年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324例,按有无T2DM分为T2DM组82例,非DM组242例,比较2组之间的相关...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及T2DM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2003年12月至2008年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324例,按有无T2DM分为T2DM组82例,非DM组242例,比较2组之间的相关临床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情况、治疗情况。结果(1)T2DM组与非DM组比较,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体重指数(B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除HDL外其余指标均高于非DM组。T2DM组高血压、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非DM组(P<0.05)。(2)T2DM组病变血管支/例、多支病变、弥漫病变、血管中重度狭窄病变发生率均高于非DM组(P<0.05)。结论T2DM发生冠心病常与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和/或肥胖等因素同时存在,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多支病变、弥散病变、心肌梗死等危险心脏事件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造影
原文传递
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292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红海 伍焱 张微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375-376,共2页
我院于2010年6月将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由股动脉改为桡动脉路径(TRI)。桡动脉穿刺是经桡动脉进行介入治疗的要点之一,此方法较股动脉路径具有创伤小、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术后不受体位限制等优点,减轻了患者术后由于卧床排便困... 我院于2010年6月将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由股动脉改为桡动脉路径(TRI)。桡动脉穿刺是经桡动脉进行介入治疗的要点之一,此方法较股动脉路径具有创伤小、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术后不受体位限制等优点,减轻了患者术后由于卧床排便困难所带来的痛苦,并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易于被患者及家属接受。通过对292例经桡动脉穿刺路径PCI治疗的患者加强术前、术中及手术后护理,使患者康复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冠状动脉 介入手术 护理
原文传递
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秋实 黄树满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2092-2093,共2页
关键词 氨氯地平/治疗应用 高血压/药物疗法 胰岛素抗药性
原文传递
不典型胸痛40例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10
作者 李秋实 黄树满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1356-,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诊断 胸痛/诊断 冠状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