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辽宁省阜新地区农村人口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的体会
1
作者 李媛 田继春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25期243-243,共1页
关键词 高血压 健康教育 农村人口
下载PDF
试论县级医院固定资产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宏伟 《中国经贸》 2015年第7期200-201,共2页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经济体制的改革,县级医院固定资产投入份额占医院总资产份额的比值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医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水平以使医院国有资产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成为县级医院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经济体制的改革,县级医院固定资产投入份额占医院总资产份额的比值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医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水平以使医院国有资产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成为县级医院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针对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固定资产采购的可行性论证、使用过程中的内部控制、报废处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资产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下载PDF
低渗口服补液盐加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辛书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3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低渗口服补液盐加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小儿腹泻患儿,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单一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观察组采用低渗口服补液盐加锌制剂治疗。比较两组小儿腹泻缓解率;全身症... 目的探讨低渗口服补液盐加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小儿腹泻患儿,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单一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观察组采用低渗口服补液盐加锌制剂治疗。比较两组小儿腹泻缓解率;全身症状消失时间、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干预前后患儿精神状态、食欲、活力、睡眠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缓解率为81.63%,观察组患儿缓解率为97.96%,观察组小儿腹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身症状消失时间、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3.23±1.41)、(5.23±2.61)、(4.38±1.21)d短于对照组的(4.78±2.72)、(7.67±3.57)、(6.21±1.5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精神状态、食欲、活力、睡眠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精神状态、食欲、活力、睡眠评分分别为(22.36±1.24)、(22.93±0.42)、(23.76±1.87)、(22.36±0.23)分,优于对照组的(17.95±1.26)、(18.15±0.64)、(17.91±1.73)、(17.24±0.5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渗口服补液盐加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加速症状消退,缩短病程,且有效改善患儿精神状态和生理活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口服补液盐 锌制剂 小儿腹泻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肺性脑病临床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3
4
作者 柴艳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4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肺性脑病有效观察及其护理特点。方法针对48例肺性脑病患者采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氧疗,详细记录24h出入量,加强病房管理等措施。结果48例患者中,病情好转32例(66.7%),死亡16例(33.3%),其中死... 目的探讨肺性脑病有效观察及其护理特点。方法针对48例肺性脑病患者采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氧疗,详细记录24h出入量,加强病房管理等措施。结果48例患者中,病情好转32例(66.7%),死亡16例(33.3%),其中死于呼吸衰竭10例,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感染性休克2例,本组有效率66.7%。结论在护理肺性脑病患者过程中,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减少肺性脑病诱发因素,及早发现肺性脑病先兆,及早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性脑病 呼吸衰竭 观察 护理
下载PDF
探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付晓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在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方法88例四肢骨折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实施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 目的探讨在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方法88例四肢骨折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实施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骨折康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中失血量(98.35±17.16)ml少于对照组的(276.14±33.52)ml,手术时长(2.03±0.45)h、切口愈合时间(15.54±3.21)d均短于对照组的(3.36±0.71)h、(24.63±3.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骨折康复优良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手术质量高、康复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全方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四肢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探讨闭合复位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付晓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24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应用闭合复位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骨折愈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0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通过系统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比...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应用闭合复位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骨折愈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0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通过系统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康复指标、生活质量评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负重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8.76±4.93)、(67.35±9.96)、(71.34±10.52)d,均短于对照组的(23.54±7.25)、(72.45±10.61)、(76.43±11.8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评分分别为(91.34±3.75)、(90.46±3.69)、(90.54±3.25)、(89.63±3.19)分,高于对照组的(71.86±4.12)、(70.52±3.84)、(70.73±3.96)、(70.34±3.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44<0.05)。结论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应用PFNA内固定术能有效提升骨折愈合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股骨粗隆骨折 骨折愈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和措施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飞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7期252-253,共2页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特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72例的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与综合护理组(观察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特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72例的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与综合护理组(观察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护理的效果及其差异。结果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55.6%。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3.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评估与管理措施后,护理风险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积极配合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也大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 重症患者 护理风险
下载PDF
产前超声筛查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铁山 李艳丽 海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10期122-122,共1页
目的分析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496例孕妇进行产前筛查,检查出胎儿畸形67例,并追踪随访,引产后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胎儿畸形孕中期产前超声诊断58例,检出率87%;孕晚期检出7例,检出率10%;漏诊胎儿畸... 目的分析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496例孕妇进行产前筛查,检查出胎儿畸形67例,并追踪随访,引产后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胎儿畸形孕中期产前超声诊断58例,检出率87%;孕晚期检出7例,检出率10%;漏诊胎儿畸形2例,漏诊率3%。结论孕中期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早期诊断胎儿畸形有效方法之一,可有效降低胎儿出生缺陷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超声筛查 胎儿畸形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子宫平滑肌瘤48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志坚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期136-137,共2页
目的分析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对485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标本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病理诊断。结果大部分为肌壁间平滑肌瘤或为浆膜下及黏膜下多发性、混合性的平滑肌瘤,宫颈平滑肌瘤少见。结论子宫平滑肌肿瘤是妇... 目的分析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对485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标本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病理诊断。结果大部分为肌壁间平滑肌瘤或为浆膜下及黏膜下多发性、混合性的平滑肌瘤,宫颈平滑肌瘤少见。结论子宫平滑肌肿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肿瘤,高发年龄41~52岁,大部分为良性,交界性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较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瘤 临床症状 病理检查 核分裂像
下载PDF
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体会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长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3期229-231,共3页
目的研究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60例胃癌术后患者,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恢复... 目的研究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60例胃癌术后患者,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恢复经口饮食时间、住院时间,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为(56.32±1.02)h、恢复经口饮食时间为(7.11±1.34)d、住院时间为(8.02±1.32)d,均短于对照组的(61.59±1.68)h、(9.65±1.57)d、(10.22±1.6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RP为(7.12±1.64)mg/L、IL-6为(26.54±1.12)ng/L,对照组患者CRP为(10.47±3.26)mg/L、IL-6为(31.03±3.71)ng/L。观察组患者CRP、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患者康复进程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改善患者炎性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胃癌术后 康复进程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艳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9期134-135,共2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8例不稳定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应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倍他乐克、辛伐他汀。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u,2次/d,皮下注射。...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8例不稳定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应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倍他乐克、辛伐他汀。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u,2次/d,皮下注射。连用7d。住院中观察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ST-T的变化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无论从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还是心电图ST-T的改善程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可明显减轻症状。改善心肌缺血且未见明显出血反应。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
下载PDF
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淑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26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8例,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39例。单一组单纯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联合组应用特布他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 目的观察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8例,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39例。单一组单纯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联合组应用特布他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咳嗽、气促、哮鸣音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如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用药治疗期间观察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观察发现,联合组咳嗽、气促、哮鸣音、呼吸困难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单一组(P<0.01);治疗后,联合组FEV_1、FVC、PEF值均显著优于单一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用药相比,联合应用特布他林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效果更佳,能够快速而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特布他林 雾化吸入 布地奈德
下载PDF
肺心病晚期死因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洪伟 《职业与健康》 CAS 2007年第12期1006-1006,共1页
关键词 肺源性心脏病 阻塞性肺病 呼吸衰竭
下载PDF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改进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锟 柴艳华 《职业与健康》 CAS 2007年第10期870-870,共1页
关键词 腋路臂丛神经 控制扩散范围 改进
下载PDF
原发性胆囊扭转1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瑞廷 《职业与健康》 CAS 2007年第8期634-634,共1页
关键词 胆囊扭转 原发性
下载PDF
观察重症监护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飞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2期281-282,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重症监护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本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66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分析研究重症监护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本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66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症监护优质护理干预。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等指标,结果显示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应给予心理干预、饮食护理、机械通气护理等重症监护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故值得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重症监护
下载PDF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韩淑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年第7期32-32,45,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阿替普酶和尿激酶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月我院49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组,对照组24例,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实验组25例,应用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几率。结果... 目的:对比分析阿替普酶和尿激酶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月我院49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组,对照组24例,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实验组25例,应用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几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P<0.05);实验组出血率为12.0%、病死率为4.0%,对照组出血率为8.33%、病死率为4.17%,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尿激酶相比,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有效率更高,更适合用于急性肺栓塞的快速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阿替普酶 尿激酶
下载PDF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柴艳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气道湿化的最佳方法,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通过不同的湿化方法进行综述对比。结果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采取有效的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气道进行管理,既达到了湿化的目... 目的探讨气道湿化的最佳方法,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通过不同的湿化方法进行综述对比。结果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采取有效的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气道进行管理,既达到了湿化的目的,又能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减少气管切开术后的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结论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气道湿化
下载PDF
研究肝肾间隙占位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
19
作者 常桂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期143-144,共2页
目的研究肝肾间隙占位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CT诊断并最终经病理证实的肝肾间隙占位病变患者22例,22例患者均采取CT扫描的方式进行临床诊断,CT扫描的层厚为8 mm,CT扫描的层距为8 mm,CT扫描的范围从患者的膈顶... 目的研究肝肾间隙占位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CT诊断并最终经病理证实的肝肾间隙占位病变患者22例,22例患者均采取CT扫描的方式进行临床诊断,CT扫描的层厚为8 mm,CT扫描的层距为8 mm,CT扫描的范围从患者的膈顶到肿块结束平面。对22例患者的CT扫描资料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CT诊断在肝肾间隙占位病变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22例患者经CT诊断发现,其肿瘤平均大小为5.0 cm×7.0 cm×6.0 cm,CT扫描横断面上肝肾间隙均消失。结论 CT扫描对肝肾间隙占位病变能够做出定位诊断,病变中心位置及病变周围脏器受压方向有助于CT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间隙占位病变 CT诊断 鉴别 价值
下载PDF
探讨受伤机制在头部外伤急诊CT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常桂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受伤机制在头部外伤急诊CT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278例头部受伤的急诊患者,对患者的急诊CT检查结果及其他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患者的受伤机制进行分析,了解受伤过程并分析CT结果的诊断方式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受伤机制在头部外伤急诊CT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278例头部受伤的急诊患者,对患者的急诊CT检查结果及其他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患者的受伤机制进行分析,了解受伤过程并分析CT结果的诊断方式作为观察组,只分析CT诊断结果的诊断方式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诊断的正确率。结果观察组诊断的正确诊断率为97.8%,对照组诊断的正确诊断率为75.90%,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部外伤的患者了解患者的受伤机制和CT诊断结果能够提高对患者诊断的正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伤机制 头部外伤 急诊 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