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外围陆家堡坳陷生油岩有机质丰度及类型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罗天明 肖乾华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1998年第3期67-78,共12页
辽河外围盆地大多属晚中生代早期发育的裂谷断陷型盆地。总体上,这些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受以裂陷作用为主导的构造运动所控制,主要经历了裂谷发育和坳陷发育两个阶段的沉积作用,后者仅局限于开鲁盆地。在地质地球化学方面,外围盆地沉... 辽河外围盆地大多属晚中生代早期发育的裂谷断陷型盆地。总体上,这些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受以裂陷作用为主导的构造运动所控制,主要经历了裂谷发育和坳陷发育两个阶段的沉积作用,后者仅局限于开鲁盆地。在地质地球化学方面,外围盆地沉积构造复杂,多次遭受抬升剥蚀运动,地质构造运动所伴随的热历史复杂,曾有过多期较强的区域性火山活动,使该区烃源岩热成烃过程变得极为复杂,且大多数盆地属于狭小条状小型断陷盆地。近源粗碎屑发育,有机质中陆生高等植物所占比例较大。本次研究选择了开鲁盆地中最大的陆家堡坳陷,也是目前辽河外围盆地中油气资源潜力最好的地区之一,主要进行了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类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生油岩 干酪根 陆家堡坳陷 油矿床
下载PDF
辽河盆地牛心坨变质岩裂缝性储层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吉昌 罗玉庆 +1 位作者 陈和平 陈忠 《河南石油》 1998年第1期9-12,共4页
以辽河盆地牛心坨变质岩裂缝型潜山油藏为对象,在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基础之上,分析了储层构造裂缝分布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为该类油藏的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关键词 变质岩 裂缝性 储层 油藏勘探 辽河盆地 盆地
下载PDF
改善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合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苑丽 《小型油气藏》 2006年第4期38-39,共2页
用油层渗透率100×10^3 μm^2为上限,筛选出20个已开发低渗透区块,以欢北杜家台为例,在研究其开发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合理对策。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油田开发 注采系统 措施
下载PDF
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42
4
作者 刘吉余 郝景波 +1 位作者 伊万泉 张卫东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7,共3页
提高油藏描述的精度、确定剩余油的分布、改善开发效果的关键是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介绍一种研究油藏非均质性的新方法———流动单元研究方法。流动单元不仅具有相同(似)的沉积特征,而且具有相同(似)的流动特征。将流动单元的研... 提高油藏描述的精度、确定剩余油的分布、改善开发效果的关键是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介绍一种研究油藏非均质性的新方法———流动单元研究方法。流动单元不仅具有相同(似)的沉积特征,而且具有相同(似)的流动特征。将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分为2种,一种是岩心定性分析方法,另一种是修改的KozenyCarman方程方法,给出了流动单元研究的步骤。介绍了流动单元在储层评价、剩余油分布与预测、油藏数值模拟、渗透率解释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描述 地质模型 流动单元 剩余油 储层
下载PDF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类型 被引量:17
5
作者 母国妍 钟宁宁 刘宝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1-616,共6页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原油物性和族组成具有由深到浅、由凹陷中心向边缘,原油密度、粘度及含蜡量等逐渐增加,饱和烃含量降低,非烃+沥青质含量增高的特征。从原油饱和烃色谱实验分析来看,色谱面貌既有单峰型,又有双峰型;既有前峰,又有后峰型...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原油物性和族组成具有由深到浅、由凹陷中心向边缘,原油密度、粘度及含蜡量等逐渐增加,饱和烃含量降低,非烃+沥青质含量增高的特征。从原油饱和烃色谱实验分析来看,色谱面貌既有单峰型,又有双峰型;既有前峰,又有后峰型;既有光滑,又有锯齿型;还有降解型。色谱参数Pr/Ph比值南部普遍较北部高。从饱和烃色质分析来看,原油甾烷系列C27—C29规则甾烷以直线斜坡型为主,凹陷南部少数以C28规则甾烷占优势。综合原油的物理性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将该区原油按生源与成油环境划分成2大类,再根据成熟度与遭受的次生改造作用,将这2大类各划分3个亚类。这种以微观实验数据为依托,综合原油宏观特征的分类方法将为今后的油源对比研究及勘探预测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地球化学 成因类型 古近系 辽河西部凹陷 辽河断陷
下载PDF
横向测井资料识别碳酸盐岩裂缝方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罗少成 汪中浩 +3 位作者 宗会风 张爱华 耿丽 瞿建华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7年第3期241-245,共5页
世界上许多大油气田和高产油气井的油气都是来自碳酸盐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的裂缝是油气重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裂缝的预测和正确认识对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测井资料是其最基础和最重要的资料之一。然而在老油(气)田中... 世界上许多大油气田和高产油气井的油气都是来自碳酸盐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的裂缝是油气重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裂缝的预测和正确认识对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测井资料是其最基础和最重要的资料之一。然而在老油(气)田中,我们拥有的大量测井资料都属于老测井系列,如何利用这些资料进行裂缝的有效识别就变得很重要了。本文针对齐家务大中旺地区大多数井的资料为横向测井,采用岩心刻度测井方法来提取碳酸盐岩裂缝的测井响应特征,形成一个识别裂缝的标准。该标准应用于大中旺地区,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集层 横向测井 岩心刻度测井 识别 裂缝
下载PDF
用时深效应指数预测储层孔隙度——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段沙三中亚段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粤川 孟元林 +5 位作者 贺茹 孙洪斌 黄文彪 黄小龙 肖丽华 高建军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5期308-312,329,共6页
基于Sombra和Kiang提出的用时深效应指数TDI预测储层孔隙度的方法,在层序地层研究和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沉积微相储层TDI与实测孔隙度的相关模型,并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计算出待评价区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的TDI值,对辽河坳陷西部凹... 基于Sombra和Kiang提出的用时深效应指数TDI预测储层孔隙度的方法,在层序地层研究和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沉积微相储层TDI与实测孔隙度的相关模型,并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计算出待评价区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的TDI值,对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段沙三中亚段储层孔隙度进行了预测。与研究区已钻井实测孔隙度对比结果表明,在钻井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利用本文方法可以对填隙物含量大于10%一定范围储层的孔隙度进行预测。探讨了超压情况下TDI的计算,以期使利用TDI预测储层孔隙度的适用范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沉积微相 时深效应指数 孔隙度 预测
下载PDF
水平井在稠油老区应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德胜 张鹰 +1 位作者 赵春梅 王威 《河南石油》 1998年第2期11-13,共3页
用现场测试、选层注汽资料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辽河油田齐40块直井蒸汽吞吐后期油层剩余油分布。在此基础上,以经济指标为目标函数,重点对水平井与现有直井的组合方式、开采方式、注采参数方案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蒸汽吞吐阶段... 用现场测试、选层注汽资料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辽河油田齐40块直井蒸汽吞吐后期油层剩余油分布。在此基础上,以经济指标为目标函数,重点对水平井与现有直井的组合方式、开采方式、注采参数方案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蒸汽吞吐阶段,射孔井段上部油层剩余油饱和度为49.9%~52.3%,下部为54.7%~62.0%;水平井组注蒸汽开采的采收率较直井组可提高12.68%,热油比提高0.2627kg/k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水平井 数值模拟 开发方案
下载PDF
陆家堡凹陷上侏罗统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肖乾华 刘晓峰 孙素青 《河南石油》 1999年第1期10-13,25,共5页
陆家堡凹陷上休罗统是裂谷盆地断陷期的产物,相当于P.R.Vail提出的一个二级层序,可划分为三个层序边界(SBI、SBZtSB3)、两个三级层序(层序八层库四、研究认为:构造沉降和古地理背景是该区层序地层的主要控制因素,制约了各体系域... 陆家堡凹陷上休罗统是裂谷盆地断陷期的产物,相当于P.R.Vail提出的一个二级层序,可划分为三个层序边界(SBI、SBZtSB3)、两个三级层序(层序八层库四、研究认为:构造沉降和古地理背景是该区层序地层的主要控制因素,制约了各体系域发育规模和沉积组合特点.层序A可识别出低水位体系域、湖泊扩张体系域和湖泊收缩体系域,发育了该区主要的生储盖组合.层序B只由湖泊扩张体系域、湖泊收缩体系域组成,其湖泊扩张体系域是区域盖层和次要的源岩,湖泊收缩体系城虽然发育了良好的储层,但因缺乏区域盖层,只是次要目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家堡凹陷 晚侏罗世 层序地层 沉积组合 地层
下载PDF
水驱稀油油田经济开采年限确定方法研究
10
作者 郭秀文 《河南石油》 2002年第1期67-69,共3页
运用油田开发基本理论和大量的矿场资料,并且根据经济学投入产出平衡理论,在确定油田的经济极限含水率的基础上,得到油田的经济开采年限。在对有关参数进行详细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证实了提出的方法有较强的适用性。
关键词 注采平衡 操作成本 水驱油田开发 稀油油田 经济开采年限 经济极限含水率
下载PDF
储层孔隙度预测与有效天然气储层确定——以渤海湾盆地鸳鸯沟地区为例 被引量:19
11
作者 孟元林 王粤川 +4 位作者 牛嘉玉 孙洪斌 殷秀兰 肖丽华 高建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44,共3页
储层孔隙度主要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和控制。通过对不同沉积微相成岩强度指数与储层孔隙度之间关系的分析,建立了储层孔隙度预测模型。据此预测出渤海湾盆地鸳鸯沟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储层孔隙度主要介于5.0%~30.0%之间,... 储层孔隙度主要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和控制。通过对不同沉积微相成岩强度指数与储层孔隙度之间关系的分析,建立了储层孔隙度预测模型。据此预测出渤海湾盆地鸳鸯沟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储层孔隙度主要介于5.0%~30.0%之间,孔隙度大于5.8%的有效天然气储层分布于鸳鸯沟地区的斜坡带。储层孔隙度预测误差小于2.5%,其填隙物含量为1.0%~48.0%,平均为16.1%。因此该模型可用于填隙物含量较高的碎屑岩储层孔隙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孔隙度 预测 天然气 储集层 渤海湾盆地 古近纪
下载PDF
探井油层地球化学检测及实践 被引量:3
12
作者 戴鸿鸣 黄清德 +6 位作者 王海清 林峰 王顺玉 孙洪斌 马常星 李明阁 潘秀林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30-34,共5页
以辽河盆地滩海地区海南构造上新探井海南8井为实例,详细阐述了利用储层沥青饱和烃色谱特征、储层沥青含量和族组成特征检测油层和预测原油物理性质的地球化学方法,达到了在钻探过程中经济、快速地发现油层的目的,这一方法具有耗时... 以辽河盆地滩海地区海南构造上新探井海南8井为实例,详细阐述了利用储层沥青饱和烃色谱特征、储层沥青含量和族组成特征检测油层和预测原油物理性质的地球化学方法,达到了在钻探过程中经济、快速地发现油层的目的,这一方法具有耗时少、预测精度高和能在钻井过程中及时进行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井 油层 地球化学测井 盆地 油气藏勘探
下载PDF
各向异性渗透率油藏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月田 徐明旺 +2 位作者 彭道贵 张宏伟 董彬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5-300,共6页
建立三维三相各向异性油藏渗流数值模拟模型并应用于油藏开发.模型包含完全各向异性渗透率张量,采用十九点有限差分格式和全隐式迭代方法求解.可以描述不同区域不同主方向的各向异性渗透率分布,准确计算各向异性油藏内流体运动过程、剩... 建立三维三相各向异性油藏渗流数值模拟模型并应用于油藏开发.模型包含完全各向异性渗透率张量,采用十九点有限差分格式和全隐式迭代方法求解.可以描述不同区域不同主方向的各向异性渗透率分布,准确计算各向异性油藏内流体运动过程、剩余油分布和压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油藏 数值模拟 剩余油 开发调整
下载PDF
用于无酸值低活性原油油藏的ASP驱油体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红庄 罗幼松 +1 位作者 朱怀江 刘加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52-356,共5页
针对原油酸值为零的辽河油田曙光4714区块原油,进行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简称ASP)复合驱油的研究。从14种表面活性剂中优选出了两种与NaOH+Na2CO3混合碱和聚合物复配的ASP体系,可使油/水动态界面... 针对原油酸值为零的辽河油田曙光4714区块原油,进行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简称ASP)复合驱油的研究。从14种表面活性剂中优选出了两种与NaOH+Na2CO3混合碱和聚合物复配的ASP体系,可使油/水动态界面张力平衡值降至10-4mN/m;还研究了该配方体系与原油的乳化性能、长期稳定性,并作出了活性图;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在人造岩心上ASP体系可提高采收率20.6%,在人工充填天然油砂岩心上可提高采收率26.8%,采出液十几分钟后乳化现象消失,油/水彻底分离,界面清晰。本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无酸值低活性原油,ASP复合驱也具有较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 ASP驱油 零酸值原油 原油 油藏 低活性
下载PDF
冷东-雷家地区复杂陡坡带砾岩稠油油藏成油条件及分布模式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一伟 方朝亮 +1 位作者 谭时勇 崔磷典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59-170,共12页
辽河西部箕状凹陷陡坡带砾岩稠油油藏的发现是我国东部近几年在油气勘探上的重要突破之一。本文应用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地震地层学、石油地质学理论在综合分析工区内地层、构造、沉积微相、储层、流体性质及油藏地质特征基础上,总结... 辽河西部箕状凹陷陡坡带砾岩稠油油藏的发现是我国东部近几年在油气勘探上的重要突破之一。本文应用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地震地层学、石油地质学理论在综合分析工区内地层、构造、沉积微相、储层、流体性质及油藏地质特征基础上,总结出砾岩稠油油藏的形成除具备一般成油条件外,有利储集相带与断块、断鼻的最佳迭置以及构造单元和断裂带对油气富集控制明显,进而阐明了重质稠油的地质成因。根据原油性质及成熟度,结合圈闭成因,本区油气藏分为低成熟正常原油断块-岩性油藏、低成熟重质稠油断块-岩性油藏、低成熟重质稠油断块油藏三类;综合考虑烃类成熟度和次生稠变,重质稠油藏可分为次生运移型和底水氧化型两种,并总结了各类油藏地质特征,在研究砾岩稠油油藏分布规律基础上,探讨了油藏分布序列,建立本区油藏分布模式。对今后高效勘探开发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指出了有利含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西斜坡 砾岩油气藏 稠油油藏 油气藏形成 油气藏类型 油气藏分布
下载PDF
砂泥岩储集层孔隙度模型建立的几种方法 被引量:11
16
作者 罗少成 宗会风 +1 位作者 张爱华 耿丽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6年第10期118-120,共3页
孔隙度是原油储量评估和油田开发生产方案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如何准确、快速地建立孔隙度模型是从事测井解释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基于孔隙度参数的重要性,本文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二区和肯基亚克油田建立孔隙度模型的几种常用的方法。
关键词 孔隙度模型 测井 方法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参数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继红 程翘楚 +1 位作者 陈喜玲 李理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4-98,共5页
大庆油田经过聚合物驱后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存在水驱控制程度低、层间矛盾大等问题。为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改善大庆油田注采开发现状,在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N5试验区开展了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参数优... 大庆油田经过聚合物驱后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存在水驱控制程度低、层间矛盾大等问题。为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改善大庆油田注采开发现状,在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N5试验区开展了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参数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聚驱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采用小段塞多轮次的段塞提高采收率效果优于大段塞少轮次的段塞;最佳组合的段塞为凝胶(0.02PV)+聚合物(0.03PV),共计注入11轮次,注入总量为0.55PV;经过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后,其阶段采收率可在聚驱基础上提高10%左右,说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方法具备进一步开发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凝胶 聚合物 交替注入 参数优化
下载PDF
不同类型油藏产量预测方法优选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秀文 许宁 《河南石油》 2001年第3期20-22,共3页
合理而准确地预测油田(区块)未来产量,是实现原油产量稳定发展及制定减缓产量递减合理对策的重要基础。文中以辽河油区不同的油品性质和开发特点为基础,经实例分析,优选出一套适合具体油藏条件的产量预测方法,希望对兄弟油田的产... 合理而准确地预测油田(区块)未来产量,是实现原油产量稳定发展及制定减缓产量递减合理对策的重要基础。文中以辽河油区不同的油品性质和开发特点为基础,经实例分析,优选出一套适合具体油藏条件的产量预测方法,希望对兄弟油田的产量预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预测 油藏模型 递减 原油
下载PDF
内蒙古东南部开鲁盆地龙湾筒九佛堂组火山岩地质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迟广城 邹耀辛 +1 位作者 董庆勇 周超 《辽宁地质》 1999年第2期103-104,共2页
开鲁盆地为陆相火山岩盆地。勘探结果表明,在陆相火山岩盆地中获得了工业油流,为寻找石油油藏开辟了新途径。龙湾筒凹陷的火山岩以火山熔岩、火山碎屑沉积岩为主,根据岩石特征,可划分为三种岩相:溢流相、火山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 开鲁盆地为陆相火山岩盆地。勘探结果表明,在陆相火山岩盆地中获得了工业油流,为寻找石油油藏开辟了新途径。龙湾筒凹陷的火山岩以火山熔岩、火山碎屑沉积岩为主,根据岩石特征,可划分为三种岩相:溢流相、火山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溢流相以熔岩为主,包括安山岩、粗面岩、粗安岩、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火山爆发相岩石包括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火山沉积岩相岩石包括凝灰质砂岩、凝灰质泥岩。依据火山岩相划分,结合火山岩测井和地震反射特征,对龙湾筒凹陷火山岩纵向上的变化和平面上的展布进行了讨论,特别是对储集性能好的溢流相岩石进行了圈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开鲁盆地 火山岩 地质特征 油藏
下载PDF
地层评价随钻测井仪的新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连山 佟荣艳 《石油仪器》 1995年第4期193-197,共5页
为了控制钻头在水平地层中的位置,钻出更好产能的井眼和油田,BakerHughesINTEQ公司的地层评价随钻测井仪(FEMWD)采用导向钻具定向通过水平储层。这样,人们第一次能对钻具组合进行实时监测,从而更好地导向穿过薄层和复杂地层,而... 为了控制钻头在水平地层中的位置,钻出更好产能的井眼和油田,BakerHughesINTEQ公司的地层评价随钻测井仪(FEMWD)采用导向钻具定向通过水平储层。这样,人们第一次能对钻具组合进行实时监测,从而更好地导向穿过薄层和复杂地层,而不是按预先设计的井眼轨迹钻井。同时,采用目前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用PC机就可有效地消除仪器在不利条件下产生的异常响应,为评价油井应变规划、FEMWD测井和钻井系统设计,随钻测定油井轨迹及准确评价储层特征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评价 随钻测井仪 计算机 测井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