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现今地温场及热历史的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永新 冯殿生 +1 位作者 汪集旸 吴铁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7-202,共6页
依据 10口系统测温井数据和 6 1块岩石热导率测试结果 ,计算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 10个高质量的大地热流数据 ,并在此基础上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 (Ro)资料对该区的热历史进行了恢复 .结果表明 :东部凹陷下第三系平均地温梯度为 36 .5℃ k... 依据 10口系统测温井数据和 6 1块岩石热导率测试结果 ,计算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 10个高质量的大地热流数据 ,并在此基础上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 (Ro)资料对该区的热历史进行了恢复 .结果表明 :东部凹陷下第三系平均地温梯度为 36 .5℃ km ,岩石平均热导率为 1.6 6 7W (m·K) ,热流密度变化于 49.5~ 70 .0mW m2 之间 ,平均为5 8.0mW m2 ;东部凹陷热流呈现古热流高现今热流低的变化特征 ,从沙三期到东营期 ,古热流值是逐渐增大的 ,到东营期末达到最大值 ,晚第三纪至现今表现为持续冷却 ;构造沉降史分析显示 ,盆地经历了早期的裂谷阶段 ( 43~2 5Ma)和后期的热沉降阶段 .盆地现今较低的大地热流和较高的古热流及典型的裂谷型构造沉降样式为东部凹陷的构造 -热演化提供了重要认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东部凹陷 大地热流 热史恢复 构造-热演化
下载PDF
FL调剖剂的研制及其在辽河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庆旺 王中国 +2 位作者 范振中 雒贵明 才潜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5-97,共3页
:针对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 80℃地层 ,优选出以聚丙烯酰胺和木质素磺酸盐的缩聚产物为主体剂 ,苯酚和六次甲基四胺为交联剂的聚合物调剖剂 .根据极差理论 ,选用L9(34)正交表 ,得到的最佳配方 :PS的质量分数为 0 .6 % ,六次甲基四胺的质... :针对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 80℃地层 ,优选出以聚丙烯酰胺和木质素磺酸盐的缩聚产物为主体剂 ,苯酚和六次甲基四胺为交联剂的聚合物调剖剂 .根据极差理论 ,选用L9(34)正交表 ,得到的最佳配方 :PS的质量分数为 0 .6 % ,六次甲基四胺的质量分数为 0 .4% ,苯酚的质量分数为 0 .2 % ;在pH为 4的条件下 ,该调剖剂的成胶时间为 10~ 40h ,最终凝胶强度大于 10 0Pa·s ,矿化度、酸碱度对其成胶时间及凝胶强度基本没有影响 .岩心实验表明 ,岩心的堵塞率大于 99% ,单位长度岩心的突破压力大于 0 .9MPa cm .当 2口井分别注入 10 0m3 d后 ,注水压力分别提高 2 .9MPa和 3.2MP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木质素磺酸盐 调剖剂 缩聚物 注水井
下载PDF
辽河盆地右行走滑构造运动新证据——基于岩样显微扫描电镜实验结果 被引量:9
3
作者 单家增 孙红军 +5 位作者 肖乾华 汪道京 许坤 刘晓峰 申大媛 孙素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93-798,共6页
依据 76块岩样显微扫描电镜实验结果 ,报道辽河盆地早第三系东营期右行走滑构造运动的重要地质证据 .认为辽河盆地早第三系东营期发生过右行走滑构造运动 ,裂谷后的右行走滑构造运动导致早期拉张断层系可以重新运动 ,并形成新的断层系 ... 依据 76块岩样显微扫描电镜实验结果 ,报道辽河盆地早第三系东营期右行走滑构造运动的重要地质证据 .认为辽河盆地早第三系东营期发生过右行走滑构造运动 ,裂谷后的右行走滑构造运动导致早期拉张断层系可以重新运动 ,并形成新的断层系 .研究成果表明 ,右行走滑构造运动是辽河盆地复杂构造演化史中的主要地质事件之一 ,有效地控制了盆地中的断裂体系的格局 .早第三系东营期右行走滑构造运动 ,影响和控制了盆地中油气的运移和聚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走滑构造运动 岩样 显微扫描电镜实验 油气运移 构造形迹
下载PDF
辽河盆地天然气中重烃异常富集重碳同位素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践发 陈振岩 +3 位作者 季东民 于深 赵长虹 王先彬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8,共4页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是判识天然气成因类型、进行气源对比、估算天然气的成熟度和确定天然气是否被次生改造等的有效地球化学手段。通常认为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源岩的母质类型和热演化程度的影响...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是判识天然气成因类型、进行气源对比、估算天然气的成熟度和确定天然气是否被次生改造等的有效地球化学手段。通常认为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源岩的母质类型和热演化程度的影响,乙烷、丙烷等重烃碳同位素组成主要决定于源岩有机母质的碳同位素组成,同时也明显地受热演化程度的影响。在辽河盆地发现一类碳同位素组成异常的天然气。这类天然气是分布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桃园地区和黄金带地区的部分浅层天然气,其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1值为-44‰~-40‰,乙烷δ13C2值为-13‰~-6.6‰,丙烷δ13C3值-6.1‰~+3.3‰,该类天然气的乙、丙烷异常富集重碳同位素,到目前为止在天然气藏中还是首次发现。根据地球化学资料和地质背景分析认为这天然气应是未成熟阶段的生物气或低成熟阶段的生物-热催化过度带气经过细菌氧化后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碳同位素 细菌氧化气 重烃异常
下载PDF
辽河断陷盆地西部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牙形石生物地层 被引量:4
5
作者 董熙平 郝维城 +5 位作者 王仁厚 魏喜 赖维成 张英 韩琦 鲁颖淮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7-312,337-339,共16页
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古潜山顶部地层的时代 ,自 70年代末期以来 ,一直被认为属于中、上元古代。本文通过在总面积为 60 0 km2 的西部凹陷中段系统、详尽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 ,并结合疑源类、小壳化石以及岩石地层学资料 ,确认研究区... 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古潜山顶部地层的时代 ,自 70年代末期以来 ,一直被认为属于中、上元古代。本文通过在总面积为 60 0 km2 的西部凹陷中段系统、详尽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 ,并结合疑源类、小壳化石以及岩石地层学资料 ,确认研究区内古潜山顶部地层的时代主要为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中、上元古代地层在研究区内虽然存在 ,但分布极其局限。从而 ,彻底改变了2 0年以来对该地区古潜山地层划分和对比上的传统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 晚寒武世 早奥陶世 辽河断陷西部
下载PDF
辽河断陷东部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牙形石生物地层 被引量:7
6
作者 董熙平 郝维城 +3 位作者 王仁厚 魏喜 张放 李岩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9-228,共10页
根据王参 1井和界 3井所产的牙形石动物群的分析 ,讨论了辽河断陷东部存在晚寒武世长山组 ;早奥陶世下马家沟组和冶里组的地层 ,与国内外有关的地区进行了对比。同时 ,以实例说明了仅仅根据岩性和电性划分出的晚寒武世凤山组、崮山组 ,... 根据王参 1井和界 3井所产的牙形石动物群的分析 ,讨论了辽河断陷东部存在晚寒武世长山组 ;早奥陶世下马家沟组和冶里组的地层 ,与国内外有关的地区进行了对比。同时 ,以实例说明了仅仅根据岩性和电性划分出的晚寒武世凤山组、崮山组 ,中寒武世张夏组以及早奥陶世上马家沟组、亮甲山组层尚需进一步的系统的牙形石生物地层工作来核实或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 生物地层 晚寒武世 早奥陶世 辽河断陷东部
下载PDF
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及储层地质模型——以辽河断陷锦91块于楼油层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继芬 田芳 吴宫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13,共3页
应用辽河断陷盆地锦91块于楼油层的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采用过程沉积学方法,进行了沉积学研究。将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主体水道、近端砂坝、远端砂坝、砂坝间及前缘重力流沉积等5种沉积微相。主体水道以砂砾岩、含砾砂岩为主... 应用辽河断陷盆地锦91块于楼油层的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采用过程沉积学方法,进行了沉积学研究。将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主体水道、近端砂坝、远端砂坝、砂坝间及前缘重力流沉积等5种沉积微相。主体水道以砂砾岩、含砾砂岩为主,呈正粒序。近端砂坝以含砾砂岩、砂岩为主,与远端砂坝一起构成反粒序。远端砂坝为砂岩、泥岩互层,整体向上变粗。砂坝间沉积以泥岩为主,可夹薄砂层。重力流沉积的典型特征为粗粒砂,砾质沉积物夹在厚层泥质沉积物中。在微相类型及其特征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及反映储层空间配置关系的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式 储层 地质模型 断陷盆地 油层 油气藏
下载PDF
辽河盆地煤系地层中特高含量的二萜类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妥进才 王先彬 +3 位作者 陈践发 郭克园 陈振岩 朴明植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85-290,共6页
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煤系烃源岩中检出了特高含量的海松烷,脱氢松香烷等三环二萜烷和扁枝烷等四环二萜烷类化合物,此外还检测到了奥利烯、乌散烯等罕见的三萜类。上述三类化合物尽管出现在同一套地层中,但它们的主要来... 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煤系烃源岩中检出了特高含量的海松烷,脱氢松香烷等三环二萜烷和扁枝烷等四环二萜烷类化合物,此外还检测到了奥利烯、乌散烯等罕见的三萜类。上述三类化合物尽管出现在同一套地层中,但它们的主要来源并不完全相同,其中三环二萜和四环二萜类分别以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为主要来源,而五环三萜类则主要来源于被子植物。说明辽河盆地下第三系沙三段煤系地层中母质输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煤系地层 三环二萜烷 四环二萜烷
下载PDF
采油节能措施及应用管理
9
作者 王浩 《化工管理》 2017年第33期152-,共1页
石油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为提高采油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必须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并要加强应用管理,最终实现采油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的降低。油田企业是我国的能源消耗大户,油田企业实现节能... 石油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为提高采油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必须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并要加强应用管理,最终实现采油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的降低。油田企业是我国的能源消耗大户,油田企业实现节能、降耗、减排,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提出了几条有效的采油节能措施,并探讨了加强应用管理的方式方法,望可以为推动我国石油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工程 节能降耗 应用管理
下载PDF
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性对重排甾烷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60
10
作者 朱扬明 张春明 +3 位作者 张敏 梅博文 金迪威 肖乾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03-108,共6页
陆东凹陷上侏罗统生油岩样品饱和烃色质分析表明,重排甾烷随井深出现含量下降的逆转现象,表明热演化不完全是这类化合物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重排甾烷的分布与岩石中的粘土矿物组成关系也不密切,意味着各种粘土矿物的酸性催化作用无... 陆东凹陷上侏罗统生油岩样品饱和烃色质分析表明,重排甾烷随井深出现含量下降的逆转现象,表明热演化不完全是这类化合物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重排甾烷的分布与岩石中的粘土矿物组成关系也不密切,意味着各种粘土矿物的酸性催化作用无明显差别。经研究发现,重排甾烷的形成与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性有关。在Pr/Ph小于0.5的缺氧强还原地层中由于甾烯碳骨架的酸性重排作用受到抑制,因而所形成的重排甾烷很少;随Pr/Ph增加,沉积环境变为弱氧化—氧化时,重排甾烷含量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排甾烷 沉积环境 氧化还原 成熟度 油矿床
下载PDF
沉积微相测井资料神经网络判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唐为清 郭荣坤 +3 位作者 王忠东 王红 罗安银 毋学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81-585,共5页
不同的沉积微相可以由不同的相标志组合识别 ,相标志与沉积微相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神经网络通过许多基本处理单元间并行的相互作用建立。沉积微相相标志既可以由地质资料的观察、岩芯分析直接获得 。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沉积微相 相标志 复杂岩性 测井资料 地质资料 岩芯分析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断层侧向封闭性与垂向封闭性关系分析 被引量:31
12
作者 付广 李凤君 白明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9,共4页
本文在深入研究断层侧向、垂向封闭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两者之间相互联系,但要受一定地质条件的制约。当砂泥对接形成侧向封闭时,断层在垂向上也是封闭的;当断裂填充物构成侧向封闭,断层... 本文在深入研究断层侧向、垂向封闭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两者之间相互联系,但要受一定地质条件的制约。当砂泥对接形成侧向封闭时,断层在垂向上也是封闭的;当断裂填充物构成侧向封闭,断层在垂向上也应是封闭的;当泥岩涂抹形成侧向封闭时,断层在垂向上能否形成封闭,关键取决于断裂填充物的封闭性,如果断裂填充物封闭,断层在垂向上也封闭,反之则开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侧向封闭性 垂向封闭性 油气地质
下载PDF
钻井噪声与振动对草鱼摄食和生长转换效率的影响——Eggers胃含物法在现场模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耀 赵俊 +4 位作者 姜尚亮 宋云利 张德华 陈聚法 袁有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153-2158,共6页
研究首次将 Eggers胃含物法应用于钻井噪声与振动污染对草鱼影响特征的现场模拟实验中。结果主要阐明 :( 1 )钻井噪声与振动的污染特征 ,定量描述了污染源距离与钻井噪声或振动等效声级之间的关系 ;( 2 )草鱼排空率实验中 ,消化道内含... 研究首次将 Eggers胃含物法应用于钻井噪声与振动污染对草鱼影响特征的现场模拟实验中。结果主要阐明 :( 1 )钻井噪声与振动的污染特征 ,定量描述了污染源距离与钻井噪声或振动等效声级之间的关系 ;( 2 )草鱼排空率实验中 ,消化道内含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 St=4 .997e- 0 .3 2 0 2 t,瞬时排空率为 Rt=0 .32 0 2 g W· W/ ( kg· h)。 ( 3)钻井噪声与振动污染对草鱼最大摄食量、生长和生长转换效率均有显著影响 ,但影响程度却有所差别。 ( 4 )草鱼摄食、生长均随钻井噪声与振动强度增大呈减小趋势 ;其中摄食量较为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食 生长转换效率 草鱼 噪声 振动 钻井 石油工业
下载PDF
开发低煤阶煤层气的新型径向水平井技术 被引量:32
14
作者 鲜保安 夏柏如 +3 位作者 张义 肖乾华 曹立刚 陈兆山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29,共5页
低煤阶煤层具有机械强度低、渗透率较高、内生裂隙发育的特点。为提高低煤阶煤层气开发效率,提出首先钻径向水平井眼,依靠多条水平井眼沟通煤层内裂隙,再根据储层条件优化水力压裂改造措施,在煤层形成的主裂缝,通过变排量措施扩展和沟... 低煤阶煤层具有机械强度低、渗透率较高、内生裂隙发育的特点。为提高低煤阶煤层气开发效率,提出首先钻径向水平井眼,依靠多条水平井眼沟通煤层内裂隙,再根据储层条件优化水力压裂改造措施,在煤层形成的主裂缝,通过变排量措施扩展和沟通更多的内生微裂隙,以提高单井产量。为解决多井眼井底可能出砂多的问题,提出优先采用螺杆泵或电潜螺杆泵排采工艺。从阜新刘家区块和珲春盆地煤层地质条件与目前现场应用现状出发,探讨了径向水平井技术与水力压裂联合作业的可行性,提出优化两个区块的径向水平井眼布孔方式,将欠平衡钻井和"边喷边洗"的喷射技术结合,并改进常规的水力压裂改造措施,实现径向水平井技术与水力压裂改造措施有机结合,以充分发挥这两种技术的不同优势,形成一体化的煤层气开采技术。通过对径向水平井与压裂改造工艺技术的改进与联合,为低煤阶煤层气开采提供了又一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径向水平井 阜新刘家区块 珲春盆地 水力压裂
下载PDF
国内外气体型钻井流体应用技术的发展状况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纶 魏武 +2 位作者 许期聪 李道芬 刘榆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9期10-13,共4页
气体钻井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随着欠平衡钻井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它是欠平衡钻井技术的提高和完善,是钻井工程的进步。采用气体钻井技术主要解决了提高机械钻速、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井漏等重大钻井难题,并成为发现低压低产储层、保护... 气体钻井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随着欠平衡钻井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它是欠平衡钻井技术的提高和完善,是钻井工程的进步。采用气体钻井技术主要解决了提高机械钻速、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井漏等重大钻井难题,并成为发现低压低产储层、保护油气层、提高油气产量的重要手段。介绍了国内外钻井用气体型流体的分类、应用情况,并对不同钻井条件下气体类型的选择及使用原则进行了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气体型流体 气基流体 钻井液体系分类 综述
下载PDF
高凝油渗流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田乃林 张丽华 范增安 《断块油气田》 CAS 1996年第3期33-37,共5页
选择2块人造岩心和2块取自于沈北油田的天然岩心,分别在不同条件下饱和地层水,进行了油驱水实验,实验用油具有较高的含蜡量和凝固点;由实验观察可知,温度是决定高凝油渗流特性的决定性因素,当温度高于反常点时,原油呈牛顿流体,... 选择2块人造岩心和2块取自于沈北油田的天然岩心,分别在不同条件下饱和地层水,进行了油驱水实验,实验用油具有较高的含蜡量和凝固点;由实验观察可知,温度是决定高凝油渗流特性的决定性因素,当温度高于反常点时,原油呈牛顿流体,粘度在整个渗流过程不变,反之则呈非牛顿流体,粘度对温度非常敏感,随温度降低,原油粘度升高,油相渗透率和驱油效率降低,在析蜡前后,变化尤为明显;高凝油的渗流特征还受压力梯度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开发高凝油油藏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蜡原油 渗流 流变性 油田 高凝油
下载PDF
超细水泥用于油田封堵作业 被引量:15
17
作者 万贵春 陈铁铮 +1 位作者 王得金 辛贵芝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2,共2页
G级油井水泥颗粒粒径较大,限制了其在某些特殊作业中的应用。通过调整G级水泥熟料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生产出一种新型的超细水泥,该超细水泥平均粒径小于5μm,最大不超过10μm。能够渗入到常规水泥达不到的区域。室内对超细水泥浆不... G级油井水泥颗粒粒径较大,限制了其在某些特殊作业中的应用。通过调整G级水泥熟料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生产出一种新型的超细水泥,该超细水泥平均粒径小于5μm,最大不超过10μm。能够渗入到常规水泥达不到的区域。室内对超细水泥浆不同水灰比下流动度与析水量的变化、流变性、不同添加剂加量下水泥浆性能、温度对初凝时间的影响等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在45℃时超细水泥用于堵水作业的最佳配比:水灰比为1.3:1,添加剂加量为2%,此时水泥浆具有较强稳定性和较好流动性,初凝时间约为5h、抗压强度为4.21 MPa,可满足现场注入要求。在大庆油田采油八厂18井进行超细水泥堵水报废作业,获得了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水泥 堵水 凝结时间 水灰比 封堵作业 油井
下载PDF
青海共和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油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孟元林 肖丽华 +1 位作者 侯创业 张庆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30-637,共8页
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在早白垩世处于挤压为主的构造环境,但共和地区处于伸展的构造环境,发育了巨厚的下白垩统湖相沉积。我们首次在共和盆地下白垩统发现了一套258.15m 厚的烃源岩。这一发现改变了以往西北白垩系烃源岩仅分布... 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在早白垩世处于挤压为主的构造环境,但共和地区处于伸展的构造环境,发育了巨厚的下白垩统湖相沉积。我们首次在共和盆地下白垩统发现了一套258.15m 厚的烃源岩。这一发现改变了以往西北白垩系烃源岩仅分布在祁连-秦岭以北的观点, 这对于研究我国西北地区白垩系烃源岩的分布和油气田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共和盆地下白垩统从下到上分为万一段、万二段、万三段、万四段。万一段和万四段是炎热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红色沉积, 基本没有生烃能力。万二段烃源岩是一套炎热潮湿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浅湖-半深湖相沉积,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达到了中到好烃源岩的丰度标准, 干酪根类型以Ⅰ2 型为主。该烃源岩在K2 早期(90.01Ma) 进入生油门限, 开始生油, 从K2 晚期(74.11Ma) 以来,一直处于大量生油的成熟阶段。下白垩统万三段沉积时期, 水体时深时浅, 暗色泥岩和红色泥岩交替出现。暗色泥岩属于中等烃源岩, 其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它在晚白垩世 (78.02Ma) 进入生油门限, 但一直到第四纪 (1.5Ma) 才进入大量生油的成熟阶段。共和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发育, 具有形成中小型油气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地球化学 生油意义 油气田 油气形成
下载PDF
钻井噪声与振动对鲤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耀 宋云利 +4 位作者 赵俊 陈聚法 袁有宪 姜尚亮 张德华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62-68,共7页
采用剪鳍标记法 ,现场模拟测定了钻井噪声与振动对鲤鱼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钻井噪声与振动对鲤鱼生长有显著影响 ,其临界等效噪声级和振动级约为 83.9d B和 89.7d B,影响域径约为 9m;污染持续时间、体重和群居行为等生态因素 ,... 采用剪鳍标记法 ,现场模拟测定了钻井噪声与振动对鲤鱼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钻井噪声与振动对鲤鱼生长有显著影响 ,其临界等效噪声级和振动级约为 83.9d B和 89.7d B,影响域径约为 9m;污染持续时间、体重和群居行为等生态因素 ,能显著改变钻井噪声与振动对鲤鱼生长的污染效应 ;由于在污染消失后鲤鱼生长率能迅速恢复 ,这说明钻井噪声与振动对鲤鱼的影响是可逆的 ,并未产生器质性损伤。因此 ,用非听觉系统激起反应解释钻井噪声与振动对鲤鱼的影响机制可能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鲤鱼 钻井噪声 钻振振动 环境污染 现场模拟法
下载PDF
烃源岩二次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晓庆 金强 +3 位作者 王秀红 林腊梅 王娟 王婷婷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0,共3页
二次生烃是目前油气生成过程研究的热点。热模拟实验是探索油气形成机制、重现油气生成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文中简单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热模拟实验方法及优缺点,重点阐述了烃源岩二次生烃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实验条件和成熟度,并指出烃源岩... 二次生烃是目前油气生成过程研究的热点。热模拟实验是探索油气形成机制、重现油气生成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文中简单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热模拟实验方法及优缺点,重点阐述了烃源岩二次生烃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实验条件和成熟度,并指出烃源岩二次生烃热模拟实验方法应着重考虑加水、加催化剂、程序升温等条件,还要采用轻烃和碳同位素组成分析技术来研究天然气的成因、二次生烃机理和高成熟烃源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二次生烃 热模拟方法 实验条件 成熟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