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社区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 1
-
-
作者
张帆
曹平
-
机构
达川区文化馆
达川区实验小学
-
出处
《湛江文学》
2024年第3期0144-0146,共3页
-
文摘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尤为重要。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如何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有效传承与发展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重大课题。文章简要分析了社区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并针对在社区文化建设中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意义进行了深入探究,提出了社区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路径,以期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
关键词
社区文化建设
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
分类号
D412.65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
题名浅析“麻柳石工号子”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夏义龙
-
机构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文化馆
-
出处
《民族音乐》
2014年第6期42-43,共2页
-
文摘
达州市达川区麻柳镇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东接开江县,西连达川区大风乡,南与宣汉县毗邻,北与达川区景市镇相连,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镇,素有春申君故里之称。境内四面环山,中间一片小平原,风光秀美,号称川东小江南。麻柳石工号子的历史源起麻柳境内四周多山,山上多石,且石质优良。住在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多以打石为生,家家户户几乎都有石匠。
-
关键词
石工号子
达川
大巴山南麓
四川省东北部
大风乡
西连
小江南
四面环山
春申君
打石
-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
-
题名“麻柳石工号子”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探微
- 3
-
-
作者
夏义龙
-
机构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文化馆
-
出处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14年第11期39-41,共3页
-
文摘
达州市达川区麻柳镇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东接开江县,西连达川区大风乡,南与宣汉县毗邻,北与达川区景市镇相连,面积49.4平方公里,人口4.8万人,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镇,素有“春申君故里”之称。境内四面环山,中间一片小平原,风光秀美,号称“川东小江南”。
-
关键词
艺术特征
文化内涵
号子
东北部
四川省
达州市
大巴山
开江县
-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
-
题名浅析舞蹈作品中服装文化的重要性
- 4
-
-
作者
曹雪耘
-
机构
达川区文化馆
-
出处
《艺术大观》
2019年第26期0217-0217,共1页
-
文摘
舞蹈艺术作品的呈现,离不开服装这项艺术表现形式,服装文化在舞蹈艺术作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服装文化能够彰显我国不同民族的风俗文化特色,能够展现我国悠久历史长河中的色彩,能够对舞蹈人物形象的表现和人物性格等产生影响,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舞蹈作品中的意境,带给观众无数审美体验。
-
关键词
舞蹈作品
服装文化
重要性
-
分类号
J
[艺术]
-
-
题名浅谈架子鼓在不同音乐体裁中的作用
被引量:3
- 5
-
-
作者
万江
-
机构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文化馆
-
出处
《艺术评鉴》
2018年第6期61-62,共2页
-
文摘
架子鼓作为目前音乐流行音乐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打击乐器,它本身不仅具有较强节奏感的特点,在情感抒发和表达上也独具特色,具有其他乐器没有的绝对优势。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国之间的交流频繁,音乐作为一种动感抒情方式,在交流同时各种乐器和音乐之间的结合也越来越频繁且种类方式多样。架子鼓作为电声乐队中被广泛应用的重要乐器,在目前发展局势中与多重体裁、不同风格和特色各异的乐器中互相融合、碰撞,开创了当下流行音乐的新纪元。针对架子鼓在不同音乐体裁中的作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将有助于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和架子鼓的广泛应用。
-
关键词
架子鼓
音乐体裁
电声乐队
作用
-
分类号
J625.9
[艺术—音乐]
-
-
题名巴山石工号子及其艺术特征
- 6
-
-
作者
邓寿剑
-
机构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文化馆
-
出处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14年第9期40-45,共6页
-
文摘
巴山石工号子是产生于四川达县的麻柳、大树,四川开江县的新宁、任市,流传于达县和开江县全境的一种典型的巴山原生态无伴奏劳动山歌。
巴山石工号子同其它劳动号子一样,最初产生于石工劳动之中,人们从陡峭的山崖上将石头开采下来,打磨成修房造屋、铺路架桥等建设需要的石料,在艰苦的劳动过程中就形成了一定的劳动语言——石工号子。石工们边吼着号子边干活,既省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增添了劳动的乐趣,丰富了石工的文化娱乐生活。
-
关键词
劳动号子
艺术特征
山石
文化娱乐生活
劳动过程
工作效率
开江县
原生态
-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
-
题名中国当代绘画中的“影像呈现”
- 7
-
-
作者
唐雄英
-
机构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文化馆
-
出处
《河北画报》
2022年第4期46-48,共3页
-
文摘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丰富的视觉传媒和流行图像充斥在人们的视觉和生活当中,影像以迅猛之势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视觉习惯和思维模式。同时,在艺术领域,它也改变了艺术家的创作模式和表现方式,艺术家可以利用照相机或网络更广泛地收集素材,利用影像资源进行艺术创作已成为当代绘画中非常普遍的创作方式。当然,艺术家对影像资源的利用并不是一味地模仿和照搬原图像,而是在绘画中对影像元素有选择地加以运用,以完成对影像利用和再创造的过程,艺术家在借用影像元素对绘画语言进行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色彩的单纯化处理、人物造型的个性化表现、影像化的光线处理、模糊表现技法的运用以及对特殊影像视觉效果的模仿等形式,使绘画和影像在语言表达上得到更好的融合和渗透。中国当代绘画在影像元素的介入之后,虽然同样采用传统架上绘画的形式,但在语言和观念表达以及叙事方式等方面有别于传统架上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颠覆了传统绘画的审美标准和表现模式,同时,改变了人们对待绘画的态度和观看方式,使绘画在边界和范围上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扩展和延伸,促进了艺术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发展,并为绘画在众多非架上艺术形式的挑战和冲击下,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和道路。
-
关键词
影像
“影像呈现”
当代绘画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