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州市中心医院搞好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利华 严晓英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年第18期1433-1433,1436,共2页
目的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加强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确保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到100%。方法建立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 目的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加强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确保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到100%。方法建立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流程及传染病报告管理办法,明确相关各类人员职责和传染病疫情报告考核奖惩制度。结果通过上述方法,全院杜绝了传染病疫情的漏报、迟报,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结论提高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领导重视是关键,明确责任是前提,狠抓落实是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报告 医院 环节控制
下载PDF
达州市通川区城区2004~2009年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 被引量:7
2
作者 严晓英 陈利华 孙英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年第15期1142-1143,1145,共3页
目的初步了解达州市通川区儿童计划免疫现状,评价2004~2009年报告接种率情况,为加强计划免疫工作,有效提高预防接种质量提供依据,为指导本区农村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查通川区城区、西外、北外、南... 目的初步了解达州市通川区儿童计划免疫现状,评价2004~2009年报告接种率情况,为加强计划免疫工作,有效提高预防接种质量提供依据,为指导本区农村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查通川区城区、西外、北外、南外四个片区,按《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的方法进行接种率评价,连续抽查6年。结果全区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DPT)、麻疹疫苗(MV)全程接种率在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年调查中分别为83.9%、84.4%、87.2%、89.4%、92.2%、93.9%;各单苗接种率由2004的86.7%提高到2009的97.5%;乙肝疫苗(HBV)6年的种率分别为92.8%、93.3%、94.4%、95%、97.2%、97.8%;建卡率、建证率和卡疤率也提高到97%左右。结论本地区儿童计划免疫仍保持着工怍的连续性并将儿童接种率维持在一定水平,各指标逐年提高,到2009都达到了或接近了97%,但还存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免疫 接种率 调查
下载PDF
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医院传染病管理 被引量:2
3
作者 蒋鸿 何丹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9期22-22,共1页
为了更好地加强医院传染病管理、优化传染病报病流程以及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我院自2013年11月起,启用医院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l]。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传染病管理规范化、疫情报告电子化,提高了医院传染病管理水平,尤其是提高了... 为了更好地加强医院传染病管理、优化传染病报病流程以及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我院自2013年11月起,启用医院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l]。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传染病管理规范化、疫情报告电子化,提高了医院传染病管理水平,尤其是提高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利于疫情信息的分析、利用和反馈[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网络技术 应用 医院 传染病 疫情报告质量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规范化 疫情信息 准确性 完整性 电子化 优化 流程 反馈
下载PDF
超早期康复干预对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何丹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干预对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出生时胎龄为30~36孕周的早产儿120例(除外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早产儿均安置于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并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早产儿在常...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干预对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出生时胎龄为30~36孕周的早产儿120例(除外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早产儿均安置于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并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早产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生命体征稳定后即给予超早期干预模式治疗。早产儿出院后,对照组由家长按照本研究制定的早期教育计划对早产儿进行早期教育;对照组则在早期教育基础上,继续按照超早期干预模式对早产儿重点进行强化体操、动作和运动训练干预。两组早产儿均定期接受生长发育评估和《盖塞尔量表》智能评价。结果:干预组早产儿出生后6个月龄、12个月龄时,平均发育商(DQ)均高于对照组。追踪随访至干预组早产儿和对照组早产儿3岁时,发现干预组早产儿发生脑瘫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脑瘫的严重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对早产儿进行超早期康复干预可以降低脑瘫的发生率、减轻脑瘫的残障程度、提高早产儿的生活品质、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康复干预 早产儿 脑瘫 发生率 影响
下载PDF
麻疹150例流行病学和临床分析
5
作者 陈利华 严晓英 付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6期432-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2005~2010年度麻疹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50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50例麻疹患者(男性102例,女性48例),男女人数比例为2.13∶1,年龄4个月至43岁,全部为本市户籍人员,发病集中于春末至初... 目的探讨2005~2010年度麻疹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50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50例麻疹患者(男性102例,女性48例),男女人数比例为2.13∶1,年龄4个月至43岁,全部为本市户籍人员,发病集中于春末至初秋季节,患者发热、皮疹、麻疹黏膜斑等临床表现明显,血清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79.33%。结论麻疹患者可能与麻疹疫苗接种不规范或接种疫苗后抗体滴度下降等因素有关,适当提前麻疹疫苗的初免年龄和对适龄儿童进行强化免疫,以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麻疹患者是防治麻疹的积极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 临床分析
下载PDF
191份流行性乙型脑炎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6
作者 付芳 陈利华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7期2904-2905,共2页
目的:了解某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流行情况,为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IgM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乙脑IgM抗体阳性标本121份,阳性率为63.35%。121例乙... 目的:了解某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流行情况,为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IgM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乙脑IgM抗体阳性标本121份,阳性率为63.35%。121例乙脑IgM抗体阳性者中,男性78例,占64.46%(78/121),女性43例,占35.54%(43/121);从年龄组看,各年龄组均有感染者,不同年龄组阳性率不同,0~1岁为26.67%,1~2岁为51.43%,2~3岁为65.85%,3~5岁为70.91%,5岁以上为73.33%,发病年龄最大的为12岁,最小的为5个月,5岁以上人群显著高于其他任何年龄组;发病3~4d采集的样品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22-29.41%,易于早期诊断。结论:乙脑IgM抗体的实验室检测有助于排除其他病毒性脑炎,提高诊断率,要加强对流行区高年龄组人群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IGM抗体检测
下载PDF
151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分析
7
作者 何丹 《心理医生(下)》 2011年第9期1125-1126,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51例IM患儿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IM临床表现以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最常见,外周血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及EBV—IgM抗体检测可帮助确...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51例IM患儿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IM临床表现以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最常见,外周血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及EBV—IgM抗体检测可帮助确诊;更昔洛韦治疗IM效果确切。结论应重视IM临床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并提高确诊率,更昔洛韦治疗IM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特点 更昔洛韦
下载PDF
年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认知及行为特点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荣 何丹 耿家斌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0期1418-1420,共3页
目的探究不同年龄段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认知与行为特点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达州市中心医院及达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370例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婴幼... 目的探究不同年龄段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认知与行为特点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达州市中心医院及达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370例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婴幼儿组(0~48月龄)与儿童组(48月龄以上)。婴幼儿组有268例患者,儿童组有102例患者。对两组患儿分别进行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三版测试,分为发展测试与行为测试,以评定患者的认知与行为特点,将两组患儿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婴幼儿组患儿中,男童占70.52%,女童占29.48%,平均年龄(35.78±6.81)个月;儿童组患儿中,男童占66.67%,女童占33.33%,平均年龄(62.54±9.02)个月。两组患儿中男童比例明显高于女童。婴幼儿中男童认知能力(VAP)、语言理解能力(RL)、视觉或动作模仿能力(VMI)、小肌肉能力(FM)、大肌肉能力(GM)原积分分别为(28.50±12.58)、(15.60±10.49)、(10.76±4.69)、(26.09±5.89)、(23.39±5.19)分,女童为(20.10±14.40)、(13.10±10.98)、(7.21±5.19)、(23.95±7.61)、(20.59±6.87)分;儿童组男童相应原积分为(44.50±13.29)、(27.20±26.39)、(15.46±3.79)、(33.79±5.01)、(27.87±2.54)分,女童为(34.90±19.65)、(18.60±12.29)、(11.59±7.08)、(29.10±9.89)、(26.64±5.98)分。两组患者中男童CVP、RL、VMI、FM、GM原积分明显高于该组女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男童和女童CVP、RL、VMI、FM、GM原积分均明显低于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男童AE、SR原积分为(14.28±3.69)、(8.51±6.29)分,女童为(11.79±4.76)、(5.21±6.79)分;儿童组男童相应原积分为(17.93±3.67)、(13.19±5.72)分,女童为(14.81±5.79)、(9.81±7.03)分。各组患者中男童AE、SR原积分明显高于该组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男童和女童AE、SR原积分明显高于婴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确诊年龄越大,在认知及行为特点方面越完善,而且同年龄段女童患儿认知及行为的发展速度较男童缓慢,应在患儿早期抓住时机进行训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孤独症谱系障碍 认知特点 行为特点
下载PDF
超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和体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何丹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和体格发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8月至2008年7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出生时胎龄为30~36孕周的早产儿120例(除外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为研究对象。按照家长是否自愿让新生儿... 目的探讨超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和体格发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8月至2008年7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出生时胎龄为30~36孕周的早产儿120例(除外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为研究对象。按照家长是否自愿让新生儿参加超早期干预模式指导的原则,将其分别纳入干预组(n=60)和对照组(n=60)(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两组早产儿于NICU住院期间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当干预组早产儿生命体征稳定后,即给予超早期干预模式治疗,该模式为多感官刺激为主的康复训练,包括强化体操、动作和运动训练干预,而对照组早产儿不接受相应干预。自早产儿出院后,两组均在家中由家长按照本研究制定的早期教育计划对早产儿进行早期教育,均定期接受《盖塞尔量表》智能及体格发育指标评价。干预组则在早期教育基础上,继续按照超早期干预模式对早产儿重点进行强化体操、动作和运动训练干预。结果干预组早产儿于NICU的平均住院时间(8 d)显著短于对照组(15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早产儿6个月龄及12个月龄时,平均发育商(DQ)(粗大动作能力、精细动作能力、应物能力、语言能力、应人能力5个能区)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采取超早期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可促进早产儿的消化、呼吸等器官功能成熟,缩短住院时间,明显促进早产儿的智能和体格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干预 发育商 智能发育 体格发育 早产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