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手术下不同固定方法治疗小儿回结型肠套叠的临床效果比较
1
作者 周应成 刘文英 +1 位作者 周涛 王磊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6期170-173,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回盲部-侧腹膜固定术与腹腔镜回肠-升结肠固定术治疗小儿回结型肠套叠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3年2月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小儿回结型肠套叠117例,根据术中不同的固定方式分为回盲部-侧腹膜固定组(A组)62例...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回盲部-侧腹膜固定术与腹腔镜回肠-升结肠固定术治疗小儿回结型肠套叠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3年2月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小儿回结型肠套叠117例,根据术中不同的固定方式分为回盲部-侧腹膜固定组(A组)62例及回肠-升结肠固定组(B组)5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效果、患儿家属满意度、住院费用及远期并发症。结果A组手术耗时、术后进食等待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至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B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均升高,B组CRP水平高于A组(P<0.05);A组切口感染、切口疝及迟发性肠穿孔、坏死、粘连、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回盲部-侧腹膜固定术与回肠-升结肠固定术治疗小儿回结型肠套叠均可能够获得良好效果,而回盲部-侧腹膜固定方法手术耗时、术后进食等待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术后至肛门排气时间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提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回盲部与侧腹膜固定 回肠与升结肠固定 小儿回结型肠套叠 围术期指标 预后
下载PDF
成都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216名儿科护士角色压力、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席玲 宋江兰 +2 位作者 杨书葵 王玉兰 虞莹璐 《职业与健康》 CAS 2022年第13期1744-1749,共6页
目的 了解成都市儿科护士职业倦怠、角色压力和心理资本状况,探讨心理资本、角色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 2021年4—6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成都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整群抽取各医院儿科护士216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量表、职业... 目的 了解成都市儿科护士职业倦怠、角色压力和心理资本状况,探讨心理资本、角色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 2021年4—6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成都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整群抽取各医院儿科护士216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量表、职业倦怠量表、角色压力量表及心理资本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成都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216名儿科护士角色压力平均得分为(74.28±15.42)分,心理资本得分为(2.68±16.38)分,职业倦怠得分为(63.36±14.08)分。不同年龄、职称、工作年限、个人月收入、周夜班数及婚姻状况护士的角色压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年限、个人月收入及周夜班数护士的心理资本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职称、工作年限、个人月收入及周夜班数护士的职业倦怠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儿科护士职业倦怠总分与角色压力总分呈正相关(r=0.547,P<0.01),职业倦怠总分与心理资本总分呈负相关(r=-0.672,P<0.01),角色压力总分与心理资本总分呈负相关(r=-0.618,P<0.01)。儿科护士的心理资本在角色压力和职业倦怠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43,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6.09%。结论 儿科护士的角色压力、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密切相关,且心理资本在角色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调整儿科护士角色压力,重视心理资本对减少儿科护士职业倦怠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护士 角色压力 心理资本 职业倦怠 中介作用
原文传递
针灸干预儿童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应及对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代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应成 李智强 +3 位作者 王磊 宋建 刘杰 周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854-858,共5页
目的:观察针灸干预儿童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应及对免疫功能、肠道菌群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肝癌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行肝动脉化疗栓... 目的:观察针灸干预儿童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应及对免疫功能、肠道菌群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肝癌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常规西药对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生存质量(Karnosky)评分、肠道菌群数量、免疫功能指标、肠道菌群代谢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Karnosky评分均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Karnosk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升高,大肠杆菌数量减少(P<0.05);治疗后研究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均升高,CD8^(+)减少(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肠道菌群脂肪酸代谢产物乙酸、丙酸、正丁酸含量均升高,D-乳酸含量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肠道菌群脂肪酸代谢产物乙酸、丙酸、正丁酸含量高于对照组,D-乳酸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对于儿童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疗效,可能是通过纠正患儿紊乱的肠道菌群,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提高肠道菌群代谢功能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针灸 肠道菌群 免疫功能 菌群代谢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