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拉斯德州大学孔子学院2011年文化周精彩开幕
1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 2011年第12期103-103,共1页
2011年11月7日至14日,达拉斯德州大学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周精彩开幕。这次文化周活动丰富,内容创新,吸引了众多的中国文化爱好者。本年度文化周由中国山河摄影展(11月7日一14日)、中国文化讲座(10日)、放映《辛亥革命》电影(11日... 2011年11月7日至14日,达拉斯德州大学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周精彩开幕。这次文化周活动丰富,内容创新,吸引了众多的中国文化爱好者。本年度文化周由中国山河摄影展(11月7日一14日)、中国文化讲座(10日)、放映《辛亥革命》电影(11日)、孔子沙龙(12日)、中国书画艺术现场展示(14日)5个大型项目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学院 德州大学 年文化 达拉斯 中国文化 辛亥革命 项目组成 书画艺术
原文传递
达拉斯德州大学:芋乙子学院举办第25次孔子主题沙龙
2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 2011年第12期103-103,共1页
2011年11月12日,孔子学院举办了第25期孔子沙龙,也是文化周的一部分。本次沙龙特邀中国扬州大学陈军博士主讲“孔子的《论语》审美理想与中国日常行为”,吸引了20多个中国文化爱好者一起研讨。
关键词 孔子学院 沙龙 德州大学 达拉斯 中国文化 日常行为 审美理想 《论语》
原文传递
“无念”之道:慧能禅思想的原创性与禅悟的奥秘 被引量:1
3
作者 顾明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3,178,共13页
禅宗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其独创性来自惠能的《坛经》,但在后来,禅宗的发展似乎出现一种趋势,该趋势大大削弱了惠能原初思想的原创性,并显示了一种将惠能的禅思想重新皈依于汉传佛教思想的体制性努力。因此,很有必要追寻惠能... 禅宗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其独创性来自惠能的《坛经》,但在后来,禅宗的发展似乎出现一种趋势,该趋势大大削弱了惠能原初思想的原创性,并显示了一种将惠能的禅思想重新皈依于汉传佛教思想的体制性努力。因此,很有必要追寻惠能禅宗思想的源头,还原其思想的革命性。采用史料研究与心理学、神经科学、哲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照老庄道家思想细读惠能对《金刚经》的解读及其敦煌版《坛经》中的创新思想和修行方法,旨在揭示禅的独创性和普世吸引力,以及迄今为止禅悟不为人知的秘密。结论是惠能禅思想的渊源不是佛教的“空”,而是道家的“无”,其核心思想是“无念”之道,而禅悟也并非佛教的觉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佛教 印度禅 坛经 禅悟
下载PDF
禅与悟是否可以用科学方法来研究
4
作者 顾明栋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84,共13页
禅是一种哲学,也是一门宗教,禅悟则是一种罕见的精神状态,既然是精神状态,禅与悟可以用科学方法来研究吗?禅由于其特殊的性质,赋有一种准科学的经验理性,因而可接受科学观察和研究。事实上,对禅的科学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即... 禅是一种哲学,也是一门宗教,禅悟则是一种罕见的精神状态,既然是精神状态,禅与悟可以用科学方法来研究吗?禅由于其特殊的性质,赋有一种准科学的经验理性,因而可接受科学观察和研究。事实上,对禅的科学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即使是禅悟这一最难以言喻的现象,也已有借助现代仪器测量其各个维度来考察,并提供科学的见解。从实证的角度,以人文科学结合神经科学等方法,可以对禅和悟进行研究,考察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在简要综述现有的科学研究后,分析从神经学研究中搜集的一些重要实验数据,将它们与历史上的开悟经验相比较,以探讨在多大程度上证实这样的观点:即禅悟是通过修炼短暂地回归胎儿出生前的精神状态。二是分析一位神经科学家因脑中风而偶然获得类似禅悟感受的经历,将脑损伤后的感受与开悟经验进行比较,以验证已提出的关于禅悟的性质和原理的有效性。三是审视单纯以科学方法研究禅宗思想的局限性,特别是理解禅悟性质和机制的不足之处,提出传统禅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禅悟 神经学 脑科学 神秘主义
下载PDF
鲁迅的《铸剑》:一篇后现代主义的小说
5
作者 顾明栋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5-118,共14页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鼎盛时期(1910-1939年)的主要作家在同一个时期创作,甚至早于这些作家,因此不存在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直接影响,更不用说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了,因为后现代主义在鲁迅去世前尚未出现。但是,以后现代主义的审美视角来...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鼎盛时期(1910-1939年)的主要作家在同一个时期创作,甚至早于这些作家,因此不存在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直接影响,更不用说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了,因为后现代主义在鲁迅去世前尚未出现。但是,以后现代主义的审美视角来研究鲁迅作品发现,鲁迅在追寻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文学的新概念和实践的过程中,也许是不经意之间走进了后现代文学创作的园地,这在他晚期的《故事新编》中尤其突出。通过细读《故事新编》中的《铸剑》,可以看出鲁迅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存在主义思考,对宏大叙事的辛辣讽刺,他大量地使用油滑、戏仿、解构式反讽,在小说叙事中混合现实主义、象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奇幻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写作手法,清楚地表现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我们甚至有理由声称,《铸剑》是一篇土生土长的后现代主义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铸剑》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反思小说
下载PDF
重写文明史:为何重写,如何重写?(笔谈) 被引量:6
6
作者 顾明栋 陈晓明 +3 位作者 张法 金惠敏 刘洪涛 李思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64,共2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明互鉴”和“文明探源”发表重要讲话。在2022年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上,习近平总书记以《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题,再次就“中国文明历史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明互鉴”和“文明探源”发表重要讲话。在2022年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上,习近平总书记以《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题,再次就“中国文明历史研究”需要重点抓好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工作中,他强调:“我们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冲突 历史自觉 文化自信 《求是》杂志 文明交流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共同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下载PDF
“物质位移”还是“主体位移”?——对侨易学理论的一点看法
7
作者 顾明栋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4期9-17,共9页
不久前,叶隽教授从中国给我惠寄了他的新著《构序与取象——侨易学的方法》,这是他在2014年《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出版之后又发表的一部力作,也是在首倡“侨易学”之说以后经过数年的思考,积淀的续作。笔者曾经认真拜读过2014... 不久前,叶隽教授从中国给我惠寄了他的新著《构序与取象——侨易学的方法》,这是他在2014年《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出版之后又发表的一部力作,也是在首倡“侨易学”之说以后经过数年的思考,积淀的续作。笔者曾经认真拜读过2014年那本立意高远、构思宏大、学贯中西、富有创新精神的著作,并有机会参加2015年在同济大学文学院召开的侨易学研讨会,还在《清华大学学报》上发表过一篇学习、评点和反思那本书的心得体会。因此,在收到新著以后,笔者放下手头正在忙碌的活儿饶有兴致地拜读了新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得体会 清华大学学报 侨易学 创新精神 物质位移 主体位移 立意高远 同济大学
下载PDF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情——中西思想和文学中的老年主体性建构 被引量:10
8
作者 冯涛 顾明栋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6-176,178,共12页
随着人类生命周期的延长,老龄化成了21世纪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最新的文论也把年龄研究列为"生命政治学"的课题。古往今来,老年一直是人类哲学思考和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主题,从公元前的轴心时代起,西方和中国都产生了丰富... 随着人类生命周期的延长,老龄化成了21世纪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最新的文论也把年龄研究列为"生命政治学"的课题。古往今来,老年一直是人类哲学思考和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主题,从公元前的轴心时代起,西方和中国都产生了丰富的有关老年的思想,但对老年主体意识的研究迄今为止并不多见,老年主体性建构的探索更几乎是一个空白。老年主体性是个复杂的概念,包含了由语言、文化、意识形态、人际关系和社会评价等外在因素所形成的老年人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身份等。通过梳理、归纳、分析中西传统中有关老年的概念性表述和文学再现,不仅可以发现中西传统对老年和老年主体意识的不同看法和做法,而且可以获得在全球化和后现代语境下建构现代社会老年主体性的启示:现代人类欲面对老龄化问题,必须建构积极的、有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老年主体性,而健康的主体性需要解决自我和主体间的冲突,通过放弃自我中心,以道德规范自我,用智慧认清自我,将自我融入自然和社会,才能使老年人获得肉体的解放和精神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主体性 年龄研究 中西思想 比较文学
下载PDF
“离形去知,同于大通”的宇宙无意识——禅宗及禅悟的本质新解 被引量:6
9
作者 顾明栋 冯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57,166,共15页
"禅"这一本来是东亚特有的宗教哲学思想,现今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虽然世界上众多思想家对禅宗和禅悟发表了很多见解,但所持的共识仍然是东方神秘主义的不可知论。通过对禅宗从历史、心理、语言、哲学和主体间性的多... "禅"这一本来是东亚特有的宗教哲学思想,现今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虽然世界上众多思想家对禅宗和禅悟发表了很多见解,但所持的共识仍然是东方神秘主义的不可知论。通过对禅宗从历史、心理、语言、哲学和主体间性的多重视角进行深度探索,可以对禅悟的本质提出一个为前人所未道的见解:禅悟是主体对出生前的身心状态的某种回归,胎儿在母体中感知世界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最原始的无意识,但这种原初的无意识却是宇宙性的,其心理状态就是庄子所说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种物我为一的出生前感知堪称"宇宙无意识"。人一旦出生就无法回到出生前的身心状态,但通过修炼可以达到向这一身心状态的瞬刻回归。禅悟的本质就是宇宙无意识在特殊情况下的瞬间回归,因此,禅悟不是深刻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大智慧,而是一种回归生命原初本真的无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悟 涅槃 佛教 宗教哲学 宇宙无意识
下载PDF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图像分割方法比较及改进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爱莲 伍伟丽 陈俊杰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2-375,共4页
为了探讨K-means算法应用于图像分割时在不同颜色空间中的聚类效果,选用了不同分辨率的多对图像进行研究,分析了基于RGB和YUV颜色空间的分割结果,并提出一种新的混合模型,即在YUV聚类距离公式中引入图像的二维信息熵的差量,同时利用YUV... 为了探讨K-means算法应用于图像分割时在不同颜色空间中的聚类效果,选用了不同分辨率的多对图像进行研究,分析了基于RGB和YUV颜色空间的分割结果,并提出一种新的混合模型,即在YUV聚类距离公式中引入图像的二维信息熵的差量,同时利用YUV颜色空间中的Y分量作为其灰度进行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基于YUV颜色空间聚类的改进模型分割效果比单纯使用YUV颜色空间进行聚类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RGB颜色空间 YUV颜色空间 K-均值聚类 二维信息熵
下载PDF
主体的演变与生存美学——福柯与拜厄特的主体化艺术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段国重 顾明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52,共8页
福柯是法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拜厄特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尽管二者所从事的职业完全不同,但对主体的历史演变和生存美学的探究却殊途同归。拜厄特的代表作《占有》探讨了人类历史上的三种主体化模式:远古时代自由个体的主体生产,近现代... 福柯是法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拜厄特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尽管二者所从事的职业完全不同,但对主体的历史演变和生存美学的探究却殊途同归。拜厄特的代表作《占有》探讨了人类历史上的三种主体化模式:远古时代自由个体的主体生产,近现代宗教、理性、权力统摄下的建构主义主体生产,后现代主体坍塌之后的美学化主体生产。福柯在有关主体化艺术的论述中提出了类似拜厄特思想的历史考察:古希腊古罗马人的主体化艺术、宗教时代的"牧师权力"和现代性社会"管理权力"对主体生产的控制、主体建构的宏大叙事破碎之后的后现代社会主体化艺术的重生。这与拜厄特的主体历史形成模式相互应和,体现了小说家和思想家从不同的路径对人类主体性这一问题的历史循环模式的相似思考。福柯的哲学著作与拜厄特的虚构小说形成了一对十分有意义的互文文本,对二者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历史上主体演变和生存美学这两个哲学与美学问题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拜厄特 《占有》 主体性 主体化艺术 生存美学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人如何诗意地存在?——论汉诗的语言机制与审美心理 被引量:6
12
作者 顾明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81,共14页
在对语言和诗歌本质的形而上反思中,存在主义哲学家不再将语言视为人们通常使用的工具;而是将其视为构成了"世界"的主题和材料。语言不仅是诗歌的本源,而且还赋予其创造的文本世界以展示自身的潜力。此外,它还绘制使作者和读... 在对语言和诗歌本质的形而上反思中,存在主义哲学家不再将语言视为人们通常使用的工具;而是将其视为构成了"世界"的主题和材料。语言不仅是诗歌的本源,而且还赋予其创造的文本世界以展示自身的潜力。此外,它还绘制使作者和读者被限制和统领的地图,构建创作和阅读时的主体性,决定想象和理解的心理活动。在抒情诗一直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诗歌语言构建了诗人存在于此的"世界",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如何诗意地存在。从分析王维、杜甫、刘禹锡、李白、温庭筠、马致远等人的诗歌入手,可以看出,中国诗歌语言的材料被赋予了梦境意象的特征。汉字的象形性,汉字少有的词形限制,以及诗行的句法自由,使得中国古代诗人能够创造自由的语言缝合,这种缝合类似但超出电影场景的缝合。它暗含许多主体立场,从而使诗中的诠释空间变得飘忽不定,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自行滚动的意义生成,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个跟主体相关的新"世界",诗人得以栖居其中,在瞬息之间达到一种诗意的"此在"(Das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中国古诗 汉语文言 审美心理 诗意存在
下载PDF
《诗经》阐释的盲点与洞见——兼论其对中国诗学理论的贡献 被引量:5
13
作者 顾明栋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4-194,共11页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活水,其卷帙浩繁的阐释形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蔚为壮观的洪流。从现代诠释学的视角审视《诗经》诠释传统不同流派的诗经学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了解这部诗集为何是中国文学的源泉,其琳琅满目的解读为何如此多...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活水,其卷帙浩繁的阐释形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蔚为壮观的洪流。从现代诠释学的视角审视《诗经》诠释传统不同流派的诗经学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了解这部诗集为何是中国文学的源泉,其琳琅满目的解读为何如此多样甚至互不兼容,也有助于我们找到建构合乎现代诗学的理论创见。使用后结构主义的诗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诗经》的评点注疏、理解阅读和治学方法,可以看出阐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来自其诠释的开放性,而开放性得益于《诗经》诠释中的盲点和洞见,这些盲点和洞见构成了诗经诠释学的支柱。因此,应该致力于从多元的当代视角重新审视《诗经》诠释传统,既要找出其盲点,又要发掘其洞见,不仅要为阅读诗集的诗篇提供新的路径,更要关注其对中国诗学理论所作的贡献,为古代诗学的现代化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诗学 诠释学 开放性阐释 盲点和洞见
下载PDF
汉学研究的知性无意识 被引量:5
14
作者 顾明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36,共14页
在汉学研究中,从事研究的学者既有中国人亦有西方人。因此,汉学研究所涉及的学术政治虽然没有东方主义那么强烈,却显得多姿多彩,纷繁复杂。近年来的一些汉学研究的争论个案向我们生动地表明:学者的族群因素对汉学领域学者的心态产生了... 在汉学研究中,从事研究的学者既有中国人亦有西方人。因此,汉学研究所涉及的学术政治虽然没有东方主义那么强烈,却显得多姿多彩,纷繁复杂。近年来的一些汉学研究的争论个案向我们生动地表明:学者的族群因素对汉学领域学者的心态产生了知性方面的影响,甚至会演化成带有族群色彩的学术政治,并对学术观念和研究范式的使用产生相当的影响。由于置生于身份政治的学者很少有人能清醒意识到或愿意承认是族群身份在作祟,这种影响学术的心态可被称为"族群无意识"或"知性无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 族群身份 学术政治 知性无意识 族群无意识
下载PDF
论跨文化交流的终极平等*--从海德格尔等西方思想家与东方思想的相遇谈起 被引量:4
15
作者 顾明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2,共12页
由于历史原因,东西方在权力、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诸方面不平等,因此,东西方在知性思想上还能平等相遇并对话吗?在全球化的当下,多数学者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交流对话的前提条件又是什么?会有什么样的障碍?重新审... 由于历史原因,东西方在权力、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诸方面不平等,因此,东西方在知性思想上还能平等相遇并对话吗?在全球化的当下,多数学者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交流对话的前提条件又是什么?会有什么样的障碍?重新审视一些西方思想家(其中包括莱布尼兹、黑格尔、海德格尔和德里达)与中国思想遭遇的经历以及东方思想在影响和帮助重建西方形而上学体系方面所起的作用,不仅可以重温东西方思想家对东西视野融合所作的贡献,深思跨越东西方思想鸿沟的前提条件,而且可以获得一些扫除交流障碍的洞见,增进思想的双向交流,促成东西方思想的相得益彰。通过对近代中西交流史上一些微型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这一结论:东西方思想交流对话的前提条件是知性平等,但知性平等不应该是西方思想家的施舍,而需要东方思想家以思想的力量赢得对方的尊重和平等对待,这样的平等才是终极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方民谣》 西方思想 中国思想 东西方交流 知性达尔文主义 知性平等
下载PDF
中国传统艺术的图文间性——以诗文书画的“渔隐”主题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建平 顾明栋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共10页
"图文间性"是本文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性范畴,用以描绘在中国艺术领域,特别是诗文书画方面普遍存在的一种艺术创造现象。探讨中国诗文书画中的"渔隐"主题,可以有助于认识这一新概念。人们常以"诗画一律"和&q... "图文间性"是本文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性范畴,用以描绘在中国艺术领域,特别是诗文书画方面普遍存在的一种艺术创造现象。探讨中国诗文书画中的"渔隐"主题,可以有助于认识这一新概念。人们常以"诗画一律"和"图文并茂"对中国艺术的"渔隐"主题进行解读。但要完成对"渔隐"母题及其相关的传统绘画意象的"阅读",仅聚焦于图像学层面上的画面结构分析远远不够,还须对其中的来源广泛的隐喻进行探讨,关注题材和主题的象征涵义、传统典故,甚至"政治隐情"及心态史、接受史,还有文学上的诗文唱和等哲学与美学问题。而且,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图像的价值不仅仅是被观看,其意义的彰显还涉及作者/观者与历史、人生、社会、自然的存在关系,只有从多元媒介的多元视角探讨才能深刻理解其哲学和美学意蕴。可以说,中国诗文书画中"渔隐"主题所体现的视觉语言与文字语言的相互作用就是一种图文间性,对此进行探讨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图像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隐” 图文间性 图像学 视觉隐喻 中国艺术
下载PDF
汉学主义的历史批判 被引量:3
17
作者 顾明栋 钱春霞 +1 位作者 万雪梅 陈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共17页
汉学主义作为一个新的理论范畴和批评话语已经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但是欲将汉学主义构建成一个可行的研究范式仍然有大量工作要做,其中包括研究汉学主义的产生、兴起、历史演变和内在逻辑。汉学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通过... 汉学主义作为一个新的理论范畴和批评话语已经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但是欲将汉学主义构建成一个可行的研究范式仍然有大量工作要做,其中包括研究汉学主义的产生、兴起、历史演变和内在逻辑。汉学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通过审视汉学主义在演变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分析历史上一些主要的思想家和学者们撰写的有关中国的学术论著,批判对形成中国学术研究的方式产生显著影响的学术思想,可以获得一个宽泛的汉学主义演变的历史形成脉络,把握其作为中国知识生产的一种体系在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点,并了解其性质和主要特征,从而对最终演化为内在逻辑的一些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进行定位。因此,对汉学主义的历史回顾其实是探讨其基本原则在历史上是如何形成的批判性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主义 历史演变 中国知识 内在逻辑 批判审视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价值理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顾明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38,共10页
文学评价一直是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核心命题之一,后现代的到来使得文学价值理论复杂化,并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其中包括:(1)在后现代语境下文学能否像前现代那样产生价值;(2)审美、教化、认知、娱乐等功能能否继续作为决定文学价值的基... 文学评价一直是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核心命题之一,后现代的到来使得文学价值理论复杂化,并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其中包括:(1)在后现代语境下文学能否像前现代那样产生价值;(2)审美、教化、认知、娱乐等功能能否继续作为决定文学价值的基本参数;(3)在一切都无法逃脱商品经济规律的情况下,人们如何才能超脱市场价值的影响,对一部作品的内在价值作出中肯的解释和合理的评判。从阅读与写作如何给人以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快感这一视角出发,结合对传统和现存的文学价值理论进行重新思考,进而探讨文学价值的深层结构和内核,不仅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启迪,还可以提出一个适应后现代条件的文学价值理论和评估模式。文学的价值存在于文本之中,文本的初始价值在于能够给作者和读者带来愉悦,文本通过代码而产生初始价值,同样的文本因读者的身份不同而带来不同的价值,但文学价值的核心是读写愉悦,并经过文学批评而得以确认。文学价值的综合评估模式涉及读写愉悦、个人身份和社会认可这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价值 读写之乐 审美愉悦 价值理论 评估模式
下载PDF
性别表演视域下“蛇蝎美人”的“堕落”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强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64-68,共5页
身份不是本体论上的存在,而是一种意指实践,且身份的建构与社会文化话语密切相关。而在以幽闭且缺乏道德支撑为主要基调的黑色电影中,既有价值观被悬置,为"蛇蝎美人"的身份建构提供了多种可能。通过对经典黑色电影《双重赔偿... 身份不是本体论上的存在,而是一种意指实践,且身份的建构与社会文化话语密切相关。而在以幽闭且缺乏道德支撑为主要基调的黑色电影中,既有价值观被悬置,为"蛇蝎美人"的身份建构提供了多种可能。通过对经典黑色电影《双重赔偿》与新黑色电影《本能》中的"蛇蝎美人"在人物塑造与视觉呈现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在前者中,"蛇蝎美人"是作为象征秩序的颠覆力量而存在,而随着后现代媒体性话语的泛滥,新黑色电影中的"蛇蝎美人"则成为"物化"的、男性凝视下的性表演者,进而被男权社会话语体系同化,失去了原有的颠覆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赔偿》 《本能》 黑色电影 “蛇蝎美人” 身份建构
下载PDF
希利斯·米勒的文学阅读观
20
作者 张燕玲 顾明栋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文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英美文学界很难找到比希利斯·米勒教授更为伟大的研究者、促进者和捍卫者。他一生著有三十多部学术著作,其惊人的创造力使得很少有人能望其项背,在写出如此多的学术著作的... 文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英美文学界很难找到比希利斯·米勒教授更为伟大的研究者、促进者和捍卫者。他一生著有三十多部学术著作,其惊人的创造力使得很少有人能望其项背,在写出如此多的学术著作的同时,他还致力于指导世人从事文学阅读,在文学受到新媒体冲击而被边缘化的电讯时代,他周游列国,为文学的命运奔走呼号,尤其是在晚年,他不顾年事已高,仍然不辞辛劳,千方百计地捍卫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利斯·米勒 文学阅读 人类精神生活 学术著作 阅读观 周游列国 被边缘化 电讯时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