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立杰 李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243-243,共1页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HF)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本院近一年内收治的110例重症HF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A组(n=55)与B组(n=55),B组行西医治疗,A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ARR)。结...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HF)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本院近一年内收治的110例重症HF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A组(n=55)与B组(n=55),B组行西医治疗,A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ARR)。结果:A组疗效优于B组,ARR低于B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能够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也要优于传统的西医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重症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论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研究
2
作者 张立杰 李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2期259-259,共1页
研究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本院近一年内收治的110例脑血栓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A组(n=55)与B组(n=55),B组行常规西药治疗,A组行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QOL)。结果:A组疗效及QO... 研究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本院近一年内收治的110例脑血栓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A组(n=55)与B组(n=55),B组行常规西药治疗,A组行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QOL)。结果:A组疗效及QOL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可增强脑血栓患者的总体疗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应当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 脑血栓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中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对比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陈玉国 张红文 +1 位作者 许艳花 俞振宝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粘连性肠梗阻随机分为腹腔镜联合中药组及腹腔镜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粘连性肠梗阻随机分为腹腔镜联合中药组及腹腔镜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组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短于单纯腹腔镜手术组(P<0.05),而且术后复发率低于单纯腹腔镜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具有提高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机体恢复快,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中药 粘连性肠梗阻 治疗
下载PDF
自制肠梗阻导管联合中药治疗黏连性肠梗阻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玉国 张宏文 许艳花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974-975,共2页
目的探讨自制肠梗阻导管联合中药在治疗黏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黏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黏连性肠梗阻随机分为用自制肠梗阻导管联合中药及开腹手术组,各20例,对比分析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其中分离致肠破裂或... 目的探讨自制肠梗阻导管联合中药在治疗黏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黏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黏连性肠梗阻随机分为用自制肠梗阻导管联合中药及开腹手术组,各20例,对比分析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其中分离致肠破裂或需肠切除者予以剔除。结果自制肠梗阻导管联合中药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方面优于单纯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肠梗阻复发率低于单纯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自制肠梗阻导管联合中药具有提高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机体恢复快,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肠梗阻导管 桃仁 红花 赤芍 黏连性肠梗阻
下载PDF
针刺治疗腹部术后伤口疼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许艳花 王秋云 +1 位作者 俞振宝 何艳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04-906,共3页
目的:对比辨证针刺与止痛药治疗腹部手术后伤口疼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针刺组采用辨证定经、循经取穴的方法进行治疗,取穴以伤口附近的阿是穴为主,及与脏腑联系密切的阳陵泉、太冲、足三里等穴;药物... 目的:对比辨证针刺与止痛药治疗腹部手术后伤口疼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针刺组采用辨证定经、循经取穴的方法进行治疗,取穴以伤口附近的阿是穴为主,及与脏腑联系密切的阳陵泉、太冲、足三里等穴;药物组给予强痛定肌肉注射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0min、治疗后4h和术后24h评估疼痛强度。结果:针刺组显效率为60.0%(30/50),明显优于药物组的28.0%(14/50)(P<0.01);两组治疗后各观察时点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均起到了良好的止痛效果;治疗后30min、治疗后4h,针刺组较药物组VA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1,P<0.05)。结论:针刺治疗腹部术后伤口疼痛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长、疗效显著的优势,优于强痛定肌肉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手术后 针刺镇痛 针刺疗法 选穴 循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