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25例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马燚 杨玉恒 刘志陶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041-1042,共2页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脏破裂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针对性睡眠护理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疗效观察
2
作者 张凌云 韩艳华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25-1127,共3页
目的:评估针对性睡眠护理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 目的:评估针对性睡眠护理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睡眠护理。2组护理前后分别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性睡眠护理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睡眠状况,提高其睡眠质量,降低焦虑情绪,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睡眠护理 原发性高血压 睡眠障碍 焦虑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更新 杨玉恒 +6 位作者 冯立军 薛润发 韩艳华 戚国庆 夏岳 宫进亮 张凌云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3期289-290,共2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非冠心病患者61例(对照组),冠心病患者151例(冠心病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并分析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 目的观察和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非冠心病患者61例(对照组),冠心病患者151例(冠心病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并分析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与Gensini评分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但是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需要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GENSINI积分
下载PDF
血清尿酸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冯立军 王新花 +3 位作者 杨玉恒 戚国庆 耿玉兰 夏岳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国人血清尿酸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非冠心病患者61例,冠心病患者151例的血清尿酸水平,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并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 目的探讨国人血清尿酸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非冠心病患者61例,冠心病患者151例的血清尿酸水平,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并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Gensini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但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Gemini积分
下载PDF
血清氧磷酶-1活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玉恒 夏岳 +6 位作者 原淑鸿 耿玉兰 戚国庆 刘刚 刘宁 高义双 刘坤申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观察和探讨中国人血清对氧磷酶 1(PON 1)活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 分光光度法测定入选研究对象 (包括 6 1例非冠心病患者 ,15 1例冠心病患者 )的血清PON 1活性 ;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分组依据 ,并分析PON ... 目的 观察和探讨中国人血清对氧磷酶 1(PON 1)活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 分光光度法测定入选研究对象 (包括 6 1例非冠心病患者 ,15 1例冠心病患者 )的血清PON 1活性 ;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分组依据 ,并分析PON 1活性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PON 1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 (t=17.2 5 ,P <0 .0 0 0 1) ;血清PON 1活性单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双支、三支病变组 (F =9.5 36 ,P <0 .0 5 ) ;而双支和三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13)。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PON 1活性水平明显降低 ,随着病变支数增加 ,血清PON 1活性水平有逐步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氧磷酶-1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下载PDF
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玉恒 夏岳 +5 位作者 崔冬生 原淑鸿 耿玉兰 戚国庆 刘刚 刘坤申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761-1764,共4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中国人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入选研究对象(包括非冠心病61例,冠心病151例)的血清PON-1活性;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并分析PON-1活性与冠... 目的观察和探讨中国人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入选研究对象(包括非冠心病61例,冠心病151例)的血清PON-1活性;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并分析PON-1活性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的关系,并对影响冠心病Gensini评分的影响因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PON-1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1.95±0.12)vs(2.28±0.13)(t=17.25,P<0.01);血清PON-1活性单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双支、三支病变组(2.02±0.15)vs(1.95±0.11)vs(1.91±0.11)(F=9.356,P<0.05);而双支和三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血清PON-1活性与Gensini评分间呈负相关(rs=-0.315,P<0.01);PON-1活性、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性别、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PON-1活性水平明显降低,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血清PON-1活性水平降低,二者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氧磷酶1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缺血性心血管死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韩艳华 吴寿岭 +1 位作者 李冬青 孙丽霞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3期224-225,共2页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意外 C反应蛋白质 死亡
下载PDF
依那普利与倍他乐克联用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杨玉恒 戴向军 +2 位作者 李更新 薛润发 李强 《中国医药》 2007年第3期151-152,共2页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与倍他乐克联合应用治疗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2例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倍他乐克干预纽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和倍他乐...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与倍他乐克联合应用治疗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2例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倍他乐克干预纽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和倍他乐克,随访6个月。结果 干预组显效30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5%;经统计学检验,uc=3、226,P〈0、05。结论 依那普利与倍他乐克联用治疗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效果良好、安全,应该进行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普利 倍他乐克 舒张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阿罗洛尔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敬文 李洪寅 +5 位作者 李更新 宫进亮 周小雨 孟令芳 陈涛 杨玉恒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24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阿罗洛尔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迁安市人民医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DHF患者11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试验组(n=5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 目的探讨阿罗洛尔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迁安市人民医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DHF患者11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试验组(n=5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罗洛尔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房室瓣环舒张早期与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比率(E/A值)、B型利钠肽(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6MWD)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VRT、E/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IVRT低于对照组,E/A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NP、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BNP水平低于对照组,6MWD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罗洛尔治疗DHF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活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张性心力衰竭 阿罗洛尔 心功能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保心通络汤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志娟 周玉文 +3 位作者 李淑芹 吴佐玉 杨玉恒 王岩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观察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心通络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 目的观察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心通络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标准治疗,实验组除标准治疗外加用保心通络汤。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缓解时间、硝酸甘油用量、baPWV、ABI、心电图ST-T改变。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均能够较好地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缓解时间、硝酸甘油用量(P<0.05);但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更好地改善上述临床情况(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baPWV均有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AB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西药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心通络汤能够更有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缓解临床症状,对ABI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心通络汤 治疗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PWV及ABI的差异比较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更新 杨玉恒 +4 位作者 马秀华 薛润发 宫进亮 冯立军 韩艳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078-3079,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AD)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D)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是否具有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正常对照427例,应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臂踝PWV(Brachial-Ankle PWV,baPWV)和ABI...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AD)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D)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是否具有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正常对照427例,应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臂踝PWV(Brachial-Ankle PWV,baPWV)和ABI及相关参数。结果 CAD患者仅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四肢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左、右两侧的baPWV和ABI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ICD患者年龄、四肢SBP、MAP、除左下肢外DBP和左、右两侧的baPWV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而ABI无统计学差异(P>0.05)。ICD组年龄、四肢SBP、MAP、DBP和左、右两侧的baPWV较CAD患者更高(P<0.05),而ABI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aPWV测量可以定量地反映老年人血管损伤,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baPWV数值上存在显著差异,临床治疗可能需要差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脉搏波传导速度 踝臂指数 血管生物学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体会 被引量:23
12
作者 宫进亮 赵立红 杨玉恒 《天津中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482-483,共2页
根据长期临床观察,扩张型心肌病可以分为3个基本证型。根据不同的证型,给予不同的方药,摸索出了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治疗经验。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中医药 治疗体会
下载PDF
缺血性心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MAP、PWV、ABI的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更新 杨玉恒 +4 位作者 马秀华 薛润发 宫进亮 冯立军 韩艳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651-653,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应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CAD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ICD组)和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对照组)PWV、ABI及相...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应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CAD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ICD组)和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对照组)PWV、ABI及相关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CAD组患者年龄、四肢收缩压及左、右两侧的PW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四肢的平均动脉压、舒张压和ABI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ICD组患者年龄、四肢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和左、右两侧的PWV均高于CAD组及对照组(P<0.05),而ABI及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WV测量可以定量反映血管的损伤,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存在差异,临床治疗可能需要差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缺血性 脑血管病 缺血性 脉搏波传导速度 踝臂指数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宫进亮 赵立红 杨玉恒 《天津中医药》 CAS 2011年第4期291-292,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0)采用西医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n=30)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扩心方,15 d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有...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0)采用西医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n=30)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扩心方,15 d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有效率、心功能分级、心胸比例、左室内径、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等临床疗效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保心通络汤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血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玉文 张志娟 +2 位作者 李淑芹 吴佐玉 杨玉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期139-141,共3页
目的:观察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心通络汤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UA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标准治疗,实验组除标准治疗外加用自拟中药方剂保... 目的:观察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心通络汤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UA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标准治疗,实验组除标准治疗外加用自拟中药方剂保心通络汤,观察治疗3个月。结果:两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但实验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在西药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心通络汤能够更有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缓解临床症状,对血脂及血流变学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心通络汤 治疗 不稳定性心绞痛 血流变 血脂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3
16
作者 唐素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12期1438-1439,共2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创伤性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较快,且近期疗效显著,但PCI仍有一些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因此,对行PCI的患者进行并发症的严密观察、精心护理非常重要。现对本院2009年3月...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创伤性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较快,且近期疗效显著,但PCI仍有一些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因此,对行PCI的患者进行并发症的严密观察、精心护理非常重要。现对本院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行PCI的252例冠心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临床护理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治疗并发症 冠心病患者 精心护理 术后并发症 2009年 PCI 术后恢复
下载PDF
伊布利特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洪寅 李更新 +2 位作者 宫进亮 冯立军 杨玉恒 《疑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575-577,共3页
目的评价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持续时间<90 d的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23例,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70例,静脉注射伊布利特)和普罗帕酮组(53例,静脉注射普罗帕酮),比较2组药物转复心房... 目的评价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持续时间<90 d的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23例,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70例,静脉注射伊布利特)和普罗帕酮组(53例,静脉注射普罗帕酮),比较2组药物转复心房颤动的成功率、转复时间和不良事件。结果伊布利特组转复房颤的总成功率显著高于普罗帕酮组(77.1%vs 47.2%,P<0.01),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转复成功率亦分别高于普罗帕酮组(78.7%vs 50.0%,73.9%vs 41.2%,P<0.05);伊布利特组转复房颤的时间明显缩短[(33.4±2.9)min vs(62.4±9.1)min,P<0.01];未发生有临床意义的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优于普罗帕酮,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伊布利特 普罗帕酮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护理体会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凌云 张秀峰 曹学颖 《河北中医》 2011年第6期922-923,共2页
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该病常伴心律失常,病死率高,在我国发病率为13/10万~84/10万不等,男女患病比为2.5∶1[1],因多数病情较重,成为临床治疗、护理的难点。因此... 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该病常伴心律失常,病死率高,在我国发病率为13/10万~84/10万不等,男女患病比为2.5∶1[1],因多数病情较重,成为临床治疗、护理的难点。因此,住院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给予有效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现将本院心内科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护理
下载PDF
保心通络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玉文 张志娟 +6 位作者 李淑芹 吴佐玉 宫进亮 李更新 冯立军 张自海 杨玉恒 《疑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88-289,共2页
目的探讨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心通络汤治疗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组,对照组(58例)予以标准治疗,试验组(60例)除标准治疗外加用保心通络汤。观察2组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心通络汤治疗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组,对照组(58例)予以标准治疗,试验组(60例)除标准治疗外加用保心通络汤。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缓解时间、硝酸甘油用量、血压的变化、心电图ST-T改变。结果2组治疗前心绞痛类型、危险分层、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缓解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及收缩压、舒张压具有良好的均衡性(P均>0.05)。2组治疗后均能够较好地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缓解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和心电图缺血改变(P<0.01),但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能更好地改善上述临床情况(P<0.01);2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明显的下降(P<0.01),但2组间差异无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西药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心通络汤能够更有效地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缓解临床症状,对血压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心通络汤 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秀峰 韩艳华 薛润发 《河北中医》 2010年第6期904-905,共2页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主要危害是导致心房功能丧失,心室充盈不足,心室每搏输出量减少,从而导致患者运动耐量下降,生活质量显著降低,而永久性房颤的上述表现尤为突出。2007—06--2009—06,我们采用...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主要危害是导致心房功能丧失,心室充盈不足,心室每搏输出量减少,从而导致患者运动耐量下降,生活质量显著降低,而永久性房颤的上述表现尤为突出。2007—06--2009—06,我们采用参松养心胶囊配合常规药物治疗永久性房颤50例,并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中药疗法 心血管药物(中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