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乡镇卫生院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马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133-136,共4页
针对乡镇卫生院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有效研究,并依据研究结果得出结论。方法选取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在乡镇卫生院诊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试验组和对照... 针对乡镇卫生院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有效研究,并依据研究结果得出结论。方法选取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在乡镇卫生院诊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试验组和对照组,组别人员各50例。试验方法则是将对照组进行正常的常规护理,另外一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试验结束后将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组别的血压高低变化平均值以及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表明,在进行护理干预前血压并无明显差异,在进行护理干预后试验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护理满意度上看,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乡镇卫生院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增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 护理干预 高血压 护理效果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张静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40-0043,共4页
探究银杏叶提取物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性分析本院自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收取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形式设置两组各28例,对照组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银杏叶提取物+丁苯酞软胶囊... 探究银杏叶提取物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性分析本院自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收取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形式设置两组各28例,对照组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银杏叶提取物+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整体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治疗效果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面对患有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银杏叶提取物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其效果较佳,利于快速预后,值得临床广泛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丁苯酞软胶囊 急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炫速双源CT血流灌注在肺内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3
作者 祁海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6期202-202,204,共2页
探讨炫速双源CT血流灌注在肺内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我市收治的180例肺内肿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根据肿块的病理检查最终确诊有70例为恶性肺内肿块作为观察组,其余110例患者为良性肺内肿块作为对照组... 探讨炫速双源CT血流灌注在肺内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我市收治的180例肺内肿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根据肿块的病理检查最终确诊有70例为恶性肺内肿块作为观察组,其余110例患者为良性肺内肿块作为对照组,采用炫速双源CT血流灌注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对肺内肿块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血流量、血容量、灌注峰值时间和表面通透性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肺腺癌和肺鳞癌的CT灌注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炫速双源CT血流灌注能够有效分辨肺内肿块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炫速双源CT CT灌注 肺内肿块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基层医院末梢血血常规结果偏差的影响因素
4
作者 张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133-135,共3页
对基层医院中经末梢采血血常规结果导致偏差成因进行分析。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哪位本次研究时间,将我院经末梢采血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共随机采集数据80例(n=80),对患者血常规结果进行统计随后分析其结果形成偏差... 对基层医院中经末梢采血血常规结果导致偏差成因进行分析。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哪位本次研究时间,将我院经末梢采血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共随机采集数据80例(n=80),对患者血常规结果进行统计随后分析其结果形成偏差的成因。结果:80名患者中存在11名患者的血常规结果出现偏差(占患者总数的13.75%,11/80),造成患者血液样本常规检查结果形成偏差的主要成因分布包括:2例血液样本收集时间与血常规检验特性不相符(占患者总数的2.50%,2/80;占检查结果出现偏差患者总数的18.18%,2/11)、4例血液样本抗凝剂浓度质量控制不到位(占患者总数的5.00%,4/80;占检查结果出现偏差患者总数的36.36%,4/11)、3例经末梢采集期间消毒措施不到位(占患者总数的3.75%,3/80;占检查结果出现偏差患者总数的27.27%);2例样本转至抗凝管期间受到污染(占患者总数的2.50%,2/80;占检查结果出现偏差患者的18.18%,2/11)。结论:只有不断改进采血措施、规范操作才能降低经末梢采血期间形成偏差的风险并规避出现漏诊及误诊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梢采血 血常规 结果偏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