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值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周园园 王梦杰 刘慧如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24期2632-2635,2641,共5页
目的 分析输血前后中性粒细胞(NEU)、嗜酸细胞(EOS)、嗜碱细胞(BA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22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观察组),以同期本院... 目的 分析输血前后中性粒细胞(NEU)、嗜酸细胞(EOS)、嗜碱细胞(BA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22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观察组),以同期本院无输血不良反应者98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及输血前后30 min内NEU、EOS、BAS、hs-CRP等指标数据,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输血前后NEU、EOS、BAS、hs-CRP检测值及变化值。以输血前后NEU、EOS、BAS、hs-CRP变化值为自变量,输血不良反应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估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输血前NEU、EOS、BAS、hs-CRP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输血后NEU、EOS、BAS、hs-CRP检测值及各指标输血前后变化值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EU、hs-CRP变化值是输血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NEU、hs-CRP变化值预测输血不良反应的AUC分别为0.801、0.798,对应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13×109/L、8.16 mg/L,联合检测的AUC为0.90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23、0.677。结论 输血后NEU、EOS、BAS、hs-CRP变化值升高可能与输血不良反应有关,NEU、hs-CRP变化值联合检测对输血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嗜酸细胞 嗜碱细胞 超敏C反应蛋白 输血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大量输血对患者血液指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兴华 王恩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5期2318-2320,共3页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对患者血液指标影响及合适的输血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大量输血治疗的患者107例,死亡27例(死亡组),生存80例(生存组)。采集患者输血前、输血后(24h内)的血液标本,并对患者输血前后...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对患者血液指标影响及合适的输血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大量输血治疗的患者107例,死亡27例(死亡组),生存80例(生存组)。采集患者输血前、输血后(24h内)的血液标本,并对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液指标进行及时测定。查看电子病历及血库管理系统,获取患者的血液指标相关信息。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血常规变化及用血方式。结果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PLT)计数、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血前的血红蛋白水平(Hb)、PLT和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输血后的Hb为(81.29±21.67)g/L,明显高于死亡组的(70.96±21.7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输血后Hb、PLT、FIB均明显低于输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采用红细胞悬液与血浆比为1∶1~2∶1进行取血的患者所占百分比为81.25%,明显高于死亡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大量输血后血常规指标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临床应予及时检测,适时补充PLT,有利于患者凝血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输血 血液指标 输血方案 效果
下载PDF
Rh系统类抗体在临床输血中的鉴定及应用(附1例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晓华 骞田 《淮海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通过对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AIHA)Rh系统类抗体的鉴定与分析,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地用血。方法:应用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及酸放散等试验对患者血浆和放散液中的抗体进行鉴定,并结合其自身红细胞血型抗原分析其抗体特异性... 目的:通过对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AIHA)Rh系统类抗体的鉴定与分析,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地用血。方法:应用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及酸放散等试验对患者血浆和放散液中的抗体进行鉴定,并结合其自身红细胞血型抗原分析其抗体特异性。结果:患者血浆及放散液中抗体具有抗-D特异性,且自身红细胞抗原Rh D为阳性,具备Rh血型系统类抗体的血清学特征,经鉴定为类抗-D抗体。予D抗原阴性血液配合性输注,临床输注有效。结论:少数AIHA患者自身抗体具有类Rh血型系统特异性,在临床输血中应予相应抗原阴性的血液配合性输注,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RH血型系统 类抗体 输血
下载PDF
不同血浆与红细胞输注比例对创伤后大出血患者救治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刘慧如 何颖 周园园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浆(FFP)与红细胞(RBC)输注比例对创伤后大出血患者救治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5例创伤后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救治时FFP/RBC输注比例不同分为A组(n=42)、B组(n=44)和C组(n=39)。A组输注比例0.5~1.0;B组... 目的:探讨不同血浆(FFP)与红细胞(RBC)输注比例对创伤后大出血患者救治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5例创伤后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救治时FFP/RBC输注比例不同分为A组(n=42)、B组(n=44)和C组(n=39)。A组输注比例0.5~1.0;B组输注比例>1.0~1.5;C组输注比例>1.5~2.0。比较各组患者救治效果(入院24 h死亡率、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血常规[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纤溶功能[D-二聚体(D-D)、蛋白C(PC)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及血制品输注量。结果:各组患者入院24 h死亡率、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后,各组患者APTT、PT、Plt、D-D、INR、PC水平比较:A组<B组<C组(P<0.05)。各组患者FFP输注量比较:A组>B组>C组(P<0.05)。结论:救治创伤后大出血患者过程中推荐FFP/RBC的输注比例为>1.0~1.5,在保证救治效果的前提下,能有效促进凝血功能恢复,节约血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与红细胞输注比例 救治效果 回顾性研究 创伤后大出血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并发衰弱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5
作者 鲍凤香 张树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67-370,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老年心血管急危重病症之一,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是对AMI患者实施冠状动脉(冠脉)再灌注的治疗手段,患者病程中衰弱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导致出现严重不良结局。早期评估、相关因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老年心血管急危重病症之一,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是对AMI患者实施冠状动脉(冠脉)再灌注的治疗手段,患者病程中衰弱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导致出现严重不良结局。早期评估、相关因素分析、及时干预,对降低衰弱导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现对老年AMI行PCI患者衰弱的主要特点、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老年AMI行PCI衰弱患者实施临床决策和疾病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术 衰弱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指导围手术期临床输血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璐 《系统医学》 2018年第17期35-36,39,共3页
目的评估血栓弹力图指导围手术期临床输血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到该院行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超过1 000 mL的82例病例,全部病例均选用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指导输血,记录各指标变化。结果入选的82例病例术前反应时间(5... 目的评估血栓弹力图指导围手术期临床输血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到该院行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超过1 000 mL的82例病例,全部病例均选用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指导输血,记录各指标变化。结果入选的82例病例术前反应时间(5.05±1.45)min,术中输血前是(7.11±2.16)min,术中输血后是(5.90±2.16)min,术后24 h是(5.32±1.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65,P<0.05)。此外,入选病例K值、最大振幅以及心脏指数在术前、术中输血前、术中输血后、术后24 h等不同时间段内比较同样表现出差异。结论对围手术期病例选用血栓弹力图指导输血,可明显优化输血方法,临床应用价值较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围手术期 临床输血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安全输血系统在临床输血护理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马靓 吴继云 +6 位作者 于杰 李东亮 周晓敏 唐冰 胡晓艳 李中鹏 王恩波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安全输血系统在临床输血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按所在病区将160例行单一输注红细胞的普通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接受安全输血系统进行临床输血护理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输血流程进行临床输血操作。分别调查2组... 目的探讨安全输血系统在临床输血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按所在病区将160例行单一输注红细胞的普通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接受安全输血系统进行临床输血护理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输血流程进行临床输血操作。分别调查2组血液取回后30 min内输注率及血液取回后4 h完成输注率、统计护理输血质量考核评分及护士备血所用时间,同时进行护士工作压力测量。结果试验组血液取回后30 min内输注率(97.5%)及4 h完成输注率(95%)均高于对照组取回后30 min内输注率(77.5%)及4 h完成输注率(76.25%)(P〈0.01);试验组护理输血质量考核评分(97.18±3.24)分优于对照组质量考核评分(92.27±2.06)分(P〈0.01);试验组护士工作压力(8.67±3.56)分小于对照组护士工作压力(16.93±4.25)分(P〈0.01)。结论安全输血系统能够提高输血内涵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工作护士效率,减轻护士心理压力,促进临床输血护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移动护理 安全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清锌水平与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独立相关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慧如 周园园 +1 位作者 乔娟 史俊俊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锌水平与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LVDD)的相关性。方法 单中心横断面研究,选择2018年6月~2020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锌水平与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LVDD)的相关性。方法 单中心横断面研究,选择2018年6月~2020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96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血清锌水平。根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将二尖瓣舒张早期峰流速(E)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比值(E/e’)>15或e’<7cm/s定义为LVDD组(n=52)和非LVDD组(n=44)。比较LVDD组和非LVDD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差异。MHD患者血清锌水平与其他指标的关系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影响MHD患者LVDD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锌对MHD患者LVDD的诊断价值采用ROC分析。结果 LVDD组患者血清锌水平为(90.15±10.44)μg/dl,低于非LVDD组患者的(107.42±11.57)μ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18,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血清锌水平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263,P=0.017),与二尖瓣舒张早期峰流速(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比值(E/e’)、舒张末期左心房直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呈负相关(r=-0.447,P<0.001;r=-0.243,P=0.028)。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锌水平预测MHD患者LVDD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17(95%CI:0.728~0.892,P=0.015),预测临界值为95.85μg/dl,敏感度为78.44%,特异度为76.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锌水平是影响MHD患者LVDD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14,95%CI:1.414~7.015,P=0.005)。结论 较低的血清锌水平是MHD患者发生LVDD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锌可作为早期筛查MHD患者LVDD的一项有效的血清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清锌 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相关性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应用血栓弹力图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全懂 秦佩媛 +1 位作者 李松 杨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292-1294,共3页
目的通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分析,探讨TEG参数与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性,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次诊断TIA患者114例,行TEG检查,检测反应时间、凝... 目的通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分析,探讨TEG参数与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性,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次诊断TIA患者114例,行TEG检查,检测反应时间、凝固时间、凝固角、最大凝固振幅等参数指标。随访3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无脑梗死组78例和脑梗死组36例。比较2组参数并分析其与TIA后短期发生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反应时间[(4.58±0.91)min vs(5.03±0.86)min,P=0.007]、凝固时间[(1.61±0.52)min vs(1.86±0.54)min,P=0.017]明显低于无脑梗死组,凝固角[(73.96±3.37)°vs(71.99±6.18)°,P=0.037]、最大振幅[(62.90±5.20)mmvs(60.09±6.39)mm,P=0.011]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相关性分析显示,反应时间、凝固时间与脑梗死发生呈负相关(r=-0.418,r=-0.314,P<0.01);凝固角和最大振幅与脑梗死发生呈正相关(r=0.188,r=0.36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反应时间、凝固时间越大,最大振幅越小,脑梗死发生风险越小。结论 TEG参数对TIA后短期进展为脑梗死风险有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描记术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梗死 预测
下载PDF
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的DNA双链突变形成类孟买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兴华 刘衍春 +3 位作者 王恩波 马玲 史丽莉 邵雷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对1例血清学初定为类孟买OhAB-s型的标本进行分析,以了解表型与基因等的关系。方法血型血清学、血型物质、血型酶活力检测采用试管法;基因分析采用DNA测序法;同时进行家系遗传学调查。结果红细胞上检出A、B抗原;H抗原缺失的分泌型,... 目的对1例血清学初定为类孟买OhAB-s型的标本进行分析,以了解表型与基因等的关系。方法血型血清学、血型物质、血型酶活力检测采用试管法;基因分析采用DNA测序法;同时进行家系遗传学调查。结果红细胞上检出A、B抗原;H抗原缺失的分泌型,与Le(a-b+)表型相符合;ABO糖基转移酶活性测定表明具有合成A、B抗原的能力;基因分析是1例混合杂合突变,即2条DNA链分别存在碱基突变致红细胞上H抗原缺失;家系调查A、B血型基因分别来自双亲。结论由FUT1基因2条DNA链不同位点突变形成的H抗原缺失的AB类孟买型是非常少见的;其红细胞上的A和/或B抗原的形成,由分泌液中的H抗原吸附至红细胞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岩藻糖基转移酶 基因突变 类孟买血型 混合杂合突变
下载PDF
备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其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晓华 樊晶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13-1515,共3页
目的通过对本院备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发现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并分析其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及盐水法对2014年4月-2015年3月10 512例备血患者标本进行抗体的筛选及鉴定。结果10 512例患者标本中检出不规则抗体55例... 目的通过对本院备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发现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并分析其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及盐水法对2014年4月-2015年3月10 512例备血患者标本进行抗体的筛选及鉴定。结果10 512例患者标本中检出不规则抗体55例(阳性率0.52%)。Rh系统共有21例(38.2%):抗-D 3例,抗-E11例,抗-c1例,抗-c E 6例;MNSs系统13例,均为抗-M;lewis系统共有6例,均为Lea;自身抗体9例;自身抗体合并抗-M1例;抗体特异性未确定有5例。结论建议将Rh E和Rh D血型抗原一起纳入常规血型检测,可尝试在因慢性疾病需长期输血患者中采用Rh E抗原同型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抗体筛检 输血
下载PDF
多次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叶酸、VitB_(12)水平的变化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晓华 何浩明 刘婷婷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338-339,共2页
目的探讨多次单采血小板之后献血者血清铁、铁蛋白(SF)、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12)水平变化。方法选择60例捐献血小板达10次以上的献血者,应用化学法和酶联法,分别在首次单采血小板前和多次血小板后检测其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叶酸... 目的探讨多次单采血小板之后献血者血清铁、铁蛋白(SF)、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12)水平变化。方法选择60例捐献血小板达10次以上的献血者,应用化学法和酶联法,分别在首次单采血小板前和多次血小板后检测其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次单采血小板前和捐献达10次以上的单采血小板者相比,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均有所下降,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叶酸和维生素B12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血清铁和铁蛋白均有所下降,故对长期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要注意补充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血清铁 血清铁蛋白 叶酸 维生素B12
下载PDF
聚乙二醇衍生物修饰红细胞的保存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顾光煜 李璐 +1 位作者 陈军浩 张葵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22-323,326,共3页
目的评估经甲氧基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丙酸酯(mPEG-SPA)修饰后红细胞(RBC)的保存性能。方法以mPEG-SPA体外修饰健康人RBC;观察修饰前后RBC的变形性、渗透脆性、自身溶血率、磷脂酰丝氨酸和CD59,评估修饰对RBC保存性能的影响。结果 mPEG-... 目的评估经甲氧基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丙酸酯(mPEG-SPA)修饰后红细胞(RBC)的保存性能。方法以mPEG-SPA体外修饰健康人RBC;观察修饰前后RBC的变形性、渗透脆性、自身溶血率、磷脂酰丝氨酸和CD59,评估修饰对RBC保存性能的影响。结果 mPEG-SPA修饰后RBC的变形性略有下降、渗透脆性和自身溶血率有所增加;修饰后红细胞磷脂酰丝氨酸表达明显增加;红细胞CD59的表达严重下降,其表达率几近于零。结论 mPEG-SPA修饰后红细胞的保存性能下降,可能影响修饰后红细胞的寿命和输入体内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二醇类 红细胞 血液保存
下载PDF
缺铁性贫血患者输注PRC前后血清SF、FA和VitB_(12)水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洪书 李兴华 李克勤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96-397,共2页
目的:探讨了缺铁性贫血(IDA)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PRC)前后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2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了输注PRC前后血清SF、FA和VitB12水平测定,并以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 目的:探讨了缺铁性贫血(IDA)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PRC)前后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2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了输注PRC前后血清SF、FA和VitB12水平测定,并以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在输注PRC前血清SF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FA、VitB1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2周后除SF水平与正常人比较仍有差异外(P<0.05),而FA和VitB12水平则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注PRC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悬浮红细胞 铁蛋白 叶酸 维生素B12
下载PDF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L-2、TNF-α和STNFR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兴华 杨成喜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57-258,共2页
目的:探讨了肺癌患者化疗前后IL-2、TNF-α和STNFR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对36例肺癌患者进行化疗前后血清IL-2、TNF-α和STNFR的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清IL-2水平非常显著的... 目的:探讨了肺癌患者化疗前后IL-2、TNF-α和STNFR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对36例肺癌患者进行化疗前后血清IL-2、TNF-α和STNFR的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清IL-2水平非常显著的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TNF-α、STNF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化疗后6个月在未复发的25例中明显下降,接近于正常人组,而复发组5例又回升至化疗前水平(P<0.05)。结论: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IL-2、TNF-α和STNFR含量的变化可作为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白细胞介素-2 肿瘤坏死因子-Α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2受体
下载PDF
胃癌患者输注红细胞前后血清CysC、Hcy、IL-8和CA72-4检测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恩波 李兴华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32-734,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输注红细胞前后血清CysC、Hcy、IL-8和CA72-4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免疫比浊法和免疫化学法对33例胃癌患者进行了输注红细胞前后血清CysC、Hcy、IL-8和CA72-4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输注红细胞前后血清CysC、Hcy、IL-8和CA72-4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免疫比浊法和免疫化学法对33例胃癌患者进行了输注红细胞前后血清CysC、Hcy、IL-8和CA72-4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胃癌患者在输注红细胞前血清CysC、Hcy、IL-8和CA72-4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输注红细胞2周后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CysC水平与Hcy、IL-8和CA72-4水平呈正相关(r=0.6142、0.5982、0.6174,P<0.01)。结论:检测胃癌患者输注红细胞前后血清CysC、Hcy、IL-8和CA72-4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和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白细胞介素-8 糖类抗原72-4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OD和VEGF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兴华 王恩波 赵利东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6-47,共2页
文献证实,SOD检测与临床各科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颇受科研工作者的关注。VEGF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一种细胞因子。本文报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OD、VEGF水平的变化,并就临床意义作初步的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血清SOD 临床意义 VEGF 治疗前后 检测 新生血管形成 科研工作者
下载PDF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晓华 王恩波 李兴华 《淮海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267-268,271,共3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2015年1-7月1 221例输注红细胞成分患者MGT交叉配血情况,分析MGT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并探讨临床输血策略。结果:1 221例输注红细胞成分的患者中,MGT交叉配血次侧不...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2015年1-7月1 221例输注红细胞成分患者MGT交叉配血情况,分析MGT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并探讨临床输血策略。结果:1 221例输注红细胞成分的患者中,MGT交叉配血次侧不合69例。其中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AT)阳性57例,假凝集5例,献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2例,加样错误3例,微柱凝胶干涸2例。结论:由DAT阳性导致的次侧配血不合,在排除自身免疫性溶贫情况后,可以考虑给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假凝集、凝胶孔干涸、加样错误等原因导致的次侧配血不合,可在加强配血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中减少或杜绝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 次侧不合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leptin和血清Hcy、CysC检测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兴华 刘建华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641-642,共2页
目的:探讨了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leptin和血清Hcy、CysC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及免疫透射比浊法对3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了血浆leptin和血清Hcy、CysC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血... 目的:探讨了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leptin和血清Hcy、CysC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及免疫透射比浊法对3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了血浆leptin和血清Hcy、CysC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leptin和血清Hcy、CysC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血浆leptin水平与血清Hcy、Cys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138、0.5782,P<0.01)。结论:检测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leptin和血清Hcy、CysC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瘦素 同型半胱氨酸 胱抑素C
下载PDF
慢性肾炎患者输注红细胞前后血清Ferritin、MMP-2和MMP-9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海涛 李新华 何浩明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06-508,共3页
目的:探讨了慢性肾炎患者在输注红细胞前后Ferritin、MMP-2和MMP-9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对32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了输注红细胞前后Ferritin、MMP-2和MMP-9检测,并与35名正常人组作比较。结果:慢性肾炎患者在输注红... 目的:探讨了慢性肾炎患者在输注红细胞前后Ferritin、MMP-2和MMP-9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对32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了输注红细胞前后Ferritin、MMP-2和MMP-9检测,并与35名正常人组作比较。结果:慢性肾炎患者在输注红细胞前血清Ferritin和MMP-9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MMP-2水平则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2周输注红细胞后则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慢性肾炎患者输注红细胞治疗前后血清Ferritin、MMP-2和MMP-9水平的变化对其病情的发展和预后的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炎 血清铁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