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判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顾遵才 李勋 +3 位作者 王正忠 赵思源 曹荣元 孙黎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评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AMI患者62例作为病例组,于出院前抽肘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VEGF-B浓度。随访...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评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AMI患者62例作为病例组,于出院前抽肘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VEGF-B浓度。随访AMI患者出院后60天与出院前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和左心室心肌质量(LVM)的增加值(ΔEDV和ΔM)及出院后6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根据ΔEDV水平将患者分为ΔEDV≤0组及ΔEDV>0组,根据ΔM水平将患者分为ΔM≤0组及ΔM>0组,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及无MACE组,分析出院前VEGF-B浓度对出院后左心室重构(LVR)及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分析AMI组患者出院后MACE与LVR的关系。结果随访结果显示,ΔEDV≤0组血清VEGFB浓度[(110.61±38.29)μg/L,n=34]显著高于ΔEDV>0组[(67.74±24.32)μg/L,n=26];ΔM≤0组血清VEGFB浓度[(112.46±39.91)μg/L,n=32]明显高于ΔM>0组[(70.24±23.17)μg/L,n=28];MACE组血清VEGF-B浓度[(53.73±15.70)μg/L,n=25]显著低于无MACE组[(111.95±33.16)μg/L,n=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VR组MACE发生率(100%)较无LVR组(5.26%)明显升高(P<0.01)。结论 AMI患者出院前血清VEGF-B浓度越低,出院后LVR越明显,低浓度VEGF-B预示AMI后易发生LVR。AMI患者出院前血清VEGF-B浓度越低,出院后MACE发生率越高,出院前血清VEGF-B浓度可以作为出院后MACE发生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左心室重构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lncRNA H19、CHAST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李鹏 王勋 +3 位作者 韩翠敏 汪明琅 王怡练 孙黎明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CHAST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在笔者科室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35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76例,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9例,选取...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CHAST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在笔者科室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35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76例,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9例,选取同期住院且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CHD的对照组6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测量各组血清lncRNA H19、lncRNA CHAST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各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等指标。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H19、lncRNA CHAST表达水平对CHD的诊断价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lncRNA H19、lncRNA CHAST表达水平与hs-CRP、TNF-α、IL-6、LDL、HDL等因素的相关性;Logistics回归分析CHD的危险因素。结果CHD组血清lncRNA H19、lncRNA CHAST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CHD组hs-CRP、IL-6、TNF-α、LD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ncRNA H19、lncRNA CHAST表达水平与hs-CRP、IL-6、TNF-α、LDL等指标呈正相关(P<0.05),与HDL呈负相关(P<0.05)。lncRNA H19、lncRNA CHAST为CHD的危险因素,且两者能较好的诊断CHD。结论lncRNA H19、lncRNA CHAST为CHD发病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诊断CHD的血清指标,且二者联合诊断CHD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lncRNA H19 lncRNA CHAST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H19、CHAST在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王勋 李鹏 +2 位作者 韩翠敏 汪明琅 王怡练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lncRNA CHAST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心房颤动患者10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50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5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50例健康体检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lncRNA CHAST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心房颤动患者10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50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5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50例健康体检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检查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lncRNA H19、lncRNA CHAST的表达水平,评估心房颤动患者血清lncRNA H19、lncRNA CHAST表达水平与心肌重构相关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lncRNA H19、lncRNA CHAST表达水平对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lncRNA H19和lncRNA CHAST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1.64±0.48和1.58±0.40 vs.1.05±0.33和1.06±0.35,P<0.05)。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血清lncRNA H19和lncRNA CHAST表达水平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0.05)。lncRNA H19、lncRNA CHAST表达水平与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H19表达水平(OR=5.115,95%CI:1.240~21.089)和lncRNA CHAST表达水平(OR=2.522,95%CI:1.172~5.426)是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lncRNA H19、lncRNA CHAST的表达水平及其联合预测心房颤动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60、0.833、0.932。结论 lncRNA H19、lncRNA CHAST为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两指标对预测心房颤动发生有一定的价值,且两者联合对预测心房颤动发生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RNA 长链非编码 预测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133a表达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曹荣元 赵思源 顾遵才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微小RNA-133a(miR-133a)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2例冠心病合并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冠脉轻度狭窄组(<30分,n=56)和冠脉重度狭窄组(≥30分,n...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微小RNA-133a(miR-133a)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2例冠心病合并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冠脉轻度狭窄组(<30分,n=56)和冠脉重度狭窄组(≥30分,n=46);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组(n=45)、双支组(n=39)和三支组(n=18)。比较不同冠脉狭窄程度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miR-133a水平及冠脉不同病变支数组患者miR-133a水平,分析miR-133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重度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重度狭窄组患者NT-proBNP、CRP、D-二聚体及血清miR-133a水平均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冠脉不同病变支数组患者血清miR-133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133a水平和NT-proBNP是CHF患者冠脉重度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133a对重度冠脉狭窄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1,大于NT-proBNP的0.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miR-133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对重度冠脉狭窄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微小RNA-133a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血栓风险评估下分级预防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作用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绍红 胡静 +1 位作者 庄艳 王怡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2期168-171,共4页
目的血栓风险评估分级预防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89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 目的血栓风险评估分级预防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89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血栓预防护理干预,研究组行危险因素评估下血栓分级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流峰值速度、血液流动学指标、凝血功能及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股静脉和腘静脉的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值速度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黏度、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风险评估下分级预防护理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动学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风险评估 分级预防护理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与γ-GGT及Hcy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赵思源 赵志伟 曹荣元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及与谷氨酰转移酶(γ-GGT)、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ACS患者110例,采用Gensini评分对患者冠状动脉严重程...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及与谷氨酰转移酶(γ-GGT)、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ACS患者110例,采用Gensini评分对患者冠状动脉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轻度组(0~30分)和中/重度组(>30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γ-GGT及Hcy水平,并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年龄、cTnI、CK-MB、FPG、LDL-C、hs-CRP、γ-GGT、Hcy均为ACS的危险因素(P<0.05)。ACS患者Gensini评分与γ-GGT、Hcy水平呈正相关性(r=0.573、0.435,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相对严重,但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且与γ-GGT及Hcy水平存在强相关性,应根据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严重程度 谷氨酰转移酶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血清氧化三甲胺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邢团结 娄焕堃 +5 位作者 李鹏 梅佳慧 王勋 韩翠敏 王怡练 孙黎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466-469,47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与冠心病(CHD)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治的病人390例,其中CHD组285例,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173例、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组112例;经CAG排除CHD的病... 目的:探讨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与冠心病(CHD)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治的病人390例,其中CHD组285例,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173例、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组112例;经CAG排除CHD的病人105例为对照组。其中ACS病人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三个亚组;按照Gensini评分标准将CHD病人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TMAO水平,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及血清TMAO水平。结果:3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尿素氮、血糖、糖尿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CS组和CCS组病人患高血压比例、吸烟比例、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脑钠肽(BNP)、TMAO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ACS组病人总胆固醇(TC)、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与CCS组比较,ACS组TC、IL-6、hs-CRP、Lp-PLA2、TMAO水平明显高于CCS组(P<0.01)。ACS 3个亚组间血清TMA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AO、TC、Lp-PLA2、吸烟、高血压均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MAO诊断CHD的最佳临界值为13.80μmol/L时,AUC为0.70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70%和62.90%;TMAO+IL-6+Lp-PLA2+hs-CRP四者联合的AUC为0.79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60%、74.30%。中度和重度狭窄组TMAO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重度组显著高于中度组(P<0.01)。结论:CHD病人血清TMAO水平较高,且ACS病人高于CCS病人,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CHD诊断和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潜在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氧化三甲胺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苯乙酰谷氨酰胺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韩翠敏 孙星星 +2 位作者 王勋 李鹏 王怡练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8期716-721,共6页
目的研究肠道微生物代谢物苯乙酰谷氨酰胺(PAGln)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在蚌埠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CHF患者100例为CHF组,其中CHF组心力衰竭... 目的研究肠道微生物代谢物苯乙酰谷氨酰胺(PAGln)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在蚌埠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CHF患者100例为CHF组,其中CHF组心力衰竭程度按照NYHA分级分为:轻度CHF组(Ⅰ~Ⅱ级)50例,重度CHF组(Ⅲ~Ⅳ级)50例,同期我院门诊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三组血清PAGln水平,比较三组血清PAGln水平及一般资料的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F的相关因素,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PAGln水平与CHF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AGln水平对CHF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CHF组的血清PAGl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CHF组135.12(95%CI 125.57~144.67),轻度CHF组81.66(95%CI 78.19~85.13),对照组64.54(95%CI 62.10~66.98),P<0.001]。吸烟、高血压病史占比、心房颤动病史占比、B型利钠肽(BNP)、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Gln、BNP、LVEF是CHF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01)。PAGln水平与心房颤动(r=0.387,P<0.001)、BNP(r=0.909,P<0.001)、LAD(r=0.616,P<0.001)以及LVEDD(r=0.382,P<0.001)呈正相关,与LVEF(r=-0.728,P<0.001)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PAGln水平与CHF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15,P<0.001)。血清PAGln的ROC曲线下方面积(AUC)为0.930(95%CI 0.892~0.968,P<0.001)。结论血清PAGln水平与CHF具有相关性,且PAGln水平与CHF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苯乙酰谷氨酰胺 慢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血清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顾遵才 李勋 +3 位作者 王正忠 赵思源 曹荣元 孙黎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54-95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 My BP-C)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患者62例作为病例组,选取正常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 My BP-C)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患者62例作为病例组,选取正常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c My BP-C浓度。比较AMI组与对照组间c My BP-C、肌钙蛋白Ⅰ(c 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浓度的差异,分析AMI组c My BP-C与c TnⅠ、CKMB和Myo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发病时间小于4 h的AMI患者入院时血清c My BP-C和c TnⅠ浓度与对照组的差异,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2 h与入院时血清c My BP-C和c TnⅠ的差异。结果 AMI组患者血清c My BP-C、c TnⅠ、CK-MB和Myo浓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MI组患者c My BP-C浓度与c TnⅠ、CK-MB和Myo浓度均存在正相关(分别为r=0.876、P<0.05;r=0.632、P<0.05和r=0.903、P<0.05)。发病时间小于4 h的AMI患者入院时血清c My BP-C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c TnⅠ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急诊PCI术后12 h血清c My BP-C浓度较入院时明显下降,而c TnⅠ浓度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结论 AMI患者入院时血清c My BP-C、c TnⅠ、CK-MB和Myo浓度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且c My BP-C浓度与c TnⅠ、CK-MB和Myo浓度均存在正相关;c My BP-C在发病4 h内即开始升高,提示c My BP-C可以作为诊断AMI的早期生化标志物。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12 h血清c My BP-C浓度较入院时明显下降,表明c My BP-C可以作为评估PCI术效果的早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肌钙蛋白Ⅰ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黎明 陈斌 +3 位作者 朱映红 周哲 徐海涛 汪明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46-1349,1366,共5页
目的:通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探讨ACS患者血清FSTL1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S患者123例、稳定型心绞痛25例及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FSTL1水... 目的:通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探讨ACS患者血清FSTL1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S患者123例、稳定型心绞痛25例及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FSTL1水平,采用目测法及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法确定冠状动脉病变,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ACS各组中血清FSTL1水平明显均高于NC组和SAP组(P<0.01);2ACS患者血清FSTL1水平与冠脉病变范围呈相关趋势(P<0.01),血清FSTL1水平(经自然对数转化,LnFSTL1)在单支病变组(2.38±0.28)、双支病变组(2.43±0.26)、多支病变组(2.57±0.29)依次明显升高,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5.25,P=0.007)。结论:1ACS患者血清FSTL1水平明显升高;2冠脉病变范围越大,血清FSTL1水平升高越明显,测定血清FSTL1水平对于ACS患者病情评估、预后评判可能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卵泡抑素样蛋白1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PCI术后短期内应用强化他汀治疗对患者出血风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铁汉 孙黎明 +2 位作者 王怡练 徐海涛 董政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期120-122,共3页
目的研究短期内应用强化他汀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出血风险。方法将90例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A组(试验组)和B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规范化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在PCI围手术... 目的研究短期内应用强化他汀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出血风险。方法将90例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A组(试验组)和B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规范化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在PCI围手术期均予以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其中A组(45例)患者在PCI术前给予20 mg瑞舒伐他汀顿服,术后以每晚20 mg口服1个月,之后改为每晚10 mg口服治疗;B组(45例)在PCI术前后一直予以10 mg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及随访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的出血情况(牙龈出血、口腔鼻腔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结果两组患者在PCI术中植入支架数量、围手术期抗凝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PCI术后1个月内出血发生率为35.7%,B组为1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短期内应用强化他汀治疗能增加患者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他汀治疗 PCI术 出血风险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正忠 曹荣元 《疑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用药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血管紧张素Ⅱ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及...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用药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血管紧张素Ⅱ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及地高辛或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 mg,每晚1次,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统计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情况,以及症状改善率、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后2组LVEF均有所提高,LVESD均有缩小,CRP均有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症状改善率、心力衰竭再住院率、病死率下降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降低血清CRP,延缓心肌重构,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并使心力衰竭住院率、病死率进一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心力衰竭 慢性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N末端脑钠肽联合GRACE评分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远期预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荣元 赵思源 +3 位作者 顾遵才 张淑花 王正忠 孙黎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NT-pro BNP)联合全球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断为NSTE-ACS的患者77...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NT-pro BNP)联合全球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断为NSTE-ACS的患者77例。患者入院24 h内测定NT-pro BNP水平,计算GRACE评分。出院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将随访期间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作为事件组(n=9),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作为非事件组(n=68)。观察NT-pro BNP水平及GRACE评分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事件组患者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非事件组患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事件组患者的GRACE风险评分明显高于非事件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T-pro BNP水平和GRACE评分是NSTE-ACS患者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在预测NSTE-ACS患者12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中,NT-pro BNP水平的曲线下面积为0.824(95%CI:0.774~0.848,P〈0.01),GRACE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为0.793(95%CI:0.743~0.829,P〈0.01),两项联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833(95%CI:0.788~0.879,P〈0.01)。结论 NT-pro BNP和GRACE评分是预测NSTE-ACS患者远期预后的可靠指标;NT-pro BNP联合GRACE评分能提高评估NSTE-ACS患者远期预后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脑钠肽 GRACE评分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P波离散度和P波最大宽度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苏行 孙黎明 +1 位作者 徐海涛 王怡练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9-712,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波离散度(PWD)和P波最大宽度(Pmax)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0例,应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测量PWD和Pmax,依据PWD分为:PWD≥40 ms组,PWD<40ms组;依据Pmax时限分为:Pmax≥110 ms组,Pmax<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波离散度(PWD)和P波最大宽度(Pmax)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0例,应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测量PWD和Pmax,依据PWD分为:PWD≥40 ms组,PWD<40ms组;依据Pmax时限分为:Pmax≥110 ms组,Pmax<110 ms组。比较各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E/A比值、舒张期减速时间(DT)、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阵发性房颤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PWD≥40 ms组及Pmax≥110 ms组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E/A比值、DT、LAD、LVEDD及阵发性房颤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PWD及Pmax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DT、LAD、LVEDD成正相关,与E/A比值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在控制了年龄、房颤、高血压病、生化指标等因素后,上述指标与PWD及Pmax独立相关性仍较显著。结论 P波离散度和P波最大宽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及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P波最大宽度 冠心病 左心室舒张功能
下载PDF
ApoE基因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明琅 娄焕堃 +6 位作者 王飞翔 滕士阶 董政 王罗卿 曹荣元 孙黎明 王怡练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22期3680-3684,共5页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对房颤进行研究,以炎症机制为纽带推测ApoE基因多态性与房颤发生的相关性,根据ApoE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寻找房颤高危等位基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房颤患者(包括阵...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对房颤进行研究,以炎症机制为纽带推测ApoE基因多态性与房颤发生的相关性,根据ApoE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寻找房颤高危等位基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房颤患者(包括阵发性、持续性、长期持续性、永久性)64例及门诊健康志愿者49例,采用等位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进行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高风险ApoE等位基因。结果此次入组人群共113例。其中房颤组64例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74.38±8.37)岁;对照组49例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65.24±12.14)岁。ApoE基因的6种表型ε2/ε2、ε2/ε3、ε2/ε4、ε3/ε3、ε3/ε4和ε4/ε4所占比例分别为0.9%、13.3%、2.7%、58.4%、19.5%和5.3%。ApoE保护类基因型、大众类基因型及风险类基因型的人群分别占14.2%、61.1%、24.8%。在性别、身高、体质量、吸烟、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方面两组ApoE基因多态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BMI、LAD、LVEF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频率观察值符合Hardy-wenberg遗传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房颤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ApoEε4是罹患房颤的高危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载脂蛋白E 基因 多态性 炎症介质 血脂 相关性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与心率变异性的分析
16
作者 张淑花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3-24,共2页
①目的探讨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选择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组),5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B组),同时选择49例健康体检者这对照(C组),分别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经电脑分析得出HRV时域指标... ①目的探讨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选择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组),5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B组),同时选择49例健康体检者这对照(C组),分别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经电脑分析得出HRV时域指标,并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QTd。③结果A组的24小时HRV各指标均较B组明显降低,QTd、QTcdQT间期离散度明显延长(P<0.05);B组HRV指标较C组明显降低,QTd、QTcd明显延长(P<0.05)。QTd与HRV时域指标呈负相关。④结论心绞痛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心肌电稳定性降低,且与病情稳定程度有关,与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QT离散度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血清氧化三甲胺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娄焕堃 赵玲 +1 位作者 王怡练 孙黎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1期70-72,77,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与冠心病(CHD)的发生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CHD患者98例为CHD组,同期我院门诊体检健康志愿者104名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与冠心病(CHD)的发生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CHD患者98例为CHD组,同期我院门诊体检健康志愿者104名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反应吸附试验检测两组血清TMAO。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清TMAO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的相关因素,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TMAO水平与CH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CHD组的男性占比、体重指数(BMI)、吸烟占比、血清TMAO、血糖、合并高脂血症占比、合并高血压病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TMAO水平、高BMI、高血糖水平、合并高脂血症、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病、高尿酸水平均是CHD的危险因素(OR>1,P<0.05)。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TMAO与CH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443,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TMAO水平较高,其与CHD的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甲胺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小剂量洛伐他汀对肝脏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淑花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洛伐他汀对肝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8月至2007年1月住院的冠心病患者,给予洛伐他汀20mg/d,并每月观察其血脂水平、肝功能及肝脏彩超检查。结果:治疗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P<0.05)... 目的:观察小剂量洛伐他汀对肝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8月至2007年1月住院的冠心病患者,给予洛伐他汀20mg/d,并每月观察其血脂水平、肝功能及肝脏彩超检查。结果:治疗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P<0.05);而肝脏转氨酶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彩超显示,原有脂肪肝均明显减轻(P<0.05)。结论:洛伐他汀低剂量应用时对肝功能损伤极小,且对脂肪肝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伐他汀 肝功能 脂肪肝
下载PDF
孤立性房颤患者不对称二甲精氨酸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汪明琅 董政 +6 位作者 王罗卿 葛鲁敏 姚力 胡文静 徐海涛 孙黎明 王怡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10-1413,共4页
目的:研究孤立性房颤(lone atrial fibrillation,LAF)患者不对称二甲精氨酸水平(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的变化,探讨其内皮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在2014年12月—2017年1月8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LAF病例为LAF组,选择同期体... 目的:研究孤立性房颤(lone atrial fibrillation,LAF)患者不对称二甲精氨酸水平(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的变化,探讨其内皮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在2014年12月—2017年1月8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LAF病例为LAF组,选择同期体检的窦性心律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以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ADMA水平。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F组静息心率、体重指数、左房内径、ADMA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所有研究对象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房颤、心率、吸烟、胆固醇值是预测ADMA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对于LAF组病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房颤持续时间、吸烟、胆固醇值是预测ADMA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LAF同样可以引起全身血管内皮损害;房颤持续时间、吸烟、胆固醇值是房颤患者内皮功能受损程度的重要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房颤 不对称二甲精氨酸水平 心律失常持续时间
下载PDF
早期复极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飞翔 曹荣元 +6 位作者 董政 王罗卿 汪明琅 娄焕堃 王公章 孙黎明 王怡练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5期610-612,共3页
早期复极(Early repolarization,ER)是心电复极异常的一种表现,早先认为这是一种良性的心电图表现。但近年来多项研究已经证明ER与某些恶性心律失常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认识和了解ER的发生和特点,尽早识别高危人群,积极采取有效的治... 早期复极(Early repolarization,ER)是心电复极异常的一种表现,早先认为这是一种良性的心电图表现。但近年来多项研究已经证明ER与某些恶性心律失常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认识和了解ER的发生和特点,尽早识别高危人群,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改善ER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针对早期复极归纳其研究成果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复极 恶性心律失常 心室颤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