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甲状腺手术保护颈前区功能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沈方媛 朱双九 +1 位作者 郑新闻 邵华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583-585,共3页
目的 探讨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在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对颈前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单侧腺叶切除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78例,根据入路不同分为2组,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33例为观察组,经常规颈白线正中入... 目的 探讨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在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对颈前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单侧腺叶切除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78例,根据入路不同分为2组,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33例为观察组,经常规颈白线正中入路45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术中操作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短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引流时间短,颈前区功能恢复快,切口美观,满意度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行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既能达到手术效果,又能更好地保护颈前区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 甲状腺切除 颈前区功能
下载PDF
miR-183靶向DDR1调控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明珍 许瑾 +4 位作者 徐静 徐海燕 李秀翠 李德凡 邵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3101-3105,共5页
目的研究miR-183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Western印迹检测乳腺癌细胞MDA-MB-231、正常细胞MCF-10A中miR-183、盘状结构域受体(DDR)1的表达;将miR-183组(转... 目的研究miR-183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Western印迹检测乳腺癌细胞MDA-MB-231、正常细胞MCF-10A中miR-183、盘状结构域受体(DDR)1的表达;将miR-183组(转染miR-183 mimics)、miR-con组(转染miR-con)、si-TCF7组(转染si-TCF7)、si-con组(转染si-con),miR-183+pcDNA组(共转染miR-183 mimics和pcDNA)、miR-183+pcDNA-DDR1组(共转染miR-183 mimics和pcDNA-DDR1)均用脂质体法转染至MDA-MB-231细胞;MTT和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荧光活性。结果与正常细胞MCF-10A相比,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miR-183表达显著降低,DDR1表达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miR-183、敲减DDR1均可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miR-183可靶向负调控DDR1表达;过表达DDR1可逆转miR-183对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miR-183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靶向DDR1有关,可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83 盘状结构域受体(DDR)1 乳腺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虎杖甙对人乳腺细胞系MDA-MB-231增殖、侵袭和迁移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冯传波 邵华 +2 位作者 王钟林 朱双九 郑新闻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04-1207,1212,共5页
目的:探究虎杖甙(Polydatin)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作用。方法:将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为MDA-MB-231组、Polydatin(0.2μmol/L)组、Polydatin(0.5μmol/L)组和Polydatin(1μmol/L)组,并分别用0、0.2、0.5和1... 目的:探究虎杖甙(Polydatin)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作用。方法:将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为MDA-MB-231组、Polydatin(0.2μmol/L)组、Polydatin(0.5μmol/L)组和Polydatin(1μmol/L)组,并分别用0、0.2、0.5和1μmol/L的虎杖甙处理MDA-MB-231细胞,CCK8检测细胞增殖倍数,Transwell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的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的迁移能力,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增殖及侵袭相关蛋白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结果:与MDA-MB-231组比较,Polydatin(0.2μmol/L)组、Polydatin(0.5μmol/L)组和Polydatin(1μmol/L)组细胞增殖倍数显著降低,Ki67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侵袭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划痕闭合率与MDA-MB-231组比较也显著降低;VEGF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与MDA-MB-231组比较也显著降低。结论:虎杖甙能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增殖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血清膜结合黏蛋白2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4
作者 刘慧敏 邵华 +1 位作者 姚壮凯 孙岩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8期949-950,共2页
目的:探讨膜结合黏蛋白2(MUC2)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联合检测在诊断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乳腺癌的96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92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膜结合黏蛋白2(MUC2)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联合检测在诊断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乳腺癌的96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92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段选取93例体检健康女性作为正常组。检测三组血清PSA和MUC2的表达水平,制作ROC曲线确定两者的曲线下面积和诊断临界值。结果:乳腺癌组血清PSA和MUC2水平均高于乳房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女性,乳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组中两项指标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A对乳腺癌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诊断临界值为1.79,敏感度64.3%,特异度68.2%;MUC2对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约为0.90,诊断临界值为1.95,敏感度83.3%,特异度70.2%。结论:血清MUC2和PSA浓度检测可以作为乳腺癌诊断的有效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膜结合黏蛋白2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ROC曲线 乳腺癌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消化道反应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吉丽 张雁青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2期2465-2466,共2页
目的:探究在乳腺癌化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对患者消化道反应的影响。方法:在我院就诊的数名乳腺癌患者中,选取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96例,平均分2组,一组实施常规护理,一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胃肠道功能评分相比,观察组... 目的:探究在乳腺癌化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对患者消化道反应的影响。方法:在我院就诊的数名乳腺癌患者中,选取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96例,平均分2组,一组实施常规护理,一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胃肠道功能评分相比,观察组评分更高,差异明显(P<0.05)。腹泻、便秘、恶心呕吐症状相比,观察组发生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明显(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运用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能有效提升患者消化道功能,降低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综合护理 化疗 消化道反应
下载PDF
肌间入路联合神经监测技术对甲状腺癌手术中喉上神经的保护 被引量:4
6
作者 邵华 冯传波 王钟林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肌间入路(paraspinal approach)法联合神经监测技术(intraperative neuromonitoring,INM)在甲状腺手术中保护喉上神经(surperior laryngeal nerve,SLN)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甲乳外科2017年6月至201... 目的探讨肌间入路(paraspinal approach)法联合神经监测技术(intraperative neuromonitoring,INM)在甲状腺手术中保护喉上神经(surperior laryngeal nerve,SLN)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甲乳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患者21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129例)采用常规颈白线入路手术,观察组(n=8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肌间入路联合INM,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有无SLN损伤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对照组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64±4.10)ml和(16.58±3.90)ml(t=0.086,P=0.931);手术时间分别为(74.52±17.94)min和(72.06±15.31)min(t=0.792,P=0.43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SLN显露方面,对照组(134/180)明显低于观察组(98/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2,P=0.003);术后对照组出现暂时性SLN损伤6例,观察组未出现SLN损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2,P=0.044)。结论肌间入路联合INM对SLN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甲状腺癌手术的安全性和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入路 术中神经监测 甲状腺癌 甲状腺手术 喉上神经
原文传递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在晚期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顺铂耐药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鲁凯 刘燕文 +4 位作者 李惠 刘东 叶红玲 徐良 刘苏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研究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 mentinggene1,ERCC1)在晚期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顺铂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荧光PCR(RT-QPCR)技术检测50例晚期乳腺癌组织中ERCC1的表达,CAF方案对其... 目的研究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 mentinggene1,ERCC1)在晚期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顺铂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荧光PCR(RT-QPCR)技术检测50例晚期乳腺癌组织中ERCC1的表达,CAF方案对其行辅助化疗,后因出现不同程度肺/肝/淋巴结转移,接受吉西他滨+顺铂的方案进行化疗,研究ERCC1与顺铂耐药性的关系。结果ERCC1基因表达与年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与组织学分级及HER2的表达亦无明显相关性,化疗有效组中,ERCC1高表达者的比例为18.8%(3/16),低表达的比例为79.4%(27/34),ERCC1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对顺铂敏感性高,高表达者对顺铂敏感性低,2者的有效率((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部分缓解(partialremis—sion,PR))及无效率((疾病稳定(stabledisease,SD)+疾病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ERCC1低表达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可从顺铂类药物获益,ERCC1可作为乳腺癌化疗的分子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ERCC1基因 实时定量荧光核酸扩增检测 顺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