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可地尔联合替罗非班对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炎性反应、心功能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1
作者 梁智元 唐宗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8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联合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炎性反应、心功能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连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联合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炎性反应、心功能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连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照组术中及术后采用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尼可地尔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8 h。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I(cTnI)]、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1个月后随访观察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8 h后,2组患者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与CK-MB、cTnI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患者LVEF较治疗前增加,LVEDD、LVESD较治疗前减小,且研究组增加/减小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随访1个月,研究组心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6.67%(χ2=5.926,P=0.015)。结论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采用尼可地尔联合替罗非班的治疗方案,可降低炎性反应,对心功能的改善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减少心肌损伤对患者的影响,且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尼可地尔 替罗非班 炎性反应 心功能 心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心梗患者的盐酸替罗非班辅助PCI治疗效果及对心功能指标影响
2
作者 廖施娴 黄华亮 罗爱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70-0073,共4页
观察盐酸替罗非班辅助PCI治疗急性心梗效果。方法 纳入80例急性心梗患者,时间范围2023年1月~10月,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PCI治疗,观察组盐酸替罗非班+PCI治疗,观察效果。结果 心功能组间相比中,不同方案实施前相当,实施后观察组改善幅度较... 观察盐酸替罗非班辅助PCI治疗急性心梗效果。方法 纳入80例急性心梗患者,时间范围2023年1月~10月,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PCI治疗,观察组盐酸替罗非班+PCI治疗,观察效果。结果 心功能组间相比中,不同方案实施前相当,实施后观察组改善幅度较高(P<0.05)。通过心肌微循环组间对比,未进行治疗前水平相当,治疗后呈现差异(P<0.05)。未治疗之前,所有患者伴随炎性因子高表达现象,但组间水平相当,治疗后呈现差异,且以观察组较低(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不同组别之间未呈现不良反应差异性(P>0.05)。治疗方案实施前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理想。结论 PCI是进行急性心梗治疗过程的常用方法,为进一步提高预后,可与盐酸替罗非班联用,经本研究证实该方案安全可行,且能够发挥促进患者恢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梗 盐酸替罗非班 PCI 心功能
下载PDF
42例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小设 刘宏飞 +2 位作者 欧慰英 王文耕 莫文庆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22期3501-3502,共2页
目的回顾分析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便更好地了解这类人群临床特征,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4月共42例HFmrEF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该组患者并存的基础疾病情况、病因、临床... 目的回顾分析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便更好地了解这类人群临床特征,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4月共42例HFmrEF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该组患者并存的基础疾病情况、病因、临床表现特点、NT-proBNP、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资料,常规抗心衰处理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年龄(62±12.5)岁,男性29例,女性13例。病因:缺血性心肌病最多见,共16例,占38.1%。伴随疾病以高血压病最多共12例,占28.6%。慢性病程多见,病程(5±2.47)年。临床表现较典型:活动后气促、浮肿、颈静脉怒张为主要表现。治疗前NT-proBNPl060~35000ng/L,平均值(7563±2478)ng/L。脏彩超为左房轻度扩大[LAD(34±4.326)mml及左室轻度扩大『LvDd(54.6±2.7)mm]。入院均给予扩张血管、利尿、强心等抗心衰治疗,平均住院日(7±2.6),NYHA心功能恢复Ⅱ~Ⅲ级,无死亡病例。结论HFmrEF临床特征更相似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HFrEF)患者,HFmrEF是否是HFrEF患者前期阶段仍有待大样本研究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mrEF HFrEF HFpEF 临床特征
下载PDF
70例毒蕈中毒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少军 黄登鹏 +4 位作者 邓虹 邓令红 彭卫平 陈小设 莫文庆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年第6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毒蕈中毒 临床分析 群体中毒 粤北山区 中毒人数 病例特点 野蘑菇 出现
原文传递
护理优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5
作者 黄荣静 邓彩梅 +1 位作者 唐映莲 黄丽莉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96-197,共2页
目的研究护理优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文化建设中的意义。方法建立护理优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励临床护士主动上报护理优良事件,营造护理安全文化。结果2017~2018年共上报护理优良事件123件,其中查对事件70例,观察事件3... 目的研究护理优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文化建设中的意义。方法建立护理优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励临床护士主动上报护理优良事件,营造护理安全文化。结果2017~2018年共上报护理优良事件123件,其中查对事件70例,观察事件37例,其他事件16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2016年的0.37%下降到2018年的0.26%,下降幅度32.43%;给药错误发生率从2016年的0.04%下降到2018年的0.01%,下降幅度75.00%。结论护理优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文化建设中有着积极和重要的意义,提高了护士的安全文化意识和护理质量,促进了患者安全,实现了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事件 报告制度 患者安全 安全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