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记广东南雄盆地上白垩统主田组鸟脚类足迹及中国已命名的大型鸟脚类足迹的属级新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邢立达 杰瑞德D.哈里斯 +4 位作者 董枝明 林有利 陈伟 郭盛斌 季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29-843,共15页
记述了广东省南雄盆地上白垩统主田组3组恐龙行迹,由杨梅坑足迹点的足迹命名了南雄鸭嘴龙足迹(Hadrosauropodus nanxiongensis ichnosp.nov.)一新种;古市足迹点的足迹归入鸭嘴龙足迹一未定种(Hadrosauropodus isp.)。这是中国鸭嘴龙足... 记述了广东省南雄盆地上白垩统主田组3组恐龙行迹,由杨梅坑足迹点的足迹命名了南雄鸭嘴龙足迹(Hadrosauropodus nanxiongensis ichnosp.nov.)一新种;古市足迹点的足迹归入鸭嘴龙足迹一未定种(Hadrosauropodus isp.)。这是中国鸭嘴龙足迹属的首次描述,将该足迹的分布从北美拓展至中国,并为南雄盆地存在大型的鸭嘴龙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还整理了中国已描述的大型鸟脚类足迹:中国足迹(Sinoichnites)被定为非正式的塑模标本;扬子足印(Yangtzepus)被归入兽脚类足迹;禽龙足迹(Iguanodonopus)被认为是裸名,归入禽龙足迹(Iguanodontipus);嘉荫足迹(Jiayinosauropus)增加了新材料并得以具体描述;内乡足迹(Neixiang footprint)得以重新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南雄盆地 晚白垩世主田组 南雄鸭嘴龙足迹 扬子足迹 禽龙足迹 嘉荫足迹 内乡足迹
下载PDF
辽宁省四合屯下白垩统义县组的兽脚类足迹化石和可能的造迹者(英文) 被引量:20
2
作者 邢立达 杰瑞德D.哈里斯 +1 位作者 冯向阳 张志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5-712,共8页
记述了辽宁省四合屯下白垩统义县组三个半恐龙足迹,归入似鹬龙足迹(亦译为跷脚龙足迹)一未定种(Grallator isp.)。这是义县组恐龙足迹化石的首次描述。该行迹至少由3个造迹者所造。从足迹推断恐龙体长1.51 m,属于义县组兽脚类恐龙较为... 记述了辽宁省四合屯下白垩统义县组三个半恐龙足迹,归入似鹬龙足迹(亦译为跷脚龙足迹)一未定种(Grallator isp.)。这是义县组恐龙足迹化石的首次描述。该行迹至少由3个造迹者所造。从足迹推断恐龙体长1.51 m,属于义县组兽脚类恐龙较为普遍的体长范围。重建了尾羽鸟(Caudipteryx)和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的足部,前者的足迹轮廓与似鹬龙足迹未定种的吻合度超过后者。根据化石记录,似鹬龙足迹类型可能广泛存在于义县组的各种中小型兽脚类(驰龙类与伤齿龙类除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四合屯 下白垩统义县组 似鹬龙足迹 造迹者
下载PDF
云南下侏罗统禄丰组恐龙足迹的发现和张北足迹属新观察 被引量:13
3
作者 邢立达 杰瑞德D.哈里斯 +2 位作者 关谷透 藤田将人 董枝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9,共14页
记述了云南省禄丰县腰站乡下侏罗统禄丰组2个恐龙足迹,命名了棋盘张北足迹(Changpeipus pareschequier ichnosp.nov.)一新种。这是在禄丰组中首次发现恐龙足迹化石,重新观察并修订了张北足迹一属的属征。滦平张北足迹(Changpeipus luanp... 记述了云南省禄丰县腰站乡下侏罗统禄丰组2个恐龙足迹,命名了棋盘张北足迹(Changpeipus pareschequier ichnosp.nov.)一新种。这是在禄丰组中首次发现恐龙足迹化石,重新观察并修订了张北足迹一属的属征。滦平张北足迹(Changpeipus luanpingeris)应为石炭张北足迹(Changpeipus carbonicus)的亚成年个体,为同物异名。此前被认为是石炭张北足迹(Changpei-pus carbonicus)前足迹的IVPPV24722a,应为其未成年体的后足迹。张北足迹与卡岩塔足迹(Kayentapus)类似。综合种种特征,棋盘张北足迹(新种)的造迹恐龙很可能为禄丰组的腔骨龙类(Coelophysoid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禄丰地区 下侏罗统禄丰组 张北足迹 卡岩塔足迹
下载PDF
山东诸城盆地下白垩统莱阳群的非鸟恐龙与鸟足迹化石组合(英文) 被引量:20
4
作者 邢立达 杰瑞德D·哈里斯 +1 位作者 王克柏 李日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05-1112,共8页
中国山东省诸城盆地张祝河湾村下白垩统杨家庄组发现了非鸟恐龙(蜥脚类和鸟脚类)与古鸟类足迹。该足迹点的非鸟恐龙足迹深受水浸沉积物的影响,发生了强烈变形。蜥脚类足迹的前后足迹面积相近,造迹者行进缓慢。鸟脚类足迹属于禽龙-鸭嘴... 中国山东省诸城盆地张祝河湾村下白垩统杨家庄组发现了非鸟恐龙(蜥脚类和鸟脚类)与古鸟类足迹。该足迹点的非鸟恐龙足迹深受水浸沉积物的影响,发生了强烈变形。蜥脚类足迹的前后足迹面积相近,造迹者行进缓慢。鸟脚类足迹属于禽龙-鸭嘴龙类型的足迹。古鸟类足迹并不类似于中国以往发现的中生代鸟类足迹,而类似于韩国滨水鸟类足迹的金东鸟足迹(Jin-dongornipes)。讨论了莱阳足迹(Laiyangpus)和拟跷脚龙足迹(Paragrallator,亦译为拟似鹬龙足迹),前者因模式标本遗失而不明确,后者可归入安琪龙足迹未定种(Anchisauripus isp)。这批足迹的发现大大增加了山东省东部恐龙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城盆地 早白垩世 杨家庄组 山东 蜥脚类足迹 鸟脚类足迹 鸟类足迹
下载PDF
河北侏罗-白垩纪界线最古老的恐爪龙类足迹(英文) 被引量:17
5
作者 邢立达 杰瑞德D哈里斯 +1 位作者 孙登海 赵慧强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2-671,共10页
记述中国河北省赤城县倪家沟化石点一组恐龙行迹,并命名一新属新种---中国猛龙足迹(Menglon-gipus sinensisichnogen.et ichnosp.nov.)。足迹来自土城子组,位于侏罗-白垩纪界线。相邻的义县组曾发现最古老的恐爪龙类骨骼化石,而中国猛... 记述中国河北省赤城县倪家沟化石点一组恐龙行迹,并命名一新属新种---中国猛龙足迹(Menglon-gipus sinensisichnogen.et ichnosp.nov.)。足迹来自土城子组,位于侏罗-白垩纪界线。相邻的义县组曾发现最古老的恐爪龙类骨骼化石,而中国猛龙足迹的发现表明恐爪龙类早在义县组之前便出现在该地区。中国猛龙足迹的造迹者体长约65cm,非常接近于基干的近鸟类。此外,为四川伶盗龙足迹(Velociraptorichnus sichuanensis)的模式标本提供更多细节,并讨论驰龙类足迹型与其他兽脚类足迹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猛龙足迹 恐爪龙类足迹 土城子组 侏罗-白垩纪界线
下载PDF
记河北赤城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土城子组窄足龙-巨齿龙(兽脚类恐龙)足迹组合及其古生态学意义(英文) 被引量:19
6
作者 邢立达 Jerald D.HARRIS Gerard D.GIERLINSKI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3-434,共12页
记述了河北省赤城县落凤沟化石点163个窄足龙足迹(Therangospodus isp.)。当该地区洪水泛滥时,同样的造迹者留下了5个游泳迹。一个异常大的足迹和一道疑似尾迹被归入巨齿龙足迹(Megalosauripus isp.)。土城子组7个主要足迹化石点表明,... 记述了河北省赤城县落凤沟化石点163个窄足龙足迹(Therangospodus isp.)。当该地区洪水泛滥时,同样的造迹者留下了5个游泳迹。一个异常大的足迹和一道疑似尾迹被归入巨齿龙足迹(Megalosauripus isp.)。土城子组7个主要足迹化石点表明,兽脚类的似鹬龙足迹型(Grallator morphotype)占据主导地位,这些足迹型的大小在各个足迹化石点都有着特定的范围。如果这些大小不同的足迹属于同一种造迹者,则暗示着同年龄的成员在特定年龄时会共同栖息在一起,在动物行为学上类似现生的一些蜥蜴和短吻鳄;如果这些足迹由不同的造迹者组成,则暗示着不同大小的种(主要表现在小型动物)可能拥有自己的领地,并特意避免与其他动物(特别是大型动物)相接触,在动物行为学上类似现生的肉食性哺乳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赤城 侏罗-白垩纪界线 土城子组 窄足龙足迹 巨齿龙足迹 兽脚类游泳迹
下载PDF
中国西藏恐龙足迹的首次记录(英文) 被引量:8
7
作者 邢立达 杰瑞德D.哈里斯 菲利普J.柯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3-178,共6页
记述了中国西藏昌都地区莫荣化石点的三道蜥脚类恐龙行迹,共8个足迹,这些足迹被归入雷龙足迹(Brontopodus)。这些具有宽或亚宽的行迹表明,早—中侏罗世的昌都地区可能生活有大型的巨龙形类。该发现还表明,西藏昌都地区的蜥脚类恐龙动物... 记述了中国西藏昌都地区莫荣化石点的三道蜥脚类恐龙行迹,共8个足迹,这些足迹被归入雷龙足迹(Brontopodus)。这些具有宽或亚宽的行迹表明,早—中侏罗世的昌都地区可能生活有大型的巨龙形类。该发现还表明,西藏昌都地区的蜥脚类恐龙动物群不仅具有与四川盆地蜥脚类动物群相同的要素,还可能具有更多样化的动物区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侏罗世 蜥脚类足迹 巨龙形类 雷龙足迹 西藏昌都地区
下载PDF
河北赤城地区土城子组中一例极可能的兽脚类恐龙蹲伏迹 被引量:9
8
作者 邢立达 杰勒德D.杰尔林斯基 +1 位作者 杰瑞德D.哈里斯 朱利安D.迪维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5,共6页
描述了河北省赤城县寺梁山土城子(后城)组一例极可能的兽脚类恐龙蹲伏迹及相关的足迹,该蹲伏迹也是该组地层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兽脚类足迹。虽然缺乏前足迹和尾迹,但因保存了左跖骨印、关联的坐骨及可能的耻骨胼胝印被定为蹲伏迹。该蹲伏... 描述了河北省赤城县寺梁山土城子(后城)组一例极可能的兽脚类恐龙蹲伏迹及相关的足迹,该蹲伏迹也是该组地层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兽脚类足迹。虽然缺乏前足迹和尾迹,但因保存了左跖骨印、关联的坐骨及可能的耻骨胼胝印被定为蹲伏迹。该蹲伏迹是世界上第三例非对称的兽脚类恐龙蹲伏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脚类蹲伏迹 窄足龙足迹未定种 似巨齿龙足迹未定种 土城子组 侏罗系-白垩系界线
下载PDF
中国四川盆地南缘白垩纪中期的非鸟兽脚类行迹(英文) 被引量:10
9
作者 邢立达 杰瑞德 D 哈里斯 +3 位作者 杰勒德 D 杰尔林斯基 王伟铭 王智勇 李大庆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0-480,共11页
描述中国贵州赤水地区白垩纪中期窝头山组(夹关组)宝源足迹点的七道非鸟兽脚类行迹。尽管统计的样本不甚充足,但足迹所在岩层的孢粉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其时代可新至晚白垩世(最晚可晚于Cenomanian阶)。这批足迹被归入似和平河足迹未定种(c... 描述中国贵州赤水地区白垩纪中期窝头山组(夹关组)宝源足迹点的七道非鸟兽脚类行迹。尽管统计的样本不甚充足,但足迹所在岩层的孢粉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其时代可新至晚白垩世(最晚可晚于Cenomanian阶)。这批足迹被归入似和平河足迹未定种(cf.Irenesauripusisp.),大多数足迹的跖趾垫区域保存了不同大小的跖骨垫。一些延长的趾痕则可能暗示着其造迹者的第二趾拥有一个超过其它趾的长爪。足迹化石显示窝头山组(夹关组)所含动物群缺乏蜥脚类,而以兽脚类和鸟脚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和平河足迹未定种 窝头山组 中白垩世 赤水地区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江苏下白垩统孟疃组的恐龙足迹群及蜥脚类足迹形态的多样性(英文) 被引量:17
10
作者 邢立达 杰瑞德D哈里斯 贾程凯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8-460,共13页
中国江苏省东海县南古寨孟疃组发现了数种恐龙足迹,包括兽脚类足迹和蜥脚类足迹。这些足迹出现在同一层位的四个相邻的足迹化石点。这些足迹化石点至少保存了三种不同形态的兽脚类足迹和未成年—成年的蜥脚类足迹。南古寨三号足迹化石... 中国江苏省东海县南古寨孟疃组发现了数种恐龙足迹,包括兽脚类足迹和蜥脚类足迹。这些足迹出现在同一层位的四个相邻的足迹化石点。这些足迹化石点至少保存了三种不同形态的兽脚类足迹和未成年—成年的蜥脚类足迹。南古寨三号足迹化石点的兽脚类足迹和蜥脚类足迹出现了"回填"现象,这是在足迹所附带的沉积物与基底地面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流体和塑性行为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脚类足迹 似雷龙足迹未定种 兽脚类足迹 孟疃组 早白垩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