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三叶升麻酚酸类成分稳定性影响研究
1
作者 秦汝兰 吕重宁 +2 位作者 王丹萍 关颖丽 张立秋 《人参研究》 2024年第4期28-32,共5页
目的探究温度、储存时间等条件对大三叶升麻酚酸类成分的稳定性影响,为提取酚酸类成分与药材贮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储存时间、温度等条件下大三叶升麻总酚酸的吸光度值,分析各条件对总酚酸含量的影响。结果... 目的探究温度、储存时间等条件对大三叶升麻酚酸类成分的稳定性影响,为提取酚酸类成分与药材贮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储存时间、温度等条件下大三叶升麻总酚酸的吸光度值,分析各条件对总酚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总酚酸类成分贮藏时间最长为3天,温度40℃,弱酸碱提取较稳定;过氧化氢能提高总酚酸的提取量;亚硫酸钠、铝离子、钙离子、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加入会使总酚酸发生变化,含量降低。结论温度、储存时间等储存环境均会影响大三叶升麻总酚酸类成分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三叶升麻 酚酸 稳定性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刺五加嫩叶中抗氧化成分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变化规律的研究
2
作者 李佳博 孙一丹 +1 位作者 秦汝兰 关颖丽 《人参研究》 2024年第6期40-44,共5页
目的 研究刺五加嫩叶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所含抗氧化成分及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体外模拟4个消化过程(口腔消化、胃消化、肠消化、肠透析),探讨刺五加嫩叶中总黄酮、总多酚和总多糖的含量变化规律,并以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ABTS... 目的 研究刺五加嫩叶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所含抗氧化成分及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体外模拟4个消化过程(口腔消化、胃消化、肠消化、肠透析),探讨刺五加嫩叶中总黄酮、总多酚和总多糖的含量变化规律,并以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抗氧化活性评价指标,探讨不同消化过程对各成分的影响。结果 体外模拟消化过程对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总多糖的含量提升显著,口腔消化液及胃消化液的抗氧化活性增强。结论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抗氧化成分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刺五加野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嫩叶 体外模拟消化 抗氧化成分 变化规律
下载PDF
苍耳子炒黄化学成分的变化及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薄旭 闫颖 +2 位作者 许天 钟爱娇 武子敬 《人参研究》 2024年第3期46-48,共3页
目的比较苍耳子炒黄后5种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抗氧化活性的差别。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苍耳子炒黄前后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绿原酸的进样量在0.25~2.5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3%、99.80%,RSD0.90%、0.43%(n=6)。结... 目的比较苍耳子炒黄后5种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抗氧化活性的差别。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苍耳子炒黄前后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绿原酸的进样量在0.25~2.5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3%、99.80%,RSD0.90%、0.43%(n=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较好,为苍耳子的炮制方法改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子 炒黄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脑靶向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海珍 胡彦武 姚慧敏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8期43-49,共7页
固体脂质纳米粒(SLN)是近年新兴起的一种亚微粒给药系统,其具有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高、靶向性好、可用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引起相关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本文查阅中外文献,对SLN的制备技术方法、理化性质的测定及其脑靶向作用进行总结归... 固体脂质纳米粒(SLN)是近年新兴起的一种亚微粒给药系统,其具有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高、靶向性好、可用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引起相关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本文查阅中外文献,对SLN的制备技术方法、理化性质的测定及其脑靶向作用进行总结归纳,为SLN的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脂质纳米粒 制备方法 理化性质 脑靶向
下载PDF
天麻不同炮制品中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单瑞梓 薄旭 +1 位作者 钟爱娇 武子敬 《人参研究》 2023年第4期27-29,共3页
目的采用9种不同方法对天麻进行炮制,考察炮制前后天麻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含量的变化情况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天麻生品和各炮制品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并对不同炮制品进行DPPH法抗氧化实验。结果... 目的采用9种不同方法对天麻进行炮制,考察炮制前后天麻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含量的变化情况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天麻生品和各炮制品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并对不同炮制品进行DPPH法抗氧化实验。结果炮制后姜炙天麻中天麻素含量最高;炒黄后的天麻中天麻素含量最低;醋炙天麻中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最高;炒焦后的天麻中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最低;炒炭后的天麻抗氧化效果高于其他炮制品。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天麻中两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是有影响的,各炮制品的抗氧化活性也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炮制 天麻素 对羟基苯甲醇 含量
下载PDF
不同初加工方法对大三叶升麻酚酸类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秦汝兰 吕重宁 +2 位作者 王丹萍 关颖丽 张立秋 《人参研究》 2024年第3期36-41,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的初加工方法对大三叶升麻中酚酸类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剪去、火燎去须根两种方法对大三叶升麻进行初加工,采用HPLC法测定两种不同的初加工方法对其酚酸类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体外抗氧化法,研究不同的初... 目的研究不同的初加工方法对大三叶升麻中酚酸类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剪去、火燎去须根两种方法对大三叶升麻进行初加工,采用HPLC法测定两种不同的初加工方法对其酚酸类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体外抗氧化法,研究不同的初加工方法对大三叶升麻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除咖啡酸甲酯、羧甲基异阿魏酸酯外,火燎去须根的大三叶升麻中其余6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均较剪去须根的含量高。三种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均表明,大三叶升麻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且火燎去须根的大三叶升麻抗氧化能力更强。结论不同初加工方法对大三叶升麻酚酸类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三叶升麻 酚酸类化学成分 初加工 抗氧化活性 HPLC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清抗氧化酶活性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姚慧娟 姚慧敏 +2 位作者 李莉霞 李方 卜书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0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清抗氧化酶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参多酚酸盐给药组,每组各15例,常规治疗组给予相应的...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清抗氧化酶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参多酚酸盐给药组,每组各15例,常规治疗组给予相应的糖尿病饮食控制,给药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14 d。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如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C肽、餐后2 h 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和血清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水平和脂质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并对所测各项指标进行组间和组内结果的比较。结果组间结果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给药组的抗氧化酶SOD、GSH-Px的活性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脂质代谢产物MDA的含量较常规治疗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结果比较显示,两组患者给药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较给药前均有所改善,其中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水平改善明显,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两组治疗前后的抗氧化酶SOD、GSH-Px的活性水平和脂质代谢产物MDA的含量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不明显,但可增加患者体内血清中的抗氧化酶SOD、GSH-Px活性水平,并降低脂质代谢产物MDA的含量,从而发挥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2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 抗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气相质谱联用法测定东北山樱桃果酒的香气成分 被引量:5
8
作者 姚慧娟 姚慧敏 +3 位作者 沈艳琳 陈伦 黄晓会 李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5期103-105,114,共4页
目的采用发酵法制备东北山樱桃果酒,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法对东北山樱桃果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二氯甲烷萃取东北山樱桃果酒中的香气成分,气相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器进行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香气成分的相... 目的采用发酵法制备东北山樱桃果酒,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法对东北山樱桃果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二氯甲烷萃取东北山樱桃果酒中的香气成分,气相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器进行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来鉴定香气成分的化学成分。结果从东北山樱桃果酒中鉴定出11种化学成分,鉴定出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94%,主要成分有乙酸(2.10%)、乙酸乙酯(4.26%)、异戊醇(8.23%)、二乙二醇(58.82%)、苯乙醇(5.98%)、对羟基苯乙醇(1.78%)、棕榈酸(15.48%)、镰叶芹醇(1.27%)。结论东北山樱桃果酒中香气成分主要为高级醇类等化合物,还含有少量具有抗癌活性的镰叶芹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樱桃 果酒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朝鲜苍术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姚慧娟 姚慧敏 +2 位作者 卜书红 陆晓彤 张健 《中国药物警戒》 2013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研究朝鲜苍术挥发油成分,为朝鲜苍术的药用价值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朝鲜... 目的研究朝鲜苍术挥发油成分,为朝鲜苍术的药用价值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朝鲜苍术的挥发油中分离出58种,鉴定出55种化学成分,鉴定出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9.94%,主要成分有苍术酮(31.1831%)、3-羟基-6β-环丙烷-5β-胆甾烷(12.3086%)、5α-螺甾烷(11.2161%)、巴伦西亚橘烯(7.05606%)、γ-榄香烯(4.24732%)、菜油甾醇(2.11089%)、石竹烯(1.44473%)、β-桉叶烯(1.43541%)、9,10-脱水-异长叶烯(1.21445%)、α-石竹烯(0.72132%)。结论朝鲜苍术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倍半萜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苍术 水蒸气蒸馏法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骨木茎叶果实中芦丁的含量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彦武 关颖丽 +1 位作者 张立威 王朝辉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22-1224,共3页
目的摇测定接骨木茎、叶、果实等不同部位中芦丁的含量,为接骨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摇采用AgilentZORBAXEclispseXDB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甲醇鄄0.1%磷酸水溶液(4555),柱温25益,流速为0.8mL·... 目的摇测定接骨木茎、叶、果实等不同部位中芦丁的含量,为接骨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摇采用AgilentZORBAXEclispseXDB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甲醇鄄0.1%磷酸水溶液(4555),柱温25益,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360nm.结果摇芦丁在0.105~0.525滋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97.86%,RSD=0.49%.测得接骨木茎、叶、果实中芦丁含量分别为0.171,0.522,0.165mg·g^-1.结论摇接骨木茎、叶、果实中均含有芦丁,但差异较大,以叶中芦丁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接骨木 芦丁 色谱法 高效液相
下载PDF
GC-MS蒙古苍耳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姚慧娟 姚慧敏 +3 位作者 卜书红 李莉霞 陆晓彤 张健 《中国药物警戒》 2014年第6期331-332,共2页
目的对蒙古苍耳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蒙古苍耳中的挥发性成分,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器进行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蒙... 目的对蒙古苍耳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蒙古苍耳中的挥发性成分,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器进行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蒙古苍耳的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23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异硫氰酸甲酯(2.92%),双(三甲基硅基)雌二醇(1.85%),维生素E(1.33%),五味子醇甲(1.78%),秋酰胺(3.09%),谷甾醇(1.63%),4,4-二甲基胆甾(15.54%),秋水仙碱(1.86%),3,7,11,15-四甲基-十六醇(13.34%),α-亚麻酸(16.02%),γ-亚麻酸(30.12%),粪甾烯(2.56%),碱性艳绿(4.49%),豆甾醇(1.09%),上述14种成分含量占总含量的99.7%。结论蒙古苍耳挥发性成分中亚麻酸总含量最高,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46.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苍耳 超声波提取法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GC-MS法测定刺五加果酒的香气成分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慧敏 张佳 +4 位作者 魏凤云 关颖丽 朱俊义 王帅 黄媛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6-18,共3页
为了对自制刺五加果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本文采用二氯甲烷萃取刺五加果酒中的香气成分,利用GC毛细管柱色谱法、峰面积归一化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方法辅助人工检索鉴定了刺五加果酒的香气的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从刺五加... 为了对自制刺五加果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本文采用二氯甲烷萃取刺五加果酒中的香气成分,利用GC毛细管柱色谱法、峰面积归一化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方法辅助人工检索鉴定了刺五加果酒的香气的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从刺五加果酒的香气中分离出25种化学成分,鉴定出20种,其中鉴定出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8%.实验结果表明,刺五加果酒中的香气成分主要为醇类,还含有一些倍半萜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果酒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刺五加果中总皂苷的含量 被引量:2
13
作者 粘成贺 倪秀珍 +3 位作者 姜玮伦 姚云霞 张萌 姚慧敏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建立了刺五加果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刺五加果中总皂苷进行测定,检测波长为542nm.结果:紫丁香苷在20.4~153.0μg·m L^(-1)的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A=196.7 6C-1.0269(r=0... 目的:建立了刺五加果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刺五加果中总皂苷进行测定,检测波长为542nm.结果:紫丁香苷在20.4~153.0μg·m L^(-1)的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A=196.7 6C-1.0269(r=0.9996);刺五加果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6%(n=6),刺五加果中总皂苷平均含量为7.15mg·g^(-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稳定可靠,可用于刺五加根和果的总皂苷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果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丁香苷 总皂苷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疗法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冯利科 朱俊义 姚慧敏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51-55,2,共5页
目的:归纳总结当前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方法:在国内外期刊数据库中检索近10年的文献.对相关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后采纳.结果:目前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可分为西医与中医两种疗法.中医治疗有单药、复方制剂、针灸等疗法,副作用... 目的:归纳总结当前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方法:在国内外期刊数据库中检索近10年的文献.对相关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后采纳.结果:目前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可分为西医与中医两种疗法.中医治疗有单药、复方制剂、针灸等疗法,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结论:该综述体现了中医药治疗OP的潜力和优势,中医药也正逐渐被广大患者接受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中医疗法 进展
下载PDF
苍耳子烘制前后绿原酸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爽 李明达 +1 位作者 刘成琳 武子敬 《人参研究》 2022年第2期42-43,共2页
目的 用HPLC法测定高温烘制前后苍耳子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色谱柱为Ultimate Polar RP(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4%磷酸水,梯度洗脱(0~20min,10%→25%),检测波长:327nm,柱温:30℃。结果 经过高温烘制的苍... 目的 用HPLC法测定高温烘制前后苍耳子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色谱柱为Ultimate Polar RP(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4%磷酸水,梯度洗脱(0~20min,10%→25%),检测波长:327nm,柱温:30℃。结果 经过高温烘制的苍耳子中绿原酸的含量是24.05 mg·g^(-1),而生品苍耳子中绿原酸含量是12.01 mg·g^(-1)。结论 烘制后苍耳子中绿原酸的含量明显比生品中绿原酸含量高,且烘制该方法简便、可行,为苍耳子的炮制方法改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子 烘制法 绿原酸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基于ITS2条形码鉴定柴胡与大叶柴胡 被引量:24
16
作者 于俊林 赵莎 +2 位作者 任明波 钱齐妮 庞晓慧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60-2163,共4页
为准确鉴定柴胡与大叶柴胡,该研究共48份柴胡、大叶柴胡药材,扩增ITS2序列并进行测序,采用CodonCode Aligner软件进行序列拼接,用软件MEGA5.0分析比对确定不同的单倍型,并基于K2P模型进行遗传距离等分析。采用相似性搜索法、最近距离法... 为准确鉴定柴胡与大叶柴胡,该研究共48份柴胡、大叶柴胡药材,扩增ITS2序列并进行测序,采用CodonCode Aligner软件进行序列拼接,用软件MEGA5.0分析比对确定不同的单倍型,并基于K2P模型进行遗传距离等分析。采用相似性搜索法、最近距离法、构建邻接树(NJ树)法对柴胡与大叶柴胡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柴胡与大叶柴胡种间最小K2P距离为0.049,远远大于柴胡种内最大K2P距离0.013。NJ树显示大叶柴胡独自聚为一支,可明显与柴胡区分。因此应用ITS2条形码可以准确鉴定柴胡及大叶柴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柴胡 柴胡 ITS2 DNA条形码
原文传递
UPLC法同时测定野生刺五加果和根中5种主要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6
17
作者 姚慧敏 关颖丽 +3 位作者 朱俊义 葛延杰 黄媛 张萌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68-1671,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野生刺五加果和根中5种主要成分紫丁香苷、绿原酸、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和槲皮素-3-鼠李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流动相为乙腈-0.3%磷酸(梯度洗脱),流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野生刺五加果和根中5种主要成分紫丁香苷、绿原酸、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和槲皮素-3-鼠李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流动相为乙腈-0.3%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检测波长为30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紫丁香苷、绿原酸、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槲皮素-3-鼠李糖苷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24.56~184.2μg/ml(r=0.999 3)、18.454~138.405μg/ml(r=0.999 3)、8.416~63.12μg/ml(r=0.999 7)、3.286~24.645μg/ml(r=0.999 3)、2.522~18.915μg/ml(r=0.999 8);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1%。刺五加果中上述5种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4%~100.50%(RSD=0.48%,n=6)、99.03%~100.45%(RSD=0.50%,n=6)、99.22%~100.44%(RSD=0.44%,n=6)、99.80%~100.80%(RSD=0.44%,n=6)、99.76%~101.10%(RSD=0.51%,n=6);刺五加根中上述前4种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1%~101.20%(RSD=0.73%,n=6)、99.81%~101.20%(RSD=0.52%,n=6)、100.00%~101.80%(RSD=0.62%,n=6)、99.22%~100.40%(RSD=0.47%,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野生刺五加果和根中紫丁香苷、绿原酸、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和槲皮素-3-鼠李糖苷含量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果 刺五加根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姚慧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70-375,共6页
通过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总结,发现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患者的年龄、吸烟、饮食、氧化应激、免疫炎症反应、心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目前治疗方法有光动力学疗法、放射治疗、激光光凝、黄斑下手术、经瞳孔... 通过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总结,发现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患者的年龄、吸烟、饮食、氧化应激、免疫炎症反应、心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目前治疗方法有光动力学疗法、放射治疗、激光光凝、黄斑下手术、经瞳孔温热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药物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补充抗氧化剂、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药物、中药治疗等。通过对近年来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方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中药在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