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结合植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国富 刘波 +4 位作者 顾岳山 王心宽 齐明 孙海波 李华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8期733-735,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结合植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自2010年6月至2015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应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节段内固定及植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16例,男性13例,女性3例;年龄14~32岁... 目的观察应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结合植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自2010年6月至2015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应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节段内固定及植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16例,男性13例,女性3例;年龄14~32岁,平均19.5岁。L_46例,L_510例。所有患者均主诉有明确的持续6个月以上腰痛。采用后正中入路,暴露双侧椎板及两侧小关节外缘,将峡部裂病灶处的纤维瘢痕组织彻底清除,去除峡部裂骨面残端硬化部分至出血;髂后上脊取骨或病椎椎板取骨行峡部裂局部植骨。安放病椎椎弓根螺钉及椎板钩,放置连杆后将固定系统加压锁紧。分别对患者术前以及末次随访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14例峡部裂处已达到骨性愈合,另外2例斜位片可见无透亮线通过。未见骨不连及内固定断裂。末次随访VAS评分(1.78±0.19)分,应用SPSS 13.0中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t=25.29,P=0.00,配对差值95%的可信区间为(6.26~7.41)。结论对于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患者可以采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结合植骨进行峡部固定并修复,避免脊柱融合术。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固定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 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 内固定
下载PDF
针刀配合颈椎整复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梁朝 吴剑聪 +4 位作者 黄大鹏 乔晋琳 闫立 李媛媛 庄卫国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刀配合颈椎整复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望京医院骨科门诊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配合颈椎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阻滞疗法... 目的探讨针刀配合颈椎整复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望京医院骨科门诊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配合颈椎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病情分级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脱落1例,故两组完成观察的患者均为20例。治疗组有效率为85%,对照组有效率为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和病情分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枕下痛、前额痛病情分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治疗后偏头痛病情分级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刀配合颈椎整复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起效快,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刀配合颈椎整复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所致的枕下痛、前额痛效果优于神经阻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针刀 颈椎整复手法 神经阻滞
下载PDF
基于MRI评价中药促进Fast-Fix缝合术后半月板愈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程桯 李多多 +4 位作者 李雁 耿成武 王强 刘长信 温建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0-692,共3页
目的:研究内服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中药对促进半月板缝合术后损伤区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单膝半月板损伤、符合MRI Stoller分级III级损伤、行关节镜Fast-Fix缝合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术... 目的:研究内服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中药对促进半月板缝合术后损伤区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单膝半月板损伤、符合MRI Stoller分级III级损伤、行关节镜Fast-Fix缝合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术后口服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中药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仅行常规康复训练。2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周、12周采用核磁共振检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周、12周MRI Stoller影像观察结果显示试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半月板缝合术后口服中药有利于促进半月板愈合,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半月板损伤 MRI 中药 桃红四物汤 五苓散
下载PDF
高龄股骨颈骨折假体选择与并发症的治疗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海波 王阳 潘进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422-1425,共4页
背景: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机体的调节机制较差,同时伴有多种合并症及其并发症,所以高龄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与康复非常重要。目的:总结了高龄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假体选择及并发症治疗。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 背景: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机体的调节机制较差,同时伴有多种合并症及其并发症,所以高龄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与康复非常重要。目的:总结了高龄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假体选择及并发症治疗。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2000年以后收录文章,检索词为"高龄,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治疗与康复","hip fracture"。选择临床研究,观察对象为65岁以上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排除综述、病例数较少或较陈旧的文献,最后纳入20条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内固定往往失败。对于年龄大于65岁,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只要没有明确的手术禁忌证,其治疗多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置换前应对患者的耐受力做出准确的评分,并控制血压、血糖或各种内科合并症;置换后的康复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后的常见并发症有应激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神经精神症状、泌尿系感染及术区感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假体 高龄 股骨颈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 治疗 康复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断肢再植后肢体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海波 魏俊强 +3 位作者 陈伟 张英泽 郑占乐 潘进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4期3814-3820,共7页
背景:怎样减轻断肢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严重程度,目前尚无有效方法。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能否对断肢再植术后肢体起到保护作用。方法:根据不同的干预方法,将18只健康兔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n=6),分别为依达拉奉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空... 背景:怎样减轻断肢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严重程度,目前尚无有效方法。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能否对断肢再植术后肢体起到保护作用。方法:根据不同的干预方法,将18只健康兔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n=6),分别为依达拉奉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空白对照组。建立左下肢的离断肢体模型,其中,依达拉奉组于再灌注前给予以依达拉奉为主的灌注液进行灌注(1.5 mg/kg),分别于2,4,8,12 h于兔的胫骨前肌取材,分别测定骨骼肌超氧化物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丙二醛、Ca2+-ATP酶、Na+-K+-ATP酶,湿质量/干质量比值,光镜下观察骨骼肌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与结论:缺血再灌注后兔骨骼肌的肌纤维水肿,损伤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依达拉奉干预后损伤程度减轻,但均随时间增加而加剧。依达拉奉能够明显提高缺血再灌注后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Na+-K+-ATP酶、Ca2+-ATP酶含量,降低丙二醛、湿质量/干质量比值,各项指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依达拉奉对断肢再植后肢体有着明显的保护作用。依达拉奉为主的混合灌注液能够有效地预防再植后肢体(特别是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断肢(指)再植 依达拉奉 缺血再灌注损伤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孙海波 张英泽 +4 位作者 彭阿钦 张万龙 齐明 李华 王心宽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6期494-497,共4页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会产生严重的隐匿性失血,如何预防以及治疗是临床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目的:探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围手术期失血量的特点。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会产生严重的隐匿性失血,如何预防以及治疗是临床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目的:探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围手术期失血量的特点。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2例,女14例;年龄65-89岁,平均77.97岁。通过术前,术后1 d、3 d、5 d、7 d血常规,以及术中、术后出血的变化,使用Gross方程计算失血量,应用重复测量研究对不同组别间(年龄、性别、体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6例患者平均总失血量为(956.82±207.61)ml,平均显性失血为(88.08±16.28)ml,占总失血量的9.88%;平均隐性失血为(820.96±164.34)ml,占总失血量的90.23%。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失血量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与非肥胖患者相比,肥胖患者的围手术期出血量及隐性出血量显著增加。结论: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中,隐性失血是主要的失血方式,应给予重视并且及时补充血容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围手术期 隐性失血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小剂量骨水泥弥散度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孙海波 齐明 +7 位作者 海涌 王心宽 张武军 贺迎花 李华 张国富 赵继阳 曹连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140-2145,共6页
背景:在椎体成形治疗中,如何把握骨水泥注入剂量,获得满意的骨水泥弥散度,重建骨折椎体的生物力学平衡,目前没有统一定论。目的:探讨在椎体成形治疗中注入小剂量骨水泥的弥散程度。方法:将18只羊随机分为3组,均获取T_(12)、L_1、L_2椎体... 背景:在椎体成形治疗中,如何把握骨水泥注入剂量,获得满意的骨水泥弥散度,重建骨折椎体的生物力学平衡,目前没有统一定论。目的:探讨在椎体成形治疗中注入小剂量骨水泥的弥散程度。方法:将18只羊随机分为3组,均获取T_(12)、L_1、L_2椎体,制备压缩性椎体骨折模型,A组T_(12)、L_1、L_2椎体通过双侧椎弓根注入上下相邻椎体体积平均值15%的骨水泥,B组T_(12)、L_1、L_2椎体通过双侧椎弓根注入上下相邻椎体体积平均值20%的骨水泥,C组T_(12)、L_1、L_2椎体通过双侧椎弓根注入上下相邻椎体体积平均值25%的骨水泥。通过术后CT影像学表现观察骨水泥弥散情况,进行多个独立样本的秩和H检验,比较3组骨水泥弥散程度是否存在区别。结果与结论:3组骨水泥弥散程度无差异,弥散优良率均在80%以上。结果说明在椎体成形治疗中,向压缩骨折椎体内注入小剂量骨水泥,即上下相邻椎体体积平均值的15%,亦能达到良好的弥散度,恢复椎体生物力学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动物实验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小剂量骨水泥 椎体成形 骨水泥弥散度
下载PDF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1
8
作者 孙海波 彭阿钦 +4 位作者 张万龙 齐明 李华 冯国英 王心宽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7期600-603,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阶段性隐形失血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采用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阶段性隐形失血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采用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均为初次患病,24 h补液量不超过2000 mL,排除严重内科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对术前、术后1 d、3 d、5 d、7 d血常规以及术中、术后出血量,使用Gross方程进行计算,应用方差分析对不同时间段的隐性失血量进行比较(以P〈0.05为标准),同时,探讨总失血量和阶段性隐性失血量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36例患者平均总失血量为(956.82±207.61)mL,其中平均显性失血为(88.08±16.28)mL,占总失血量的9.88%,平均隐性失血为(820.96±164.34)mL,占总失血量的90.23%。1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和2~3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二者与4~5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相比,却有着显著性差异。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围手术期总失血量与1 d内阶段性隐性失血量( r=0.770)、2~3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 r=0.884)、4~5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r=0.589)呈正相关(P〈0.05)。得到最佳线性方程:围手术期总失血量=0.978×1d内阶段性隐性失血+1.029×2~3 d内阶段性隐性失血+0.779×4~5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58.327。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以隐性失血量为主,主要发生于术后前3 d,应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及时复查血常规以减少贫血导致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围手术期 隐性失血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44
9
作者 杨彬 王德成 +1 位作者 张兴国 王忠伟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7期599-603,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2~68(42.3±12.7... 目的:探讨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2~68(42.3±12.7)岁;根据Sanders分型,Ⅲ型23例,Ⅳ型12例。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跟骨B?hler角、Gissane角改变情况,并于术后12个月时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0(14.5±2.0)个月。切口长度4.0~5.5(4.7±0.4)cm。1例切口浅表感染,2例切口延迟愈合,腓肠神经损伤1例,随访无钢板外露、松动,无骨折复位丢失并发症。切口愈合时间14~28(15.4±4.7)d,骨折愈合时间8~14(9.8±1.9)周。B?hler角由术前的(9.81±14.28)°恢复至术后3 d的(26.35±11.04)°、术后12个月的(25.96±1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ssane角由术前的(122.54±16.79)°恢复至术后3 d的(120.85±11.88)°、术后12个月的(120.62±1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ryland评分由术前的12.66±4.10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92.20±7.82,其中优32例,良2例,可1例。结论 :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切口小,软组织损伤程度低,并可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与固定,是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跗骨
下载PDF
北京市东部地区髋部骨折发病特点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仲锋 冯国英 齐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4-559,共6页
目的调查北京市东部地区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状况,探讨髋部骨折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市东部地区三家医院2011年至2018年髋部骨折病例1354例,设计图表进行研究,对髋部骨折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探讨防治意义。结果1354例髋部... 目的调查北京市东部地区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状况,探讨髋部骨折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市东部地区三家医院2011年至2018年髋部骨折病例1354例,设计图表进行研究,对髋部骨折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探讨防治意义。结果1354例髋部骨折患者,男性474例,女性880例,男女比例为1∶1.86;65~74岁患者342例,占25.26%,75~84岁患者527例,占38.92%。其中股骨颈骨折59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762例,比例为1∶1.29。致伤原因:跌倒1173例,占所有髋部骨折患者的比例为86.63%;坠落伤128例,比例为9.45%;交通事故及其他伤53例,比例为3.91%。跌倒为主要致伤原因。结论髋部骨折65~84岁高发,女性多于男性,重点是预防跌倒及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骨质疏松 发病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
下载PDF
氨甲环酸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APFNA术后隐性失血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辉 黄亚男 +4 位作者 屠殿奇 刘海波 鲁大路 雷波 冯国英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6期508-512,共5页
目的研究氨甲环酸对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Asia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A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作用及相关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间北京市通州... 目的研究氨甲环酸对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Asia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A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作用及相关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间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8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APFNA内固定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使用氨甲环酸组为观察组,不使用氨甲环酸组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共40例,其中男11例,女29例;年龄65~91岁,平均(76.15±7.55)岁。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切皮的同时应用1 g氨甲环酸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缓慢静滴。对照组患者共40例,其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65~91岁,平均(76.28±7.57)岁。对照组患者在术中切皮的同时应用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缓慢静滴。观察两组患者性别、身高、体重、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并在术后10d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明确有无血栓。结果总失血量:观察组平均为(681.29±148.04)mL,对照组平均为(973.85±186.50)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失血量:观察组平均为(529.79±56.10)mL,对照组平均为(817.35±92.89)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失血:观察组平均为(151.50±93.80)mL,对照组平均为(156.50±95.15)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血栓形成的病例。输血情况:观察组有5例(12.50%)接受输血治疗,平均输血量1.40 U;对照组有13例(32.50%,13/40)接受输血治疗,平均2.55U。输血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平均输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后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的很大比重,接近85%,应用氨甲环酸可以有效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APFNA内固定术后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其中隐性失血量可降低约35%,且并未显著增加DVT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隐性失血 手术
下载PDF
钛缆环扎联合8字减张带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17
12
作者 孙海波 周君琳 +4 位作者 张万龙 齐明 李华 冯国英 王心宽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17-219,286,共4页
目的探讨钛缆环扎联合8字减张带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60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35例(A组)采用钢丝环扎联合8字减张带术式,25例(B组)采用钛缆环扎联合8字减张带术式。术后定... 目的探讨钛缆环扎联合8字减张带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60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35例(A组)采用钢丝环扎联合8字减张带术式,25例(B组)采用钛缆环扎联合8字减张带术式。术后定期随访,采用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分、Bostman评分表评定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A组35例中28例获得随访,B组25例中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5个月,平均(13.91±0.56)个月。两组间性别、年龄、骨折愈合率和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膝关节活动度(ROM):A组(130.35±7.19)°,B组(133.69±7.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ostman评分:A组平均得分(24.25±3.21)分,优1 5例,良1 0例,差3例,优良率8 9.2 9%;B组平均得分(28.35±2.21)分,优20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5.6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缆环扎联合8字减张带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术后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8字减张带 钛缆
下载PDF
改良带孔骨针钛缆张力带联合经骨道“8”字减张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家明 陈兆军 +2 位作者 冯国英 齐明 张辉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带孔骨针钛缆张力带联合经骨道"8"字减张带与钛缆张力带组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髌骨下极骨折患者60例,30例采用改良带孔骨针钛缆张力带... 目的探讨改良带孔骨针钛缆张力带联合经骨道"8"字减张带与钛缆张力带组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髌骨下极骨折患者60例,30例采用改良带孔骨针钛缆张力带联合经骨道"8"字减张带内固定(改良组),30例采用钛缆张力带内固定(钛缆张力带组)。所有患者均获得9~15个月随访,平均11.8个月。结果改良组屈膝角度平均为(111.3±13.5)°,钛缆张力带组平均为(97.8±2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改良组总体优良率为90.0%,钛缆张力带组为76.7%;钛缆张力带组内固定松动2例,其中1例进行二次手术治疗,改良组未见内固定松动。结论髌骨下极骨折采用改良钛缆张力带加"8"字减张带固定对于骨折的恢复更加有利,安全性高,疗效肯定,可作为髌骨下极骨折的一种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钛缆 减张带 内固定
下载PDF
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术中减压复位对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心宽 冯国英 孙海波 《中国医药》 2015年第7期1006-1008,共3页
目的 探讨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术中减压复位对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年7月至2012年6月于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共31例,均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肥厚黄韧带切除、椎间盘摘除... 目的 探讨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术中减压复位对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年7月至2012年6月于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共31例,均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肥厚黄韧带切除、椎间盘摘除、椎旁横突间或360°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撑开提拉复位内固定术.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术后植骨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6年,滑脱全部复位,植骨融合率和JOA评分优良率均为100%.术中硬脊膜损伤3例.术后1例发生脑脊液瘘,经4d引流闭合;2例出现早期排尿困难,导尿4~10 d功能恢复;3例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或较术前麻木加重,7~30 d恢复.无其他并发症及原发症状加重等发生.结论 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术中减压复位不会造成严重神经并发症,更有利于植骨融合和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减压 复位 术后神经功能
下载PDF
手体位器的研制和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兴国 朱晓伟 王中伟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1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手体位器在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3月至2016年5月应用自行研制的手体位器完成手部手术168例,包括手部骨折、韧带肌腱损伤、手骨肿瘤、狭窄性腱鞘炎、掌腱膜挛缩、腕管综合征、舟状骨陈旧骨折等。结果本组全部... 目的探讨手体位器在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3月至2016年5月应用自行研制的手体位器完成手部手术168例,包括手部骨折、韧带肌腱损伤、手骨肿瘤、狭窄性腱鞘炎、掌腱膜挛缩、腕管综合征、舟状骨陈旧骨折等。结果本组全部采用手体位器辅助手术,术中维持手术体位稳定持久,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结论手体位器可以获得满意的手制动和维持需要的手术体位和手术视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研制 体位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MB/CR假体与FB/PS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京新 梁伟 +1 位作者 王永会 王德成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5年第4期208-213,共6页
目的比较后交叉韧带保留活动平台(MB/CR)假体与后交叉韧带稳定固定平台(FB/PS)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早期疗效的差异。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3年8月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医院收治的56例TKA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MB/CR假体(n=30),B... 目的比较后交叉韧带保留活动平台(MB/CR)假体与后交叉韧带稳定固定平台(FB/PS)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早期疗效的差异。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3年8月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医院收治的56例TKA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MB/CR假体(n=30),B组采用FB/PS假体(n=26)。记录术后引流血量,检测术前及术后3 d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根据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评定术后2周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A、B两组术后引流血量分别为(450±158)、(605±132)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术前,KSS则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A组患者术后3 d血红蛋白含量高于B组,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弱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2周K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CR与FB/PS两类假体TKA术后早期临床疗效均满意,但前者围术期出血量更少,术后早期血红蛋白水平更高,而后者术后早期有更好的关节活动度。提示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意愿以及术者理念和手术操作的娴熟程度来选择TKA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关节炎 关节炎 类风湿 假体和植入物 假体设计 后交叉韧带 血红蛋白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国富 冯国英 +1 位作者 陈学谦 黄亚男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7期470-475,F0003,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发生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行PVP治疗的156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发生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行PVP治疗的156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CT影像学结果,根据是否发生骨水泥椎管内渗漏分为两组:渗漏组(n=28)和无渗漏组(n=128)。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患者术后发生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严重的并发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骨密度(P=0.005)、OVCF合并椎体后壁损伤(P<0.001)和较高的骨水泥用量(P=0.013)是导致OVCF患者发生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骨密度(P=0.009,95%CI:0.152~0.762,OR=0.340),OVCF合并椎体后壁损伤(P=0.001,95%CI:2.134~15.780,OR=5.803)和较高的骨水泥用量(P=0.005,95%CI:1.175~2.505,OR=1.715)是OVCF患者发生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骨水泥椎管内渗漏为PVP术中常见的并发症,较高的骨密度、OVCF合并椎体后壁损伤和较高的骨水泥用量是OVCF患者PVP术后发生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症 骨水泥椎管内渗漏
原文传递
男性与女性PVP骨水泥弥散系数的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海波 齐明 +5 位作者 海涌 王心宽 李华 张国富 赵继阳 曹连续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经皮椎体成形(PVP)术中男性和女性的骨水泥弥散系数,以确定是否应该增加男性患者的骨水泥用量。方法纳入自2015-01—2016-01诊治的6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VP手术,其中男性组15例,女性组46例。比较2组骨水泥实际注... 目的通过观察经皮椎体成形(PVP)术中男性和女性的骨水泥弥散系数,以确定是否应该增加男性患者的骨水泥用量。方法纳入自2015-01—2016-01诊治的6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VP手术,其中男性组15例,女性组46例。比较2组骨水泥实际注入量、骨水泥弥散体积及骨水泥弥散系数。结果男性组骨水泥实际注入量为4.60(3.62,5.17)ml,骨水泥弥散体积为12.42(9.13,14.70)cm^3,骨水泥弥散系数为3.63(2.50,4.68)。女性组骨水泥实际注入量为4.18(3.22,4.88)ml,骨水泥弥散体积为10.39(8.28,12.47)cm^3,骨水泥弥散系数为2.88(2.49,3.21)。2组骨水泥实际注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82.000,P=0.291)。男性组骨水泥弥散体积大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24.500,P=0.039);但2组骨水泥弥散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43.000,P=0.373)。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中采用传统的骨水泥注入量(胸椎4 ml,腰椎6 ml)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弥散效果,而且男性患者也没有必要刻意增加骨水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弥散系数 性别
原文传递
PVP术后患者疼痛缓解与功能恢复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华 齐明 +5 位作者 海涌 王心宽 张国富 赵继阳 曹连续 孙海波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01采用PVP治疗的6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记录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疼痛VAS...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01采用PVP治疗的6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记录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并计算术后各个时间点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的优良率。结果术后1周54例(88.5%)疼痛缓解良好,术后3个月疼痛缓解优良率达到100%。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术后3、6、12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术后1周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仅2例(3.3%)功能改善优良,术后3个月19例(31.1%)功能改善优良,术后6个月59例(96.7%)功能改善优良,术后12个月功能改善优良率达到100%。术后各时间点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6、12个月ODI指数均较术后1周明显降低,且术后6、12个月ODI指数较术后3个月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ODI指数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首选微创手术方法,效果良好。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症状可以迅速缓解,但是功能恢复理想却需要6个月时间,因此PVP术后康复锻炼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VAS评分 ODI指数
原文传递
撬拨复位联合第4代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Mason 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梁伟 黄亚男 +2 位作者 雷波 冯国英 周君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11期1212-1214,共3页
目的分析撬拨复位联合第4代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7-06采用撬拨复位联合第4代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的38例桡骨头骨折,其中MasonⅡ型骨折20例(MasonⅡ型组),MasonⅢ型骨折18... 目的分析撬拨复位联合第4代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7-06采用撬拨复位联合第4代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的38例桡骨头骨折,其中MasonⅡ型骨折20例(MasonⅡ型组),MasonⅢ型骨折18例(MasonⅢ型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等级。结果 3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2年以上随访,MasonⅡ型组手术时间较MasonⅢ型组短,术中出血量较MasonⅢ型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asonⅡ型组出现2例肘关节异位骨化,MasonⅢ型组出现4例肘关节异位骨化,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MasonⅡ型组:优10例,良8例,可1例,差1例;MasonⅢ型组:优10例,良6例,可1例,差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撬拨复位联合第4代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疗效,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均能加速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 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 可吸收棒 微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