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精氨酸(L-Arg)和NaHCO_3降低肉鸡腹水综合征病死率的田间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原 孙红梅 +3 位作者 宋彩琴 丁英 包伟平 包丽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0期10-11,14,共3页
1800只3周龄肉仔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600只。其中第Ⅰ组为正常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Ⅱ组为NaHCO3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加0.3%NaHCO3;第Ⅲ组为L—Arg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加1%L—Arg。在常规条件下饲养8周,对自然死亡的肉仔鸡进行病理剖检... 1800只3周龄肉仔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600只。其中第Ⅰ组为正常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Ⅱ组为NaHCO3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加0.3%NaHCO3;第Ⅲ组为L—Arg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加1%L—Arg。在常规条件下饲养8周,对自然死亡的肉仔鸡进行病理剖检,凡腹腔有大量腹水、PCV和AHI显著升高的,判定为死于肉鸡腹水综合征。结果对照组腹水综合征病死率为3.17%,显著地高于NaHCO3组的1.33%和L—Arg组的1.17%(P<0.05);NaH-CO3组病死率略高于L—Arg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在生产实际中,日粮中添加1%的L—Arg或0.3%的NaHCO3均可以很好地预防因腹水综合征引起的死亡;在日粮精氨酸含量为1.35%和1.18%的基础上额外添加1%的L—Arg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NAHCO3 肉鸡 腹水综合征 病死率 田间试验
下载PDF
L-Arg和NaHCO_3降低肉鸡腹水综合症病死率的田间试验
2
作者 高原 孙红梅 +3 位作者 宋彩琴 丁英 包伟平 包丽华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5,共2页
18 0 0只 3周龄肉仔鸡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6 0 0只。第Ⅰ组为正常对照组 ,饲喂基础日粮 ;第Ⅱ组为NaHCO3 试验组 ,饲喂基础日粮加 0 .3%NaHCO3 ;第Ⅲ组为L -Arg试验组 ,饲喂基础日粮加 1%L -Arg。在常规条件下饲养 8周 ,对自然死亡的肉... 18 0 0只 3周龄肉仔鸡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6 0 0只。第Ⅰ组为正常对照组 ,饲喂基础日粮 ;第Ⅱ组为NaHCO3 试验组 ,饲喂基础日粮加 0 .3%NaHCO3 ;第Ⅲ组为L -Arg试验组 ,饲喂基础日粮加 1%L -Arg。在常规条件下饲养 8周 ,对自然死亡的肉仔鸡进行病理剖检 ,凡腹腔有大量腹水 ,PCV和AHI显著升高的 ,判定为死于肉鸡腹水综合症。结果对照组腹水综合症病死率为 3.17% ,显著地高于NaHCO3 组的 1.33%和L -Arg组的 1.17% (P <0 .0 5 ) ;NaHCO2 组病死率略高于L -Arg组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试验表明 ,在生产实际中 ,日粮添加 1%的L -Arg或 0 .3%的NaHCO3均可以很好地预防因腹水综合症引起的死亡 ;在日粮精氨酸含量为 1.35 %和 1.18%的基础上额外添加 1%的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 L-ARG NAHCO3 肉鸡 腹水综合症 病死率 田间试验
下载PDF
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3
作者 高原 孙红梅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02年第10期18-20,共3页
肉鸡腹水综合征(ascites syndrome, As),因其给肉鸡饲养业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而倍受国内外学者和肉鸡饲养者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AS与肉鸡猝死综合征、髋部结痂综合征并列为未来肉鸡饲养业需要研究解决的3种新病,过去人们对AS... 肉鸡腹水综合征(ascites syndrome, As),因其给肉鸡饲养业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而倍受国内外学者和肉鸡饲养者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AS与肉鸡猝死综合征、髋部结痂综合征并列为未来肉鸡饲养业需要研究解决的3种新病,过去人们对AS的病因和发病机理都有不十分清楚,影响了对该病的防治。近年来,在调查清楚病因的基础上,国内外研究人员对AS的发病机理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笔者认为,AS的发病机理已经越来越清楚和明确。本文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对AS的发病机理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综合征 诊断 治疗 肉鸡 发病机理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B87株VP2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高晓春 高原 +5 位作者 张玉良 刘锴 薛江东 赵永军 郭金晶 狄婷婷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获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B87株VP2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B87株VP2基因,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入pMD18-T载体,通过酶切、PCR和测序验证克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下载的21株参考毒株VP2... 目的获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B87株VP2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B87株VP2基因,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入pMD18-T载体,通过酶切、PCR和测序验证克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下载的21株参考毒株VP2基因编码区全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克隆的VP2基因序列长度为1536bp。所测B87株与Ⅰ型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介于95.1%~99.2%之间,与Ⅱ型毒株的同源性仅为54.1%~54.7%。结论大多数IBDV强毒株、变异株、超强毒株与B87株的亲缘关系较远;诱导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的VP2抗原决定簇的两个亲水区氨基酸变异较大,是逃避B87疫苗株的免疫保护、导致免疫失败而发生免疫鸡群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流行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2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