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变教学模式 培养实践型人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改革思路与方向
1
作者 雷家民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0-54,共5页
一、总体情况概述 造型艺术学院前身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系”。1998年12月,原美术系与原环境艺术设计系的装饰绘画专业(前身是始建于1978年的工艺绘画专业与始建于1983年的壁画专业)、雕塑专业(始建于1973年)合并组建了新美... 一、总体情况概述 造型艺术学院前身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系”。1998年12月,原美术系与原环境艺术设计系的装饰绘画专业(前身是始建于1978年的工艺绘画专业与始建于1983年的壁画专业)、雕塑专业(始建于1973年)合并组建了新美术系。2006年,在原有美术系的基础上成立了二级学院,更名为“造型艺术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造型艺术 实践型人才 教学模式 学院改革 培养 艺术学院 绘画专业
下载PDF
河北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作品选登
2
作者 王敏 霍健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I0002-I0002,共1页
下载PDF
河北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师生作品
3
作者 张璇 鲁微微 +7 位作者 张媛媛 方彦淇 张迎 刘雨婷 谭婷 郑志坚 赵薇 陈拓 《美术教育研究》 2020年第20期177-179,共3页
下载PDF
祥明大学造型艺术学院绘画作品选登
4
作者 石倩 葛坤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I0008-I0008,共1页
下载PDF
数字虚拟技术与传统雕塑教学改革——以广西艺术学院雕塑专业实践为中心
5
作者 魏杨博文 《炫动漫》 2024年第17期0292-0294,共3页
包含虚拟技术在内的新兴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是新文科建设的未来趋势。新时代新技术发展与应用创新客观上需要高校的传统专业与教学模式加以革新,数字虚拟技术为传统雕塑专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在新文科背景下,本文围绕着“数... 包含虚拟技术在内的新兴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是新文科建设的未来趋势。新时代新技术发展与应用创新客观上需要高校的传统专业与教学模式加以革新,数字虚拟技术为传统雕塑专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在新文科背景下,本文围绕着“数字时代背景下虚拟仿真技术融入雕塑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实践研究”的教学改革,对教学改革的实施目标、内容以及意义等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虚拟技术 传统雕塑教学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多元的平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2014级本科毕业生作品展
6
作者 李勇 《山东艺术》 2018年第3期102-113,共1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重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将文化发展提升到一个全新、更高的位置。新的思考,新的语境,新的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重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将文化发展提升到一个全新、更高的位置。新的思考,新的语境,新的内容,着力构建具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及话语体系,清滤本源,笃正文脉。的确,艺术中的每一个现象,既是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也是艺术向它的时代提出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型艺术 毕业生 毕业创作 艺术家
原文传递
农业题材美术创作的叙事表达研究——以“2023年中国农民画邀请展暨理论发展艺术研讨会”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许梦雪 霍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08-I0009,共2页
农业题材美术创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农业题材美术创作是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形式。它可以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艺术媒介来表达。通过绘画或摄影捕捉农田的美丽景色。可以选择描绘丰收的稻田、金黄的麦田、... 农业题材美术创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农业题材美术创作是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形式。它可以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艺术媒介来表达。通过绘画或摄影捕捉农田的美丽景色。可以选择描绘丰收的稻田、金黄的麦田、翠绿的蔬菜地等,以展现农业生产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农田劳动者的形象,展现他们辛勤劳作的场景和劳动的姿态。可以通过绘画或雕塑来刻画农民、农工等劳动者,表达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敬意。农村生活的场景,如村庄的房屋、农具、农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研讨会 美术创作 艺术媒介 艺术创作 摄影
下载PDF
当代语境下的造型艺术基础教学
8
作者 张驰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87-88,共2页
中国当代的艺术教育正处于一个多元并存的美术格局中,作为承载中国美术主体教育的美院教学体制也承受着巨大的冲击,这个冲击可以归纳为"观念"和"技术"的冲突。在此条件下的基础美术教学将如何?笔者认为教学是为创... 中国当代的艺术教育正处于一个多元并存的美术格局中,作为承载中国美术主体教育的美院教学体制也承受着巨大的冲击,这个冲击可以归纳为"观念"和"技术"的冲突。在此条件下的基础美术教学将如何?笔者认为教学是为创作服务的,既然大的艺术创作的趋势是更侧重艺术观念的传达而非技术,美术学院的基础造型课程就应当以"塑造基础"教学为主,树立"造型基础"的"大基础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造型教学 造型基础 塑造基础
下载PDF
媒介视野下数字公共艺术的形式与接受
9
作者 赵英键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4期101-107,共7页
数字公共艺术的商业化应用是艺术领域的一种客观现象。数字公共艺术形式语言的强化和公共内涵的缺失并不矛盾。无论是数字形态的公共艺术还是数字公共艺术本身,其形式和理念依然来源于传统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数字公共艺术的公... 数字公共艺术的商业化应用是艺术领域的一种客观现象。数字公共艺术形式语言的强化和公共内涵的缺失并不矛盾。无论是数字形态的公共艺术还是数字公共艺术本身,其形式和理念依然来源于传统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数字公共艺术的公域性将逐步让位于消费者的私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数字公共艺术 形式语言 商业化
下载PDF
东方既白,艺教泽今——论中西文化激荡下李骆公艺术的现代化转型与当代价值
10
作者 陈昱霖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8,F0003,F0004,共7页
作为天津美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李骆公现先生无疑对学校乃至整个天津的艺术生态作出了突出贡献。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李骆公所走的艺术之路并不平坦,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残酷的艺术挑战接踵而至。本文以李骆公写意油画、篆刻以及书法艺... 作为天津美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李骆公现先生无疑对学校乃至整个天津的艺术生态作出了突出贡献。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李骆公所走的艺术之路并不平坦,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残酷的艺术挑战接踵而至。本文以李骆公写意油画、篆刻以及书法艺术创作中的形式为落脚点,通过关于形式的理论阐述,在历史视角下探索李骆公的艺术变迁以及天津美术学院所继承并发扬的艺术品格。他以独特的艺术理念及创作将中国艺术的航船驶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之地,为当下全球化时代下的艺术创作树立了一个独特而积极的参考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骆公 形式美 写意油画 书法篆刻
下载PDF
真诚质朴、仁心温厚——傅乃琳先生的教学与艺术创作历程
11
作者 岳杨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1-98,共8页
傅乃琳先生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即对天津美术学院油画教学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艺术教育家。作为油画教学的拓荒者,她辛劳耕耘,将一生奉献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教学。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对傅乃琳先生四十余年的教学与艺术创作历程进行梳理,... 傅乃琳先生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即对天津美术学院油画教学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艺术教育家。作为油画教学的拓荒者,她辛劳耕耘,将一生奉献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教学。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对傅乃琳先生四十余年的教学与艺术创作历程进行梳理,以四个阶段分别介绍其在教学与艺术创作方面真诚质朴的追求与所取得的成就,回顾她坚韧谦和、仁心温厚的师德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乃琳 教学与创作生涯 天津美术学院 油画教学
下载PDF
创作工作坊的“问题导向”创新教学与反思:以四川美术学院“筑梦”计划展为例
12
作者 谭力新 罗乐 《当代美术家》 2024年第1期121-131,共11页
“筑梦”青年艺术人才扶持计划是四川美术学院的重要工作坊项目,本文旨在于透过引用新型创作教学模式“问题导向”教学法,探讨“筑梦”计划的问题导向的主题教学与实践历程。论文首先分析美术学院创作教学的历史发展与当前面临的问题意... “筑梦”青年艺术人才扶持计划是四川美术学院的重要工作坊项目,本文旨在于透过引用新型创作教学模式“问题导向”教学法,探讨“筑梦”计划的问题导向的主题教学与实践历程。论文首先分析美术学院创作教学的历史发展与当前面临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导向教学法的优点。其次阐释本次工作坊导师提出的各主题间的关系性与教学过程的问题引导策略与步骤,以及对学生透过问题启发创作思维的过程进行检核。最后说明工作坊达到的创新教学方法的目的,反思其中的成效与困难之处,在于问题导向教学法需要教师学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只有在双方充分认知这种教学法的目标前提之下,新教学方法的研究才能助推研究生创新与教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教学 问题导向教学法 当代艺术 艺术批评
下载PDF
艺术生产力的变革:人工智能艺术探索
13
作者 李婧垚 梁樊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4期247-249,共3页
目的:图像生成技术引发了公众对人工智能生成艺术的合理性的怀疑,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人们对艺术本质的思考。其技术背后的原理以及原理所需要的数据集也引发了公众对数据授权或版权问题的质疑。文章根据当代艺术的创作方法和图像生成的过... 目的:图像生成技术引发了公众对人工智能生成艺术的合理性的怀疑,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人们对艺术本质的思考。其技术背后的原理以及原理所需要的数据集也引发了公众对数据授权或版权问题的质疑。文章根据当代艺术的创作方法和图像生成的过程原理对此进行分析。方法:文章从艺术史发展的角度对人工智能这种新技术进行解构,结合艺术家的创作与工作方法以及相对应的观念变革角度,分析人工智能艺术的合理性。结果:通过对图像生成的过程和索尔·勒维特“Wall Drawings”创作方法的分析,阐明了人工智能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可能性。通过对图像生成的原理与其背后数据集的分析,探讨了AI模型的设计者如何通过语词体系影响创作者。通过研究阿里吉耶罗·波提的创作,分析了人工智能和当代艺术创作结合的可能。结论:艺术家不仅注重对技艺的追求,更决定着作品的审美和观念。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为艺术创作带来了全新的可能,使“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念在技术层面得以实现。然而,艺术家与普通创作者的核心差异在于审美判断与思想深度。面对这一技术变革,艺术家应反思自己在新时代的定位以及未来的创作方向。人工智能虽然提供了新的创作手段,但艺术家应进一步思考如何使用人工智能表达个人审美理念与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 人工智能 艺术 大模型
下载PDF
曲折的现代美术:艺术运动社第一届展览会始末
14
作者 陈思学 耿德法 《当代美术家》 2024年第1期60-71,共12页
1929年4月10日,“教育部第一次全国美展”在上海新普育堂开幕。展览期间,徐悲鸿发表了《惑》一文,表达了对塞尚、马蒂斯的不屑和拒绝。徐志摩则以《我也“惑”》作为回应,认为应正确对待塞尚、马蒂斯等人的价值。作为原全国美展筹备委... 1929年4月10日,“教育部第一次全国美展”在上海新普育堂开幕。展览期间,徐悲鸿发表了《惑》一文,表达了对塞尚、马蒂斯的不屑和拒绝。徐志摩则以《我也“惑”》作为回应,认为应正确对待塞尚、马蒂斯等人的价值。作为原全国美展筹备委员会的核心成员,林风眠虽然同样支持表现画风,但出人意料地并没有发表任何言论来声援在艺术见解上有着相同观点的徐志摩,反而在1929年5月24日以“艺术运动社”的名义举办了“艺术运动社第一届展览会”。本文希望借由举办这次展览的背景、组织者的动机、作品的呈现、学界的评论等方面讨论这次展览的内在意义,并以此为线索考察20世纪早期中国美术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运动社 林风眠 艺术运动社第一届展览会 现代美术
下载PDF
法无定相,气概成章——浅论孙建平油画艺术的气格美与人文情怀
15
作者 陈昱霖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1-26,F0002,共7页
孙建平先生是中国写意油画领域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从他的艺术创作中,可以看出他在承接文化血脉的同时又时常推动与时代脉搏之间的共振,他的作品不拘泥于某种程式,富有逸气的色彩语言和丰富的笔法形成他独有的艺术品格,同时反映了他风... 孙建平先生是中国写意油画领域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从他的艺术创作中,可以看出他在承接文化血脉的同时又时常推动与时代脉搏之间的共振,他的作品不拘泥于某种程式,富有逸气的色彩语言和丰富的笔法形成他独有的艺术品格,同时反映了他风帜独标的艺术思想和审美趣味。本文旨在通过探析孙建平先生的艺术主张和艺术作品,分析其油画艺术语言特点背后的文化渊源,感受艺术家崇高的精神品格与文化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画艺术 艺术作品 孙建平 艺术创作 色彩语言 精神品格 艺术品格 审美趣味
下载PDF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生作品
16
作者 崔庆庆 刘润杨 +122 位作者 崔馨童 刘梓怡 朱永帅 綦甜 王佳雨 王俊俊 吕宁雨 卞超 陆瑞凯 邹培奥 王萍 王璐菁 孔祥一 王紫晗 尹粱元 李嘉宸 陈至立 张铭宇 徐壮壮 王平成 林子荃 蔡雁思 李金洋 刘博涵 李浩然 王旭东 程羽 赵晨露 李冉 陈勇 陈孔霖 邓佳 刘凌霄 张晶 董宸霄 李登标 齐媛媛 王警颖 孙露桐 杨帅杰 李鑫 张仲妹 廉亚萱 韩艺炜 付蕾 张雪 臧璇 马颖 王钰 于悦 宓秋蓉 王春晓 丁晓炜 王奔腾 杨晨 于洁 逄曼君 周晟 吴雨迪 宁静 姜文莉 刘雨轩 杜方圆 张娣 刘峥 时培宇 许洪望 赵丹 江永涛 张自豪 孔笠 王含月 唐书萌 王霖婧 连芮 赵嘉玮 白芸 张小璐 许多多 黄通 刘敏 张良政 郭少彤 韩东芝 徐新宇 汪芳婷 林晓冰 刘子怡 朱亚芳 杨珂新 胡美菁 肖霄越 王雅琪 刘卫东 赵文峰 徐亦佳 江云舸 卢柏璇 蓝天 关羽桐 张齐雪 罗琳丹 岳琦玮 王亚琦 皮永荷 王学煜 高万霖 丁宗师 王家星 史佳乐 张依玲 郜天晴 刘田利 辛雨杉 丁桦 施浩成 陈莉莎 张佳禹 张世娜 霍克翔 王梦迪 秦波涛 荀洪康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4-47,共24页
下载PDF
陇东地区南、北石窟寺北朝窟龛佛像造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文智 《艺术探索》 CSSCI 2023年第1期48-62,共15页
陇东地区南、北石窟寺北朝窟龛佛像,历经北魏、西魏和北周三个发展阶段,依据造型样式不同可分七组。第一组是庆阳楼底村石窟中心柱四面造像龛佛像,年代早至6世纪初;第二组是北石窟寺第165窟佛立像和南石窟寺第1窟佛立像,完工年代在北魏... 陇东地区南、北石窟寺北朝窟龛佛像,历经北魏、西魏和北周三个发展阶段,依据造型样式不同可分七组。第一组是庆阳楼底村石窟中心柱四面造像龛佛像,年代早至6世纪初;第二组是北石窟寺第165窟佛立像和南石窟寺第1窟佛立像,完工年代在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至延昌年间(512—515年);其余五组佛像均为北石窟寺第165窟两侧崖壁上的窟龛佛像,大多尺寸较小,造型特征彼此有别,年代也有早晚之分。其中,第二组佛像占据绝对主体地位,尺寸较大,是在融合新旧都佛像造型基础上,新创出极富视觉张力的造像样式。这些窟龛造像的功德主以本地部族为主,他们在造像粉本上,更多接受了来自中原或其他重要造像区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石窟寺 北石窟寺 北朝龛像 造型分析
下载PDF
北朝至唐代佛教窟龛护法力士的肉体造型之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文智 《美术大观》 2023年第7期70-77,共8页
儒家身体观注重身心一体的感悟,这与重视肉体具象再现的佛教造像理念存在一定冲突,由此影响了十六国至北朝时期佛教造像的肉身形态,其间佛教护法力士的肉体造型之变,深刻记录了彼时工匠对身体的理解与实践过程。较早的护法力士人物面部... 儒家身体观注重身心一体的感悟,这与重视肉体具象再现的佛教造像理念存在一定冲突,由此影响了十六国至北朝时期佛教造像的肉身形态,其间佛教护法力士的肉体造型之变,深刻记录了彼时工匠对身体的理解与实践过程。较早的护法力士人物面部是造型的重点,身躯则与同时期佛、菩萨等同,均呈含蓄、平整的样态。北齐时造像者对护法力士的肌体起伏关系和肌肉结构有了初步刻画,这种认识直至初唐时才臻于成熟,面部表情和身体结构也得以更有力的呈现,尤其是贲张的肌肉形态满足了观者对于力士的主观想象,并以此确立了后世护法力士的基本造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至唐代 佛教窟龛 护法力士 肉体造型
下载PDF
观2022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之雕塑展
19
作者 黄文智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12,共4页
2022年12月2日,大美之艺·厚德之行——2022“学院精神”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美术学类)在天津美院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涵盖了多种类型的作品,参展艺术家以在职教师为主,展出作品均为新近所创,呈现了教师们在教学的同时在... 2022年12月2日,大美之艺·厚德之行——2022“学院精神”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美术学类)在天津美院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涵盖了多种类型的作品,参展艺术家以在职教师为主,展出作品均为新近所创,呈现了教师们在教学的同时在艺术创作上所取得的新成果。难能可贵的是,此次展览是在疫情封控期间克服重重困难举办的,因此,艺术家们的作品能在专业的美术馆展出,实现预期的展示效果,这是对他们心血结晶最好的尊重。此次双年展以“学院精神”为主题,意在呈现学院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当代人文气质,或者说,生活和工作于美术学院氛围中的艺术家,他们以教学为职业,其作品大多是教学理念的外放和对艺术思考的正面呈现,因此,较职业艺术家而言,他们的作品多了一份从容与淡定,气质也更为内敛与沉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美术学院 教师作品 在职教师 天津美院 心血结晶 历史文化积淀 展示效果 雕塑展
下载PDF
走进现场与本原创作:公共艺术毕业创作及其教学的再思考--以2022年重庆酉阳中心村的四件毕业创作为例
20
作者 曾令香 李佳璐 《当代美术家》 2023年第1期54-59,共6页
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也正发生着新的变化,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一部分,当代艺术创作及教学也面临着由外循环向内循环的视野转向和伴生性的观念与路径转向。本文以... 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也正发生着新的变化,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一部分,当代艺术创作及教学也面临着由外循环向内循环的视野转向和伴生性的观念与路径转向。本文以对2022年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科方向的四位硕士毕业生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中心村进行的毕业创作教学为例,探讨在新文科战略和“无墙教学”理念背景及当下公共艺术理论发展的基础下,如何结合社会需求开展走进现场、回归生活、复归本原创作的公共艺术毕业创作教学,以及新时代、新阶段与新格局下艺术创作和教学的方法论与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走进现场 本原创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